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
摘要: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其质量并未同比提升,尤其是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显现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在研究生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投入以及跨学科参与科研活动等环节方面还很薄弱,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此,积极改善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是未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5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此,积极改善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是未来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规模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2012年5月联合下发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显示,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4416人,其中博士生67216人,硕士生517200人。

2012年的招生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1.17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37.9%和1.35倍。

在研究生数量扩大的同时,其质量并未同比提升,甚至出现“质量滑坡”现象,尤其是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培养方面显现严重不足,表现为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缺乏个人主见,缺乏创新意识,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作出理性的、准确而全面的判断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这样的人才只适合做某些机械性的工作,是一种“再现型”而非“创造型”人才,在实践中很难胜任创造性的工作。

[1]
二、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2011年新增的博士点数量超过1019个,其中增加最多的大学新增博士点数量达60个。

2011年的博士点井喷现象并非中国大学发展腾飞的标志。

不注重质量地盲目扩张,不但会浪费社会资源,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滑。

作为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缺陷恰恰在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人才培养缺乏个性,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志在成为“研究型大学”,争建研究生院。

而成为所谓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比肩本科生,甚至超过本科生。

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在“软件”和“硬件”上,都难以承载迅速扩编的研究生大军。

不仅仅是师资力量存在严重欠缺,就连基本的学生宿舍都还不够。

如此下去,本该是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亦变成了大众化教育。

除了拿的学历比本科生高以外,很多研究生在能力、专业方面,并没有多大提升。

[2]研究生科技
创新不足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落脚到教育,诸如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求理科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论文的硬指标等规定束缚了研
究生的冒险精神,如果实验很顺利肯定完成论文指标,但是如果前人研究基础很少,或是属于一个新兴的领域,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则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数量相对不足和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名师出高徒,如果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则研究生研究的目的明确,方法合理,前期工作基础雄厚,则容易较快出科研成果。

三、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培养途径
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渠适培养加深导师和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理念,并设法营造创新环境,为研究生们的创新实践提供条件。

具体到课程中,就应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作用,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创新活动,促进其创新设想的实现。

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

要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借鉴国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经验。

注重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交叉性、前沿性和启发性。

[4]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给研究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根据研究生自身毕业课题的需要,在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前沿的基础上,注重引导研究生探索、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营造创新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的创新实践。

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和科研环境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深层次的
影响。

优秀的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研究生自身的素质和努力,更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研究生成长的科研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

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改善硬件设备,营造人才培养环境,为研究生搭建创新平台,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5]真正把研究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动力。

学术活动可以开阔眼界、产生兴趣、激发灵感与创新思维。

如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以加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探讨等,学校和导师应鼓励研究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这种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可以极大地培育研究生的创新个性、锻炼其创新能力。

[6]
四、研究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1.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今天部分高校中存在的“院校转型(教学科研型向科研教学型)”、综合类高校“重视科研”的思想导致了对研究生教学的忽视,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大量调研表明我国研究生教学中主要要存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院校所采用的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但同时也易造成学
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或其研究领域的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整体。

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研究性、前沿性不足;课程类型上,对具有较强学科统摄性的实践性课程关注度不够,[7]有助于扩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很少,特别是训练科研思维,改进科研方法的课程严重不足。

2.师生比结构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师生比矛盾的突出。

导师所带研究生人数呈两极分化的现象变得明显。

部分热门学科或名望较高的导师周围研究生相对集中,而一些冷门学科或名望较低的导师可能出现几年都带不上一个研究生的情况。

[8]学生过多,使导师工作量加大,加之有些导师本身日常事务就较多,因此研究生管理工作呈现“放羊”状态。

[9]同时生均科研经费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状况,许多研究生感到科研经费难以支撑其从事科研课题的研究。

面对师生比例的失调,有的学校让一些不具备指导能力的人担任导师工作。

[10]这些都势必会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

五、结束语
当然,在强调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研究生、导师、院校、社会共同努力,以创新的教育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给与更多的关注,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阳,王学江,扬扬,等.开拓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20-221.
[2]刘颖,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6):32-36.
[3]王寒峰,郑玉建.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0-103.
[4]张学荣,罗小玲.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5-17.
[5]王桂荣,杨芳,李小飞.大力加强研究牛的创新教育[j].石油教育,2006,(2):42-45.
[6]郭卉.学术道德教育:研究生德育的重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37-38.
[7]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43-46.
[8]王建民,楚红丽.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提高——以北京市全日制统考研究生培养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3,(3):66-77.
[9]常顺英,林彤.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6-109.
[10]徐森,高宇.研究生规模化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86-88.
作者简介:赵琳(1980-),女,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豆生物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杨春亮(1980-),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

e-mail:pufa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