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张颖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能否为人们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这与街道的空间尺度设计密切相关。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尺度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正文】: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其物质形态具有多样性,其印象的获得又是人们主观感受的结果。

很多优秀的城市在建造建筑的同时,还会修建相应的富有人情味、符合市民生活的广场、街道。

绿地、广场和街道占地面积的综合都会比建筑基底面积的综合大,因此它们理应收到比建筑更加足够的重视,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

一、街道的产生与消失
1.街道的产生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等等,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升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都有鲜明的描述。

街头叫卖、京城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街道具有不确定性,像生活本身那样变化不定,由于会受到人们设计及使用改造过程的影响,因此历史学家和城市设计师通常无法给街道以绝对明确的界定。

街道空间的这种模糊不确定性,是其空间生动的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与合成,也正是这种多层次、多量度使我们今天的人很难创造过去的生活场景。

2.街道的消失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更好地享有现代生活,为了改变那些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空间,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程。

而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虽然为
人们的现代都市生活提供了基本需求上的方便,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交通拥堵、街道空间尺度巨大、缺乏舒适的公共空间等——都使城市生活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街道的空间尺度
一般来说,宽与高之比(D/H),街道的宽度(D)与该处建筑的高度(H)之比的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
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显然D/H=1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

三、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1)街道空间性质的混乱
不少城市对街道空间的性质重视不够,一条交通要道同时又是商业、文化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

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镇,甚至过境交通要道就是其主要生活街道,其结果是不仅阻碍了交通,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

2)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交通空间产生影响
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的街道空间大都以人和马车的尺度为依据,适合慢速交通。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技术及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私人汽车的增加及速度的提高对街道空间的冲击特别大,相当一部分城市街道空间通过改变街道尺度来适应城市的交通,甚至有些步行道还会因车行道的侵占而彻底“消失”,另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大幅增长,导致了有限的街道空间被占据。

3)缺
少必
要的

往、休息空间和场所
我国传统的街道空间的布局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下原则: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外部空间清晰,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但是,现在的城市交通空间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城市街道空间用地被占用,缺少了必要的交往、休息
以及交流的空间,大量街道空间中的小品被拆除,这严重阻碍了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遭到了极大地破坏。

四、把握适度的尺度感,营造街道的归属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的概念,是指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认同,并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能证明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消除孤独感并获得温暖与安全感。

街道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活动、休息、交通等场所,而这也是形成归属感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城市居民相互间的交流或者参加非正式活动的次数愈多归属感就越强,反之归属感越强就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城市街道空间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

(一)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的作用
街道空间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城市居民街道生活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街道生活比较丰富而且具有特色。

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交往等这些传统的城市文化传统往往集中于城市街道空间,由于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使城市居民对这个城市产生了责任感、认同感等,因此这也大大增加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

(二)如何营造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
1)充分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活动空间,能否为城市居民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要形成良好的归属感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的是基础。

城市街道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具有传统文化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它也是城市建立特色的基础。

城市街道空间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做到人性化设计。

2)有序的组织城市街道景观空间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城市总体出发,从规划一开始,就对道路、节点小品、水景、灯光、周边环境绿化(植物)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城市街道景观空间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统一进行设计,利用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来达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以此来提高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

3)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之恶化,环境的恶化要求我们尽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另一方面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节水、节能,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维护生物本土性和多样性,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
景观小品是城市街道景观空间构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设计应以城市的本土特色做为立足点。

比如能够体现城镇文化底蕴与历史的各种遗迹,它既具有实用价值。

另外还需考虑的是为城市居民休息提供场所,如坐凳、靠椅等,同时可以考虑与水池相结合,既清洁美观,又方便大众,起到多重作用,在一些街道空间中,有的摆些石礅、石板供居民休息。

五、结语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能否为人们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这与街道的空间尺度设计密切相关。

人是街道空间的主体,因此街道空间的尺度应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各种尺度需求。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空间。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芦原义信.街道美学.尹培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3】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作者:张颖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4(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406979.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