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62f7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3.png)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一、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农村土地作为基础资源,对于国家和农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土地纠纷和农民权益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二、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鼓励农民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建立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行为,防止违法转让和倒卖。
四、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要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土地利用,鼓励合理规划和开发土地资源。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能,实现农田多元化利用。
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备案和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土地流转规模,防止过度流转和小农经营者的利益损失。
加强对流转土地流向和流转收益的监测,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合理收益。
六、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要加大对违法土地行为的执法力度。
加强土地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
加强对违法建设、占用农田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村土地维权工作要加强农村土地维权工作。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和纠纷调解渠道。
加大对土地占用、违法流转等问题的查处力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土地资本化,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推动集体土地资本化,增加农民收入。
九、加强农村土地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农村土地信息化建设。
建立土地信息库,实现土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土地管理和监管的效率,实现农村土地管理的现代化。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管理的法律规定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管理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a3c3c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4.png)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管理的法律规定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管理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出租、抵押、流转和
征收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其中,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定和管理进行了明确,强
调农村集体所有者对集体土地拥有所有权,并规定了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国家之间
的权益关系。
2.《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对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转包和退出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其中,规定农民户口的农户可以依法取得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明确规定了承包
经营权的期限和所有权转移的限制。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
了管理,明确了流转的条件和程序,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权益保护和管理
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其中,对土地经营权的归属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保护了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总体来说,以上法律规定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护了农
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农业部发布农村土地管理规定
![农业部发布农村土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753b4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6.png)
农业部发布农村土地管理规定近日,农业部正式发布了《农村土地管理规定》,这是对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和规范管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将就该规定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宝贵财富和生产资料,而过去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以及乱卖乱占等现象的存在,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发布农村土地管理规定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农村土地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明确了农村土地的基本属性,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2. 土地流转和承包的规范:规定了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的程序和要求,加强了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3. 农村土地保护和整治:规定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包括防治农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4. 土地征收和补偿:规定了农村土地征收和补偿的程序和标准,保障了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并加强了政府对土地征收的监管。
5.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问责:明确了对农村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问责措施,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三、意义和影响农村土地管理规定的发布将产生以下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1.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该规定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 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 促进农村土地保护和整治:规定了农村土地保护和整治的措施,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持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通过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问责措施,加强了对农村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2d35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b.png)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引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社会稳定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土地利用和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三个二级标题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1.1 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和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国家将土地划分给农民承包并享有使用权的制度安排。
它确保了农民在土地使用权方面的稳定和继承性,使农民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 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和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确权登记,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完善的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也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引导和规范,确保流转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土地利用和流转制度2.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土地是有限资源,农村土地利用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制度,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2 土地流转制度的作用与挑战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买卖、租赁和转让等行为。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性,促进资源在各个领域的优化配置。
然而,土地流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和引导,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土地流转制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定义和特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方式进行交易,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增值利用。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65af2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a.png)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1. 土地所有权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其中,国家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国有土地和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等土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宅基地、自留地等。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建立,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指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享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这一制度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土地征收制度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收和征用。
征收制度对于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国防事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征收制度也存在着补偿标准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4. 土地流转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民在自愿、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民或企业。
这一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还存在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明确、土地权属纠纷较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能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2.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承包期限不稳定、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等。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6e2a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6.png)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统一管理,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和步骤1. 统一土地管理机构设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管理中心,负责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统一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2. 制定综合整治规划编制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整治范围、整治项目、整治时限等。
3. 实施土地整治重点对农村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进行整治。
采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土地合理利用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4. 优化农田结构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田格局,提高农田用地的连片程度,优化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5. 强化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6. 推进农村土地保护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农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力度,提升农村土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治意识和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工作。
三、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1. 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法规,明确行政责任和奖惩机制,保障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强经费支持增加财政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投入,确保资金充足,保障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按照规划和目标要求,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强化协调合作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综合整治工作的合力。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cfbeb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0.png)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为了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1.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界定和分配机制,落实集体经济组织、个体农户和农民承包经营权的权益保护。
2.完善土地流转市场。
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制度和土地抵押融资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的流转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加强农村土地权属登记和确权工作。
依法进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登记,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得到保护。
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1.根据家庭经营为主的原则,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
确保农民承包地权益不受侵害,加强对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监管,杜绝违法违规流转土地。
2.完善农地承包期限制度。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利益,适时调整农地承包期限,保持农地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加大对农地承包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整治1.制定和实施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合理划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用途区域,确保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有序开发。
规范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有效利用农村存量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建设,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四、加强农村土地监管和审批管理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监管机制。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用途变更等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简化土地审批程序。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1.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b95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4.png)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方式,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和管理的过程。
2024年,我国将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土地整治,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发展。
2.改善农村环境。
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3.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方案1.制定综合规划。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明确整治的范围、目标和方向,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2.开展调查研究。
各地根据综合规划确定的整治范围,开展土地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规划和整治工作提供依据。
3.优化土地结构。
按照规划要求,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农田、居民用地、生态用地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进行土地整治。
依据规划要求,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
包括土地平整、水土保持、排灌设施建设等工程,保障农田的基本设施完善。
5.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农村环境的整治,包括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等。
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6.提高农田产能。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重点提高农田的产能。
通过改良土壤、调整作物结构、推广良种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7.加强管理和维护。
土地整治完成后,要加强对整治区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包括农村土地的护理、农田设施的维护等,保障整治效果的长久维持。
8.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能力。
三、保障措施1.加大投入。
地方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投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农村土地管理规范
![农村土地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65751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9.png)
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了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农村居民应当遵守和落实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分别从土地使用、土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三个方面,论述农村土地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
一、土地使用规范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政府应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规划。
农民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得私自占用或变更土地用途。
2. 用地审批程序透明公开:政府在进行土地用途变更、征地拆迁等活动时,应当加强与农民的沟通,确保程序的透明公开,并依法进行相应的程序审批。
农民有权要求政府提供相关的审批文件和决策依据。
3. 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农民作为土地的集体经营者和使用者,应享有土地经营权、流转权和收益权。
政府应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二、土地保护规范1. 生态保护与修复:政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农民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乱砍滥伐,不滥用化肥农药,保护水源和湿地等生态环境。
2. 水土保持与防治荒漠化:政府应加强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工作,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采取措施防治荒漠化。
农民应推行科学种植方法,合理利用水源,避免过度损耗土壤和水资源。
3. 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民应加强对农田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妥善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三、土地整治规范1. 土地整治与集约利用:政府应加强农村土地整治的规划和实施,通过整合分散的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民应按照整治规划要求,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合理利用集约化农田。
2. 农村土地改革与产权流转:政府应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土地产权流转制度,鼓励农民依法自愿参与土地流转。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03482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4.png)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对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本文将探讨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以期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土地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实施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1. 划定农田保护红线,严禁非农业用地侵占农田。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
2.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三、推进农村土地要素流转1.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交易服务。
鼓励土地流转主体与农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支持土地托管、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四、加强土地生态环保1. 实施土地分类管理,根据土地类型和功能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政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 推行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土壤污染和养分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 加强农村土地经营体系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土地经营效益。
2. 引导农户选择适宜农业生产的农田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六、加强土地管理监管1. 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强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加强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和破坏农村土地资源的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体化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3f526e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4.png)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管理好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管理、农民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管理政府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规划,合理划定农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范围,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土地管理的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用地行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土地流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农民合作农民合作是有效管理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土地整合和资源共享,而个体农民难以单独完成这一任务。
因此,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土地流转和生产要素分享是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合作组织,并帮助他们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降低流转成本。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的能力。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率和产出质量。
首先,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能够提供精准的土地空间数据,帮助政府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其次,农村生产方式的创新也需要科技的支撑,如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机等,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绿色、智能发展。
四、生态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性。
农民也应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耕地质量,防止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
村委会的农村土地管理
![村委会的农村土地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5dd7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b.png)
村委会的农村土地管理农村土地管理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而在农村土地管理中,村委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村委会的农村土地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土地承包、流转、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承包管理村委会作为农村组织的代表,负责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在土地承包管理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村委会应当做好土地资源的调查与整理工作。
明确土地的性质、面积、产权归属等信息,并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其次,村委会应当指导农民参与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
合理确定承包期限、承包条件,保障农民的利益和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教育,提高农民的土地意识和法律意识。
此外,村委会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土地权益登记制度。
确保土地的权属明晰,规范土地流转和交易行为,防止土地纠纷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土地合同的监督和管理,严禁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土地流转管理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土地流转管理中,村委会应当发挥以下作用。
首先,村委会应当制定适当的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范围、流转方式和流转条件,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村委会应当加强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的信息,提供流转对象的需求与供给信息,方便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此外,村委会还应当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与管理。
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审核,防止不合法、不合理的流转行为。
同时,加大对流转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和纠纷解决的力度,保障流转各方的权益。
三、土地监管管理土地监管是村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目的在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监管管理中,村委会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村委会应当加强对承包地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的承包地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承包地的流转和利用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实,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72d99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f.png)
2024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管理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2024年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的统一管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为此,制定了以下总体要求:1. 坚持科学规划,确保整治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作用。
3. 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最大化。
4. 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和措施1.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1)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确保综合整治目标的明确和任务的落实。
(2)加强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和评估工作,确保整治项目的科学合理性。
(3)建立健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整治项目的管理效能。
2. 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1)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加大对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3. 强化土地治理和保护(1)加强农村土地的治理工作,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2)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保护农民的基本农田和耕地。
4. 加强土地质量监测和评估(1)建立完善土地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土地质量变化情况。
(2)开展土地质量评估工作,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5. 强化土地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1)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
(2)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保障措施1.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投入,确保资金、人力、设施等资源的充分供给。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
3. 增强工作能力。
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3篇)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6bda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2.png)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承包权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是指将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或农业经济组织,并保障其承包权益。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激励农民增加土地投入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农村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是指将一部分农村土地划拨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等用途。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农民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将承包的土地进行流转。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是指对农村土地的权属和承包经营权进行登记和确权。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乱占乱用土地资源。
5.土地审批制度:农村土地审批制度是指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进行审批和管理。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6.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指农村土地收益的分配方式和机制。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指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收益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安排。
其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份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的范文: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条实行农村土地统一所有权、分散管理的制度,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第三条实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确权,确保土地流转的安全,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效益。
第四条坚持农民自愿、平等、自主的原则,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
第五条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完善土地流转、土地评估等管理机制。
第二章土地确权登记管理第六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益归属。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8a21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a.png)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农村土地管理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活动,保护农村居民权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宅基地、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包括集体自留地、集体承包经营地和集体林散地。
第三条农村居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下属县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农村土地实施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国有林业林场以及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维护农村土地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六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设立农村土地管理机构,了解、保护农村土地情况,制定农村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政策性监督和督促农村土地管理。
第七条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依法参与农村土地管理。
第二章土地调拨第八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把农村土地的调拨工作交由县级以下乡镇人民政府承担。
第九条调拨农村土地以解决民生实际、满足学校建设需要、提高农村文化设施供给等为原则,执行收回后再调拨,调拨前应当事先计划,按有关规定组织调拨,采取调节措施,确保调拨后居民权益得到保护,调拨完毕后登记土地使用权。
第十条调拨农村土地时,应当以经济效益为考量,把握好调拨量,避免破坏农村自然植被结构,保护森林资源。
第十一条农村土地调拨应当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村委会立法并经村民签字确认,有关单位、机构对调拨完毕的土地登记备案,有关部门向村民处以合理补偿或照顾措施。
第十二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土地调拨信息及时公布,保护农村居民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有权利及时表达意见,提出相关异议。
第三章农用地第十三条农用地是指专供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荒地和其他农用地。
第十四条农用地的利用应当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第十五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用地规划,明确土地的利用类型,科学安排农用地的发展与利用;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农用地的管理和保护。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6fb8a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b.png)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
是指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
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将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体或家庭经营,鼓励农民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名义占用和使用农村土地进行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为了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城乡土地平衡发展而建立的。
通过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这一制度是为了保护农民权益、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稳定而建立的。
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关系,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
5.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和意愿将承包地流转给其他农民、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户收入。
6.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交易体系:这一措施旨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和优化配置。
通过建立农村土地市场交易体
系,提高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推动土地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它们有助于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进行制定和实施。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6911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农村土地管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
为了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土地整治和规划管理1. 实施村庄规划,合理划定建设用地和农田用地的界限,确保农田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土条件,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能。
3. 制定和完善土地整治和复垦政策,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1. 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支持农户通过流转方式集中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保护机制,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监督。
四、完善土地管理和监管体制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机构,提高土地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2. 建立土地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地的状况和变化,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占用耕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农村土地秩序。
五、改进土地流转市场机制1.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方式和机构设置,提高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 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支持土地的有序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3. 提供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为农户提供流转资金和土地流转风险的保障。
七、加强农村土地信息化建设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信息数据库,集中管理和统筹利用农村土地信息资源。
2. 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3. 提供农村土地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提高农民对土地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土地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与政策 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与政策 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f6fa54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f.png)
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与政策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是中国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措施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为了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根据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体或家庭经营,农民在一定的时间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保障了他们的土地权益。
政府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要求和使用期限。
农民在承包土地时,必须依法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且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政府也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保护,禁止非法侵占、收回和转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土地征收和补偿规定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征收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中国制定了相关的土地征收法律和规定,明确了土地征收的目的、程序和标准。
首先,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政府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征收公告、听证会等程序。
农民在征收过程中有权要求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征收结果提出异议。
其次,政府必须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包括对土地的补偿和安置。
农民有权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包括土地被征收的价格、土地上的建筑物补偿费用等。
同时,政府还要提供合适的安置方式,确保农民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征收影响。
三、土地确权登记制度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的问题,中国在2014年开始实行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农村土地所有权必须进行登记确权,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
土地确权登记包括土地权属确认和登记备案两个环节。
农民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土地承包合同、土地证、土地调查测量表等,以证明自己对土地的合法所有权。
登记完成后,农民将获得土地使用证明,确保了他们的土地权益。
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国农村实行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进行经营。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0224d7e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国家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既能满足农民的产业发展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征收与安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包经营、土地资源保护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管理农村土地资源。
一、土地征收与安置土地征收与安置是管理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土地征收时,需要注重与农民的沟通与谈判,确保补偿与土地价值相符。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安置农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农村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规划中科学布局农田、林地、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并合理划分各种农业产业发展区域。
三、土地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是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可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
在土地承包经营中,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化和规模经营。
四、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是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乱建乱占土地现象。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保护和修复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总结:管理农村土地资源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征收与安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科学、高效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58324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b.png)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1.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啊,那可太重要了!就像咱家里得有个规矩一样,村子里的土地也得有套合理的办法来管呀!比如说,要是没有明确规定谁能种地、怎么种地,那不乱套啦?这土地不就跟没头苍蝇似的!咱得重视起来呀!2. 你想想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就是给土地安了个保护罩嘛!就好比给宝贝罩上个玻璃罩,让它能好好的。
要是没有这个罩子,土地被乱占乱用了,那咱农民咋生活呀!3. 哎呀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真的能决定好多事呢!它就像一个指挥棒,指挥着土地怎么被利用。
要是指挥得好,那土地就能发挥大作用,给咱带来好收成;要是指挥得不好,那不就糟糕啦!比如那些被浪费的土地,多可惜呀!4.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可不是说说而已呀!这就跟咱走路得有方向一样。
没有好的制度,土地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咱村里那片荒地,不就是因为没管好,才一直荒着嘛,多让人痛心呐!5. 嘿,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简直就是农村的大宝贝呀!它能让土地变得有序。
就像一群羊得有个牧羊人管着,不然不就乱跑啦?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制度呀!6.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呀,那可是关系到咱农民的命根子哟!好比是大树的根,要是根出问题了,大树还能长得好吗?看看那些因为制度没落实好,土地纠纷不断的例子,咱得警醒呀!7. 哇塞,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真的超级重要呀!就跟火车得有铁轨一样。
要是没了铁轨,火车还怎么跑呀?咱的土地要是没了好制度,不也得乱套嘛!想想隔壁村因为土地管理不善导致的矛盾,咱可得吸取教训呀!8.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呀,你可别小看它!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土地合理利用的大门。
要是钥匙不对,门可就打不开啦!那些因为制度漏洞导致土地被滥用的情况,不就是例子嘛!9. 哎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可不简单呀!它就像一场比赛的规则。
没有规则,比赛能公平进行吗?咱土地的使用也得靠这制度来保障公平公正呀!比如有人多占土地,这不就破坏公平了嘛!10.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可是咱农村发展的根基呀!就像房子的地基,不牢固可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涉及到农村土地管理的问题日益增多,目前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能够有效遏制乱占农村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防止乱占滥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等现象的发生,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本文就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对策
一、农村土地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土地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土地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工程、农业设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工程、林业工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诸多分项工程,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土地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完整、庞大的理论体系,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土地管理专业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实践经验也不够丰富,导致在处理具体的土地管理问题时出现管理方法不当、服务态度欠佳、无作为等情况。
2.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土地开发整理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应,这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那边毁林开荒、毁坏果园,全然不顾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固然得到
了短期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现象日益突出,不仅难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而且必须为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付出沉重的代价。
3.农村建设缺少合理的规划设计
由于建房时没有科学合理规划,造成村庄建设畸形发展。
部分农民依法依规意识不强,在建房时只考虑选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好地段,没有考虑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少数的建房户擅自向基本农田扩展,基本农田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来的耕作条件。
迁至新居后,村中老房渐渐闲置,逐步形成一种村外新房环绕,村内老房无人居住的“空心村”局面。
农村经济条件的提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趋于尖锐。
由于用地要求更加突出,农民对建房的要求更加期盼,导致违法用地,矛盾时有发生,保护耕地的压力更大。
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对策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快建设国家标准的永久性基本农田。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民住宅要先行安排空闲地,加快旧村和“空心村”改造,鼓励农民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
改革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坚决执行一户一宅政策,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数据库,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网络传输系统,把保护耕地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地块,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各级政府要制定和重新审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指标,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划定城镇建设用地“红线”,限制城镇建设过度扩张,走集约化城镇发展道路。
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对全国各类存量复垦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复垦旧城区、空闲地、废弃地等。
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针对不同产业土地配置效率和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差异,明确不同产业用地的先后次序,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用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地、高污染产业用地。
第三,抓好农村宅基地整理挂钩项目。
要确保农用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要保证正常的建设用地需要,实现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双赢。
为此,应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以农村用地整理为契机,积极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采取工程措施,对农村旧宅基地、林盘地、院坝及进户道路等居民点用地进行综合整治。
二是引导村民宅基地向小城镇和居民聚居点集中。
发展小城镇、中心村建设,迁村并点,建设农民多层住宅,整理“空心村”,退宅还田。
旧宅基地复垦后
新增耕地远远大于新建占用的耕地,其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又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中来,切实缓解了城市发展和工业用地的压力。
这样既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节约了用地。
第四,继续做好乡村干部的国土普法教育工作,落实好村级土地监督员。
继续加强乡村干部国土普法教育培训工作,使乡村干部受教率达80%以上;为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上的基层作用,在各村设土地监督员一名(由村干部兼任),负责收集村社土地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上报国土资源所,调查处理乱占耕地建房、建坟和挖塘养鱼等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为实现年度耕地占补平衡目标任务,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大土地开发整治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第五,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
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监察、农牧业、住房建设等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坚决制止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
发展改革住房建设,电力、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严格依据本部门职责,切实加强监管,形成执法合力。
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未完成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的,擅自在农村集体土地上进行非农建设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严格追究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结束语
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开发整理后的土地质量过差、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
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专业队伍准入制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土地开发投资主体等既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冯书生,张英秀.关于优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有限市场化[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2] 戴谋富.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出路[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冯海发.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j]. 学习与探索,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