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介绍与热效率计算

合集下载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
构复杂, 清洗液若产生沉淀不易排放。 2) 换热器材质为镍钛合金, 使用盐酸为清洗液, 容易对板片产生强腐蚀, 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反复试验发现, 选择甲酸作为清洗液效果最佳。在甲酸清洗液中加入缓 冲剂和表面活性剂,清洗效果更好, 并可降低清洗液对板片的腐蚀。 通过对水垢样本的化学试验研究表明, 甲酸能够有效地清除水垢。通过酸液 浸泡试验, 发现甲酸能有效地清除附在板片上的水垢, 同时它对换热器板片的 腐蚀作用也很小。 二、换热器结垢后清洗水垢的要求 1) 酸洗温度: 提升酸洗温度有利于提高除垢效果, 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加 剧酸洗液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 通过反复试验现, 酸洗温度控制在 60℃为 宜。 2) 酸洗液浓度: 根据反复试验得出, 酸洗液应按甲酸 81. 0%、 水 1 7.0%、缓冲剂 1.2%、表面活性剂 0.8%的浓度配制, 清洗效果极 佳。 3) 酸洗方法及时间: 酸洗方法应以静态浸泡和动态循环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酸洗时间为先静态浸泡 2 h, 然后动态循环 3 ̄4 h。在酸洗过程中 应经常取样化验酸洗浓度, 当相邻两次化验浓度差值低于 0.2%时, 即可 认为酸洗反应结束。 4) 钝化处理: 酸洗结束后, 板式换热器表面的水垢和金属氧化物绝大部 分被溶解脱落, 暴露出崭新的金属, 极易腐蚀, 因此在酸洗后, 对换热器板 片进行钝化处理。 三、换热器清洗水垢的具体步骤 1) 冲冼: 酸洗前, 先对换热器进行开式冲洗,使换热器内部没有泥、垢 等杂质, 这样既能提高酸洗的效果, 也可降低酸洗的耗酸量。 2) 将清洗液倒入清洗设备, 然后再注入换热器中。 3) 酸洗: 将注满酸溶液的换热器静态浸泡 2h, 然后连续动态循环 3  ̄4 h, 其间每隔 0. 5 h 进行正反交替清洗。 酸洗结后, 若酸液 pH 值 大于 2,酸液可重复使用, 否则, 应将酸洗液稀释中和后排掉。 4) 碱洗: 酸洗结束后, 用 NaOH, Na3PO4, 软化水按一定 的比例配制好, 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碱洗, 达到酸碱中和, 使 换热器板片不再腐蚀。 5) 水洗: 碱洗结束后, 用清洁的软化水, 反复对换热器进行冲洗 0. 5 h, 将换热器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6) 记录: 清洗过程中, 应严格记录各步骤的时间, 以检查清洗效果。 总之, 清洗结束后, 要对换热器进行打压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防止板式换热器结垢的措施 1) 运行中严把水质关, 必须对系统中的水和软化罐中的软化水进行严格的 水质化验, 合格后才能注入管网中。 2) 新的系统投运时, 应将换热器与供热系统分开, 进行一段时间的循环 后, 再将换热器并入系统中, 以避免管网中杂质进入换热器。 3) 在供热系统中, 除污器和过滤器应当进行不定期的清理外, 还应当保 持管网中的清洁, 以防止换热器堵塞。

换热器热力计算范文

换热器热力计算范文

换热器热力计算范文换热器是一种用来传递热量的设备,常用于工业领域。

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是为了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系数等参数,从而满足工艺要求。

热力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即需要传递的热量。

通常情况下,换热器的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m*Cp*ΔT其中,Q表示热负荷,m表示流体流过换热器的质量流量,Cp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温度差。

热力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传热系数,即流体在换热器中传热的效率。

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U=Q/(A*ΔTm)其中,U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ΔTm表示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平均温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使用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系数。

例如,对于常见的壳管式换热器,可以使用Dittus-Boelter公式来计算传热系数:Nu=0.023*Re^0.8*Pr^0.3其中,Nu表示Nusselt数,Re表示雷诺数,Pr表示普朗特数。

雷诺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e=ρ*v*d/μ其中,ρ表示流体密度,v表示流体速度,d表示管径,μ表示流体的动力粘度。

普朗特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r=μ*Cp/k其中,k表示流体的导热系数。

一旦确定了传热系数A=Q/(U*ΔTm)换热器的效率也是热力计算的重要参数。

换热器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Q-Qr)/Q其中,Qr表示换热器的换热损失。

换热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算:Qr=m*Cp*(T1-Tr)其中,T1表示流体进入换热器的温度,Tr表示换热器的环境温度。

在实际工程中,除了热力计算,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尺寸设计、流体流动方式等因素。

换热器的设计要符合工艺要求,并且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因此,在进行热力计算时,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设计。

总之,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是为了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系数等参数,以满足工艺要求。

通过热力计算,可以保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并提高工业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

rto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rto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rto换热效率计算公式RTO换热效率计算公式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是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气的设备,它通过高温氧化来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在RTO的运行过程中,换热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回收和利用热量,提高设备的能效。

而换热效率就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换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传递热量的能力。

换热器通常由热介质进出口管道、传热面积和换热介质等组成。

在换热器中,热介质通过管道进入,与废气进行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废气,然后再通过管道排出。

换热器的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换热介质的温度差和传热面积。

换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换热效率 = (热介质进口温度 - 热介质出口温度) / (热介质进口温度- 废气进口温度)其中,热介质进口温度是指热介质进入换热器的温度,热介质出口温度是指热介质离开换热器的温度,废气进口温度是指废气进入换热器的温度。

换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当换热效率越高,说明换热器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效。

而当换热效率较低时,说明换热器的性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优化或维修。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增加传热面积:通过增加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可以增加热介质和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优化热介质的流动方式:热介质在换热器中的流动方式对换热效率有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和速度,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3.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不同的换热介质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能,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4.控制废气进口温度:废气进口温度对换热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控制废气的温度,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5.定期清洗和维护换热器: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会积累灰尘和污垢,影响换热效率。

定期清洗和维护换热器可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换热效率。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doc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doc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doc
换热器分析评估换热器性能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对数平均温差,缩写为LMTD,另一种是有效性NTU方法,用ε-NTU表示。

同时,通过定义换热器的效率,可以考虑另一种通用方法作为分析换热器性能的方法。

该标准显示了热交换器与其最佳和最理想的设计点有多远,以及达到此所需状态需要多少变化。

换热器效率的定义
使用实心壁的不同温度的两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发生在各种工程应用中。

实现这种交换的工具是热交换器。

一些应用,如空调、发电、废热回收和化学加工使用这种装置。

换热器工作的基础是热流体在温度为T时进入换热器,其热容量为C。

同样,热容量为C 的冷流体进入温度为t ;与此同时,热流体失去热量,其温度降至T。

它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将其温度升高到t 并在该温度下离开热交换器。

通常,热交换效率定义为在最佳情况下,实际情况下传递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的热量之比。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估算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判断所选择的板式换热器是否能够满足特定应用中的换热性能要求。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是基于对流和热传导原理,主要考虑了气体流动、传热表面径向传热、换热介质传热等因素,以内部换热表面热阻为基本参数,采用模型参数化方法计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常用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有三种,分别是Kern公式、LMTD公式和NTU公式。

1. Kern公式:Kern公式(Eq. 1) 是根据Kern在1938年提出的单一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公式,可以用来评价单一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该公式可以用来求解单一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η = (1 - (R_A / R_B)) × 100%其中,R_A 和 R_B 分别表示单一板式换热器的内表面热阻和外表面热阻。

2. LMTD公式:LMTD公式是根据Logarithmic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LMTD)原理推导出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评价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该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η = U × A × ∆Tm / Q其中,U 表示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A 表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Tm 表示板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差,Q 表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量。

3. NTU公式:NTU公式是根据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NTU)原理推导出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评价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该公式可以用来求解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η = 1 - e^(-NTU)其中,NTU 表示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与换热面积之积;e 为自然指数常数,其值约为2.718。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用来估计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所选择的板式换热器是否能够满足特定应用中的换热性能要求。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方法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方法

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方法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将热能从一个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质的装置。

换热器的性能通常通过换热效率来衡量,换热效率定义为传递到热能的比例。

计算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换热器类型和应用场景,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热交换系数法热交换系数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传热器换热效率的常见方法,适用于常压下的换热器。

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流体之间的传热系数来计算。

传热系数越大,换热器换热效率越高。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传热器的结构和工况来确定,一般需要测量流体的温度和流量信息,以及传热表面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等参数。

2.热损失法热损失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法,适用于壳管式换热器等换热表面较大的设备。

该方法通过测量进出口流体的温度、流量和热损失等参数来计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传热率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和换热器传热面积计算等步骤,最终根据能量平衡可以求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效能法效能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法,适用于热力性能较为稳定的换热器。

该方法通过测量进出口流体的温度、流量和热损失等参数来计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换热系数计算、传热量计算和换热器有效传热面积计算等步骤,最终根据能量平衡可以求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4.热平衡法热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法,适用于热力性能较为复杂的换热器。

该方法通过建立换热器的热平衡方程,考虑不同传热方式的作用,计算进出口流体的温度、流量和热损失等参数,最终根据能量平衡可以求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总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换热器的类型、工况和性能等因素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换热器的传热特性、流体性质和操作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以获得可靠的换热效率结果。

换热器计算公式范文

换热器计算公式范文

换热器计算公式范文换热器计算公式指的是用于计算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各种参数和关系的数学方程。

换热器是工程领域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换热器的性能与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密切相关,因此计算公式对于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换热器计算公式:1.整体换热系数(U值)的计算公式:U=1/[(1/h₁)+δi+(1/h₂)]其中,U为整体换热系数,h₁为热源侧传热系数,h₂为冷凝侧传热系数,δi为传热面各种传热介质之间的传热阻力。

2.热量传递率(Q)的计算公式:Q = U × A × δTlm其中,Q为换热器的热量传递率,U为整体换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

3. 对数平均温差(δTlm)的计算公式:δTlm = [(δT₁ - δT₂) / ln(δT₁ / δT₂)]其中,δT₁为热源侧入口温度与冷凝侧出口温度的温差,δT₂为热源侧出口温度与冷凝侧入口温度的温差。

4.传热面积(A)的计算公式:A = Q / (U × δTlm)其中,A为传热面积,Q为热量传递率,U为整体换热系数,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

5.热源侧传热系数(h₁)的计算公式:h₁=(k₁×ΔT₁)/δ₁其中,h₁为热源侧传热系数,k₁为热源侧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ΔT₁为热源侧的温差,δ₁为热源侧的传热厚度。

6.冷凝侧传热系数(h₂)的计算公式:h₂=(k₂×ΔT₂)/δ₂其中,h₂为冷凝侧传热系数,k₂为冷凝侧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ΔT₂为冷凝侧的温差,δ₂为冷凝侧的传热厚度。

7.温差比(R)的计算公式:R=δT₁/δT₂其中,R为温差比,δT₁为热源侧入口温度与冷凝侧出口温度的温差,δT₂为热源侧出口温度与冷凝侧入口温度的温差。

这些计算公式是根据传热原理和换热器的物理特性推导而来,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各种参数和性能,从而进行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和优化。

完整版换热器计算步骤

完整版换热器计算步骤

完整版换热器计算步骤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常用于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给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步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下面是一个完整版的换热器计算步骤,包括设计要素、计算公式和实际操作。

设计要素:1.温度:确定进口和出口的流体温度2.流量:计算流体的质量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的物质量3.效率:计算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即输入热量与输出热量之间的比值4.压降:计算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压降,以确保流体能够正常流动计算步骤:1.确定换热器的类型:换热器可以分为三类,即管壳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

选择适合的类型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因素。

2.确定流体的物性参数:包括热导率、比热容和密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测量得到。

3.计算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传热率和传热温差来计算。

传热率可以通过查表或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4.计算输出温度:根据换热器的效率和输入温度,可以计算出输出温度。

效率可以根据使用经验或理论估计。

5.计算流体的质量流量:通常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确定流体的质量流量。

质量流量可以通过测量或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6.计算传热面积:传热面积决定了换热器的尺寸和成本,一般需要通过经验公式或计算得到。

7.计算压降:压降是换热器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应用的压力要求和流体的性质计算得到。

压降过大会导致流体流速降低,影响传热效率。

8.确定流体流向:根据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流体的进出口方向。

实际操作:1.收集流体数据:收集流体的压力、温度和流量等数据。

2.计算换热面积:根据选择的换热器类型和待换热流体的数据,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3.计算输出温度:根据输入温度、效率和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计算输出温度。

4.计算质量流量:根据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计算流体的质量流量。

5.计算压降:根据流体的性质和流动条件计算压降。

6.确定流体流向:根据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方向。

蒸汽换热器热效率

蒸汽换热器热效率

蒸汽换热器热效率1. 引言蒸汽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蒸汽换热器的热效率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汽换热器的热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热效率的因素,并探讨提高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方法。

2. 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定义蒸汽换热器热效率是指蒸汽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从热源侧吸收的热量与向冷却介质传递的热量之比。

热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可以直观地反映蒸汽换热器的能量转换效率。

3. 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计算方法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具体参数可能有所差异,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3.1 热效率 = (热源侧出口温度 - 冷却介质侧入口温度) / (热源侧出口温度 -热源侧入口温度) × 100%这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根据热源侧和冷却介质侧的温度差来计算热效率。

温度差越大,热效率越高。

3.2 热效率 = (热源侧出口质量流量× 热源侧出口焓 - 冷却介质侧入口质量流量× 冷却介质侧入口焓) / (热源侧入口质量流量× 热源侧入口焓 - 冷却介质侧出口质量流量× 冷却介质侧出口焓) × 100%这种计算方法考虑了热源侧和冷却介质侧的质量流量和焓值,更准确地反映了热效率。

3.3 其他计算方法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参数,还可以采用其他计算方法来计算蒸汽换热器的热效率,如根据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和温度差等参数进行计算。

4. 影响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因素蒸汽换热器的热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温度差温度差是影响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差越大,热效率越高。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中应尽量使热源侧和冷却介质侧的温度差最大化。

4.2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影响蒸汽换热器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热面积越大,热效率越高。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蒸汽换热器时应充分考虑传热面积的大小。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

换热器是工业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在两种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到确定热量传递速率、传热表面积和温度变化等参数。

以下是换热器的一般热计算方法:
传热速率计算:
热传导:对于热传导,可以使用导热方程来计算热传导的速率,通常表示为q = k * A * ΔT / L,其中q是传热速率,k是材料的导热系数,A是传热表面积,ΔT是温度差,L是传热距离。

对流传热:对于对流传热,通常使用牛顿冷却定律,q = h * A * ΔT,其中q是传热速率,h 是对流传热系数,A是传热表面积,ΔT是温度差。

温差和温度计算:
确定入口和出口流体的温度,以便计算温差(ΔT)。

温差是热交换的驱动力。

温度分布: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考虑温度在换热器内的分布,通常需要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传热表面积计算:
传热表面积(A)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可以根据传热速率和温差来计算,通常使用q = U * A * ΔT,其中U是总传热系数。

U值取决于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可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流体性质计算:
确定流体的物性参数,如密度、热导率、比热容等,以便计算传热速率和温度变化。

对于多组分混合物,需要使用混合物物性计算方法。

性能和效率计算:
根据热计算结果,可以计算换热器的性能和效率参数,如效率、热传导系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换热器的热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传热方式、流体性质、流速、换热器类型和结构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和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通常,工程师和热力学专家会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来辅助热计算和设计。

换热器各项消耗系数与技术经济指标

换热器各项消耗系数与技术经济指标

换热器各项消耗系数与技术经济指标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它可以实现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选型和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各项消耗系数和技术经济指标,以确保满足工艺要求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各项消耗系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首先,换热器的各项消耗系数主要包括热力学效率、物理效率和综合效率。

热力学效率是指换热器中传热的有效性,通常用传热效率来表示,计算公式为:热力学效率(η)=(T1-T2)/(T1-T0)其中,T1为进口流体的温度,T2为出口流体的温度,T0为环境温度。

理想情况下,热力学效率应为1,但实际情况下会受到换热器结构、工艺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效率是指换热器内部传热面积的利用率,计算公式为:物理效率(ε)=实际传热面积/理论传热面积理论传热面积是指换热器内传热表面的总面积,实际传热面积是指换热器内实际参与传热的面积。

物理效率一般为0.5-0.9之间。

综合效率是考虑热力学效率和物理效率的综合指标,计算公式为:综合效率(ηc)=热力学效率×物理效率其次,换热器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传热系数、压降和造价。

传热系数是指单位传热面积上的热交换功率,单位为W/m^2·K。

传热系数的大小受到热导率、流体流速和传热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传热系数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效果越好。

压降是流体在换热器中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单位为Pa。

压降大小影响着流体的流速和流量,过大的压降会导致流体流速过快,而过小的压降则可能导致流体流量不足。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对压降进行合理的控制。

换热器的造价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两个方面。

设备购置费用主要包括换热器本体的价格以及与之配套的附件设备和管道的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包括运行能耗和设备维修费用等。

在选型和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造价与性能,以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综上所述,换热器的各项消耗系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在选型和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换热器加热时间计算公式

换热器加热时间计算公式

换热器加热时间计算公式
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加热流体或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计算加热时间,以确保设备能够达到所需的加热效果。

换热器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是基于换热器的热传导原理。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 (质量 * 比热容 * 温度差) / 换热率
其中,质量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质量,比热容是指待加热流体的比热容量,温度差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差,换热率是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具体数值。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待加热流体的质量。

质量可以通过流量和流体密度的乘积来计算。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流体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比热容可以通过查表或者其他实验手段来获取。

温度差是指待加热流体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

最后,换热率是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也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设计参数来获取。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数值。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换热器时,合理安排加热时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所需的加热效果。

换热器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是一种基于热传导原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确定质量、比热容、温度差和换热率等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加热时间的具体数值。

这个公式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合理安排加热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换热器换热量计算公式

换热器换热量计算公式

换热器换热量计算公式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将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装置。

根据换热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换热量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换热器及其换热量计算公式。

1.单相流体传热换热器单相流体传热换热器是将一个单相流体中的热量传递到另一个单相流体中的换热器。

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平衡原理,即热量在两个流体之间的传递是相等的。

Q=m·c·(T2-T1)其中,Q为换热量,单位为焦耳/秒(J/s)或瓦特(W);m为流经换热器的质量流率,单位为千克/秒(kg/s);c为流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C));T1和T2分别为流体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换热率(U)引入公式。

换热率是描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参数,通常通过实验或理论计算确定。

Q=U·A·(T2-T1)其中,U为换热率,单位为焦耳/秒·平方米·摄氏度(J/(s·m^2·°C))或瓦特/平方米·摄氏度(W/(m^2·°C));A为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2.蒸发冷凝换热器蒸发冷凝换热器用于将一种流体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中传递热量。

换热量的计算公式基于摩尔焓的变化。

Q=G·(h2-h1)其中,Q为换热量,单位为焦耳/秒(J/s)或瓦特(W);G为质量流率,单位为摩尔/秒(mol/s);h1和h2分别为流体的入口摩尔焓和出口摩尔焓,单位为焦耳/摩尔(J/mol)。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计算方便,可以将换热系数(U)引入公式,并结合换热面积(A)进行计算。

Q=U·A·(h2-h1)其中,U为换热系数,单位为焦耳/秒·平方米·摄氏度(J/(s·m^2·°C))或瓦特/平方米·摄氏度(W/(m^2·°C))。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量传递来改变两个流体之间热量的设备。

它包括一系列狭窄的金属板,两个流体分别进入两个流道,在不同的流道之间传递热量。

它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可以高效地换热,被广泛应用在空调、燃料、食品等行业中。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指它在传输某一特定热量的情况下,它的换热效率有多高。

它的换热效率由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包括流体类型和流速、结构、外表面等。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为了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必须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建立合适的计算公式。

本文讨论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包括一维传热模型、二维传热模型和多维传热模型。

1.一维传热模型一维传热模型是用来研究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最常用模型。

该模型基于板式换热器中各种参数只有一个维度变化的假设。

该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η=1(Pm/Pc)×(Tm/Tc)其中:η换热器换热效率Pm、Tm表示热量流出流体的热压和温度Pc、Tc表示热量进入流体的热压和温度2.二维传热模型二维传热模型是基于换热器端板的均一性假设的。

根据这种假设,热流的整体分布可以用两个不同方向的热流分布来近似描述。

假设热流分布均匀,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换热效率:η=1(1/H)×((Tm/Tc)+(1/H)×(Pm/Pc))其中:η换热器换热效率Pm、Tm表示热量流出流体的热压和温度Pc、Tc表示热量进入流体的热压和温度H换热系数3.多维传热模型多维传热模型用于计算复杂结构的换热器换热效率,因为它包括板的结构及其复杂性,三维空间中的流体流动,以及换热表面材料的物理性质。

根据多维传热模型,换热效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η=1(((Tm/Tc)1)+(1/H)×(Pm/Pc))其中:η换热器换热效率Pm、Tm表示热量流出流体的热压和温度Pc、Tc表示热量进入流体的热压和温度H换热系数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改善措施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加换热面积:增加换热器的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可以通过提高换热器每块板的厚度来实现。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增大热交换面积,使热量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热量及面积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换热器的热量计算是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介质的导热系数和热传导距离有关。

换热器的热量传递公式可以表示为:Q=U×A×ΔT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量,U表示换热系数,A表示换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换热系数U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热量的传递量。

换热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换热器的结构、介质的性质和流体运动方式等。

为了计算得到准确的热量传递量,我们需要确定换热系数U的数值。

换热系数U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经验法、理论法和试验法等。

换热器面积计算公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换热面积的计算是为了满足所需的热量传递量。

基本原则是通过增大换热面积,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换热器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A=Q/U/ΔT其中,Q表示所需的热量传递量,U表示换热系数,ΔT表示温度差。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热量传递量来计算换热器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热量及面积的计算往往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介质的流动性质、传热表面的布局和形式、管路的阻力损失等。

因此,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换热器能够满足所需的热量传递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它们的热量及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器类型和设计要求来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

总结起来,换热器的热量及面积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上述的热量及面积计算公式只是基本的参考,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换热器效率计算公式

换热器效率计算公式

换热器效率计算公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给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换热器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效率 = (实际传热量 / 热交换最大可能传热量) × 100%在这个公式中,实际传热量指的是换热器实际传递的热量,而热交换最大可能传热量则是指在理想情况下,换热器能够实现的最大传热量。

换热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反映了换热器的实际传热能力与其理论最大传热能力之间的比值。

换热器效率越高,表示换热器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性能越好。

在实际工程中,换热器效率的计算需要考虑一些因素。

首先是换热器的热负荷,即需要传递的热量。

其次是流体的特性,包括流体的温度、流速、压力等参数。

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结构和材料,以及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流动方式等因素。

换热器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和比较不同换热器的性能。

通过计算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和理论最大传热量的比值,可以得出换热器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可以通过调整换热器的参数和优化设计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以满足工艺要求。

除了换热器效率,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换热器的性能。

比如传热系数、温差、热传导率等。

这些指标与换热器的效率密切相关,可以相互补充来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换热器效率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实际传热量与理论最大传热量的比值,可以得出换热器的效率。

工程师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调整参数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以满足工艺要求。

除了效率,还有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这些指标相互补充,共同为工程师提供了评估换热器的工具。

换热器的综合_效率分析

换热器的综合_效率分析

换热器的综合_效率分析换热器是常用的能量转换设备,用于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中。

其效率是评估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对换热器的综合效率进行分析。

换热器的综合效率可以分为理论效率和实际效率两个方面来研究。

理论效率是根据热库的性质和温度计算得出的,是理想状况下的最大效率。

而实际效率是指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的真实性能。

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理论效率。

理论效率可以通过热库的性质和温度来计算。

设换热器的热源温度为Th,冷源温度为Tc,理论效率η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ηt=(Th-Tc)/Th该公式表明,理论效率与温度差之比成正比,换热器的温度差越大,理论效率越高。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换热器通常存在一定的热损失,因此其实际效率往往低于理论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实际效率。

实际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传热面积、换热介质的流速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因素。

首先是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决定了其传热性能和能量损失情况。

例如,传热面积的设计是否合理、换热器内部是否存在泄漏等等,都会对实际效率产生影响。

其次是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传热效果。

传热面积越大,传热能力越强,实际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换热器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传热面积的影响。

再次是换热介质的流速。

换热介质的流速对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当流速较小时,传热界面附近的传热系数较低,热交换效果不佳;而当流速过大时,介质的压力损失过大,也会影响换热效果。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况优化流速,以提高实际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换热器的实际效率产生影响,例如管束结构、换热介质的物性参数等等。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最佳的实际效率。

综上所述,换热器的综合效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暖通空调、能源利用等领域。

它通过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实现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热量传递方式、换热器的效率以及常见的换热器类型。

一、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换热器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热交换管束和壳体。

热交换管束是换热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

这些管子通常是圆形的,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方形或椭圆形。

壳体则是将热交换管束包裹起来的外壳,用于保护管束并提供流体的进出口。

二、热量传递方式换热器中的热量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递。

在换热器中,热交换管束内的热介质与管壁接触,通过管壁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侧的介质。

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而传递。

在换热器中,热介质在管束内流动,通过与管壁接触,将热量传递给流过管外的介质。

3.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而传递。

在换热器中,热介质和管壁之间的温差会产生辐射热量,这部分热量通过辐射传递给另一侧的介质。

三、换热器的效率换热器的效率是衡量其热量传递能力的重要指标。

换热器的效率可以通过热传导率、热阻和热效率来描述。

1. 热传导率:热传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

热传导率越高,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越强。

2. 热阻:热阻是指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热阻越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越高。

3.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实际传热量与理论传热量之比。

热效率越高,换热器的能量利用率越高。

四、常见的换热器类型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换热器类型。

它由一个管束和一个外壳组成,热介质从管束中流过,冷介质从外壳中流过,通过管壁的传导和对流,实现热量的传递。

2.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金属板组成。

换热器热效率的简单计算

换热器热效率的简单计算
环 3 — 4 h,其 间每 隔 0. 5 h进 行正反 交替清洗 。酸洗 结后,若酸 液 P H值大于 2,酸液可重 复使用 ,否则,应将酸洗液稀释中和后排掉 。 (4)碱洗 :酸洗 结束后 ,用 N a O H,N a 3 P 0 4 ,软化水按一定 的比例配制好 ,利 用动态循环 的方式对换 热器进 行碱 洗,达到酸碱 中和 , 使换热器板 片不 再腐蚀 。 (5)水洗 :碱洗 结束后 ,用清 洁的软化 水,反复对换热 器进行冲 洗 0. 5 h,将换热器 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 (6) 记录:清洗过程 中, 应严格记录各步骤 的时间,以检查清洗效果 总之 ,清洗结束后 ,要对换热器进 行打压试 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4 、防止板式换热器结垢 的措 施 (1)运 行中严把水质 关,必须对 系统中 的水和 软化罐 中的软化水进 行严格 的水质化验 ,合格后才 能注 入管网中 。 ( 2)新 的系统投运 时, 应将 换热器与供热系统分开 ,进行一段 时间 的循环后 ,再将换热器 并入 系统中, 以避免管网 中杂质进入换热器 。 (3)在供热系统 中,除污器和 过滤器应 当进 行不定期 的清 理外 ,还 应 当保持 管网中的清 洁,以防止换热器堵塞 。 参考 文献
针对各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进行了介绍具体阐述了各换热器的各种特点包括传热系数占地面积制作方便等并对其应用及选型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指导实践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C h i n a C h e mi c a l T r a d e
曼 兰
换 热器 热效率 的简单计算
过程 中应经常取样 化验酸洗浓度 ,当相邻两 次化验浓 度差值低于 0 . 2%
时 , 即可 认 为 酸 洗 反 应 结束 。

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本文旨在介绍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方法。

在计算
过程中,我们将综合考虑换热器的热效率、传热面积和温度差等因素。

1. 热效率计算
热效率(η)是衡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η = (Q1 - Q2) / Q1 * 100%
其中,Q1为冷却塔入口水温与出口水温之差,Q2为冷却塔出
口水温与换热器出口水温之差。

通过计算热效率,我们可以评估换
热器的传热性能。

2. 传热面积计算
传热面积(A)是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的重要参数,其计算
公式如下:
A = Q / (U * ΔTlm)
其中,Q为冷却塔换热器从冷却塔吸收的热量,U为整体传热系数,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

通过计算传热面积,我们可以确定合适的换热器尺寸和设计。

3. 温度差计算
温度差(ΔT)是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的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ΔT = T1 - T2
其中,T1为冷却塔入口水温,T2为冷却塔出口水温。

通过计算温度差,可以了解冷却塔循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总结
本文介绍了冷却塔逆流闭式换热器热力计算的方法,包括热效率计算、传热面积计算和温度差计算。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评估和优化换热器的性能,为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为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随时和我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的简单计算一、换热器的基本概念换热器的定义:凡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通称换热器。

间壁式——冷热流体分别位于固体壁面两侧,而由壁面间接隔开来。

混合式——冷热流体通过直接接触、相互混合来实现换热。

回热式——冷热流体交替地通过同一换热表面而实现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蓄热式换热器。

2、换热器的分类?螺旋板式换热器 波纹管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容积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 汽水换热器 翅片管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 浮头式换热器特点2、 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

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自由移动,这个特点在现场能看出来。

这种换热器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是自由的,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比固定管板高20%),在运行中浮头处发生泄漏,不易检查处理。

浮三种类型换热器简介 ⎪ ⎪ ⎪ ⎩⎪ ⎪ ⎪ ⎧ 螺旋板式 板式 交叉流换热器 管壳式 壳管式 套管式 ) ( ⎪⎪ ⎪⎪⎩ ⎪⎪ ⎪⎪⎨⎧蓄热式 混合式间壁式⎪⎩⎪⎨⎧板翅式管翅式管束式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条件。

3、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4E-401, 4E-200)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

在圆形外壳,装入平行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管板上,两块管板与外管直接焊接,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顶盖用螺栓与外壳两端法兰相连。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相同的壳体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管程可以分成任何管程数,因两个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撑,故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换热器的缺点是:壳程清洗困难,有温差应力存在。

当冷热两种流体的平均温差较大,或壳体和传热管材料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在壳体上需设膨胀节,由于膨胀节强度的限制,壳程压力不能太高。

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

4、 翅片管换热器(冷却器)(4E-202,4E-100,4E-501, 4E-204) 凡在换热管上加装翅片,以达到增加散热面积的冷热交换器,均可归纳为“翅片管散热器”,也叫热管式换热器。

翅片管散热器按翅片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绕片式;串片式;焊片式;轧片式。

常用的材料为钢;不锈钢;铜;铝等。

翅片管散热器一般用于加热或冷却空气,具有结构紧凑,单位换热面积大等特点。

二、换热器的简单计算换热器热计算分两种情况: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1)设计计算: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2) 校核计算:对已有或已选定了换热面积的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条件下,核算他能否胜任规定的新任务。

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及热平衡式(1)(2)式中, 不是独立变量,因为它取决于 以及换热器的布置。

另外,根据公式(1)可知,一旦和 以及 中的三个已知的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温度。

因此,上面的两个方程中共有8个未知数,即需要给定其中的5个变量,才可以计算另外三个变量。

对于设计计算而言,给定的是 ,以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最终求对于校核计算而言,给定的一般是 , 以及2个进口温度,待求的是 m t kA ∆=Φ)()(c c c mc h h h mh t t c q t t c q '-''=''-'=Φm t ∆c c h h t t t t '''''',,,h mh c q c mc c q c c h h t t t t '''''',,,c mc h mh c q c q ,Ak ,。

举例简单计算:以4E-100举例,壳程:氮气 流量 30100kg/h, 比热 0.25 kcal/kg , 进口温度 182 ℃管程: 导热油 流量 16340kg/h 比热 0.5 kcal/kg , 进口温度 260 ℃,出口温度225 ℃ 求氮气的出口温度是多少?(忽略污垢热阻)可根据方程式(1)计算得氮气出口温度在220℃.以4E-501为例计算总的传热系数:管程:循环水 流量 68000kg/h 比热 1 kcal/kg , 进口温度 32 ℃,出口温度37 ℃壳程:氮气 流量 21936kg/h, 比热 0.25 kcal/kg , 进口温度97 ℃, 出口温度35 ℃,换热面积715m2 计算传热系数K解:循环水热负荷 Q=q m c p (T 进-T 出)=68000*1*(32—37)=340000kcal 平均温度差 逆流 97℃ 35 ℃37℃ 32℃△T1=97-37=60△T2=35-32=3因△T1/△T2=60/3=20>2 △TM=(△T1-△T2)/LN(△T1/△T2)=19℃Q=KA △TM K=Q/A △TM=340000/715*19=25.03 kcal/h m 2℃三、影响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因素造成换热器换热效果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冷却水量少2)冷却水温高3)壳程杂质堵塞换热器列管或者结垢,造成水冷器换热效果下降。

4)管程杂质吸附在管壁上,造成换热效果下降。

5)换热器漏,造成换热效果下降。

6)换热器投用时不排气造成换热效果下降。

四、换热器热效率下降判断及换热器的清洗?1、根据温度判断:换热器出口温度减小2。

根据压力判断:换热器出口压力减小,进口压力增大3。

根据流量判断:,换热器出口流量减少4。

根据换热器前后相关设备判断:换热器前设备压力增大,流量减少,液位升高;换热器后设备压力减小,流量减少,液位下降换热器材的清洗换热器结垢后清洗剂的选择清洗剂的选择, 目前采用的是酸洗, 它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

有机酸主要有: 草酸、甲酸等。

无机酸主要有: 盐酸、硝酸等。

根据换热器结垢和工艺、材质和水垢成分分析得出:c h t t '''',1)换热器流通面积小,部结构复杂,清洗液若产生沉淀不易排放。

2)换热器材质为镍钛合金,使用盐酸为清洗液,容易对板片产生强腐蚀,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反复试验发现,选择甲酸作为清洗液效果最佳。

在甲酸清洗液中加入缓冲剂和表面活性剂,清洗效果更好,并可降低清洗液对板片的腐蚀。

通过对水垢样本的化学试验研究表明,甲酸能够有效地清除水垢。

通过酸液浸泡试验,发现甲酸能有效地清除附在板片上的水垢,同时它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作用也很小。

二、换热器结垢后清洗水垢的要求1)酸洗温度:提升酸洗温度有利于提高除垢效果,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加剧酸洗液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通过反复试验现,酸洗温度控制在60℃为宜。

2)酸洗液浓度:根据反复试验得出,酸洗液应按甲酸81.0%、水17.0%、缓冲剂1.2%、表面活性剂0.8%的浓度配制,清洗效果极佳。

3)酸洗方法及时间:酸洗方法应以静态浸泡和动态循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酸洗时间为先静态浸泡2h,然后动态循环3 ̄4h。

在酸洗过程中应经常取样化验酸洗浓度,当相邻两次化验浓度差值低于0.2%时,即可认为酸洗反应结束。

4)钝化处理:酸洗结束后,板式换热器表面的水垢和金属氧化物绝大部分被溶解脱落,暴露出崭新的金属,极易腐蚀,因此在酸洗后,对换热器板片进行钝化处理。

三、换热器清洗水垢的具体步骤1)冲冼:酸洗前,先对换热器进行开式冲洗,使换热器部没有泥、垢等杂质,这样既能提高酸洗的效果,也可降低酸洗的耗酸量。

2)将清洗液倒入清洗设备,然后再注入换热器中。

3)酸洗:将注满酸溶液的换热器静态浸泡2h,然后连续动态循环3 ̄4h,其间每隔0.5h进行正反交替清洗。

酸洗结后,若酸液pH值大于2,酸液可重复使用,否则,应将酸洗液稀释中和后排掉。

4)碱洗:酸洗结束后,用NaOH,Na3PO4,软化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碱洗,达到酸碱中和,使换热器板片不再腐蚀。

5)水洗:碱洗结束后,用清洁的软化水,反复对换热器进行冲洗0.5h,将换热器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6)记录:清洗过程中,应严格记录各步骤的时间,以检查清洗效果。

总之,清洗结束后,要对换热器进行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防止板式换热器结垢的措施1)运行中严把水质关,必须对系统中的水和软化罐中的软化水进行严格的水质化验,合格后才能注入管网中。

2)新的系统投运时,应将换热器与供热系统分开,进行一段时间的循环后,再将换热器并入系统中,以避免管网中杂质进入换热器。

3)在供热系统中,除污器和过滤器应当进行不定期的清理外,还应当保持管网中的清洁,以防止换热器堵塞。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