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情境,借助生活经验和画图的策略学习并掌握间隔现象中的规律。

2.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寻找规律的过程,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增强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在学校门前的小路一旁栽树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习“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间隔问题。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本“智慧广场”设计的是引领学生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有关素材的规律理解、把握,并形成认识的过程。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本“智慧广场”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规律探究中的作用。

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规律。教材在编写时,不仅关注所选素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注重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充分借助“手”这个学习数学的小帮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规律。

2.注重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淡化规律的变式。

教材编排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研究过程。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和手直观展示植树的情况,从而自主感受规律的存在;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抽象出规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没有对规律进行变式。学生在使用几何直观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为以后规律的探究积累经验是这次“智慧广场”编排的重中之重。

3.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本信息窗的自主练习,注重素材的丰富性和典型性,提供了锯木头、上楼梯等在直线上的间隔问题和在正方形、圆形等封闭线上产生的间隔问题,分别设计了求“棵数”“间隔数”“总长”的问题,有利于学

生体会规律的普遍性,体会与间隔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是多样的,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应用规律。

(二)学与教建议

1.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源于现实生活的在学校门前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并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到两端都栽,一端有障碍物时只能栽一端,两端都有障碍物时两端都不能栽这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从而引出对三种情况存在的不同规律的研究。在探究规律时,教师充分借助“手”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相当于小树,指空相当于间隔,从而发现规律。这样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有利于学生对间隔现象规律的自主探究以及理解和掌握。

2.充分借助几何直观,探究、理解规律。

利用几何直观是探究“智慧广场”中规律的重要策略。教学时要让学生用示意图表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通过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情况下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借助示意图发现规律,并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

3.寻找实际问题中的本质联系,促进方法的迁移。

教材中呈现的规律是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存在的。在运用规律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促其自主迁移解决变化多样的实际问题。如在解决“锯完这块木头一共需要几分钟?”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段数”就相当于“间隔数”,“锯的次数”就相当于“棵数”,“锯木头”实际上就是“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从而让学生自主迁移规律解决问题。又如,在封闭线上栽树,实际上就是把在线段上“只栽一端”的情况,线段弯曲变成封闭线,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4.建议课时数: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