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比较阅读:《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实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这首词抒发了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4、词中间接抒情的有: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试加以分析。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实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来说,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对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附答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欣赏婉约派的写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自学自测】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漱玉词》传世。

2词人生平: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约1127-1130)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初读感知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2、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憔悴..()() 堪.摘()捻.金()闺.门() 簇.带() 风鬟.霜鬓()两盏.() 多暇.损.()【答案】qiáo cuìkān niǎnɡuīcùhuán zhǎn xiásǔn3、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3)怎敌他晚来风急(4)如今有谁堪摘[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声声慢》原创导学案

《声声慢》原创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导入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而诗人呢?用诗。

词人呢?用词。

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为何喝酒?借酒浇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愁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品味叠词的作用,分析如何以意象传“愁”。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点拨探讨【知识链接】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2、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诵读二、品读情感1、在词中找出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有什么作用?(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三、鉴赏意象思考: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的?补充:意象:融合了作者情感的物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可联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体会)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满地黄花堆积。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声声慢 ?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 (3)《声声慢 ?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 文章来自:《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 , 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 1084—约 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 1101 年,李清照 18 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 年 8 月 18 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积累文化常识。

2. 解读意象,理解中国传统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

2.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课前预习】一、作者及背景1.了解作者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2.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给下列字词注音寻寻觅觅.()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憔悴..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2.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3.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合作探究】探究一:请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探究二:1.词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探究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谙.熟(ān) 雾霭.(ǎi) 戚.然(qī)B.和蔼.(ǎi) 良辰.(chén) 寻觅.(mì)C.信笺.(jiān) 乍.暖(zhà) 憔.悴(jiāo)D.门槛.(kǎn) 凝噎.(yē) 钥.匙(y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3、我国宋代出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4、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5、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6、李清照生活的年月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7、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方8、《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3.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1.字音辨识(1)玉枕.纱厨.()(2)堆.积()(3)暗香盈.袖() (4)寻觅.()(5)戚.戚() (6)乍.暖()答案(1)zhěn chú(2)duī(3)yínɡ(4)mì(5)qī(6)zhà2.词语解释(1)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2)悲愁、哀伤的样子。

(3)调养,保养。

(4)枯萎,凋零殆尽。

(5)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6)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3.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9.3《声声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生平及作品风格,反复朗读,把握作品情感,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及其表现手法。

过程:一、自主预习案(一)走近词人1、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

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2、前后期作品变化:3、你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的哪些情况,请把你知道的补充在下面。

(二)初读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自主阅读《声声慢》,疏通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并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情感()2、质疑求理解:学贵有疑,初读这首词,在内容的理解上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3、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难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导学基础知识】一、一词多义二、词类活用乍暖还寒时候(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变寒)三、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今义: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答案] 1.古义:凋零、枯萎。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一)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藏书甚富。

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

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

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丧夫,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

她写诗,也是中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名字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从此,她的名字闪耀在宇宙的天空里。

【导读理解】1.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使用多处叠词,请简要分析这些叠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情感的。

[答案]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描绘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意境。

《声声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李清照《声声慢》——乱世中的生命况味教科书书名:人教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教学目标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1、以“易安难安”为切入点,层层分析词人的愁情。

2、把握“易安难安”的深层意蕴。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起去品味着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李清照本生于北宋,生活优渥,婚姻美满。

但金人的笳鼓,击碎了北宋王朝的天堂迷梦,也使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失去了感情笃厚、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

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因而,她为自己取号“易安居士”。

易安易安,容易安定,可现实却是“易安难安”。

“难安,”或是一种心绪不宁,或是一种坐立不安,或是一种境遇不定。

请同学们研读词作,围绕“易安难安”,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二. 合作探究(一)“易安难安”的原因是什么?词人直接告诉我们,她“难安”的原因是心中排遣不了的愁绪。

“愁”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这次第,怎一次愁字了得这些词句中,词人直接抒发愁情,直抒胸臆。

(二)那哪些因素让“易安难安”呢?首先是气候:“乍暖还寒时候”和“晚来风急”秋意渐浓,秋风又起,忽暖忽冷的天气,捉摸不定的气候,万物萧索的残秋,最能勾起人们的愁思和烦恼。

词人说最难将息,其实是心中苦闷最集中体现。

3.景象:其次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鸿雁传书”,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而此时失去丈夫的李清照已经“无信可传”,“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大雁飞过,激起了词人“亡夫之痛”。

而更重要的是“北雁南飞”,词人因为国都南迁,也从北方流落南方,见此情境,自然引起词人“国破家亡之苦”。

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声声慢》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

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声声慢》教案一【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二、展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出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考: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

期待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

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优质课《声声慢》导学案

优质课《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词人在经历国破家亡后的愁苦。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品读思考】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

声声慢教案8篇

声声慢教案8篇

声声慢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教案8篇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一个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声声慢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声声慢》导学案3

《声声慢》导学案3

学校:枝阳初中编写人:令伯儒审稿人:刘玲霞使用时间:第17周《声声慢》导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2、3。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

格调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格调沉郁凄凉,如《菩萨蛮》、《声声慢》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课前预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得:【课堂探究】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 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情感内涵。

2、品味《声声慢》中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分析词作的意象,感受其营造的意境。

4、掌握婉约词的特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的愁绪。

(2)赏析词中叠词、意象的运用。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

(2)把握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悲苦。

这首词正反映了她这一时期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字词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形容环境萧条、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4)将息:调养,休息。

(5)怎敌他:对付,抵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教学博苑2014-06-22 05135d56b7b40102ekze高中语文《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学习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①听录音朗读。

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

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合作探究】《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

(直接抒情)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

(间接抒情)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目标检测】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次第光景、状况。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

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2.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旧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ái)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3.背默《声声慢》。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第二课时(老师用)【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结合的身世遭遇对作品进行鉴赏,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3.把握《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离乱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自主研习】一、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

这一句话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合作探究】《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两个场景、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

一、阅读全词,从内容层次入手,探究创设出的两个形象场景。

①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创设出第一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若有所失哭泣寻觅的形象场景。

(离乱女子哭泣寻觅)②余下所有诗句通过意象描述创设出第二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孤苦无告哀怜独坐的形象场景。

(离乱女子哀怜独坐)二、探讨两个形象场景包藏的五幅画图。

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

(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

意思对即可)。

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神态),可眼前一片冷冷清清(环境),什么也没有,一股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心情),我坐立不安,彷徨无主,肠痛心碎,伏枕而泣。

——离乱女子若有所失,低声呜咽、泣不成声。

第二幅秋寒风急图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

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离乱女子疲惫叹息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示例第三幅旧雁南飞图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离乱女子茫然痛心“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

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何其伤心!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第四幅秋花凋损图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离乱女子黯然神伤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

第五幅孤窗细雨图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像打在我的心坎里!——离乱女子孤苦煎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三、总结归纳1.主旨本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全词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抒写了词人在南渡离乱中孤苦无依的生活和极度的精神痛苦。

2.艺术特点①巧妙运用叠字和词眼,直接抒情。

②铺叙情境意象,间接抒情。

③善用口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目标检测】1.指出下列各意象在词中的的象征意义或作用①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②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③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④酒是“愁”的象征。

⑤秋风渲染了一种愁情。

2.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

而晚风,却是”急“的。

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

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

(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