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三种小鼠全身炎症模型的制作流程

三种小鼠全身炎症模型的制作流程

全身炎症三种小鼠模型的制作流程一、方法总结:通过脂多糖(LPS)给药、腹腔污染和感染(PCI)或盲肠结扎穿孔(CLP)对C57BL/6N小鼠治疗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

在炎症诱导后0, 2, 4、6, 12, 24、48和72小时评估血糖和循环细胞因子水平。

此外,还测定了各器官的氧化应激和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组织中氧化应激、凋亡、浸润性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模式。

二、对比结果:用LPS给药和PCI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非常相似。

然而,LPS给药能引起更强的反应。

在两种模型中,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迅速升高,而血糖下降。

器官显示氧化应激的早期迹象,脾细胞凋亡增加。

此外,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降低,肝和脾有明显的免疫细胞浸润。

暴露于LPS或PCI的小鼠在72小时后恢复,相反,CLP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对较少,但炎症反应更为持久。

三、方法比较结论:当研究急性炎症的新疗法时,全身炎症反应的LPS模型显示最合适。

当使用CLP模型模拟人体脓毒症时,给药应采用较长的疗程,因为给药可导致全身炎症的迟发性发展。

四、动物和实验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2周龄,体重25–30 g),动物被安置在标准条件下的塑料笼子(光暗周期12 / 12小时,温度22±2°C,湿度50±10%,颗粒饲料自由饮水)。

2.实验操作:2.1脂多糖(LPS)给药:小鼠用脂多糖LPS处理。

大肠杆菌,5毫克/公斤体重,溶解在PBS中腹腔给药体积0.1毫升/10克小鼠体重)。

2, 4, 6、12, 24, 48和72小时后所描述的处死动物。

在实验开始时(T=0),每治疗组处死四只对照小鼠。

这些老鼠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在前几次(试验)研究中确定了最合适的非致死性LPS剂量。

2.2腹腔污染和感染(PCI):小鼠取1.5g的大便,溶于PBS腹腔内给予0.1毫升/ 10克体重,代表非致死剂量。

2.3盲肠结扎穿孔[CLP]:异氟醚诱导麻醉和沿腹白线正中切口切开腹腔,暴露盲肠,在远端与盲肠底之间用不可吸收缝线结扎。

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李伟诗;付开强;吕晓珮;王雨;曹荣峰【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5(051)009【摘要】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灌注LPS后可见小鼠子宫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25、2.5 mg/mL和5mg/mL的LPS作用12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注2.5 mg/mL和5 mg/mL的LPS作用24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采用子宫灌注LPS法成功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每只小鼠灌注20 μL浓度为2.5~5.0 mg/mL的LPS作用12~24 h为最佳的建模条件.【总页数】4页(P96-98,中插3)【作者】李伟诗;付开强;吕晓珮;王雨;曹荣峰【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相关文献】1.LPS/D-GalN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J], 吴小红;郭彦;刘晨风;高同同;于虹;孙世惠;周育森2.LPS体外诱导牦牛子宫内膜炎症模型的建立 [J], 甘富斌; 扎西卓玛; 吴庆侠; 白玛次仁; 李家奎; 董海龙; 王昌健3.LPS体外诱导牦牛子宫内膜炎症模型的建立 [J], 甘富斌; 扎西卓玛; 吴庆侠; 白玛次仁; 李家奎; 董海龙; 王昌健4.LPS诱导小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及其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曹康军; 潘亚磊; 李引刚5.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建立 [J], 孙凯鑫;王友元;石丽颖;李前庆;刘红羽;赵静;王军;吕文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炎模型筛选

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炎模型筛选

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炎模型筛选服务
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外膜,在污染的空气、职业性粉尘(谷物粉等)、香烟中到处都有LPS,职业性和环境性的吸人一定浓度的上述物质后可引起或加重一系列临床病症,如哮喘、支气管肺炎等。

LPS引起支气管肺炎后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痊愈,否则,病程迁延,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可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如继续接触高浓度的脂多糖,病情将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成为肺心病。

研究发现,LPS在体内外引起多种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和致炎因子 ,在肺组织中引起中性粒细胞聚集增多的主要细胞因子是IL-1β和TNF-α。

服务项目:
正常组 肺组织基本正常。

(×200)
模型组 血管周围水肿明显,局部肺泡壁明显充血。

(×200)
受试药物 肺泡壁基本正常,无明显充血、无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清晰。

(×200)。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贾军峰;王梦竹;崔一喆;王秋菊;武瑞【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25只雄性ICR小鼠经腹腔注射LPS(5 mg/kg BW),在不同致炎时间[LPS注射前(0 h)以及注射后3、6、12、24、48和72 h]采血制备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肠碱性磷酸酶(IAP)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各肠段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VH/CD(V/C).结果显示:血清IAP活性,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 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略有升高,在注射后48 h时达高峰.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在LPS注射后6 h肠道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上皮脱落、绒毛破裂、黏膜萎缩、水肿、且绒毛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黏膜在LPS注射后48 h时已开始缓慢恢复.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均在注射后6 h时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在注射后72 h时已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LPS(5 mg/kg BW)腹腔注射后6 h时小鼠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高峰,肠黏膜损伤明显,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8页(P3609-3616)【关键词】脂多糖;肠道损伤;血液免疫;细胞因子;绒毛高度【作者】贾军峰;王梦竹;崔一喆;王秋菊;武瑞【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组成部分,可导致细胞因子紊乱,从而引发心血管衰竭和血压不稳定,并最终导致致命性败血症综合征[1-2]。

炎症实验报告结果

炎症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炎症模型动物模型,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为后续炎症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C57BL/6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购自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实验试剂:脂多糖(LPS)、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ELISA试剂盒、小鼠血清白蛋白( Albumin)、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小鼠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等。

3. 实验仪器:离心机、酶标仪、显微镜、恒温水浴锅、细胞培养箱等。

三、实验方法1. 炎症模型建立(1)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

(2)模型建立:模型组小鼠采用LPS腹腔注射法建立炎症模型,注射剂量为5mg/kg。

阳性药物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LPS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mg/kg)干预。

正常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3)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行为表现、死亡情况。

2. 相关指标检测(1)血清白蛋白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蛋白水平。

(2)TNF-α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

(3)IL-6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6水平。

四、实验结果1. 炎症模型建立(1)体质量变化:模型组小鼠在注射LPS后,体质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阳性药物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小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2)行为表现:模型组小鼠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阳性药物组小鼠行为表现略优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3)死亡情况:模型组小鼠在注射LPS后,死亡率为20%。

阳性药物组小鼠死亡率为10%,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2. 相关指标检测(1)血清白蛋白水平:模型组小鼠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阳性药物组小鼠血清白蛋白水平略高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朱明慧;黄礼兵;朱娟;周玉弟;郑曼【摘要】目的:探讨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参希组、参希+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制备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对照组和参希组不予腹腔注射 LPS。

参希组及参希+模型组于造模前28 d 给予参希胶囊(0.75 g/kg)灌胃,余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分别于造模后6 h 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检测心肌 TNF-α、IL-1β和 MDA 的含量,测定 SOD 的活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 <0.05),参希预处理显著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的 EF 和 FS 值(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TNF-α、IL-1β和 MDA 含量升高,SOD 的活性降低(P <0.05),参希预处理显著减少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肌 TNF-α、IL-1β和 MDA 含量,提高 SOD 的活性(P <0.05)。

结论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具有保护功能,其可能与降低心脏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henxi on heart in endotoxemic mice.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mice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LPS group,shenxi group,shenxi+LPS group.The endo-toxemia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ng LPS.Mice in groups shenxi and shenxi+LPS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with shenxisolution(0.75 g/kg),while the same dose of normal saline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rated in con-trol group and LPS group.The heart function was detected with echocardiography,and TNF-α,IL-1β,MDA,SODin myocar-dial tissue was estimated 6 hours after LPSadministra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LPS treatment could re-sult in decreased myocardial activities of SOD,and elevated levels of TNF-α,IL-1β,MDA(P <0.05);shenxi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above aberrant pared with control group,LPS treatment could result in reduced cardiac function, while shenxi treatment could improveit.CONCLUSION Shenxi shows a goo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ardiac injury in endotoxemic mice,which may be reached by suppressing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58-260)【关键词】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炎性因子;氧化应激【作者】朱明慧;黄礼兵;朱娟;周玉弟;郑曼【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征订·脓毒血症(Sepsis)是血液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心肌损伤是脓毒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奈诺沙星对脂多糖诱导炎性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

奈诺沙星对脂多糖诱导炎性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

奈诺沙星对脂多糖诱导炎性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赵旭;李鑫;张菁;郭蓓宁【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来研究奈诺沙星是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方法①体外细胞学实验检测奈诺沙星对LPS 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RAW264.7细胞液中先加入奈诺沙星,后加入LPS,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奈诺沙星+LPS组和LPS组等各组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②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炎性反应及奈诺沙星干预实验.小鼠先腹腔注射奈诺沙星再注射低剂量LPS(5 mg/kg),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以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③奈诺沙星对注射高剂量LPS 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小鼠腹腔注射高剂量的LPS(12.5mg/kg),2h后开始腹腔注射奈诺沙星40 mg/kg,1次/12h,记录0~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①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奈诺沙星对LPS诱导RAW264.7产生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奈诺沙星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促进IL-10等抑炎因子的分泌;②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奈诺沙星对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的炎性反应也有抑制作用;③奈诺沙星能降低因高剂量LPS引起严重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奈诺沙星+LPS组总体死亡率为0/5,而LPS组总体死亡率为3/5.结论奈诺沙星对宿主感染LP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宿主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具有保护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9(019)004【总页数】6页(P351-356)【关键词】奈诺沙星;脂多糖;细胞因子;免疫调控【作者】赵旭;李鑫;张菁;郭蓓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组织渗透性强等特征,为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抗菌药物,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

三种小鼠全身炎症模型的制作流程

三种小鼠全身炎症模型的制作流程

三种小鼠全身炎症模型的制作流程在炎症诱导后0.2.4、6.12.24、48和72小时评估血糖和循环细胞因子水平。

测定各器官的氧化应激和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组织中氧化应激、凋亡、浸润性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模式。

总结:本文介绍了三种小鼠模型制作流程,包括脂多糖(LPS)给药、腹腔污染和感染(PCI)或盲肠穿孔(CLP)。

通过对比结果,发现LPS给药和PCI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相似,但LPS给药能引起更强的反应;CLP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对较少,但炎症反应更为持久。

在方法比较结论中,建议在研究急性炎症的新疗法时,采用全身炎症反应的LPS模型最为合适。

当使用CLP模型模拟人体脓毒症时,给药应采用较长的疗程,因为给药可导致全身炎症的迟发性发展。

实验动物为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实验操作包括LPS给药、腹腔污染和感染(PCI)或盲肠穿孔(CLP)。

在炎症诱导后,通过多种试验检测血糖和循环细胞因子水平、各器官的氧化应激和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组织中氧化应激、凋亡、浸润性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模式。

我们使用了LPS、PCI和CLP治疗来诱导脓毒症模型,并研究了血糖、血清细胞因子和肝酶水平的变化。

在LPS和PCI处理的小鼠中,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并在6-12小时达到最高点。

而在CLP处理的小鼠中,血糖水平在48-72小时内持续升高。

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也被影响,LPS和PCI处理的小鼠在6-12小时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最高点,但在48-72小时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CLP处理的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在病程中持续升高。

肝酶水平在所有三种模型中都受到影响,但具体的变化趋势不同。

LPS和PCI处理的小鼠在6-12小时内肝酶水平升高,CLP处理的小鼠在病程中持续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验中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值和数据缺失,我们只分析了可靠的数据。

随着所有组的ALAT水平的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

核仁素对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释放的影响

核仁素对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释放的影响

核仁素对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释放的影响张彬;肖献忠;张文辉;蒋磊;蒋碧梅【摘要】目的: 探讨核仁素在脂多糖(LPS)所致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LPS所致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LPS(15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LPS(500 μg/L)处理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免疫印迹观察核仁素在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利用瞬时转染技术抑制或增加RAW264.7细胞内核仁素表达后,LPS处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的含量.结果: 在内毒素血症小鼠的肺组织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110 kD核仁素表达上调,80 kD核仁素片段表达减少.与转空载体对照组比较,核仁素过表达组LPS所致的IL-1β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细胞组和随机寡核苷酸组比较,核仁素低表达组LPS所致的IL-1β释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LPS所致的炎症模型中,110 kD核仁素表达上调, 80 kD核仁素片段表达减少;核仁素促进LPS所致的IL-1β释放.【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0(026)009【总页数】5页(P1796-1800)【关键词】核仁素;LPS类;白细胞介素1β;RAW264.7细胞;小鼠【作者】张彬;肖献忠;张文辉;蒋磊;蒋碧梅【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系,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湖南,长沙,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2+1革兰氏阴性细菌胞壁上的LPS(lipopolysaccharide,LPS)即内毒素,是引起脓毒症(sepsis)的主要原因之一。

粪菌移植抗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内毒素血症损伤研究

粪菌移植抗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内毒素血症损伤研究

肠道菌群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一旦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导致机体出现内毒素血症。

研究发现抗生素混合物干预肠道菌群的小鼠,由于肠道菌群缺失会导致淋巴组织发育受损、免疫细胞内环境平衡失调,并改变胃肠道对感染性或炎性疾病的易感性[1-3]。

内毒素是一种巨分子化合物类脂多糖体,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胞壁外膜之最外层[4]。

内毒素血症可以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出现,通常会造成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5,6]。

而粪菌移植是一种将外源健康微生物群落移植到受体肠道中,从而改变患病受体的肠道微生态紊乱,使之恢复健康稳态的一种技术手段。

近年来,以FMT 为代表的菌群移植技术在人类的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有效治疗艰难梭菌等引起的肠炎等疾病[7]。

一些在猪上开展的研究表明,使用FMT 方法引入外源“健康”或者“功能”菌群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受体动物的肠道健康,优化肠道菌群,增强免疫机能,强化代谢功能[8]。

然而,由于粪便菌群与肠道中的菌群在数量和组成上还有很大不同[9],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确认是否肠道菌移植和粪菌移植会对动物的生理稳态和代谢进程产生差异影响。

这将为进一步优化菌群移植方法的可行性,开发更为合适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菌群移植在畜牧业生产中能够标准量化提供一定的思路。

目前,粪菌移植技术已经在人类医疗中得以应用,即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性菌群移植至患者胃肠道中,从而通过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来治疗肠内、外疾病。

在畜牧业中,也可通过该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从而改善内毒素血症。

本文旨在通过粪菌移植来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由于肠道菌群紊导致的内毒素血症等粪菌移植抗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内毒素血症损伤研究张伟,陈雪龙,陈水云,齐艳萍(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背景:肠道菌群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激活 中枢毒蕈碱受体
可以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 , 进而发挥抗炎效应。向 脑室注入 M 受体激动剂明显减低内毒素血症循环 中 TNF 水平 , 同时反映外周迷走神经活性的指标 瞬时心率变异升 高。 CN I 1493( 四价丙咪 腙 ) 脑室 内给药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所产生的抗炎效应也是 由中枢 M 受体介导。还有实验表明 , 加兰他敏 ( 乙 酰胆碱酯酶抑 制剂 ) 抑制 脑内乙 酰胆碱 酯酶 的活 性, 提高脑组织的胆碱能活性, 通过中枢 M 受体、 迷 走神经和 7 n AChR 参与的调节机制 , 控制内毒素 [ 4] 血症时全身炎症反应 。 三、 胆碱能抗炎通路调控炎症性疾病 ( 一 ) 脓毒症 刺激迷走神经 可抑制内毒素血 生成, 切断迷走神经 症动物脾脏和循环血中 TNF
[ 1]
转录 活性 ) 和 激 活 Janus 激 酶 2 ( Janus k in ase 2 , JAK2) /转 录激活因子 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 tor of transcrip t ion 3 , STAT 3)抗炎通路是两种最主要 的机制。
图 1
*
国家重点 基础 研究 发展 规 划项 目 ( 2005CB522602)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30672178 , 30872683, 30973120) 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
∀ 218∀
生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 41 卷第 3期
休克的易感性。所以迷走神经可以看作是调节免疫 反应的一种生理性抗炎系统。在脓毒症、 缺血 再灌 注损伤、 失血性休克、 心肌缺血、 肠梗阻、 关节炎和胰 腺炎动物模型 中, VNS 抑制细胞因子 活性的同时 , 体内皮质类固醇或 IL 10 水平并未升高。这一现象 提示体液 抗炎途径并没 有参与 VNS 的抗 炎机制。 另外, VNS 发挥抗炎作用 时心率变化不 大, 迷走神 经中 A 纤维成分由于激活阈值最低 , 也不参与心率 的 调 节 , 因 此很 有 可 能 在 抗炎学进展 2010年第 41卷第 3 期

内毒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内毒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内毒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炎症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于各种损伤刺激采取的自我保护手段之一,是包括生理炎症、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在内的一类反应。

而内毒素则是导致炎症反应常见途径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内毒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一、内毒素的概念内毒素(Endotoxin),又称内源性毒素,是细菌细胞壁的一部分,其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是细菌结构上比较稳定的成分之一。

大多数细菌LPS序列比较相似,但在细菌属和种上有所不同,细菌的荚膜上也可能附着LPS。

LPS通过细菌细胞外膜递送至外界时就会产生难以避免的,各种细胞皆有反应的炎症反应。

内毒素又与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全身代谢紊乱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其可能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程度难以预期与控制。

二、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与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是内毒素通过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引起细胞内传递信息而诱导强烈的炎症反应。

(一)内毒素受体系统在内毒素系统中,内毒素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能通过多种受体同自身结合,引起不同的细胞反应。

其中,Toll样受体4(TLR4)是LPS主要作用的受体,LPS 与TLR4结合后,可激活NFκB(核因子-κB)由于发挥重要的炎症介质作用。

LPS在肠道先通过上皮细胞,然后进入胆汁,最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二)内毒素系统与细胞、免疫及代谢反应内毒素能够在诱导炎症反应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细胞、免疫及代谢反应影响生物体的多种功能。

内毒素激活多数免疫系统元素,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内毒素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又经常导致疲劳、流感、低血压、休克、心肌抑制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

三、内毒素如何判断临床意义?内毒素的血液浓度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模型,疾病进程以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有一定内毒素产生并在短期内被快速地中和和清除。

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炎症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对于各种刺激(包括感染、创伤、热、放射线等)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性反应。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许多的化学物质被释放,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白细胞聚集、细胞增殖和化学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虽然炎症反应在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的作用中不可忽视,但如果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异常激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组织破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因此,研究内毒素(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炎症反应的生物学过程,从而为寻找有效治疗炎症反应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LPS是一种由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分子组成的内毒素,是许多细菌引起严重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

LPS可以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病变、器官损伤和多系统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PS与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多个分子通路和信号传导系统有关联,其机制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参与,如单核- 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还原系统等。

在炎症反应的机制中,单核- 巨噬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维持。

LPS能够通过结合 Toll 样受体 4(TLR4)诱导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 IL-6等,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某些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如 NOD 队列型受体 2(NOD2)、高迁移率族(HMG)蛋白家族丘脑蛋白-1(HMGB1)也能够参与到 LPS 诱导的炎症反应中。

比如,NOD2 是识别LPS 的信号分子,它可以与LPS 结合并启动NOD 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单核- 巨噬细胞的激活。

再比如,HMGB1 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参与到细胞死亡和炎症细胞生成的蛋白,能够与 LPS 共同作用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lps 炎症模型 标准

lps 炎症模型 标准

lps 炎症模型标准一、LPS刺激细胞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是一种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在LPS炎症模型中,通常将LPS作为刺激物,用于诱导细胞产生炎症反应。

LPS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细胞,如通过细胞表面受体、通过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等。

二、细胞对LPS的响应当细胞受到LPS刺激时,会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代谢改变等。

在炎症模型中,细胞对LPS的响应通常表现为产生炎症因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等。

三、炎症因子的释放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LPS炎症模型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包括TNF-α、IL-1β、IL-6等。

这些炎症因子可以进一步激活其他细胞,扩大炎症反应。

四、炎症信号通路炎症信号通路是指由LPS激活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

在LPS炎症模型中,常见的炎症信号通路包括TLR4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

这些通路在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五、炎症细胞募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会向炎症部位募集。

这些细胞的募集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LPS炎症模型中,可以通过观察炎症细胞的募集情况来评估炎症模型的效度。

六、组织损伤和修复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组织损伤和修复是同时发生的。

组织损伤是由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引起的,而修复则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新生等过程完成的。

在LPS炎症模型中,可以通过观察组织损伤和修复的情况来评估模型的严重程度和愈合过程。

七、炎症模型的验证为了确保LPS炎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可以包括使用不同的LPS浓度和刺激时间、使用不同的细胞类型等。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可以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八、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使LPS炎症模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操作流程(SOP)。

炎症实验报告

炎症实验报告

炎症实验报告炎症实验报告近年来,炎症在医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炎症是人体对于损伤、感染或其他刺激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

然而,当炎症反应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了解炎症的机制和调节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研究炎症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对象为小鼠,我们使用了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炎症研究的模型,即皮下注射细菌脂多糖(LPS)。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首先,我们对小鼠进行了基础检测,包括体重、体温和血液样本采集。

这些基础数据有助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接下来,我们给实验组的小鼠皮下注射了一定剂量的LPS,而对照组则注射了生理盐水。

在注射LPS后的不同时间点,我们对小鼠进行了观察和采样。

首先,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炎症症状,如红肿、发热和活动性下降。

这与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相符。

同时,我们还对小鼠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发现实验组小鼠的体温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小鼠的体温变化不大。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我们还对小鼠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这些指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小鼠的指标变化较小。

这表明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明显的激活,并产生了炎症反应。

为了进一步研究炎症的机制,我们还对小鼠组织样本进行了分析。

通过组织切片和染色技术,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小鼠的炎症部位存在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细胞的聚集进一步证实了炎症反应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抗炎治疗方法。

我们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了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结果发现炎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体温下降、活动性恢复以及血液中炎症标志物的下降,都表明抗炎药物的治疗效果良好。

这进一步验证了炎症的可调性,为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芩蓝口服液抗炎、退热及止咳效果研究

金芩蓝口服液抗炎、退热及止咳效果研究

试验研究20222243金芩蓝口服液抗炎、退热及止咳效果研究耿智霞1,2,王玉欣1,2,贾 兴1,2,瞿红颖1,2,魏丽娟1,2*,史万玉3(1.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41;2.河北省兽药技术创新中心,石家庄 050041;3.河北农业大学,保定 071001)摘要:金芩蓝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和板蓝根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的纯中药制剂。

为研究其抗炎效果,本试验选取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200 mg /kg)和金芩蓝口服液不同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组4 ml/kg、中剂量组2 ml/kg、低剂量组1 ml/kg),通过耳肿胀试验测定其抗炎效果;为研究其退热效果,选用SD 大鼠60只,随机分健康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140 mg/kg)和金芩蓝口服液高(2.8 ml/kg)、中(1.4 ml/kg)、低(0.7 ml/kg)剂量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发热模型,在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探讨金芩蓝口服液的退热作用;为研究其止咳效果,给小鼠连续 5 d 灌胃不同剂量的金芩蓝口服液,末次药后 1 h,探讨其止咳效果。

结果显示:金芩蓝口服液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耳肿胀率(P <0.01);并能显著抑制LPS 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P <0.05);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在金芩蓝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延长(P < 0. 01)小鼠的咳嗽次数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 <0.05或P <0.01)。

结论:金芩蓝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抗炎、解热和止咳作用。

关键词:金芩蓝口服液;抗炎;消肿;退热;止咳中图分类号: S859.7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2)02-0007-03金芩蓝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和板蓝根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的纯中药制剂[1]。

本试验通过研究金芩蓝口服液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探究金芩蓝口服液的抗炎消肿效果;用脂多糖建立大鼠发热模型,测定给药后不同时段大鼠的体温,观察金芩蓝口服液对大鼠体温的影响,探讨其退热效果;用浓氨水刺激法制造小鼠咳嗽模型,记录小鼠咳嗽潜伏期以及咳嗽次数,探讨其止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文章编号:1007-8738(2011)01-0044-03LPS 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比较罗 冲,杨锡强*,李 欣,刘 玮,王莉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发育疾病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收稿日期:2010-07-14; 接受日期:2010-09-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2915)作者简介:罗 冲(1981-),女,四川成都人,在读博士T e:l 023 ********;E m ai:l l uochong @yahoo .c n*Correspond i ng au t hor ,E m ai:l x i qyang @163.co mCo mparation of i nfl a mm ation bet w eenw il d m ice and severe co m bi ned i m m u nodeficiency m ice w ith endotoxe m ia i n duced by li popo l ysacchari deLUO Chong,Y ANG X i qiang *,L I X i n ,LIU W ei ,WANG L i ji a ngM i n i stry o f Educati on K ey L aboratory of Chil d D ev elopment and D i so rders ,Ch ildren s H o spita,l Chongq i ng M ed ica l U niversity ,Chongqi ng 400014,China[Abstract] A I M:To compa re t he in flamma tion be t w eenw ild BALB /c m ice and m ice w ith seve re comb ined m i munode ficiency (SC I D )w ith endo toxem ia i n duced by lipopo lysacchar i d e (LPS ).METHODS :Endo t oxem ia m ode ls o f w ild and SC I D m ice we re estab lished by in jecti n g LPS intra pe ritonea lly .S eru m was taken be fore and 3h ,6h ,12h a f t e r in jecting LPS,live r and lung were t aken 12h a fter in j e c ting LPS.A lan i n e transa rn inase (A LT ),a spa rtate am in o transf e rase (AST)and b lood u rea n itrogen (BUN)l e ve ls we re mea sured by automa tic b iochem ica l ana lyz e r .L ive r and lung in flamma tion in jury we re observed by H .E s t a i n ing .TNF ,I FN ,IL 6and MCP 1leve ls in se rum we re detect ed by Cyt ome tr ic Bead A rray (CBA ).RESULTS :(1)A ll o fSC I D m ice (8/8)we re dead a t 12-24h a ft e r in jecting LPS ,and on ly one BALB /c mouse (1/8)was dead .(2)A LT and AST leve ls o f SC I D m ice 12h a fter in j e cting LPS we re h iger than those of BALB /c m ice (P <0.05),bu t the re was no d iff e rence o f BUN l e ve ls be t w een them.(3)The b li n d live r and lung pa tho logy score s o f SC I D m ice we re h ighe r than those o f BALB /c m ice (P <0.05).(4)TNF ,I FN ,IL 6and MCP 1l e ve ls in seru m a t 3h ,6h ,12h a f t e r in j e c ting LPS increased significan tly ,and t he cy t okine leve ls o f SC I D m ice w ere h igher t han t hose o f BA LB /c m ice (P <0.05).CONCLUSI ON :SC I D m ice don t on ly exce s sive ly secre te infla mma t o ry cytokines a fter in j e c ting LPS,but a lso lead t o m ore seve re endo toxem ia and infla mma tion in jury o f o rgans ,wh ich a re the m i portan t cause o f mousedea t h .The above resu lt s a lso show t ha t the ad j u st men t de fi c i e ncy o f adap tive m i m uno response ,abnor m a l augmen t ati o n o f innate m i munore sponse may be an m i portan t cause o f seve re S I RS of endange ring life .[K ey word s]li p opo lysacchar i d e ;seve re comb ined m i m uno de ficiency ;in flamma ti o n reaction ;mouse[摘要] 目的:比较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BALB /c 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 )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

方法:建立LPS 诱导的BALB /c 小鼠和SC I D 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小鼠的存活率。

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3h 、6h 、12h ,取小鼠的血清及诱导后12h 小鼠的肝脏、肺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 )、谷草转氨酶(A ST )、尿素氮(BUN )水平;HE 染色评价肝脏、肺脏的炎症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种小鼠血清TNF 、IFN 、I L 6及M CP 1的水平。

结果:(1)LPS 诱导内毒素血症后,SC I D 小鼠于12~24h 均死亡(8/8),BA LB /c 小鼠仅1只死亡(1/8)。

(2)LPS 诱导后12h ,BALB /c 小鼠及SCID 小鼠血清ALT 、AST 、BUN 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SC I D 小鼠前两项均高于B A LB /c 小鼠(P <0.05),但B UN 两种小鼠无显著差异。

(3)肺脏,肝脏炎症盲法的病理评分,SC I D 小鼠均高于BALB /c 小鼠(P <0.05)。

(4)SC I D 小鼠和BALB /c 小鼠LPS 诱导后3h 、6h 、12h ,血清TN F ,I FN 的水平,诱导后12h ,IL 6,M CP 1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SC I D 小鼠明显高于BALB /c 小鼠(P <0.05)。

结论:LPS 刺激SC I D 小鼠后,可分泌过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更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和脏器损伤,是造成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

结果提示,缺乏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调控的情况下,异常增强的固有免疫应答,可能是危及机体生命的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脂多糖;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炎症反应;小鼠[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脓毒症、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 iratory syndro m e ,SARS)及感染相关的嗜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 associated he m ophagocy tic syndro m e ,I A H S)均为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1-2]。

失控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死亡,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是以上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I A H S 是由于感染引起的T 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过度活化所致,但对于脓毒症、SARS 的免疫病理以及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其中所起作用却不十分明确。

本研究旨在采用脂多糖(li p opo lysaccharide,LPS)诱导野生型BALB/c 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 m bined i m munod e ficiency,SC I D)小鼠的内毒素血症。

通过观察两种小鼠存活率、脏器损伤程度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两种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以了解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在LPS诱导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SPF级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及SC ID小鼠(B A LB/c背景)各40只,体质量20~25g,分别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协和医科大学动物实验研究所提供。

大肠杆菌LP S(血清型0111:B4)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4 储存。

购于美国Sig m a公司。

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血清TNF 、IL 6、M CP 1、IFN 的CBA F l ex Se t小鼠炎症细胞因子试剂盒购自BD公司。

1.2 方法1.2.1 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建立 从40只BALB/c小鼠及40只SC I D小鼠中,随机各取8只,通过腹腔注射LPS (1.5m g/kg)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