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阿尔茨海默病(AD)又被称为阿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等,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表现特征即是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

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对于此病的特异有效治疗方案,有研究称,对此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药物治疗可延缓病情的进展。

本文即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措施。

一、基础护理对于此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药物指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和安全管理等。

生活护理:由于此病患者智力逐渐衰退,日常生活能力也会不断下降。

若为轻症患者应鼓励其自行穿衣、洗漱和进餐,照护者还可多陪伴患者到户外进行散步或进行其他活动,也可为其读书/报以促进其思维活动能力。

若患者病情较重时则需要给予其必要的生活护理,比如为患者洗漱、梳头、穿衣等,如果患者已经卧床,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避免患者出现褥疮或肺炎。

饮食护理:有研究称此病与饮食习惯具有密切关联。

这是由于营养素的摄入能够对大脑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健康饮食,有研究称日本饮食或地中海饮食都能够降低此病的发生风险。

2013年美国医师医药责任协会(PCRM)提出对于此病的预防,在饮食上应以蔬果、豆类和五谷杂粮为主。

此外,每日还可补充一定量的坚果或是植物种子。

同时,要注意减少摄入含有铝元素、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如果是卧床患者,在喂饭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如果是鼻饲饮食患者,在对其进行护理里需要注意妥当固定,避免鼻饲管滑脱或是堵塞。

用药指导:此病患者在用药时普遍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因此,照护者应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患者漏服、错服,每日定量发放药物,避免患者多服。

用药后还需要对其服用情况进行检查,避免患者将药物藏于舌下。

如果患者的吞咽功能已经出现障碍时,需要将药物碾碎后再进行喂药,避免药物颗粒过大导致患者窒息。

如果患者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镇静剂以及抗组胺类药物时,还需要加强体位护理,避免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最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AD患者超过750万人,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超过2 000万[1],与此同时我国近10年因AD死亡人数增长达57.8%,为2016年死亡顺位原因第5位[2]。

AD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功能下降(cognition)、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activity)即ABC症候群,中晚期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且需要长期全面照料管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积极主动全面管理AD是现实所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ACDC)制订了AD患者"ABC 全面管理"的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优化AD诊断流程、强化全面管理、为未来精准化个体治疗AD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一、AD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A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受老化、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

AD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脑萎缩,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减少、老年斑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脑淀粉样血管病等特征性病理改变。

(一)A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β在脑内的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

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水解形成,主要包括Aβ1~40、Aβ1~42两种类型,Aβ42易形成有神经毒性的β折叠样寡聚体,可导致神经细胞退变死亡,不断积聚的Aβ42是细胞外老年斑的核心成分,可诱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障碍、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细胞凋亡自噬和递质通路异常。

这些又促进Aβ生成增多和异常沉积的级联放大效应,导致神经元不断减少,递质通路和神经网络异常。

(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Tau蛋白是微管相关蛋白,可维持神经细胞微管结构的动态平衡。

AD 患者脑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自发聚集为双股螺旋细丝,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导致微管溃变和轴突变性,诱发神经元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注意事项与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注意事项与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注意事项与康复护理1.老年痴呆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对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陪护,应该注意哪些?4.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5.老年痴呆症饮食要注意什么6.老年痴呆症防治知识?老年痴呆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治疗方法虽多,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都不能中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进展,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却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疾病。

生活护理极为重要的。

尽量督促病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励病人参加适当活动,以减缓其精神衰退。

避免单独从事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活动。

对卧床的要防褥疮、合并感染和骨折等。

对轻度者可安排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认知功能。

注意食物需要切细、煮软、方便消化吸收。

不要太咸,避免煎炸和烟熏的食物,戒烟、禁酒。

对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注意事项一:首先,要常关注天气变化,随时给老人增减衣服,饭菜中要清淡,富营养的,易于消化的食物。

食用鱼虾时候,应该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

老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患者常看得见的地方。

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注意事项二:生活中家属应该多观察痴呆老人的行踪。

当出现外出后常不识归家之路,因此要准备一张小卡片放到老人口袋中,卡片将痴呆老人的情况写清,同时写上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便于与家庭取得联系,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注意事项三:痴呆老人常喜爱将废纸或是脏塑料袋等视为珍品收藏。

这是因为痴呆老年辨别能力差。

所以家属不要怪痴呆老人,只要偷偷扔掉就好了。

痴呆老年记忆甚差,你扔掉的物品,他是回忆不起来的。

贵重物品要藏好,免得老年取出后扔了或被人轻易骗去,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注意事项四:不幸患有老年痴呆日常注意事项重要吗?一般痴呆老年睡眠中常会出现日夜颠倒,并且影响家人睡眠和工作,这样可以安抚老人,使老人慢慢的进入睡眠或者是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片助眠,不过,使用前请先咨询专科医生,以免对痴呆老人的身体不宜,对治老年痴呆起到一定的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摘要: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0.75%至 4.69%。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传播心脏病、癌症和中风,还有痴呆症。

痴呆症的表现模式是阿尔茨海默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具体模式引言护理是减缓痴呆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痴呆患者的护理状况以及如何为其照护者提供支持。

本文主要对AD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具体模式展开分析。

一、护理方法(一)生活护理病人坐卧,行走和散步都有很大问题。

因此,寿命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仅治疗方式存在缺陷,且对于生活做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捕捉日常生活中几个方向患者的各种需求,在满足病人和家庭计划的长期管理的生存和生活活动模式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这种模式强调病人功能锻炼和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增强病人的实际问题恢复和活力。

通常情况下,该功能提供一种服务,就是防止病人有损失。

我们不仅是患者的安全保证,而且也是患者的护理需求。

此外,如果患者获得了需求,可以增强信心,战胜自己,发挥有益因素从而病人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安全及行为异常护理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均不太好恢复和保护。

当前人们所要做到的是护理和实践是必需的,除去环境中的危险品去保护环境中的患者,并为患者创造和携带安全卡。

这样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减少,人们都知道医疗治疗正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根据医疗卫生专家报告,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去使用化学品。

安全防护用来提供好的护士,满足对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需求,并经常使用语言来禁止或者是指示。

(三)精神症状护理据国外文献报道,70%~90%的痴呆症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

根据国内的一项研究,AD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35%。

对精神症状的主要护理是,精神症状的类型和患者的发作时间,及时记录、励志因素、权重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心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行为障碍的康复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行为障碍的康复护理干预

d me t , ef n t n r c v r n rv erq ai f , t sw r s gf r ee e c . e n a t c i e o e ya d i o e t i u l yo l e i i o t u i o fr n e i h u o mp h tf i h n r
Z HANG We t g WU x a g ni n Ai i n
E R r f hni gSc lWe a e i sC ne,Z ej n 10 0 C i Me yWa o ej n oi lr S rc et d Z a a fe v e r hni g2 2 0 ,hn a a
d me t d v r u a g a e f n t n o s ce a d n r ig itr e t n me s r s h e c n r lgo p d u e a y a d d e , es n a e e n a a a i sl u g u c o b t l n u sn n e n o a u e ,T o t r u r g t r p it p ro a s f t i n o n i a v i o h n l y
疗及阿尔茨海默病 的常规护理 。实验组 在药 物治疗 和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 , 对老 年脑性痴呆及痴呆后 出现 的各种语言及肢
体功能障碍制定特殊护理干预措施 ; 比较 两组 患者功能 障碍恢复程度 。结果 实验组疗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 ( <0O ) P .1 。结 论 对 老年 痴呆 患者 引起 的神经精神症状及为 障碍进行 全面的护理干 预 , 助于痴呆患者 的功能康复 , 有 提高其 生活质

临床 护理 ・
21 年 3 00 月第 4 卷第 8 8 期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摘要:痴呆症是一个不断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特征为认知损害,但让患者和照护者更难以应对的是表现多样的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BPSD)。

由于BPSD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方式,非药物干预方案是BPSD的首要选择。

良好的照护技能对于有效实施“患者为中心”“照护者支持”及“适应性环境改善”的BPSD非药物综合管理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照护者的躯体及精神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重视。

本文就BPSD的治疗进展及照护要点作一综述,旨在为BPSD治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痴呆症照护前言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of dementia,BPSD)是指可独立或者伴随认知障碍而发生的知觉、思维、情绪紊乱及异常行为,常见症状包括淡漠、抑郁、妄想、幻想、焦虑、烦躁、欣快、易激惹、攻击脱抑制、食欲和进食改变、夜间行为等。

目前,如何有效应对痴呆症BPSD症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仍困扰患者、其照护者及家庭甚至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

本文就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概况及照护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为BPSD治疗管理提供参考。

1BPSD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BPSD的产生受到患者、照护者、社会及环境因素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

脑神经病理可累及控制行为和情感的大脑神经通路而引发BPSD,如多巴胺能、胆碱能、5一HT能系统异常以及淀粉样斑块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

患者的躯体及精神心理需要未得到满足,如睡眠不足、兴趣缺乏、疼痛、恐惧、失去个人控制感和行为目的感等,也可以引发患者通过异常行为来表达其需求,即BPSD“需求驱动的妥协行为”理论。

这是由于痴呆症降低了患者应对内外刺激的压力阈值,存面对环境刺激时机体抗打击储备能力降低,日常需求不能满足而产生挫败感,并且患病导致需求表达能力下降,共同引发BPSD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ppt课件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ppt课件

2024/1/17
11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1)既往史:是否有脑外伤史、药物中毒、脑瘤 、抑郁症史、中风等。
(2)家族遗传史:是否有痴呆家族史、21-三 体综合征家族史等。
(3)个人生活史:低教育水平等。
(4)此次发病情况:此次发病常见诱因,如是否 有缺氧、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失衡、酒精戒 断等。
AD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皮质弥散性萎缩,沟回
增宽,脑室增大。
2024/1/17
8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三个阶段
1.轻度阶段 近记忆障碍常为首发及最明
显症状,出现近事记不住远事回忆不起来。
对时间、地点、人名记不住,以至自己的约
会误期,最初这种退化是很细微、不明显的
,极难让人觉察到。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
难,学习新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新的事物表
长期目标:病人能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料理,在 录音带或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病人能穿好自己的衣 服。
短期目标:①病人能一步步地按照提示穿衣服、 洗澡、梳理;②对长期受压的部位能保持皮肤完 好无损。
4. 护理诊断为“思维过程改变”的护理目标
长期目标:最大限度地推迟病人思维的衰退。
短期目标:病人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2024/1/17
3
半年前与父母一起居住,情绪则易怒、易激动,人 格发生极大的转变。过去注意仪表,病后却懒于洗 澡换衣,连吃饭也要家人督促,与过去的她大有不 同。最近记忆明显降低,重复购买相同的物品,做 饭忘了关火将锅烧干,后来多次遗失贵重物品,近 期记忆差,如不能回忆早餐内容等。讲话语无伦次 ,能够说出自己的姓名,但当被问及现在的年龄时 ,她说:“我不知道,大概8岁。”两周前上街,找 不到回家的路。因家庭成员都需工作,家人无足够 的时间和人力长期地帮助病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 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 认知障碍患者照料及管理专家共识撰写组)
概念与定义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 •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功能下降(C),精神行为症状(B)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A)即ABC症候群。
非药物治疗
• (一)认知干预 • 主要包括认知训练、认知刺激和认知康复等。 • (二)精神行为异常的非药物治疗 • 分为3类:针对患者(如回忆疗法、认可疗法、模拟存在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
法、日光疗法等)、照料者和环境的方法(如避免过度刺激和过低刺激,消除安全 隐患)。 • (三)ADL训练 • (四)运动疗法 • 主要有慢跑、太极拳、体操等。
ABC症状评估
• 建议: • (1)对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 (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推荐ADL量表,总体认知水平评估推荐MMSE量表,精神
行为症状评估推荐NPI量表。 • (3)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适当的评估量表。 • (4)应尽早建立中国AD患者ABC症候群数据库,建立相关量表的中国人群诊断标
非药物治疗
• (五)物理疗法 • 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光生物调节、电休克治
疗等。 • (六)其他治疗 • 多模式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AD的症状及预后;中医以填精益髓、补肾益智为主
要治疗原则,同时联Biblioteka 健脾化痰开窍等。AD临床症状
• (一)认知功能障碍(C) • 包括学习和记忆、语言、执行能力、复合性注意、视结构-知觉能力、社会认知受
损。 • (二)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B) • 包括淡漠、易激惹、抑郁、幻觉、妄想、激越、游荡、尾随等行为表现。 • (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A) • 包括基本ADL(BADL)和工具性ADL(IADL)。 • BADL主要包括如厕、进食、穿脱衣、梳洗、行走和洗澡。IADL主要包括使用电话、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干预【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心理、家庭、药物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在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预示着护理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心理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类平均寿命日益延长,老年疾病的危害日益突出,作为影响老年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临床报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通过对患者实施多方面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护理干预在疾病的防治、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

1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干预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研究。

1.1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阿尔茨海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①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ad患者大多性格易发生改变,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淡漠、压抑等情感变化。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精神变化,及时进行疏导调节,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开朗的心情,感受生命的美好。

②耐心倾听:ad患者由于记忆功能减退,易出现言语和行为的反复无常,经常遗忘了自己或照料者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讲解、沟通、细心照料。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专题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专题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专题报告
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普遍性发展迅速的失智症,主要影响病人的记忆力、思考和行为能力。

病人需要专业的护理来减缓病情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方法和建议。

护理建议
1. 提供安全的环境:将危险物品放置到病人难以接触的地方,并安装病人迷路警报系统,防止病人走失。

2. 维持健康的饮食:多给病人提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避免过多摄取糖分和加工食品。

3. 定期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维持病人的肌肉和骨骼健康,有利于病人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4. 吸引病人参加正面的活动: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或者参加普通的家务劳动等,可以增强病人的自尊心和愉悦感,缓解病人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护理注意事项
1. 避免提问:提出封闭性的问题或过于具体的问题会使病人感到挫败,增加他们的焦虑感。

2. 制订清晰的计划:病人需要稳定的生活和日常惯。

在做出改动时,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并逐步引导病人适应新的活动、时间表或者环境。

3. 确保药品正确使用:对于使用药品类的事项,唯一步骤是保证使用药品的准确性和按时使用。

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需要人性化的照护,稳定的生活和熟悉的环境可以有助于缓解病人各种症状。

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理解并遵循相关的护理建议和注意事项,帮助病人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伴幻觉妄想状态个案护理

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伴幻觉妄想状态个案护理

护理人员满意度: 包括护理人员对护 理方案的满意度、 对患者病情的了解 程度等
患者家属满意度: 包括家属对护理方 案的满意度、对患 者病情的了解程度 等
护理方案实施过程 中的问题及改进措 施:如护理方案的 可行性、可操作性 、效果等
改进措施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素质 引入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
社会支持不足:患者可能缺乏家庭、朋友 等社会支持
情绪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 下降等营养不良问题
行为问题:患者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睡 眠障碍等行为问题
安全风险:患者可能存在跌倒、走失等安 全风险
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评估
患者情绪状态: 焦虑、抑郁、恐
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 冥想等,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生活护理
睡眠护理:保持良好的睡眠 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刺激
运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 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饮食护理:提供营养均衡的 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 物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
安全护理
确保患者在安 全的环境中, 避免跌倒、烫 伤等意外伤害
定期检查患者 房间,确保无
危险物品
指导患者正确 使用电器、燃 气等设备,避 免火灾等事故
加强与患者家 属的沟通,共 同关注患者的
安全状况
认知训练方法:包括记忆训练、注 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效果:有助于延缓病情发 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阿尔茨海默病有何症状和治疗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有何症状和治疗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有何症状和治疗方法?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功能、认知及行为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认知干预一、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根据 WHO发布的《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AD患者在2050年可能会增加到1,270万。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患病率和致死率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已经是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第五大死亡原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 AD的防治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虽然已开发出多种抗 AD药物,但疗效并不理想。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记忆、语言、计算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易怒、自私、多疑、幻觉、幻觉、妄想、攻击性等。

早期的症状并不容易被发现,如果频繁发生下列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1.记忆减退,经常长期失忆,不断地问同样的问题。

2.在沟通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重复使用等。

3.处理以往熟悉的事务出现困难。

4.对新事物的接受和接受的能力降低。

5.不能独立购买商品,在个人收入和支出计划上有困难等等。

6.同时处理两件事情时不知所措。

7.不能辨别方位,不能记住月、季。

三、如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一)认知干预认知干预主要通过认知训练、认知刺激、认知康复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一份包含19个病例、2756例的 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 AD病人中进行认知干预,并结合神经类药物,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

认知功能的训练主要包括:认知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认知能力的训练,比如:数字记忆训练、单词配对、数学问题、智力游戏练习等。

通过定期进行的这些认知技能练习,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心理健康,或者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等特定的认知功能。

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结果(见表2)
干预方法
何干预。试验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外,护士每周电话访问1次;每 2周安排1次免费门诊护理咨询;每4周进行1次家访;每3个 月举办AD病人及家属座谈会1次。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内 容包括:①对病人家属进行AD疾病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并根据 AD病人及家属常见的护理问题编写“老年性痴呆病人健康须
知”。②家居安全护理指导。针对AD病人常见的误吸、误服、
跌倒、失走、热伤等居家安全问题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指导,以减 轻居家安全问题的发生率。③心理护理及情感支持。运用支持 性心理护理技术,如倾听、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疏泄、鼓励、 促进自助。具体内容主要是耐心倾听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 理,同时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 开导I调动家庭照顾者的真诚,给予病人充分的关注和理解。使 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 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如种花、养鱼、画画等以分散病人的注 意力和避免不良情绪产生,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自身的存 在价值。④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做饭、进食、 穿衣、洗刷,沐浴、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先叙述后模拟,尽
护理研究2010年5月第24卷第5期上旬版(总第321期) 药物渗透占静脉穿刺的11%~58%n].静脉输液致疼痛时传 统护理方法[51主要以50%硫酸镁溶液湿敷.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以减轻疼痛.但大部分病人疗效欠佳。 中医理论认为,静脉输人引起的疼痛是输液过程中的穿刺 伤及高渗药物刺激静脉壁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淤滞阻,不通 则痛I气m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胀痛l淤血内蕴,蕴 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 红.其机制在于血淤气滞。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 运行不畅所致n].五马膏主要成分为五味藤、桂枝、乳香、没药 等。此药剂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等功效。局部持 续热敷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同时 可以防止甘露醇微粒沉积在血管内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 组用五马膏热敷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 提示,五马膏热敷局部能减轻甘露醇静脉输入所致疼痛,从而降 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本护理方法具有廉价、高效、 方便、无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观察及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观察及康复护理
The c u e e t r a s sofd a h we ephy ia o plc ins By u i he nur ig nt r n i as e sc lc m iato . sng t sn i e ve ton me ur s,BPSD fpa int t D o te s wih A w e e al va e r le it d obvou l nd t u iy o ie wa lo A D v fe e nd i s y a he q alt flf s a s m o d cu i te s w t ha e dif r ntki sof BPSD. Ste r ngt e ng nur ig a e a i tBPSD an i p o e lf fqu iy o he p te t ih A D. h ni sn c r gans c m r v ie o al ft a in s w t t
行 为 、 眠 障 碍 的 护理 等 。采 取 自身 对 照 的 方 法 , 察 干 预 前 后 患 者 B S 的变 化 ( 括 妄 想 、 觉 、 感 及 行 为 障 碍 ) 睡 观 PD 包 知 情 及
临床 疗 效 评 定 。结 果 : 复 护 理 干 预 3 月后 ,8例 患 者 与 干 预 前 比较 , P D评 分 明显 下 降 , 想 、 觉 、 感 及 行 为 障 康 个 8 BS 妄 知 情 碍 患 者 的 例 数 显 著 下 降 。 临床 疗 效 评 定 , 著 进 步 1 显 2例 (3 6 ) 好 转 6 1 . ; 5例 ( 3 9 ) 无 效 6例 (. ) 死 亡 5例 7 . ; 68 ; (. ) 死 因均 为躯 体 并 发 症 。结 论 : 57 , AD患 者 可 出现 各 种 B S 加 强 对 患 者 的 整 体 康 复 护 理 对 改 善 患 者 病 情 、 高 患 P D, 提 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键 词 】 阿尔 茨海 默病 ; 为 和精 神 症 状 ; 复 护 理 关 行 康

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效果及影响。

方法:选取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采取临床常规护理。

干预组34例采取临床护理干预。

对两组护理效果中认知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 MMSE 评分、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7.06%,常规组为79.41%,干预组更优(P<0.05)。

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改善效果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方法逆转和阻止病情进展。

但早期进行对症治疗[1],良好的护理干预,对延缓患者生活质量减退十分重要。

现以AD 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男13例,女21例。

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2.5)岁,病程5个月至9.5年,平均病程(4.5±2.5)年。

干预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3.5±3.5)岁。

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4.2±2.8)年。

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常规组给予日常基础常规护理工作即生活、营养、排泄及睡眠护理。

干预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祥和的康复环境,尊重患者,态度要宽容,有爱心,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个性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

多与进行言语交流,引导患者能够表达思想,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2]。

当患者发生焦虑是,尝试使用语言进行安慰和开导,帮助他们消除孤独和失落感。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如果有些要求不能满足,请耐心解释。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8T07:54:47.29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5期作者:孟晶晶朱淑楠杨益花[导读]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其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孟晶晶朱淑楠杨益花上海中冶医院上海 200941【摘要】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其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病,并且以记忆障碍为主,同时会出现明显的言语能力丧失情况,其人格和行为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一般情况下治疗具有终身性,与此同时,还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精神行为症状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由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最大程度的保障其生活质量,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护理措施;知觉障碍;行为障碍目前,全世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不在少数,而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作为一种老年期常见病,其病因有很多,以遗传因素为主,同时出现脑病理变化,也会引发该疾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伴有精神行为症状。

不同的症状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从而不断的降低患者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鉴于此,文章主要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经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很长时间以来,医疗人员都对阿尔茨海默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该病症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更是极为忽视。

直到1996年,通过痴呆行为障碍国际专题讨论会议的开展,才对其进行了学术定义。

简单来说,主要是指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症状,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点症状。

其一,是知觉障碍;其二,是思维内容障碍;其三,是心境障碍;其四,是行为障碍。

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应护理措施存在知觉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

面对此种症状,黄佳垚[1]等学者认为,需要有意识的对患者出现幻觉的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其中,不仅需要记录每次出现幻觉的时间,还需要记录患者每次出现幻觉的内容,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患者出现幻觉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齐!艳!吴美福!(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延吉!"##$$$)〔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症状;精神症状;护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齐!艳("%&’(),女,主管护师,从事老年疾病护理及研究。

!!有)$*+’$*的阿尔茨海默病(,-./0120345160760,8)病人在其疾病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行为和精神症状(9:;8)〔"〕,这些症状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功能的进一步丧失,而且加重了家属的负担和精神压力,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现将,8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8病人9:;8的临床特征!!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定义痴呆的9:;8为“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思维内容、心境和行为症状”〔=〕。

主要表现:(")感知觉障碍,如发生妄想、幻觉和错觉等。

(=)激越行为:是,8病人常见的行为异常表现。

>?/0@("%’&)将激越行为定义为“不能用病人的特定需求或一时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

其包括#个症状群:攻击行为(包括踢、推、抓、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骂人或语言攻击等)、身体非攻击行为(包括徘徊、坐立不安、重复动作、试图走到其他地方、不恰当地处理物品、不恰当地穿脱衣服等)和语言激越行为(包括持续要求帮助或引人注意、重复语言或问题、抱怨、消极待人或待物、尖叫等)〔#,A 〕。

(#)黄昏症候群,如在夜间产生精神混乱、失眠、游走等症状。

(A )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淡漠、欣快等。

杨波〔B 〕调查发现老年期痴呆9:;8发生率达%#C )B*,常见症状发生率依次为淡漠、妄想、脱抑制症、幻觉、激越、漫游,其中以行为症状表现较重。

也有报道〔&〕A$*的,8病人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有妄想症状,以被害妄想、被窃妄想、嫉妒妄想及夸大妄想为主,妄想易导致攻击行为,尤其是对护理人员进行攻击。

抑郁是9:;8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复杂的症状,有些,8病人常以抑郁症状为前驱表现,发生在痴呆之前。

盛建华等〔)〕对&$例,8病人的9:;8进行调查显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其中以思维迟缓常见;激越症状的发生率为%#C #*,其中以易怒最常见;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为)’C #*,其中以猜疑最常见。

其行为中以麻烦行为(出走、自伤、玩火)、攻击性行为及夜间吵闹为最严重的行为症状〔’〕。

-!,8病人发生9:;8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问题!!;7@537等〔%〕认为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是超过个人适应能力的内外部刺激大量作用于个体导致的无效性行为,症状的表现与个人应对能力进展性的丧失有关。

行为症状主要与认知功能降低相关(!D $C AB ),除了认知损害外,其他因素如环境的改变、照料者行为的改变也影响,8病人的行为症状,任何新的情况或许引发病人的焦虑和害怕〔"$〕。

杨莘以回顾性调查研究证明了此点〔""〕;另外,情感障碍与视力、听力下降,认知障碍、环境改变、身体不适、睡眠障碍、与护理照料者矛盾等因素相关〔"=〕。

肖顺贞〔"#〕通过录像观察发现,骂人行为的诱发因素有时是因为其他老人或护理活动所致;而打人等身体攻击行为最常发生在生活护理时,如在洗澡时多个人同时为老人脱衣服所致的身体暴露和身体接触,其也符合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结论,即攻击行为是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损害,对照顾者的行为不能理解或误解,感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而采取的防御反应〔"A 〕。

而且,约束所致的不能移动并不能减少徘徊频率,反而增加恐惧和误解,导致更多的激越行为〔"B 〕。

另外,对于群居的,8病人,行为问题是病人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黄昏综合征的产生则主要因为病人的睡眠型态紊乱,几乎A$*的夜间睡眠时间为清醒状态,而白天却经常打瞌睡〔"〕。

,8病人出现9:;8后主要的护理问题是:痴呆、潜在或现存的自伤、伤人、毁物、外越行为、言语沟通障碍、攻击行为、潜在或现存的感染、激越症状、幻觉、妄想、焦虑、抑郁、生活自理障碍、社交障碍、饮食障碍、营养不足、排便障碍、睡眠障碍等〔=〕。

%!,8病人9:;8的护理干预措施!!,8病人是在认知功能障碍基础上产生继发性思维过程改变。

随着病情加重,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9:;8表现,因此观察记录9:;8的表现形式、发作时间、引发和加重因素及有效的处理方法,预防9:;8的发生〔"〕,最终发展对病人个别性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指导照料者预防及护理,8病人发生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指导原则。

%&(!感知觉障碍的护理!,8病人出现幻觉、妄想、错觉后常引发自伤或伤人〔"&〕,此时主要是控制症状〔")〕,可采取暗示和诱导等方法转移病人注意力,将其带离冲突场合,引导其做感兴趣的事,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告诉病人当感到某人某事对自己有威胁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帮助病人排解〔"〕,对重症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的听视觉刺激,以免产生妄想〔’〕。

%&-!激越行为的护理!首先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分析病人产生各种症状的背景和原因,安慰和劝说病人,耐心听病人的述说,不采取强制手段,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和行为,努力使病人了解护士是在帮助其克服困难,而不是与他对立,鼓励病人做规律性锻炼和定期放松活动,降低病人的过分欲望。

>-73E 等·A ’="·中国老年学杂志=$$B 年"$月第=B 卷万方数据研究证实,重度!"病人在音乐环境下洗澡时的攻击行为减少,合作程度增加〔#$〕,因此,也可以通过聊天或听音乐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因身体接触引发的困惑和威胁感。

另外照顾者不应采取反锁或将病人约束在轮椅或床上等方法限制!"病人的徘徊〔#%,#&〕,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对其适当“放纵”,效果往往比主观限制更好。

同时为较好地预防激越行为的发生,应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如:了解病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或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病人感兴趣的地方〔’(〕。

这些研究均提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改善痴呆病人的护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黄昏综合征的护理)(#)日间安排简单的、无挫折感的、非竞争性的活动,使病人日间保持忙碌,但要给予适度的休息;(’)提供协助入睡的护理,如睡前按摩、热水泡脚等,但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咖啡或浓茶,必要时给予病人纸尿布;(%)为防止病人走失,须应为其佩戴名签;(*)根据医嘱给予安眠药〔#〕。

惠桂〔’#〕采取亮光疗法,即每天上午&+##时用%(((+,(#(-.的全光谱荧光灯照射,距灯#/,持续*0,可提高警觉水平,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使夜间睡眠时间得以整合。

!"#)情感障碍的护理)防止抑郁自杀、自伤是护理的中心环节,护理原则:(#)将病人安置在离护理人员较近的房间,夜间不让病人蒙头睡觉,以便于观察。

(’)抑郁的!"病人一般无意识障碍,故有些人有自杀计划和企图,在言语、情感、行为上会有所流露,因此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如帮助其解决身体方面缺陷问题,积极治疗并发症;关注、同情病人,使病人清楚护士对他所说的痛苦已作为现实接受下来,避免矛盾性及可引起病人误解的表述;移走潜在有害物品,不强迫病人做其不喜欢的事情,鼓励其参加运动、散步等活动以调整抑郁心理。

(%)对焦虑病人要耐心诚恳,了解原因;下午或晚间注意给病人足够的照明,减少由于光线不足引起的焦虑不安;安排舒适安静的病房及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放一段轻松的音乐。

另外等待、回避一下有时可转移病人的消极情绪,用心理的过程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

(*)对于欣快症状,护士在语言上要尊重病人,可增加病人的活动。

(,)淡漠病人,护士需要仔细询问及观察,使用视觉线索、制定日常活动等手段刺激淡漠病人的活动功能,防止其进一步退缩、被动〔,〕;护理中特别注意环境的照明,病室内摆放病人熟悉和喜欢的物品;护士和亲属要多花时间与病人在一起,不断把关爱的信息传递给病人,建立信赖关系。

安排活动还要从病人的能力和接受程度出发,丁佑平〔’’〕#1年内对1$例!"病人实施园艺种植疗法、手工制作疗法、饲养小动物、文化学习、音体活动等特殊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在近记忆障碍、性格改变、情绪抑郁、行为退缩、焦虑、睡眠障碍、思维贫乏、步态不稳、临床症状方面有改善。

实施特殊护理要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及安全防范原则。

!"$)心理护理)!"是一种不可逆疾病,其发病相关因素与环境及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显示,其相关因素包括:地区、职业、文化、性别和心理健康状况。

#&$$年美国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对这类疾病的研究验证,重症病人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心理活动异常的症状,进行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疗法尤为重要〔’%〕。

施苏媚〔’*〕对2%例具有345"的!"病人采取诱导记忆力、诚恳与患者交谈、激励法、条件反射法、电视音乐疗法的心理护理收效满意。

交谈中要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切忌责怪;交谈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清晰、简短,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必要时重复#+’次。

交流时还要注意环境的选择,与病人保持(6,+#6’/的距离,采取平视或稍仰视的位置关系,尊重病人的人格,适当运用面部表情及手势。

经常帮助病人确认现实环境定向,维持对现实的辨认能力,主动、热情与病人沟通,都能缓解其症状〔,〕。

当病人出现345"时,不要急于纠正,可转移其注意力,过后再告诉其正确的行为,若行为正确应及时表扬和鼓励〔#1〕,鼓励和赞赏的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国,心理咨询、辅导与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一项普遍的社会服务项目〔’%〕。

))我国!"的护理研究发展较慢,护理对策还不够全面和正确,而!"又是不可逆的,因此研究、发展护理干预的方法和对策是今后的方向。

#%参考文献&%陈敏丽,胡月娟6慢性病护理学〔7〕6第%版6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6’%周秋华,侯建民6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345")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9〕6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1):*,(8#6!%:;<=>79,3?@@?A B6!A?CDC=E F=<DG?;HI?>C<==@E=H@J8K:D L;>L=MCND@H=8 G?=0〔9〕69!/O=H?DC5;L,#&$2;%*(2):1’’6#%:;<=>79,7DH.75,P;I=>C<D@!56!E=ILH?MC?;>;Q DA?CDC?;>?>D>NHI?>A <;/=〔9〕69O=H;>C;@,#&$&;**(%):116$%杨)波,简天荣,谭小林6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调查及护理对策〔9〕6四川精神卫生,’((*;#1(%):#$&6(%马)辛6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9〕6国外医学·神病学分册,’(((;’’:$*8$6)%盛建华,高之旭,陆光华,等6!@R<=?/=H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调查〔9〕6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826*%周国秀,马龙娣6老年痴呆患者异常行为的观察及护理对策〔9〕6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6+%5D>EHD"S,O@;H?D9,PNC<T6"=LH=DI?>A DAAH=II?G=,DA?CDC=E,;H E?IHNM8 C?G=F=<DG?;H:MDHC?L?MDC?;>?>D F=<DG?;H/D>DA=/=>C N>?C〔9〕69O=H;>C;8 @;A?LD@BNHI,’((’;2$(2):’’6&,%-?>ED!O,UDC<@==>:3,"DG?E P6K/MDLC;Q MIJL<;=ENLDC?;>D@?>C=HG=>8 C?;>;>LDH=A?G=H H=IM;>I=C;F=<DG?;HD@MH;F@=/〔9〕6BNHI P=I,’((’;,#(2):%2%6&&%杨)莘,张启贤6老年性痴呆病人行为问题的护理〔9〕6:<?>O=> 4HDLC,’(((;%(,):%&$6&’%杨)莘,王)玲6老年性痴呆病人情感障碍的护理〔9〕6中华护理杂志,’((’;1(#):’,816&!%肖顺贞,!@ADI="-,王志稳,等6老人院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观察与描述性研究〔9〕6中华护理杂志,’((*;%&(#):28$6&#%U==>=9,T;M=V,WD?HFNH>:O,!"#$6BDCNHD@<?IC;HJ;Q DAAH=II?G=F=8 <DG?;H?>E=/=>C?D〔9〕6K>C9O=H?DC4IJL<?DC,#&&&;#*(1):,*#8$&$%5N@@?GD>7X6!L<?=G?>A H=ICHD?>C8QH==LDH=;Q DLNC=@J L;>QNI=E;@E=H D8 EN@CI〔9〕69O=H;>C;@BNHI,’((#;’1(*):,26&(%徐永能,卢少萍,符)霞,等6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9〕6中华护理杂志,’((*;%&(%):#$,816·,$’#·齐)艳等)阿尔茨海默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第#(期万方数据!"#黄宏图!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探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12345,61*7,38.!9:3;<=>:1?@;A3?,3+:3+BB,3::1C373DE+C1;,1F 23;2*3G1@E H3=3F@1+〔"〕!"I3,;F@;*J>,:,%KKL ;#((&):%$D &!!%#);E3F .",53,F3,M!NE33<<3?@:;<+F 3FE+F?3A 3FC1,;F=3F@;F F>,:1FBE;=3,3:1A3F@:GE;2+?3〔"〕!NE3I3,;F@;*;B1:@,%KKL ;OL (#):%KKD #$L!&’#李P 静,邹凌燕!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现状及其展望〔"〕!护理学杂志,#$$O ;%L (L ):’OLDK!&!#惠P 桂!老年痴呆症的临床护理〔"〕!青海医学院学报,#$$O ;#((():#&%!&&#丁佑平!阿尔茨海默氏型老年性痴呆&L 例特殊护理疗效分析与体会〔"〕!四川医学,#$$O ;#((%):%$QD’!&(#宋珮珮!美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模式〔"〕!医学与社会,#$$%;%((#):#$D%!&)#施苏媚!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Q ):LL!〔#$$QD$OD%(收稿P #$$QD$QD%K 修回〕(编辑P 牛铁兵)瘦素、瘦素受体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王P 楠P 马丽雅P 李P 梅P 叶宗平P (甘肃省人民医院干三科,甘肃P 兰州P &O$$$$)〔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王P 楠(%K&%D ),女,在读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