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1.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1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念
第一章学生管理概念
第一节学生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
由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即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二)学生管理的特点
(三)※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简答
1.学生管理的全面性从管理的目标上看,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分三步走,即近景、中景和
远景。

近景包括学生身心及品德现阶段要熬到的一些管理目标,当近景目标能够顺利地实施并完成时,就可以考虑展开中景的规划,最后一步步逼近远景的目标。

2.学生管理的教育性根本目的:培养人
3.学生管理的周期性学生管理的过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的过
程来说周期性比较强。

学生的
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4.学生管理的沟通性首先,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
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其次,鼓励是实现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最后,情感的交流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学生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学生管理的目的
1. 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使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管理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简介,能够与教室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管理中还要做到同等看待、公平对待,不偏不向,是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体。

2. 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管理的任务
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学生管理的目标对于学生及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向导,只有目标明确,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富有生机和活力,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的学生管理目标体系,从内容上来说包括:思想政治目标、品德目标,身体素质目标、心里目标、能力目标等;从时间上来说偶近期的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总之,学生管理的目标应是有导向、激励、调控、评价等功能的科学性较强的目标体系。

2.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的原则,即制度的制定要走群众路线,能够体现出它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其次,学生管理的制度要具有有效性及成效
性,制度必须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能在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得到落实,使学生能感觉到制度本省对自身的发展有利,这样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展开。

再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要具有持续性,不能不断更换或者经常废弃,要有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

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贯彻教育目标的首要人物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到得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三.学生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管理师学校管理的重心任务之一,学生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稳定性作用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他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稳定和保障的作用,而且有利的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
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雪深过的管理也就是为了整
个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

(二)导向性作用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由此可见,这种导向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从知之不多、做治不好转化为知之较多、坐直叫好,使学生
从不会做转化为会做,从不具备某种到得品质转化为具备某种到得品质,并将
实践的只是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正确的观念转化为行为、习惯等。

四.学生管理的内容——选择填空
(一)学生学籍的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校维护教学秩序、规范边学行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意象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

1. 加强学籍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
(2)制定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
(3)建立良好的学籍监督机制
2. 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为了使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员、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1)强化培训
(2)科学管理
3. 培训职责
作为中小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责任,严格严求,为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学生的常规管理
1. 学生常规管理的分类
学生的常规管理,按照其管理的不同性质、内容,可以分为品德常规的管理,学习常规的管理,教育活动常规的管理、学籍常规的管理以及生活常规的管理五项。

2. 学生的德育管理(如何加强德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
(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机构的设立要本着科学严密、以人为本的特点,分别设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
德育管理的职责,形成一种严密的组织机构。


样,可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信息畅通,也
可以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在组织上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面对新的挑战,面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德育管理
者应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不断充实自身的只是水平与人格修养,克服用模
式化培养人才的倾向,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
和审美。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努力创设一个“时时爱学习,处处爱感染”的
校园文化。

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进步不较强校园隐形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园
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优化学校教
育环境与分为,而且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机制
(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给学生的德育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学生学习的管理
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只有当学生的中心作用发挥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的管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开
展: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

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室在引导与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差别的对待,这种差别就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其各自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而得
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
1.根据常规管理的性质、内容,学生常规管理可以分为学生品德的常规管理、学生学
习的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学生学籍的常规管理和学生生活的常规管理。

2.学生常规管理的实施(重点)
首先,要提高常规管理的有效程度,这关系到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效性。

要坚持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的训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确保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要树立榜样,通过常规的屏蔽进行奖励和惩罚,激发学生争先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生活和学习秩序,抓好实际训练工作,使学生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及行为习惯。

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
1.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2.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3.班级管理目标的实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目标管理计划,在研究学生、分析班情和明确
任务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二是形成可控的目标管理实施程序;三是注意评估反馈。

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旨着、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
力助手。

5.班主任的职责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有
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
6.作为班级的领导者,
(1)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到得和思想素质
(2)班主任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实施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世纪行动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等
(3)班主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7.班干部可以分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
员等
8.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而班风则是靠舆论和习惯
保证的整体作风。

9.班集体舆论,包括正确舆论和错误舆论两种。

如何树立正确舆论,控制错误信息的传播,
抵制和消除错误舆论的源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何正确处理?)
(1)培养班级健康舆论要从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开始
(2)随时注意舆论的性质与方向
10.共青团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使学
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11.学校共青团管理的要求a新时期共青团管理工作的新要求b推动共青团管理理念的转变
12.学校共青团管理的方法:a 用多种形式加强共青团管理b 做好青年人才建设c 大胆创
新团队的管理工作
13.学校共青团管理制度:
(1)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团支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好上级团委下发的给类文件并做好团支部会议记录,制定和管好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做好年终评比材料,制作团支部团员花名册、青年统计报表等,进一步了解团员的思想状况,做好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工作,并对管理结果进行讲评。

(2)其次要严格依照团的组织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工作。

(3)另外学校行政和半之人有知道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职责
(4)共青团组织还要主动接受学校行政的指导,班团队支部要自觉接受班主任的指导。

14.问题行为学生分为学习问题生、品行问题生和学习、品行都有问题三类学生。

15.问题行为学生的形成,一是自身原因,二是家庭原因,三是社会的影像
16.问题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重点)
(1)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
(2)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3)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17.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重点)
(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
(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
(3)建立学生管理团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时间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由此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调控能力。

A.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B.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第二章班级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班级管理工作
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在其代表作《大
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的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记)
(1)有利于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
(2)有利于教室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

(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交流更加方便顺畅
4.班级授课制局限性:强调的统一,齐步走,缺少灵活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
利于因材施教。

5.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一般有:教育者,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团队工作者等:
受教育者,各级年龄相近、知识层次和能力相同的学生;班级活动环境;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班级规范。

6.班级管理的特点:
(1)目的的教育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对象的不成熟
7.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的条件
(4)班级管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8.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记)
(1)基本依据:
A.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一句教育的总体要求。

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
总体依据,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要一次要求为基本依据。

B.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
(2)理论依据:科学的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3)实践依据: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所属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9.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主观因素:班主任的内部动因,它包括班主任的知识基础、理论素
养、心理素质、判断和预测能力、价值观取向和管理水平等等。

10.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以下五个环节:
(1)分析现状
(2)研究信息
(3)把握理论
(4)体察民心
(5)确立目标
11.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师生共商法;二是班主任定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