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 物质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3、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4、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 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5、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7、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现代科 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
(一)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 两种具体:感性的具体 思维的具体 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采用外部必然性形式
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概念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矛盾分析法居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地位
“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一分为二,合而为一”
“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尚和去同”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全面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 和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旧唯物主义哲学: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 学的唯物主义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包含着三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自身的关系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问题。 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 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 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 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 的作用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 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 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 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 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 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 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部分质变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肯定因素: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 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中国向何处去 农村包围城市 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诡辩论不承认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生态文明 加强资源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 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 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 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 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 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 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万有引力定律 元素周期律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规律是客观的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模型、蓝图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的作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科学发展观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 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发展阶段: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 理;人类意识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统一
根本矛盾 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