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1ec236de80d4d8d15a4f87.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休,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沸腾时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般说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内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只会大大增加。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上,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水温在O℃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水蒸气是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体积与形状。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23d0b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1.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版)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d5434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1.png)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期末复习专用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的露水)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第2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③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的使用: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①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②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③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91681ee009581b6ad9ebcf.png)
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4、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
5、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6、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7、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
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8、气温计一般由液泡、液柱、刻度、测量单位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9、温度计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测量不同的对象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温度计。
10、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11、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12、温度计读数和记录。
以0℃刻度为标准点,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7摄氏度写作7℃,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零下5摄氏度写作-5℃。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拿温度计的手应放在温度计的顶部。
⑵温度计底部不可以接触物体。
⑶读数时眼睛应该平视。
15、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和强风的影响,又能使仪器的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温度的变化。
一般安装在约离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比较稳定,同时这个高度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16、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材料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bb485a10a6f524ccbf8596.png)
---------------------------------------------------------------最新资料推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材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材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材料第三单元材料 1.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对比实验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2.我们常见的材料有、、、、、、等。
3.物体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是由于组织结构间的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
4.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当中去,能部分鲜渗透到木头中,纸的渗透性吉很强。
5.有的材料在晒水中下沉,有的材料在水中乖上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隐构成的材料有关。
6.柔韧塑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的膊性质。
7.物质的物理性质划可以用来材料,如硬度榨、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儿的沉浮能力。
这些物理性质携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8.不同贤的材料在水中的是不同的。
遮木头 1.木头的特性:、、启、、、等。
1 / 62.木头缺扣点:容易变形、易腐、易燃烟、质地不均匀、各方向强度忙不一致等。
3.用适当的词阂语描述木头:4..下面这炸些物品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蝉质? 1.筷子坚硬、轻便愈 2.桌椅易加工、有承重硫性较硬、不易传热 3.桥墩腋房梁较硬、有承重性船能浮胸水上纸 1.白纸具有的桨特征 1.白色、轻、薄、软置、有点透明、2.表面比较宏光滑、折后留有痕迹、街 3.容易着色、吸水性较强囚、 4 比较柔韧、有纤维雁等特点。
2.造纸术:浇我国时期的发明了用树皮、燕麻头绳、破布、旧渔网做原女材料的造纸术。
3.古宴时造纸过程:1.割草伐木秆2.烹煮、浸沤制浆3.舂妮捣打浆4.纸模抄纸5.晒摸干成纸。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复习PPT课件【含实验考点】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复习PPT课件【含实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0c925058fb770bf78a55b3.png)
17.天气日历包括( 风 )、( 降水量)、( 气温 )等方面 的天气信息。 18.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温度计 ) 、( 雨量器 )、 ( 风向标)等。 19.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气候 )。 20.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 预报 、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
(建议带把知识点1-20张过两遍, 注重答题格式,高分应该没问题!!!)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
主要复习内容: 2-27张:各单元知识点 28-38张:实验知识点
2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 解沙子、石头、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1.通过加热、碾碎和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 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 等。
2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气象部门 )制作并发布。 22.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23.天气预报制作时,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 测数据进行计算。 24.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 天 气会商 )。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6fe38165ce050876321349.png)
4.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3.测量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2.百叶箱安装在高度为1.25m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4.测量降水量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毫米
6.观察云
1.把天空看作一个圆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2.统计天气信息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8.天气预报Fra bibliotek怎样制作出来的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霰雹(冰雹)和雨淞等。
5.观测风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3.风速是风的前进速度。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我国2012年6月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
1.
1.我们关心天气
0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02.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和风向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03.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认识气温计
0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0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815db35fbfc77da269b1e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班级:姓名: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 3 )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 )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重难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028d2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f.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重难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教学重难点详细解析》。
一、第一单元《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水的基本性质。
-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的液体。
-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让小朋友观察一杯水,看看水有没有颜色,闻一闻有没有味道,把水倒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看看它的形状是不是跟着容器变了,但水的多少(体积)是没有变的哦。
就像把同样多的水倒进杯子和碗里,水的多少还是一样的。
2. 水的三态变化。
- 理解水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并且能够相互转化。
- 比如冬天的时候,河里的水会结冰,这就是水从液态变成了固态;而烧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其实那不是气,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这就涉及到气态到液态的变化啦。
(二)教学难点。
1. 对水蒸气的认识。
-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小朋友们很难直接观察到它,这就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和生活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
- 像我们刚才说的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很多小朋友会以为那就是水蒸气,其实那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真正的水蒸气我们是看不见的哦,就像空气一样,是透明的。
2. 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 要让小朋友明白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三态变化,比如温度的影响。
- 比如说,水在0℃以下会结冰,变成固态;在常温下是液态;加热到100℃时会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变成气态。
这就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像把冰块放在常温下观察它慢慢融化,或者加热水观察它的状态变化,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
二、第二单元《空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空气的性质。
-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有质量等。
-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把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扎紧口子,气球鼓起来就说明空气占据了气球里面的空间。
把气球松开,气跑出来,我们能感觉到空气在流动。
2. 空气的作用。
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fa48c5d5a8102d277a22f35.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知识复习要点3-1《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3-2《认识气温计》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
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
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6.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3《测量气温》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笔记-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a0aa3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2.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汇总3.1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描述天气: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方向等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3、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很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气象灾害)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太箜里的自然现象5、天气现象一般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与凝华现象、视觉障碍现象、雷电现、其他现象等6、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2认识气温计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一般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1、气温计刻度从上到下表示温度越来越低。
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是气温计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也叫气温计的量程2、气温计上标出来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两个数之间是10个相同的小格,代表1°C,一般到5刻度会变长。
一小格的代表数为分度值。
3、以0°C刻度为标准点,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个格就是几摄氏度。
读数是“零上”省略不读。
写数方法是数字后面加上°C4、红色液柱停在0刻度时,表示0°C5、以0°C刻度为标准点,红色液柱向下少了几个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
读数时“零下”必须读出来。
写数时,先写再写数字和°C3、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4、不同的温度计量程不同,形状、材质、结构、功能不同。
5、用气温计测量的准确数据能让我们对天气情况的描述更精确,从而发现天气的变化规律。
7、气温计、水温计和体温计的相同与不同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异同对比温度计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液体热胀冷缩液体热胀冷缩构造特点无缩口有缩口无缩口使用注意事项乐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测温不能甩使用前要甩不能甩量程-20~nor35~42Y-30~50T 分度值ir0.1T ir3.3测量气温1、气温是指教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2、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课本45页3、一天中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一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重点复习资料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重点复习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abd8c86bec0975f565e242.png)
第三单元 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 )或多种(材料 )
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
的( 材料 )。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 木头)、
( 布 )、( 纸 )、( 玻璃 )、 金属
( 塑料)、(
)等。
★4、处理废旧物品的最好办法是
( 回收再用 )。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 材料 ),有 许多重要的( 用途 )。常见的金属有 ( 铁 )、( 铝 )、( 铜 )、 ( 不锈钢 )、( 水银 )等。
6、金属的特性:(坚硬 )、(有金属光泽)、 ( 有延展性 )、(导热性 )、(导电性 )、 ( 吸水性差 )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
( 不易折断 )的性质。
)、( )
和(
)都离不开水。
6、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 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 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
都会(流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 )。
维恩图:
水
食用油
重、完全透明、 会流动、没 轻、有点透明、
不黏手、没有 有固定形状、 黏手、有气味、
气味、无颜色、 都是液体、 有淡黄色、流
•答:纸团不会湿。
• (2)这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说明空气占据了空间。
一滴水的流动速度与一滴洗洁精的流动 速度哪个快?(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
(1)所需材料:玻璃、水、洗洁精。
(2)实验方法:取一块玻璃,再玻 璃上同一高度同时放一滴水和一滴洗 洁精,看谁先到达地面。
固体
液体
有固定形状 不会流动 不能形成液滴 ……
石头、文具盒、糖果等
液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21cbc3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2.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9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全)
![19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4efafb13f46527d3240ce078.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80ef9131b765ce0408147c.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 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要求会默写气泡图。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 ;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二、哪种材料硬5、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6、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7、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8、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9、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课本第49页的气泡图]10、铝制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1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气泡图]15、观察生活中塑料制品,能够分析它们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
16、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四、它们吸水吗1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8、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9、纸的特性:颜色白、能吸水、能写字、容易折、易撕破、很薄、很轻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0、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21、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2、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23、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24、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25、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须经过烧制。
26、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七、给身边的材料分类27、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28、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一、判断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2、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3、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
…………………………………….()5、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6、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7、我们在做材料吸水实验时,所选择的木片应该是没有上过油漆的。
…….()8、餐巾纸、卫生纸的主要特点是吸水性强。
………………………………….()9、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时,必须保证物体是实心的。
………………………()10、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11、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先前材料的性能。
……………()12、陶器和瓷器是用普通的黏土烧制的。
……………………………………….()13、木头有浮力,所以将一根木条放在水中是飘浮的。
……………………….()14、人工板材可以代替木材使用。
…………………………………………….()15、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16、虽说材料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材料的使用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17、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反复利用。
…………………………………………….()18、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9、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
…………………………()20、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没有不锈钢尺好。
…………………………()21、不同材料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22、陶瓷制品的吸水性好。
………………………………………………….()23、通常情况下,油比水轻。
…………………………………………….()24、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25、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26、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27、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的。
()28、我们用的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用纸。
………………………………()29、用过的物体可以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30、黏土做成转后,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
1、在做木条、铁片、塑料和纸吸水实验时,滴水用到的仪器有()。
A. 水槽B. 滴管C. 放大镜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A. 把饮料瓶回收利用B. 把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3、柔韧性最好的是()。
A. 木条B. 金属条C. 塑料条4、下面纸张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A. 卫生纸B. 铜版纸C. 蜡光纸5、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的方法。
A. 看B. 摸C. 刻画6、物体的弯曲程度大,说明了它的()强。
A. 硬度B. 柔韧性C. 浮力7、陶器、瓷器是用特殊粘土烧制的可以,用来()。
A. 盖房子B. 造船C. 装饰和盛放东西8、()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可以重复利用。
A. 塑料B. 纸C. 木头9、()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A. 金属B. 陶瓷C. 塑料10、把金属拉成铁丝或打成薄片,说明金属具有()的特性。
A. 导热B. 延展性C. 透明11、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的描述。
A. 纸B. 塑料C. 木头12、古代造纸术是由()发明的。
A. 蔡伦B. 爱迪生C. 牛顿13、把木条、铁钉、卡纸三种材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铁钉、木条、卡纸B. 木条、铁钉、卡纸C. 卡纸、木条、铁钉14、纸是由()叠加而成的。
A. 树木B. 麦草C. 纤维15、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清洁的样品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 有毒的B. 无毒的C. 两种都是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
A. 材料B. 大小C. 轻重17、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A. 棉花B. 塑料C. 陶瓷18、比较韧性实验中所使用的木条、卡纸条、贴片和塑料条时,( )。
A. 宽度、厚度都相同B.宽度、厚度不相同C. 两种都可以19、是()标志。
A. 循环利用B. 不可回收C. 废物20、把铜条和木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比较热。
A.铜条B.木条C.一样一、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
1、(B )2、(A )3、(C )4、(A )5、(C )6、(B )7、(C )8、(A )9、(B )10、(B )11、(C )12、(A)13、(A)14、(C )15、(B )16、( A )17、(A )18、( A )19、( A )2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