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民的宪法隐私权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隐私保护意识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然而,我国法律发展较为缓慢,对宪法隐私权的研究相对滞后,在隐私权保护方面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适应世界法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宪法隐私权的宪政价值,宪法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以及我国公民隐私权的自我保护就宪法隐私权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隐私权;宪政价值;保护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隐私权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⑴。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历来非常重视,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应的立法。然而,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为缓慢,对隐私权的研究相对滞后,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缺乏力度,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只是使隐私权初见于成文法律,问题在于是间接保护,而不是直接保护,往往让受害人处于尴尬的境地,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和法律的滞后,隐私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有效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为适应世界民事立法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需要不断地去探讨和研究,以构建完善的隐私权保护规范体系。会、集体、他人的利益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代价。

(三)我国公民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展望未来, 中国的法律建设事业正在迅速发展,中国公民隐私权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当更多的公民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正是社会的进步, 法制的进步。因此,提高公民隐私权自我保护法律意识是法律之外的一项治本的措施。

1、加大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

人类的文明,社会秩序的发展,除了有法律作为一种工具保障外,更主要的是靠人类自身的觉悟和素质的提高。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案件由于行为人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在侵犯他人合法的利益之后并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触犯法律。我们知道,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在于怎样处罚行为人,而是在于保护。在制定和完善法律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以事前保护、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国家有必要对公民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得公民切实做到知法守法,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2、加强个人及行业自律,切实加强法律意识

媒体单位的人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同时,人们也要切实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如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法律规定、行业惯例总不免滞后于技术发展,故而个人资料主体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使用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免遭他人侵犯,如注意站点的隐私政策,了解站点对个人资料收集、使用的声明,并可选择使用加密软件,小心对付垃圾邮件等。

结语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但基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大部分公民的隐私权意识还不是很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范围较小、领域较窄。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和科技化,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将会得到普遍的增强。特别是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及互联网在对人们的生活做出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个人隐私权很容易受到侵犯已是众所周知的危险之一,如何完善隐私权立法从而更加充分地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已成为各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相信,通过立法者、司法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有关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体系不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宪法实例研究

⑴、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导论,群众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第1页。

⑵、参见张莉:《论隐私权》,载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第387页。

⑶、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487页。

⑸、王冠.《论人格权》.政治论坛,1991(第3期),第34页。

⑹、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第72页。

⑺、杨立新著《人格权保护》2003年4月中国民商法律网。

⑼、徐子良著《论涉及隐私权的权利冲突纠纷之司法衡平》,载《民商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一书中,第27页。

⑽、陈慧.浅谈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2。

⑾、梁慧星、廖新中.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J].人民司法,2003(4)。

⑿、曾庆洪、邹兵.隐私权及其研究[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2,第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