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
师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主角,而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关系建立起一个平等和谐的平台。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要学生说说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我的一个学生很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项羽的悲剧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他如索福克勒斯和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与哈姆莱特一样一生充满了
悲剧,但不同的是他的悲剧是性格与命运的夹击下双重悲剧。他的失败与自身的鲁莽、多勇少谋、刚愎自用等有关,直接导致了他的溃败;但也许这就是命运——宿命论,在英雄众多的历史长河中命
运选择放弃了他,为的是成就今后历史的灿烂与辉煌,从刘邦统一中国之后,老百姓在很长的时间内不在流离失所,为战争所痛苦,身体与心声都得到了抚慰……”果然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掌声阵阵。让同学们由衷的佩服他的口若悬河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更能带动大家的激情、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但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学生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个流浪者和聆听者,作为学生本身也应该积极参与,主动的说,聪明的听,把自己的见解抒发,把别人的灵感谨记,从交流、思考中获得知识,并使之升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在处理导语时,也要独具匠心,精心设计。它往往交代学习任务,引入新课,唤起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好的导入可以迅速地调集学生思维的注意力,激发活跃学生的情绪,诱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开场锣鼓如果敲不响,可能要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开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的就来劲,学生听的就入神,整个课堂情绪就会很高涨,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持续。教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时,我留意到了当时的天气变化情况,便由天气变化谈到人的感受,又谈到教给海伦·凯勒各种感受的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导语:
同学们,经过了几天阴霾的天气,久违的阳光又照耀在我们身上。课间,同学们都在尽情的嬉戏,享受着阳光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明亮的世界,用耳朵听到宛转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用鼻子嗅到百花的芳香。可同学们试想:一个从小就又聋又哑,双目失明的人靠什么来感受这一切呢?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知不觉转移到了语文学习上,被她的命运所吸引,学生由对自己生命的珍爱到对对方的同情,再到对对方的尊重、崇敬,最后到对教会她这一切的老师的感激、热爱。这几句看似随意的即景闲谈为下面新课的学习牵了一根巧妙的“引线”,使话题自然流畅的切入与转换。
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其中需要聪明、融会智慧的。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因而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非常认真细心,不仅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还要备课堂突变,做到心中有数,处理灵活。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如学习《我的地坛》,学生提出:母亲为了儿子摆脱痛苦做了哪些牺牲?他是怎么度过自己那最痛苦的时光呢?史铁生为什么会特别喜欢地坛?,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跳跃比较大。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必定会产生块状的感觉,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就大打折扣。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这样编排顺序的:史铁生遭遇到了哪些痛苦?地坛与史铁生的遭遇有什么相似点?史铁生选择地坛来隐埋痛苦?他理解母亲对他的爱吗?母亲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样的编排,就把史铁生的痛苦一生,选择地坛为自己疗伤,母亲的爱全紧紧联系起来,问题显得有
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教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时,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研究身边的文化,来研究郴州的历史文化、郴州的旅游文化、郴州的饮食文化等等,让课堂充满鲜活的气氛,让授课包含时代特色,让知识紧扣时代脉动,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起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