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合集下载

基于PSPL方法的城市商业街道空间调研及分析——以济南泉城路为例

基于PSPL方法的城市商业街道空间调研及分析——以济南泉城路为例

1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居民进行社交、举行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国内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1];另一种则认为由人为因素为主导的城市开放空间才是城市公共空间[2]。

现阶段人作为城市的主导,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设计城市已成为重要的思路,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肌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人们定义城市的关键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及对于原有空间的优化都将成为改善人们感知的重要环节。

1.1城市商业街道城市商业街道作为人们聚集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供人们休闲、消费、餐饮等日常社交活动。

1.2城市从公共空间与城市感知城市公共空间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群,这使得其空间层次丰富,有了人的参与后,城市公共空间才有了公共性与开放性,其本质上是市民活动的场所,人始终是空间的主体。

城市感知是以人的各个感官及多维的体验为基础,对城市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并以此引导人们在城市环境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城市感知是不可分割的。

2研究方法PSPL 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又被称为“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由丹麦的扬·盖尔教授创建。

PSPL 调研法通过研究公共空间中人群的行为及活动特点,探索空间环境与公共生活间的关系,为公共空间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

摘要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交通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其空间品质也会影响到行人的直观感受。

文章以济南典型的城市商业街道泉城路为例,通过空间感知、PSPL 法、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人的感知与需求为基础对街道空间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行人在街道空间中的行为特点,分析得出泉城路现阶段空间中安全性较弱及舒适感较低的现状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空间问题提出错峰停车及调节座椅等空间优化策略。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黄伟锋,丁钧元,缪丹摘要:本文从“街”与“街区”本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城市街区的特征、尺度等,总结影响古今中外城市街区尺度的主要因素、认知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这里以江南水乡城市——宁波为研究样本,选择三个不同时代片区进行数理实证研究,总结出城市街区尺度变化大体上遵循“传统小尺度街区——大尺度街区——回归小尺度街区”的历史演化规律,提出尺度为200m ×150m左右、面积为2~3公顷大小的小街区尺度比较适宜。

关键词:街区尺度,街区划分,宁波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并明确“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立即围绕“拆除小区围墙,推广街区制”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拍脑袋决定展开激烈争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街区制”、城市街区是如何形成演化的、什么样的街区又是“尺度适宜”的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街”与“街区”本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城市街区的特征、尺度等,总结影响古今中外城市街区尺度的主要因素、认知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并以江南水乡城市——宁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水乡特色城市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1 街与街区1.1 何谓“街”“街”汉语的意思是指居民区、城镇中交通功能较完善、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

从中国汉字来构成来看,它是个会意字,双人旁构字,以行人为主,强调人流熙熙攘攘,人气很旺。

“街”对应的英语是“street”,它解释一为“A public way or thoroughfare in a city or town, usually with a sidewalk or sidewalks”,即城市或城镇中的公用路或大道,通常有一或多条人行道;解释二为“A public way or road along with the ho uses or buildings abutting it”,即街道两侧有房屋或建筑物的公用道路。

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

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

谈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城市街道是城市的缩影,城市街道灰空间作为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丰富了城市街道的空间层次,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激发了城市街道的整体价值。

本文从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着手,表述了对于城市街道灰空间概念、作用、构成形态的观点,提出了城市街道灰空间的空间布局和营造手法的见解。

愿溶入人的情感的灰空间,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标签城市街道;灰空间;认知;营造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缩影。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过,“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街道在城市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更主要的是城市街道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

城市街道灰空间在城市街道中又是人们最可能停留的地方,灰空间的开敞与半开敞的边际特性,让人们在心理与习惯上接受灰空间休息、观赏、交流的功能。

由此可见,营造好城市街道灰空间,对于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认知1.1 城市街道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

”灰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色彩,即灰是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彩,在明度和色相上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二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即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通常在城市设计领域,灰空间是指后者。

灰空间模糊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灰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特别是现在,城市与建筑的界限相对过去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城市与建筑的一体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黑川纪章认为:“这种空间(灰空间)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街道灰空间不仅指临街建筑与城市街道的过渡空间,还应该从更大的尺度和更为综合的角度去界定。

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思考——以常州老城厢为例

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思考——以常州老城厢为例

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思考——以常州老城厢为例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街道在承担基本的交通需求的同时,逐渐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之一。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对城市街道空间的提升、充分焕活城市街道的公共活力成为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常州老城厢街道提升过程中实际发现的问题入手,初步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同时也为其他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城市更新;街道景观提升1引言城市街道发挥着交通运输、生活交往等重要的城市功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系统的尺度日益扩大,人们对于机动车通行的依赖性不断提高,效率成为城市道路系统追求的标准,这严重冲击了原有的街道生活,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公共活力逐渐丧失。

在高密度的老旧城区环境内,城市居民相对更加集中,人口流动量大,对城市街道空间有着更大的潜在需求。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背景下,关注城市街道空间的多样性需求,重构友好的步行空间系统,重塑丰富的街道交往空间,成为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2常州老城厢街道空间分析2.1项目背景常州老城厢是常州城市的起源地,2020年,常州市出台《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为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提出了“风貌街巷”焕新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

其中,聚焦城市环境中的街巷里弄是一项重点系统工程,通过城市街道空间的微更新提升街道空间品质。

站在复兴常州老城厢和兴建轨道交通的机遇背景下,本次街道空间的提升改造针对的是以人行空间为主的线性空间,涉及多条城市街道,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实地考察与综合分析,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实现常州老城厢街道的空间优化与特征重塑,将街道空间还给大众,焕活街道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通过对常州市老城厢内街道空间现存的普遍问题的分析,并根据人们对街道空间的需求,探究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思路。

2.2问题分析2.2.1空间杂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建设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宽的机动车道来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区交通,而人行空间被不断压缩,道路网络基本成型而原有的街道肌理被破坏。

街区街道空间与景观模式探究———街道景观形态

街区街道空间与景观模式探究———街道景观形态

2017年第6期现代园艺整。

园林景观工程软硬景的比例能做到7:3左右,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降低造价成本。

3.3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并降低返工率做好成本控制,设计人员应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图纸,设计图力求做到精准,达到规范规定的设计深度和施工要求,确保出图的质量,减少后续设计变更的发生。

设计人员应仔细审图:一方面要提交给各图纸审查单位审图,满足相关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要认真审图,确保图纸准确地表达了建设单位的建造意图,尽量减少错漏的发生。

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做好各方面的交底工作,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错误,降低返工率。

3.4设计人员与成本人员加强沟通做好成本控制,设计人员与成本人员应加强沟通,在每个阶段成果出图后,成本人员根据已定的目标成本测算,对图纸进行造价核算分析,对超出目标成本的地方提出优化意见。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成本人员加强沟通,有利于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若发生设计变更,成本人员能及时核算变更造价给予设计指导参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结语费用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费用目标对业主方来讲是投资目标,对施工方来讲是成本目标。

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能否实现与设计工作密切相关。

在设计阶段,应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以加强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造价趋于合理性及科学性。

在设计阶段加强造价成本控制,从而实现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优化,降低建设成本,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1吴建坚,居住区景观在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D].南京林业大学,20122丁士昭,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李常动,赵新明.浅谈地产单位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责任编辑舒丹丹)1背景“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为例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为例

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艾奕康(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街道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案例,针对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的街道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提升策略。

通过对响螺湾商务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对今后的商务区街道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提供一定的规划指导意见。

关键字: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开放空间1研究背景在以道路为骨架进行规划设计的城市当中,依托道路而产生的街道空间,成为城市中的极为重要的公共空间。

街道空间的活力程度,开始作为衡量这个地区活力程度的依据。

影响街道空间活力程度的各因素当中,尺度与规划设计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对商业街区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将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响螺湾商务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并作为滨海新区CBD启动区。

随着极地海洋馆、彩带岛公园、浙商大厦、五矿大厦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响螺湾商务区正成为海河南岸新的城市活力地区,因此本次研究对响螺湾商务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街道空间正如前文所述,街道空间是城市当中依托道路而产生的空间,并有着公共性的特点。

街道空间,不仅承担着作为通行空间的交通需求,更是人们进行城市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

街道空间的界定应由道路两侧的建筑决定,只有道路而没有建筑立面的围合,也无法形成街道空间。

因此,街道空间是以两侧的建筑立面为界,沿着道路延伸的城市空间。

由于车行道路对本次研究的影响较小,遂将本文中的街道空间简化为特指道路侧石至建筑立面之间的空间。

街道空间的构成应包含如下几个部分:①慢行空间,指提供人们慢行方式出行的街道空间,慢行出行方式包括公交车、自行车、步行;②开放空间,指提供人们游憩、休闲、商业等活动的街道公共空间,包括步行街区、街角广场等;③绿色空间,指街道中由植物、种植池构成的区域和界面,包括道路绿化、行道树、沿街绿化等;④停车空间,指提供停车空间与服务的街道空间,包括地面停车场、临时停车位等;⑤街道家具,指街道中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贩售亭、灯具、座椅、果皮箱等。

浅谈街道界面密度与街道的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浅谈街道界面密度与街道的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浅谈街道界面密度与街道的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速度的加快,街道的界面设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会影响人们对街道的感受乃至于城市的感受。

其中,街道界面密度是人们对街道的感受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同一城市的不同街道的界面研究与分析,得出了街道界面密度与建筑密度和街廓尺度的关系。

总结了街道界面密度与街道的形态的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街道的界面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街道界面密度建筑密度街廓尺度街道的形态0 引言近几年,人们对城市街道空间的重视不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对街道界面密度、空间感受以及街道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街道的界面密度设计与街道空间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塑造以人为本的街道生活环境,满足街道的空间尺度感和归属感等需求。

1街道的空间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与街道有关的问题较多,例如:旧城市改造模式不对,街道的历史被破坏;城市街道的网格不畅,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随意扩展城市道路,导致居民的活动场所的缺失;城市肌理混乱无序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人们对街道乃至于城市的心理感受,舒适度的降低。

为了营造舒适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我们发现街道空间环境的舒适度与街道的界面密度和街道的空间尺度有关。

2 街道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街道界面密度街道空间是人们交流、活动、休息、交通等重要场所,对人们生活习惯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亦是人们对城市形成归属感的基础。

正如《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所介绍,人们应把握街道空间尺度感,设计出适合人类并且满足人类需求的街道空间,营造街道的归属感。

因此,我们研究了如何能够营造适宜的街道空间尺度感和分析了街道空间尺度感的影响因素,发现街道的空间尺度感与街道的界面密度有一定的联系。

2.1街道界面及功能街道界面是由城市道路、建筑群、绿化、设施、小品等要素组成。

街道界面功能应该具备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

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的构筑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的构筑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的构筑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公有化的空间之一。

一般的街道不仅有行人来往,而且还有车辆通行,街道不同于公路,它是城市中富有人情味的活动场所之一,它具有空间的层次感和文化性。

但是,快速发展的城市道路系统正改变着人们的活动行为和活动场所。

很多具有多元化意义的空间开始消失。

本文试图通过人在空间中的意义,及环境观和生态观来探讨城市的街道空间。

标签:街道空间;地域;文化;空间重塑当人们进入一个城市后,最先摄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大小的城市空间,如街道、广场、建筑群等。

不同的空间型式和各种空间的有机结合使人们形成了对城市的印象。

城市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功能和艺术性,它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美丽动人的城市空间景观永远在振奋人们的情绪,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它们往往激发起人们对自己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空间环境所应具有的精神功能也有所追求。

一、城市街道空间概述1、城市街道空间的概念。

街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由各种建筑实体以多种形式围合而成。

不同尺度的建筑实体、不同的围合方式,形成的街道在人们的视觉感受、景观构成、乃至整个城市形态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城市街道空间的特征。

城市街道是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相结合的场所。

它对城市空间艺术效果影响很大。

人们观赏城市空间,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街道来进行的。

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征、深刻诠释了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可以说,街道是城市中最富有特色,最吸引人的空间环境。

3、城市街道空间的演变历程。

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脉络,早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其发展演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

各国城市发展的初期和中期,街道空间都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当时的街道空间参照人的尺度。

街道功能单一,只满足人们的基本的通行行为,街道的形成基本是遵循自然地形,依势而成,形成了许多富有韵味的城市街道空间。

街道空间设计

街道空间设计

临街建筑相互毗 邻不留空隙,具有良 好的 连续性。
良好的比例与尺度: D/H=1~2 (亲切、宜人)
节点的处理
(三)实行综合开发
1、可节约土地 2、使各类性质的建筑能就地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减 少交通量。 3、居住与商业结合可保安全性、体现繁荣气氛,形成 丰富的街道空间。 4、使街道空间具有一定深度,摒弃“一层皮”、“夹 道式”的布置。
街道空间设计
内容:
一、街道与道路 二、街道空间组成 三、街道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街道空间的设计要点 五、案例分析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 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 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一、街道与道路
平立交处理3开辟街口半公共空间3开辟街口半公共空间街口建筑布置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4将建筑后退留出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将建筑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五街道空间设计要注重场所感的塑造?场所感空间认同感及归属感通俗的说就是你到了某个地方看到某些东西能让你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某种认同彭琼
沿街建筑布置
建筑与街道走向关系
1、建筑物与街道平行布置 ⑴在保持建筑物连续性的前提下使建筑之间多留些空隙。 ⑵点式和板式结合,形成高低、虚实对比。 ⑶某些重要建筑物后退红线布置,形成街道空间的变化。
2、建筑物与街道成角布置 ⑴建筑物与街道成锐角布置,由于建筑物与街道透视线 不一 致,有规则排列时产生动感。 ⑵建筑物与街道垂直布置时,容易产生街道空间界面不 联系和不亲切,可用底层连接体或绿化协调。

历史街区中的街道空间营造

历史街区中的街道空间营造

浅析历史街区中街道空间营造——以宽窄巷子及“南宋御街”为例成龙,春茂【摘要】通过对宽窄巷子和南宋御街的现状调研,结合两个历史街区各自的地理文化环境和肌理等特点,对历史街区的边缘空间、建筑立面、节点、材料应用和场所精神的体现等方面的共同点分析总结,以浅析历史街区中的街道空间营造方法和场所精神的营造策略。

【关键词】南宋御街;宽窄巷子;街道空间;营造方法;场所精神;【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志码】 A“在城市中,街道必须是至高无上的。

街道是人类共同约定的室,是小区的交谊室,是由两侧房子的主人献给城市以供日常生活的礼物,天空是它的天花板。

”路易斯康在《静谧与光明》中如是说。

提到一个城市,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它的街道。

街道有活力有生气,这个城市便充满了活力和生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新的城市、新的开发区、新的街区街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生。

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每个地域上的城市都有着属于各自地域文化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

他们承载着的不仅是历史和文脉,更重要的是人们心的文化归属感和生活方式。

1 两历史街区概况宽窄巷子位于省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是历史留存下来的较有规模的清朝古街区,作为满城兵丁胡同仅剩的遗存而引起人们重视。

是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之一。

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这三条平行的街道和位于其中的古建筑及其围合的院落组成。

南宋御街位于市老城区,始建于南宋。

南宋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外,经朝天门、中路、北路、观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汇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共共分三段,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区。

2 历史街区中的空间整合城市历史街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重视。

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即是在保护性的原则下对历史街区建筑物、构筑物和街道进行改造、更新、拆除和保护,以使其功能适应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并融入现代文化,进一步营造场所感且延续历史文脉。

城市街道设计ppt课件

城市街道设计ppt课件

街道空间设计
.
街道尺度2线9 型
城市街道设计
式各 类 建 筑 形
街道空间设计
.
30
城市街道设计
各 类 式建 筑 形
街道空间设计
.
31
城市街道设计
各 类 建 筑 形 式
街道空间设计
.
街道尺度3线2 型
城市街道设计
纵 剖 面 设 计
街道空间设计
纵剖面
设计要点: 1.一般纵坡<8%,
否则宜设计成 “S” 型或梯道 步行街 2.最小坡度 >3%,并使 其标高低于两 侧建筑标高 0.3-0.6m 3.与周围道路、 建筑平顺衔接, 并考虑艺术效 果

街道空间设计
.
沿街39建筑
城市街道设计
沿街建筑与街道走向关系
建筑与街道平行布置
建筑与街道平行布置,街道连 续感很好,易形成街道气氛,表现 建筑正立面和创造室内外结合的条 件,多数街道均采用这种方式。但 如过长则乏味,且不利日照通风, 噪音干扰大。用好这种布置形式关 键是适度。
街道空间设计
.
平行布置
ppt课件52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街道尺度线型ppt课件53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沿街建筑ppt课件54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街口设计三三街口建筑形式交通性形式切角后退底层凹入或敞开错接形象化形式扩大性形式协调性形式指向性形式利用建筑形态遮挡或开放转向等使其有明确的指向性注意街口四角建筑的整体统一与协调切忌各个角部建筑各自为政破坏街口的整体性一般宜将街口适当扩大并突出视线的焦点街角建筑应有个性形象在这方面强调房屋的相互联系根据街角建筑的性质增加或减少层数或在屋顶上变化会取得好的效果街口建筑形式ppt课件55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凹入切角后退架空交通性形式切角后退底层凹入或敞开错接ppt课件56请大家根据以上讲述找找有关的街口建筑形式ppt课件57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街口设计指向性形式利用建筑形态遮挡或开放转向等使其有明确的指向性ppt课件58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街口设计形象化形式街角建筑应有个性形象根据街角建筑的性质增加或减少层数或在屋顶上变化会取得好的效果ppt课件59城市街道设计街道空间设计街口设计协调性形式注意街口四角建筑的整体统一与协调切忌各个角部建筑各自为政破坏街口的整体性

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尺度与比例解析

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尺度与比例解析
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s & Design 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
阆中古城街道实景
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尺度与比例解析
张仲军 张 卫 侯珊珊
摘要:传统街道空间从尺度上和现代城市街道有 很明显的差别。本文主要以阆中古城街道为例分析了 街道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关系,发现街巷空间的高宽比 在1到2之间时是最佳的街道空间尺度。
资料来源:《传统街道空间更新模式研究》
表2 阆中主要街道比例(资料来源:《传统城镇实体环境设计》)
名 称
宽D
高H
D/H

东 5.5
3.5
1.6

中,心里上会更加自由和安定,视界增大,这种比例关 系较好,且街道空间同样比较紧凑,仍能产生一种内 聚、向心的空间感,建筑与街道的关系较密切。
当D/H=3/1时,街道空间的界定感较弱,空间 感比较差,和在广阔的室外空间感觉相似,会产生两 实体排斥、空间离散的感觉,使人感到很空旷,视线 不易形成焦点。如果D/H的比值继续增大,空间失去 围合封闭感,也就不能称之为围合空间,或者说毫无 空间感可言(见表1)。
的话,可分为生活性的巷道和商业性的街市。 (1)商业性的街市,其街坊划分的边界多为商业
性与生活性交混的多功能道路,是功能最复杂的道路系 统,宽度一般为3.0—6.0米,比如上华街、下华街、大 东街、下新街等。
(2)生活性巷道,多为纯粹的生活性道路,使道 路延伸到街坊内部的院落组,宽度一般为2.0—3.5米, 如南街、西街,北街等。
通过对阆中的几条主要街道进行实测统计,其街巷 具有良好的比例尺度,是亲切、近人的,以街宽(D) 与围合街巷的建筑高度(H)的比值(D/H)列表如 下(见表2)。表中采用了街道的平均宽度和建筑的平 均高度,反映空间给人的总体感受,街道尺度比值的不 同,空间感受也不同。

浅析街道亲和空间的营造——以湘潭市建设路口商业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浅析街道亲和空间的营造——以湘潭市建设路口商业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化。
因此 ,延续城市 地域文脉 、打造富有 “ 亲和 力”的街
道景观 、营建充满 “ 力”的商业外 环境 ,成为本设计的 活
主要 目标。
3 设 计 策 略
人的活动无疑是激发街道空间活
12 3 公众参与的漠视 . .
3 1 莲水文化的契合与渗透 .
地域文脉是 当地人民历史活动的 一种 归纳. ,是一个城
城市街道空间带来 了勃勃生机 ,使街道充满生活情趣 。在
往与候诊 的场所 。该处是衔接 内外两个街道 的重要区域 ,
街道空 间的设计 中 ,需充 分考 虑并 满足 人的 生理 、心 理 及精 神上的各种需求 ,使街道景观 体现 出对人的关怀 和尊 重 ,塑造 真正为人喜爱 、让人享受 、令 人向往的充满人性
范 围始 于建 设路 I西 南角的步步高购物广场前空 间,往西 = l 向人流 量较 大的岚园路延伸 ,直至中西医结合 医院 的前 空
间。
大特点 。空 间中随意设 立的摊点、杂乱的招牌形象和任
பைடு நூலகம்
意丢弃的商业垃圾 ,不仅 造成了步行空间的堵塞 ,干扰街
道公共空 问的秩序,同时也破坏了街道的整体形象。
33 绿色景观的添加与重塑 .
设计 中将扩大 绿色空间的范 围 ,并 对现有的封 闭绿地
行 空 间 ,挤 压 了行 人 的 活 动范 围。
1 2 2 文化 内涵的缺 失 在街道空 间的建设过程 中,由 . .
于对 当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 ,空间内没有能体现 本土地域文化的景观或小 品设施 ,街 道空间毫无特色与识 别性 。平庸的街道景观将导致人 们对街 道环境 归属感的淡
关怀之街道空 间。
人流动线较 复杂 。因此 ,采用 开放 的设计模式 ,既可保证

城市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规划设计探索——以深圳市三大主干道为例

城市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规划设计探索——以深圳市三大主干道为例

作者: 薛富智;胡方
作者机构: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60-6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S1期
主题词: 线性空间;大道;深南大道;深惠路;宝安大道
摘要:街道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超大尺度的街道由于地位格外重要而备受关注。

那么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在城市系统中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体现?在我国当前现实中,如果"大道热"仍然不可避免,那么如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民、服务于城市就必然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结合深圳市深南大道、深惠路、宝安大道三大综合性主干道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历程,试图做出一些技术层面的思考与探索。

创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为例

创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为例

行具体把握 ,为市民创造尺度亲切 、生态和谐 的高层次精神
空间 ,满足使用者休闲、娱乐、购物的多方面需求。
4 提升 街 区空间 品质 的具体 设计 策略
41合 理进 行用 地性 质微 调 ,为创 造 高品质 街道 空 间提 . 供有 利条件
的双龙路为龙岩大道一期 ,华莲路以北至人民路为龙岩大道
二 期 。从 图 1 以看 出 ,龙 岩大 道二期 两侧 位 于龙岩 中心城 可 市 规划 的核 心 区 , 地理 位置 优越 。 道 路红 线宽度 7 米 , 该 8 东
量的提高、对城市形象的改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然而然地对 自己工作 、生活所在的城 市环境质量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不仅仅对小 区舒适的居住环 境有需求 ,还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魅力与品质有需求。 但是以往的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街道规划设计较注重于建筑 间距、朝向等方面 ,对提升品质的设计要求不高,所建成的 街道普遍感觉品质不高 , 无法满足市民的这种发展需求 , 也
创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为例102008年第11期总第23创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为例龙岩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摘要针对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空间快速扩张改变城市形象而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未能同步提高的问题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在城市设计时提出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总体思路试图通过用地性质微调交通组织特别是步行空间组织建筑艺术布局公共公用设施配套加强街头小品设计绿化组织等策略来提升龙岩大道二期城市街道的空间品质以满足城市人群日益增长的综合需要和使用活动的需求
规划 项 目所在地 龙 岩市 位于 福建 省 的西南部 ,与粤 、赣 两 省相 邻 , 于东经 15 5 ’ 1。 5 , 介 1。 l 一17 4 ’ 北纬 2 。 3 至 2。 42’ 6 O’ 间, 2之 既是 闽粤 赣三 省结 合部 的交 通枢 纽 , 是东 南沿 海 又 地 区平 方公 里 ,辖 区人 9 口约 27 人 。 岩年 平均 气温 1 度左 右 ,E照充 足 , 8万 . 龙 8 t 年平 均 降雨 量 为 10 - 10 ,属 于低 纬度亚 热带 季风 性气候 , 0 - 0 m 5 -9 m 受 海洋 气候 影 响较大 。 岩 中心城 市现有 人 口约 3 万 人 , 龙 l 建 成 区 面积 约 3 .平方 公 里 ,常年 主 导风 向为北 、 东风 ,次 3 6 北

城市特色步行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例

城市特色步行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例

城市特色步行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

黄浩;张鲲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11
【摘要】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例,从锦里古街的项目背景入手,介绍了项目区位环境以及设计构思.从街道类型、空间序列、比例尺度、节点景观4个方面分析了锦里古街的街道空间形态,并通过分析建筑特征、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来解析锦里古街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归纳出锦里古街空间形态设计特征,以期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6622-6625)
【作者】黄浩;张鲲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3;TU984.18
【相关文献】
1.成都市历史传统街道空间形态的分析对比研究——以宽窄巷子与锦里古街为例[J], 黄谦;牟江
2.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 [J], 阚逸群;刘锟
3.传统街道空间形态对比分析——以锦里、琴台路为例 [J], 焦海昕;沈一
4.基于“舞台真实”体验背景下的文化仿古街商业运作分析——以成都市锦里为例[J], 何誉杰
5.城市特色商业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例 [J], 李际梅;牟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

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
量。
在 中 国 ,现 代 城 市 短 时 间 内 过 度 的 扩 张 , 道 空 间的 功能 也 是 相对 单 一 , 大 程 街 很 度 上 都 是 由于 我 国城 市 发 展 的 国情 导致 的 后果 。例 如北 京的 “ 大院 ”文 化 , 0 2 世纪 5 0 年 代 , 京 向前 苏 联 学 习城 市 规 划 的思 想 , 北 建 设快 阔 的街 道 、广 场 和 巨大 的标 志 性 建 筑 , 放 弃 了 老北 京 城 所特 有 的 胡 同 文化 , 而 北 京 大 院 的 概念 使得 城 市 主干 道 上 近 一 公 里 才 有 一 个 路 口 ,城 市 快 速 路 不 断 加 宽 来 满 足 越 来 越 多 的 机 动 车 。 导 致 现在 城 市 尺 度 严 重 过 大 ,原 来 里 坊 制 的城 市肌 理 完 全 被 推 翻 ,基 本 已 经 丧 失 了城 市 街 道 所 本 该
泉 、雕 塑 共 同 给 市 民 带 来视 觉和 听 觉 上 的 刺 激 ,成 为 了 一 处 非 常 吸 引人 们 游 玩 的 娱 乐休 闲空间 。 从 达 利 中 心 达 到 步 行 街 的设 计 中 我 们 可 以感 受 到 景 观 设 计 师 丹 ・凯 利 的设 计 融 合 了 传 统 文化 和 现 代 理 念 的精 妙 , 借 助 他 传 统 的景 观 设 计 元 素 , 达 了现 代主 义景 表 观设计的理念 。
城 市 是 人 类社 会 发 展 的 到 了 一 个 阶 段 自然 产 生 的 ,也 就 是 城 市 形 成 的那 一 刻起 便 有 了街 道空 间 , 道 空 间在 城 市 的 发 展 街 史 上 留下 了城 市 痕 迹 和 烙 印 。城 市街 道记 载 了 城 市 的每 一 个 细 节 ,反 映 着城 市 的 历 史兴 衰 。 作 为 城 市 文 化 的 真 实 写 照 ,城 市 街 道 空 间 在现 代 社 会 充 当着 与 历 史街 道 完 全 不 一 样 的 角 色 。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非 常 迅 速 ,街 道 空 间 随着 城 市 的 发 展 变 化 改 变 了

街道空间格局尺度案例研究

街道空间格局尺度案例研究

中心区开发建设空间规模 与上海陆家嘴比较
背景 历程
浦东CBD 用地面积:1.7 建设总量:400万平米 办公总量:265万平米
中心区开发建设空间规模 与福田中心区比较
背景 历程
福田CBD 用地面积:4.13 建设总量:780万平米 办公总量:380万平米
CBD 建设规模综合比较
背景 历程
进展 完善
地块统计 共计164块 面积173万平米 可开发109块 面积87.4万平米 公共绿地36块 面积79.5万平米 公共绿地可兼容 公共服务设施 停车设施 可提供集中商业 服务在内的职能
150m及以下
100m及以下
50m及以下
高度分区逻辑: 滨水公共界面的丰富度 交通支持与开发强度
高层建筑分布
高层分布与交通资源 景观廊道走向的关系
进展 完善
建筑形态研究
提供发达的 街区收集性 微循环路网 增强疏解效率 结合公共空间 底下空间 地铁站点 综合枢纽 设置公共停车
进展 完善
总平面
进展 完善
大疏大密 空间结构 对应 集聚高效 功能特征 高强度密集开发 大尺度公共空间 紧凑混合活力
进展 完善
规划总用地 2.26平方公里 开放空间面积 0.8平方公里 (水体0.35) 开发建设用地 0.87平方公里 道路网长度 34.2公里 道路网密度: 15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建筑总量 472万平米 毛容积率:2.09
进展 完善
空间格局的选择与确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 街块细分 140*140米 芝加哥 150*80米 纽约 120*120 巴塞罗那 80*80 波特兰
进展 完善
空间格局的选择与确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 街块细分 140*140米 芝加哥 150*80米 纽约 120*120 巴塞罗那 80*80 波特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张颖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能否为人们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这与街道的空间尺度设计密切相关。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尺度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正文】: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其物质形态具有多样性,其印象的获得又是人们主观感受的结果。

很多优秀的城市在建造建筑的同时,还会修建相应的富有人情味、符合市民生活的广场、街道。

绿地、广场和街道占地面积的综合都会比建筑基底面积的综合大,因此它们理应收到比建筑更加足够的重视,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

一、街道的产生与消失
1.街道的产生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等等,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升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里都有鲜明的描述。

街头叫卖、京城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街道具有不确定性,像生活本身那样变化不定,由于会受到人们设计及使用改造过程的影响,因此历史学家和城市设计师通常无法给街道以绝对明确的界定。

街道空间的这种模糊不确定性,是其空间生动的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与合成,也正是这种多层次、多量度使我们今天的人很难创造过去的生活场景。

2.街道的消失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更好地享有现代生活,为了改变那些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空间,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程。

而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虽然为
人们的现代都市生活提供了基本需求上的方便,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城市病——交通拥堵、街道空间尺度巨大、缺乏舒适的公共空间等——都使城市生活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街道的空间尺度
一般来说,宽与高之比(D/H),街道的宽度(D)与该处建筑的高度(H)之比的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
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显然D/H=1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

三、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1)街道空间性质的混乱
不少城市对街道空间的性质重视不够,一条交通要道同时又是商业、文化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

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镇,甚至过境交通要道就是其主要生活街道,其结果是不仅阻碍了交通,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

2)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交通空间产生影响
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的街道空间大都以人和马车的尺度为依据,适合慢速交通。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技术及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私人汽车的增加及速度的提高对街道空间的冲击特别大,相当一部分城市街道空间通过改变街道尺度来适应城市的交通,甚至有些步行道还会因车行道的侵占而彻底“消失”,另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大幅增长,导致了有限的街道空间被占据。

3)缺
少必
要的

往、休息空间和场所
我国传统的街道空间的布局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下原则: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外部空间清晰,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但是,现在的城市交通空间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城市街道空间用地被占用,缺少了必要的交往、休息
以及交流的空间,大量街道空间中的小品被拆除,这严重阻碍了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遭到了极大地破坏。

四、把握适度的尺度感,营造街道的归属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的概念,是指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认同,并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能证明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消除孤独感并获得温暖与安全感。

街道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活动、休息、交通等场所,而这也是形成归属感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城市居民相互间的交流或者参加非正式活动的次数愈多归属感就越强,反之归属感越强就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城市街道空间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

(一)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的作用
街道空间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城市居民街道生活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街道生活比较丰富而且具有特色。

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交往等这些传统的城市文化传统往往集中于城市街道空间,由于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使城市居民对这个城市产生了责任感、认同感等,因此这也大大增加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

(二)如何营造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
1)充分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活动空间,能否为城市居民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空间归属感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要形成良好的归属感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的是基础。

城市街道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具有传统文化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它也是城市建立特色的基础。

城市街道空间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做到人性化设计。

2)有序的组织城市街道景观空间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城市总体出发,从规划一开始,就对道路、节点小品、水景、灯光、周边环境绿化(植物)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城市街道景观空间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统一进行设计,利用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来达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以此来提高城市街道空间的归属感。

3)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之恶化,环境的恶化要求我们尽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另一方面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节水、节能,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维护生物本土性和多样性,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
景观小品是城市街道景观空间构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设计应以城市的本土特色做为立足点。

比如能够体现城镇文化底蕴与历史的各种遗迹,它既具有实用价值。

另外还需考虑的是为城市居民休息提供场所,如坐凳、靠椅等,同时可以考虑与水池相结合,既清洁美观,又方便大众,起到多重作用,在一些街道空间中,有的摆些石礅、石板供居民休息。

五、结语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一条街道能否形成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能否为人们的各项生活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这与街道的空间尺度设计密切相关。

人是街道空间的主体,因此街道空间的尺度应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各种尺度需求。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空间。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芦原义信.街道美学.尹培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3】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城市街道空间的营造——从“尺度”到“归属”
作者:张颖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4(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406979.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