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

2.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3.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移风易俗B.富国强兵

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重农抑商

4.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5.对秦国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6.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

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

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

7.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9.《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

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

1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

A.伯利克里改革B.商鞅变法

C.梭伦改革D.孝文帝改革

1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2.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积贫——富国之法B.积弱——强兵之法

C.“三冗”——取士之法D.保证时间——免役法

13.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A.定期考核官员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D.慎选地方官吏

14.下图反映了王安石的新法主要触犯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A.大官僚、大地主B.皇帝 C.平民百姓D.小商人

15.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1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17.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

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18.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

19.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20.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8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 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材料三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