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生成语言学简单介绍(汉语)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探索语言的奥秘之旅中,转换生成语言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结构和生成的深层机制。
要理解转换生成语言学,首先得明白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复杂而精妙的系统。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就具备一种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
它就像是我们大脑中预装的一套软件,等待着在适当的时候被激活和运用。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没有经过系统的语言教育之前,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一些简单的语句,并且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单纯地模仿周围的声音,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语言机制在发挥作用。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这种内在的语言机制使得我们能够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法语句。
那么,这种语言能力是如何运作的呢?这就要提到“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深层结构反映了句子的基本语义关系,而表层结构则是我们实际听到或说出的句子形式。
比如说,“我吃了苹果”和“苹果被我吃了”,这两个句子的表层结构不同,但它们的深层结构是相似的,都表达了“我”和“苹果”之间的“吃”的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中的“转换规则”就像是魔法师的魔杖,能够将深层结构转换为各种不同的表层结构。
通过这些规则,我们可以从一个基本的句子结构出发,生成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交流需求。
这种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它的创始人乔姆斯基在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局限性,从而开启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传统语言学往往侧重于对语言现象的描述和分类,而转换生成语言学则更注重解释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在实际应用方面,转换生成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再仅仅将其视为错误,而是看作学生在尝试运用内在语言规则时的偏差。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深层结构和转换规则,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此外,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程序在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时,可以借鉴转换生成的理念和规则,从而提高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
该领域主要关注语言的转换和生成过程,目的是通过模型和算法来理解和模拟人类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本文将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定义转换生成语言学是将形式语言转换为自然语言的过程,通过使用形式文法、转换规则和约束系统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将计算机可理解的形式语言转换成为人类可以理解的自然语言的能力。
转换生成语言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生成过程,即如何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条件将抽象的符号串转化为有意义的语言表达。
二、研究方法在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形式文法:通过定义一套规范的文法来表示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从而实现语言的生成和转换。
2. 自动机理论:利用有限状态自动机、正则表达式等理论和方法,分析和描述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3. 语义分析:研究语言的语义表示和理解,通过对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实现语言转换和生成。
4. 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来建立语言模型和分析自然语言的序列。
5. 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实现对语言的学习和模拟,提高语言转换和生成的效果。
三、应用领域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机器翻译: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2. 文本生成:通过分析和理解大规模文本数据,实现自动化生成文章、摘要、对话等自然语言文本。
3. 语音合成:将文字转换为语音,实现计算机语音交互和人机对话的自然化。
4. 自然语言处理:对自然语言的文本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抽取、关键词提取、情感分析等功能。
5. 虚拟助手:通过对话系统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实现机器人助手的自然化对话和智能交互。
四、未来发展方向转换生成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转换-生成语法简介(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生成语法学的基本概念“转换”“转换”本来是一个控制论的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生成语法学早期借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段及相应规则的总称。
当然,乔姆斯基的“转换”与Harris的“转换”是有一定联系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变换”来自Harris,只的是一种表层的转换,关注的是句子与句子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平行”的关系。
而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
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研究中来的必然结果。
要注意的是“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1957-1980)的特点,而这个阶段提出的各种规则大都带有“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的性质。
而在后来的“普遍语法系统”中,“转换”的地位大为降低,比如在“原则-参数理论”中,原来提出的所有转换规则都被压缩为一条“- 移位”。
“生成”(generation)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创造性这是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
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具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recursion)特点,[1]即“有限的手段的无限运用”。
具体点说,外在化的语言是个无限的句子集合,但内在性语言却表现为一套数量有限的规则,语言的创造性就表现为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格的句子。
第四阶段:转换生成语言学阶段Microsoft Word 文档
语言学发展简史第四发展阶段:转换生成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一、转换生成语言学产生的背景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言学诞生。
(一)创始人——乔姆斯基(阿费莱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出生于美国费城,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
乔姆斯基小时受到其父影响(希伯来语学者),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期间,乔姆斯基认识了后布龙菲尔德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里斯(海里斯),并拜读了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方法》,被其严密的方法深深地吸引,从此立志从事语言学。
1951年乔姆斯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希伯来语语法》。
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从事语言研究工作,为了完成形式语言理论课题的研究,在哈里斯的建议下,1953年他开始学习哲学、逻辑学和现代数学。
1954年乔姆斯基着手写《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55年书稿完成,并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士学位,在哈里斯的指导下,于1955年以《转换分析》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1955年秋,在哈勒、雅可布逊的推荐下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
1957年,《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经缩写后改名为《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并在语言学界产生巨大反响。
从此开始了乔姆斯基的时代。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基础乔姆斯基声称自己的语言理论的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
人类的理性和思维是一致的,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因此本质上是一致的,表面形式的不同只是同一个体系的变体。
多样形式(语音、字母)这些符号的存在,是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的需要而已。
(参见第一阶段,彭p356--357)(三)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基础乔姆斯基声称自己的语言理论直接来源于阿尔诺(A.Arnauld)、朗斯洛(ncelot)的《普遍唯理语法》和德国政治家、语言学家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的理论。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又称为TGL(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Linguistics),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旨在解释人类语言习得和语言处理的机制。
TGL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并逐渐在语言学领域中推广开来。
TGL理论基于一种理念,即语言能力天赋于人类,而人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只需获得一些反馈和输入,就能自由地发展出自己的语言能力。
这一理念引出了TGL理论中的句法式(Syntax)与语义式(Semantics)两个主要方面。
一、句法式句法式涉及语言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TGL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天生的语言能力,其原因在于人类天生具备了语言结构的构建能力。
TGL理论中的句法分析,是针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将句子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建立句子与语言结构的映射关系。
这种句法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其意义表达方式。
二、语义式语义式是关于语言意义方面的研究。
TGL理论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内在结构包括关于语言意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TGL的语义研究中,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是一种交际工具。
因此,语言使用的目的不仅是简单地表达意思,而是希望被理解,而且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和理解。
三、TGL的贡献TGL理论的提出,对人类语言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假设和测试语言能力的形式系统,这种形式系统使用的基本操作是转换规则,而这种规则能够建立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其次,TGL理论为实验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由于TGL理论的一些假设是能够进行实验验证的,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
此外,TGL理论还对形式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总结TGL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中对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研究细节、准确改进理论和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具。
它提供了一种出色的分析工具,可以将语言抽象为一组非常具体的形式规则,其中每个规则都可以用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表示。
转换生成语言学名词解释
临时道路硬化及校前区广场回填方案一、工程概况、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工程位于铜仁市石阡县汤山镇荆坪村水井湾。
建筑面积约为7.8万平方米。
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抗震设防烈度6度,防震等级二类工程设计年限为50年,建筑高度约为24m。
包括实训楼、行政综合楼、食堂及生活附属用房及宿舍等,校址原为农田,土质松软。
二、临时道路及广场回填硬化和回填的必要性:本工程为市、县重点工程,各级领导会经常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今年6月20日,市、县众多部门将在本工地进行检查并召开教育系统职教推广会议,为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检查须有较完善的行车道路和检查路线,停车场所及其他活动区域(布置于校前区广场),良好的检查结果会为业主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于检查日期日益临近,本项工作工程量大,任务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材料、财力,通过紧密协调配合,通过加班加点抢夺工期的方式,方能确保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完工。
1、临时施工道路1、1道路的布置(见附图)道路的布置原则为:尽量满足检查要求,检查组的人、车队基本能到达单体工程位置,进行实地考察现场情况。
1、2道路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换填后硬化路面的方式。
○1将松软土层土挖出外运,后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
碾压过程中,在土层中掺入白灰,以提高土的强度。
○2风化石换填,回填厚度2.5m,施工过程中加入级配砂石料每30cm 进行反复碾压,使之密实。
○3级配石换填,碾压:级配石的回填厚度为2m,施工时级配石下口呈600角放坡。
回填过程中加入级配砂石料每30cm进行反复碾压,碾压后不出现明显的印迹后方可进入上层的铺设。
碾压的过程中可适当洒水湿润。
○4300mm厚5%水稳碎石基层:在级配石基层上进行水稳基层的铺设,分两次铺设、反复碾压。
水稳层比道路每边宽出0.3m,待水稳基层达到一定强度厚进行砼路面硬化。
○5200mm厚C30砼,硬化路面宽度为7.5m,拉条纹收面:砼浇筑过程中,每50m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处采用¢20@200钢筋连接,每5m采用切割机切出深度100mm的分隔缝○6及时进行路基的保护,在级配石回填和水稳基层施工中,道路两侧及时购入新土进行回填并筑紧,每边宽度不小于 2.5m,以保护路基。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
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创建人N.乔姆斯基。
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
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
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
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
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转换和语法规则等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转换生成语言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的语言学家诺姆·查姆斯基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规则来生成的,这些规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转换。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查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生成-转换”模型,即语言的生成和转换是相互作用的。
这一理论框架的出现,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生成语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指语言中句子的组成结构。
在生成语法中,句法结构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
2. 生成规则生成规则是指用来生成语言结构的规则。
在转换生成语言学中,生成规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转换,这些转换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
3. 句法树句法树是指用来表示语言句子结构的树状结构。
在生成语法中,句法树可以被用来表示句子的语法结构。
4.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在转换生成语言学中,语言知识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语法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
三、应用前景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指将人类语言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从而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的功能。
2.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机器翻译中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从而实现机器翻译的功能。
3. 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指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文本。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音识别中可以被用来生成和转换句子,从而实现语音识别的功能。
四、总结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转换和语法规则等问题。
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生成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的语言学分支。
它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特点、相似性及其演变历程。
生成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系关系:生成语言学研究各种语言之间的语系关系,即语言之间可能的共同起源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语法、音系等特点,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
2. 历史演变:生成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及其演化方式。
通过分析语言中的变体、重构和共有特征,可以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3. 语音对比:生成语言学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音素、音变规律等,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音演变及它们可能的共同来源。
4. 语言分类:生成语言学研究如何对不同语言进行系统分类。
通过比较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可以将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族,从而揭示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法,即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词汇、语法和音系等,找出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语系关系。
生成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理论支持。
转换生成学说
转换生成学说转换生成学说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言结构的形成。
它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是由一系列规则和过程生成的,这些规则和过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形式语法。
在这种语法中,语言的结构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层次结构,每个层次结构都由一组规则和过程生成。
这种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转换生成学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
短语结构语法是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语法,它将语言结构分解为一系列短语。
每个短语都由一个中心词和一些修饰词组成。
这种语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描述语言的层次结构,但是它无法描述语言的转换过程。
转换语法是一种基于转换过程的语法,它将语言结构分解为一系列转换规则。
每个规则都描述了一种语言结构的转换过程。
这种语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描述语言的转换过程,但是它无法描述语言的层次结构。
在转换生成学说中,语言的生成过程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转换过程。
这些转换过程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短语结构转换和转换规则。
短语结构转换是一种基于短语结构的转换过程,它将一个短语转换为另一个短语。
转换规则是一种基于转换过程的转换规则,它将一个语言结构转换为另一个语言结构。
转换生成学说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言结构的形成。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化过程和语言的变化。
在今天的世界中,语言的变化和演化是非常快速的,转换生成学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和演化。
总之,转换生成学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演化过程。
在今天的世界中,语言的变化和演化是非常快速的,转换生成学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和演化。
转换生成语言学简单介绍(汉语)
•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 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 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 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 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 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 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 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 《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 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 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 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一、转换生成语言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 • •
1.哲学背景(理性主义) 2 .自然科学背景(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数理逻辑、认知心理学) 3 .语言学背景 从研究对象上看,转换生成语言学以人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 乔姆斯基区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 (performance)。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两 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是先天具备的人类遗 传机制;另一部分是个别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知 识。语言运用或言语行为只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 • 从研究目的来看,转换生成语言学试图建立一种人类语言共同的 普遍原则——普遍语法,并且试图解释人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心 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研究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是探讨人类认知 机制的普遍特性的最好途径。 • 从研究方法上看,转换生成语言学使用演绎法研究语言,并且用 形式化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结构规则,提出了转换生成法。乔姆斯 基认为,由于具体的语言现象是无限的,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法来 归纳出语言规则。而语言规则不仅要解释观察到的语言现象,还 要能预见和解释可能出现的语言现象,因此要用演绎法研究语言 规则。
《转换生成语法》课件
提高机器翻译准确性的手段
详细描述
在机器翻译领域,转换生成语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建模, 能够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通过构建语言规则和模型,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生成目标语言的句子,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音识别与合成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总结词
语音技术的核心算法
详细描述
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转换生成语法是实现高质量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核心算法。通过构建语音规则和模 型,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信息,而语音合成系统则能够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自然的语音输出。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
01
语义角色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如施事、受 事、工具等。
02
转换生成语法通过识别和转换语义角色,将深层结构的语义关
系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语法关系。
语义角色的识别与转换有助于理解句子的语义信息和语法结构
03
之间的对应关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核心概 念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句子所表达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 是抽象的句法结构。
表层结构
实际表达出来的句子形式,是具体的 语法结构。
转换规则
01
转换规则是一组语法规则,用于将深层结构转换为 表层结构。
02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背景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概念,旨在克 服传统语言学中结构主义学派的局限性。
《转换生成语言学》PPT课件
• 《句法结构》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这 一时期的理论框架不包括语义部分。乔姆 斯基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的 基础上,而应该用某种严格的、客观的方 法去代替对于模糊的语义的依赖。不过这 一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做了重大的修正。 • 《《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第一阶段-古典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被人们认为 是"乔姆斯基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标志着转 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 它以"核心句"为基础,通过转换规则描写和 分析不同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分析 了以"马尔可夫过程"为基础的通讯理论,认 为它只能生成有限状态的语法,而这种"有 限状态的语法"不能生成象英语这种语言里 含有不连续结构的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 基于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模式, 认为它才能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不 会生成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语法模式 由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 则三套规则构成。
• 他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
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换句话说,
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句法结构》有一半篇幅
用于英语语法的形式化。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是
转换生成语法的首要标志。
• 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句
的生成是这场革命的又一表现。为了描写和解释
语言现象,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 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 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
•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 • 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 • 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 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
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
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
转换生成语法名词解释
转换生成语法名词解释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Regularization),又叫做转换性语法或常规化语法,是一种语言理论,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语言能够自然地演变。
这个理论认为,从一个完全符合语法的语言(例如英语),到一个和现在有所差异的语言(例如德语),经过一系列的不同阶段,最终会变成一个更加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is a line of grammar development that is based on a“ natural”grammar by including natural grammar rules in the grammar scheme。
While one may study the original grammar patterns in the original grammar pattern space, in any grammar scheme, it is natural for it to become more regular if it is developed to more conventional ways。
在任何一个语言的句法结构中,由于“语法”是一套规则的集合,而这些规则在逐渐形成之后,必然会朝着相对规则化的方向演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演变的历史来探讨一个语言未来将会发展的状态。
我们可以根据现在和过去两种语言间不断变化的“差异”来判断它未来的状况。
例如,在英语和德语之间,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数十年里,英语和德语的差异是非常小的,但是自从二战以后,英语和德语就不断扩大,最后甚至扩大到了几乎完全不一样的程度。
从英语和德语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语言是否会沿着某个轨迹进行变化,和该语言是否处于形成期有很大的关系。
当一个语言处于形成期时,会不断吸收新的语法结构,因此语言通常比较丰富。
转换生成语言学
标准理论的几个严重欠缺:
• ①转换规则仍然权力太大,转换部分仍然占据着 中心地位; • ②标准理论认为,派生名词(如criticism和 explanation)与相关动词具有相同的语义属性; • ③标准理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 过程保持句义不变。
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 扩充式标准理论模式时期的主要内容: • 短语结构规则 又称范畴规则,是一种层次性更强 的改写规则,叫做X阶标理论(X-bar theory)。 • 词汇 词汇包括两部分:一是词汇入构项(lexical entry),一是多于规则(redundancy rule)。 • 转换部分 可以把转换部分归纳为一条规则,叫做 移动α规则。它只包括两种转换,一是名词移动 (NP-Movement),一是WH-词移动(WHMovement),这两种移动都借助于空位(empty node)概念;空位就是不支配任何范畴的位置。
• 2.经验触发理论 • Eg:狼孩的故事 • 说明了没有接触过语言,是不可能拥有语言能力 的,这种儿童自幼就开始的对人类语言的接触, 就是乔姆斯基所说的经验的触发。 • 人脑经过千百年来的进化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语 言机制和一套最为普遍的语法规则,经过后天的 学习与实践而被“触发”(trigger),从而掌握运用 语言的能力,不同的学习和实践就形成不同的语 言,人脑中固有的普遍语法渐渐内化为个别语法
• 踪迹 一个成分在转移中移动了位置之后,原来的 所在位置并不等于零,而是留下一个空位或踪迹, 占据原有范畴位置。这就叫踪迹理论(trace theory)。踪迹是表层结构中语音上是零位的心 理表达。踪迹的存在可在一种方言的缩写中找到。 例如,有一种方言常把want to说成wanna,如I wanna go代表Iwant to go(我想去)。 • 限制规则 扩充式理论常常生成许多不符合语法的 句子,所以对规则要进行普遍性的限制,或指明 使用条件。 • 省略规则 省略规则(Deletion Rule)不属于转换 部分,它的作用式把格确定之后的结构变成表层 结构。
生成语法
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描述阶段,那语 言学就永远只能是实验性的人文学科,永远无法 进入理论科学的殿堂,无法与生物学,物理学以 及化学等理论性的自然科学平起平坐。生成语言 学的目标是为语言现象提供合理解释,也就是要 像牛顿说明苹果的运动方向那样,找出能够解释 语言运作机制的最佳理论。按照乔姆斯基的设想, 所有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都 大到相同,都是由所谓的普遍语法经过一定的变 化派生出来的;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用同一组 语法规律,或者说可以用相同的原则来加以解释, 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这条规则包括三点: 1)改变名词短语的位置; 2)被动形式中第二个名词短语之前插入by; 3)动词的主动形式改为被动形式。 根据这条规则,英语句子The workers built the bridge的深层结构可以分析成如下形式: the workers past build the bridge NP1 Infl V NP2
可见,在TG理论中,转换是句子过程中某一特定 阶段上必须使用的操作手段,深层结构是它的输 入,表层结构是输出。
2)生成 Chomsky认为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而人的语 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可以设想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 统。语法是对语言知识的陈述,因而也是一套有 限的规则系统。这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可以生成语 言中无限的潜在句子,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 所谓“生成”就是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无限 的句子。一个句子的生成过程就是根据有限的规 则系统一步一步推导的过程。
♦ 2)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
而小孩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操练。行为主义的 “刺激一反应”论不能自圆其说。 ♦ 3)儿童不仅会说听到过的句子,而且还能说未 3) 听到过的句子。 ♦ 4)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 的差别,而在母语学习方面这种差别十分少见。
转换生成语法介绍
普遍
(pǔbiàn)
语法 ( UG )
• 先天的、遗传的特定结构或属性,是人
掌握语言(yǔyán)的内在依据;
• 是人的认知系统中的一个认知结构。
体现为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
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
(ɡònɡ yǒu)94页
第九页,共九十五页。
第九页,课件共有
的理性主义哲学观,也与美国描写结
构主义重形式的传统有关。因此他早
期语法系统中没有语义,后来虽然增
加了语义内容,但这一根本(gēnběn)观点并
未改变。
(ɡònɡ yǒu)
第二十页,共九十五页。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
94页
四、逻辑(luójí)实证主义方法
• 方法论:分析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
• 在传统语言学看来, 运用语言只需要一部词典和一
果是人,那么就会死。
(ɡònɡ yǒu)94页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
• 生成语法假设:语法是公理化系统,
因而可以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
(shuōmíng)无限的句子。
• 生成语法理论就是要找出语法的公
理化系统。
• 生成语法理论需要超出实际存在的全
部句子而明确说明可能有的句子。
• 乔氏的理论正是根据这一标准,不断
发展(通过(tōngguò)不断选择)。
(ɡònɡ yǒu)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五页。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有
94页
• 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标,乔姆斯基1965年在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三个不同的
平面来评价语法:
• 观察充分性
• 描写(miáoxiě)充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 古典理论时期(1957—1965) 《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TG) 的诞生。该理论有三个特征:首先,强调 语言的生成能力;其次,引入了转换规则; 最后,语法描写中不考虑语义。
• 标 准 理 论 时 期 ( 1 9 6 5 — 1 9 7 2 ) 《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的出版标志着标准理论时期 的到来。该理论论述语义应当如何在语言理论中 进行研究。在《句法结构》发表以后,乔姆斯基 发现有几个严重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难以达 到他的理论目标。第一个问题是转换规则的力量 过于强大。一个普通的句子可以随意地被改变, 可以进行否定转换,可以进行被动转换,可以增 加成分,也可以减少成分。这些都不能得到严格 限制。第二个问题是,乔姆斯基的规则可以生成 正确的句子,但也可以生成不合格的句子。第三 个问题是,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不能随意运用。
• 最简方案时期(1993— ) 1993年,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一个 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后收入《最简方案》 一书)的发表,使他开创的生成语法进入 一个崭新的阶段——最简方案时期。最简 方案的产生受到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的影 响:一是人类语言能力共同满足的普遍条 件究竟是哪些?二是在排除了隐藏在这些 普遍条件之后的特殊结构的情况下,语言 能力在多大范围内受这些普遍条件的支配?
• 他打消了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及其 追随者试图从符号的表面结构中鉴别意义的尝试, 颠覆了曾经在动物行为学家中非常流行的信念--可以通过在符号和物体之间建立零碎的联系而获 得语言。他认为语言是个整体,要么完全有要么 完全没有,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获得语 言所需要的类别,这些类别控制我们话语的“深 层结构”,不管我们学习的具体语言是什么。句 子的形成是由于把深层结构转变成为表面顺序的 “转换生成语法”不断的操作的结果。我们所有 人都能够理解数不清的句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 本的语言能力。语言技能从根本上说是创造性的, 我们理解的无穷尽也标志着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的 无穷尽。
• 第三,对任何能够揭示说本族语者所默认 的知识的材料,乔姆斯基和他的追随者都 极感兴趣。他们很少使用那些本族语者所 说的材料,而是依赖自己的直觉。 • 第四,乔姆斯基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 研究方法,他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两个层面 上:(1)语言学家阐明关于语言结构的假 设——语言的普遍理论,这个理论被个别 语言的语法所验证;(2)每一个个别语法 又是关于普遍语言的普遍理论的假设。最 后,乔姆斯基追随了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和 心理学上的心灵主义。
• “管辖和约束理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 一个新方向,那就是语言中的“空范畴” (EC)。乔姆斯基认为通过它可以进一步 认识语言机制活动的过程。管约论中一个 最著名的理论思想是“原则与参数理论”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其基本含 义是,人脑的语言系统在习得和使用任何 语言时都遵循一定的普遍原则,而这种原 则是先天规定的,后天语言经验对每个原 则起简单的参数作用。
• 虽然这些观点中有些内容曾经被现代逻辑 学的先驱预见到了,但是乔姆斯基教授运 用丰富想象力的个人天赋展现出来。他拥 有真正科学家的才能,可以将抽象的理论 转变成具体的观察,并且发现别人只能看 到普通事实的智慧问题。因为乔姆斯基教 授很早以前就扔掉了他的学术外衣,转而 披上了先知的衣钵。
• 几十年来,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谴责自己 的祖国,往往积满对句法理论一窍不通 的崇拜者的大厅前慷慨陈词。他的公开露 面多数都在美国。乔姆斯基教授成功的证 明就是他对美国的攻击被世界各地的美国 出版商出版发行,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批 评家手里,包括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Hugo Chavez)。
•
尽管标准理论对古典理论进行了修正,但仍 有很多问题。第一是转换规则仍然权力过大,可 以移动语言片段,可以删除语言片段,可以改变 范畴,可以保持原义不变,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随机变化。第二是派生名词和动词的相关关系很 不规则,派生规律很难概括。第三是标准理论认 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过程保持语 义不变。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任何转换都 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乔姆斯基第一次对标准理论进行修正时,把 部分的语义解释移到表层结构。而他的第二次修 正则把语义解释完全放到了表层结构上,并且相 应地从语义解释规则中得出了逻辑表达式。至此, 语义被完全排除在句法范围之外。
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
• 转换生成语言学,又称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简称 TG),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 •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 (1)50年代:《句法结构》(乔姆斯基,1957), “经典模型” • (2)60年代:《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乔姆斯基, 1965),“标准理论模型”(简称ST模型) • (3)70年代开始:《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与语义解 释》(乔,1970)、《对语言的思索》(乔, 1975)、《形式与解释论文集》(乔,1977)、 《比萨讲稿:论管辖与制约》(乔,1981),“扩充 标准理论模式”(简称EST模式)
• 管辖与约束理论时期(1979—1993) 20世纪8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进 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即“管辖和约束理论” (GB)时期,这一时期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1981)为代表。该书以乔姆斯基1979年在意大 利比萨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管辖”和“约 束”的理论为基础整理而成。该理论具体包含X杠理论,主位理论,界限理论,管辖理论,格理 论,控制理论和约束理论。
•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特征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许多方面都与结 构主义语言学有所不同:(1)理性主义;(2) 先天论;(3)演绎的方法;(4)强调解释力; (5)形式化;(6)着眼于语言能力;(7)强 生成力;(8)重视语言的共性。概括起来有以下 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乔姆斯基把语言定义为一套规则或者原 理。 第二,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去 创造一种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个语法能够抓住 本族语者所默认的知识。这就涉及到语言习得和 语言普遍性的问题。
• (4)第四时期(1977-1981)代表:《关于形式和解释的 论文集》。 • (5)第五时期(1981-1992)管约论。 • 代表作:《管辖与约束讲义》。 • 管辖与约束理论的意义:转换生成语法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 碑。 • 语法的七个子系统:构成的原则系统是管约论的核心。 • (1)X阶标理论:规定对语法基础部分的各种限制; • (2)界限理论:规定移位规则使用范围的限制; • (3)管辖理论:规定结构的中心语和被管成分之间的关系; • (4)题元理论:处理有关题元分派和题元作用的问题; • (5)制约理论:处理照应词、代名词和指称词与先行词之 间的照应关系; • (6)格理论:处理名词短语指定格和鉴别各种有格无格的 情况是否合乎语法的问题; • (7)控制理论:确定空范畴PRO的指称。 • 规则系统:基本保留EST模型的原貌。
•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 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 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 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 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 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 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 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 《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 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 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 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 在标准理论时期,乔姆斯基作出了重大调 整,把语义部分纳入了他的语法体系。他 认为,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 句法部分、音系部分和语义部分。句法部 分又叫基础部分,具体包括改写规则和词 典两部分,改写规则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 转换规则再把深层结构变成表层结构。语 义部分对深层结构从语义上作出解释,音 系部分对表层结构从语音上作出解释。
主要内容
一、关于N.乔姆斯基 一、转换生成语言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 三、转换生成法的原则和方法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评价
N.乔姆斯基介绍
•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国语言 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月7日 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947年,在哈 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年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 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 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 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 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 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 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1972—1979)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乔姆斯 基对标准理论进行了两次修正:第一次修 正被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EST),以 《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 (Deep 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1972)为转折; 第二次修正被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 论”(REST),以《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 集》(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1977)为代表。它们被统称为“扩展的 标 准 理 论 ” ( E S T ) 。
一、转换生成语言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 • •
1.哲学背景(理性主义) 2 .自然科学背景(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数理逻辑、认知心理学) 3 .语言学背景 从研究对象上看,转换生成语言学以人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 乔姆斯基区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 (performance)。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两 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是先天具备的人类遗 传机制;另一部分是个别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知 识。语言运用或言语行为只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 • 从研究目的来看,转换生成语言学试图建立一种人类语言共同的 普遍原则——普遍语法,并且试图解释人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心 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研究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是探讨人类认知 机制的普遍特性的最好途径。 • 从研究方法上看,转换生成语言学使用演绎法研究语言,并且用 形式化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结构规则,提出了转换生成法。乔姆斯 基认为,由于具体的语言现象是无限的,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法来 归纳出语言规则。而语言规则不仅要解释观察到的语言现象,还 要能预见和解释可能出现的语言现象,因此要用演绎法研究语言 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