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PPT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PPT课件
16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7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4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5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6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13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14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24
25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
抗菌药物得调整
对于病情稳定却有无法解释得发热患者很少需要更换抗菌 药物,如果发现感染进展,则需相应地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临床或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得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 位和分离细菌得药物敏感报告来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
对于初始应用万古霉素或其她抗革兰阳性菌得抗菌药物治 疗得患者,如果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证据,应尽早停用
抗菌药物得调整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4天判断疗效。 在 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如果患者反复 或持续发热>3 d时,应再次进行全面得检查, 包括一套新得血培养检查和根据相应症状 进行相关得检查以寻找感染源。
抗菌药物得调整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得低危门 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床症状在48 h内无 好转,应该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 谱抗菌药物治疗。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得 主要原因,但初始治疗加用万古霉素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 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
初始经验性治疗低危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 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需加抗G+菌药物: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她严重血流 感染证据;②X线影像学确诊得肺炎;③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 敏试验结果报告前,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④临床疑有严重 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或寒颤以及导 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 早于同时抽取得外周血标本);⑤任一部位得皮肤或软组织 感染;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⑦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 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她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可以选 择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精讲
医院死亡率 (%)
P < 0.001 60
52
50
40
30
24
20
24
10
0 全因死亡率
P < 0.001
42
18
18 感染相关死亡率
不适当治疗 适当治疗
• 感染患者 (655)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接受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 1999;115:462-474.
风险
低危
二、肿瘤患者感染
住院 静脉治疗
感染风险评估
低危(无以上因子,并具有多数以下 情况):
门诊病人出现发热 无需要住院治疗或密切观察的相关 急性合并疾病 预计严重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 (≤100<7天) 体能状态良好( 0-1) 无肝功不全 无肾功不全 风险指数≥21
住院 或
门诊治疗 或
家庭治疗(设施 良好的选择性低 危病人)
需要万古
万古霉素 +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特定部位检查 经验性治疗后随访
实验室检测和培养: 复查血培养,记录细菌血症﹑真菌血症清除情
况 评价治疗反应和药物毒性: 发热趋势、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评价药物毒性包括重要器官毒性(和肾功能检测,
至 少每周2次)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肿瘤相关性免疫缺陷 ♣ 粘膜屏障破坏 ♣ 脾切除和功能性无脾 ♣ 糖皮质激素和其它淋巴毒性药物的使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初始评价
特殊的病史和体检: 血管穿刺及置管 皮肤 肺和鼻窦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小肠,直肠) 会阴/肛周
补充病史信息: 主要合并疾病 以前有记录的感染史 医学史
中性粒细胞减少ppt课件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 染(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中性粒细胞减少》课件
案例分析:介 绍一个中性粒 细胞减少患者 的预防和保健 经验,以及治
疗效果
总结:强调预防 和保健对于中性 粒细胞减少患者 的重要性,呼吁 大家关注自身健
康状况
案例三:并发症的处理与预后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后评估和随访计划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总结与展望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护理 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清洁和卫生
临床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可伴有贫血、血小板减 少等症状
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或 明显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
粒细胞边缘池功能检测:可反 映粒细胞边缘池功能状态
及时就医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 衡,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 物质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 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 避免对中性 粒细胞产生 负面影响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定义与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
发病原因
药物:某些药物如化疗药、免 疫抑制剂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 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
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可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中 性粒细胞减少的家族史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解读及办法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削减(FN)指口腔温度上升>38.5。
C或2小时连续2次测得体温>38.0℃同时肯定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0.5×109∕L或预期<0.5×109∕Lo FN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尽管预防与治疗措施的进步,FN仍是癌症治疗中关注度最高的并发症,是发生并发症、增加健康资源投入的主要缘由,同时由于化疗延迟和剂量减低而减弱治疗有效性。
虽然FN的死亡率逐年稳步下降,但仍比较明显,实体瘤患者总死亡率约为5%, 一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可达ll%o证明存在菌血症的患者预后较差,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死亡率分别为18%和5%o死亡率与MASSC预后评分相关:MASCC评分>21时死亡率仅有3s,但若MASCC评分< 15则可高达36%o 老年患者化疗后更易消失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削减,并发症和死亡率也更高。
但由于纳入标准的缘由,缺乏老年人前瞻性试验,因此缺乏相对特异的治疗推举。
标准血培育的阳性微生物检出率依靠于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是否具有中心静脉插管(CVC) O 一项实体瘤试验中,只有很少一部分CVCS患者赐予抗菌素预防,大部分未接受抗菌素预防。
血液系统肿瘤试验中患者具有CVCs的比例较高,17%~31%o不同治疗中心的病原感染不同,在过去几十年里,FN从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转向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FN血培育阳性时70%为革兰氏阳性菌。
耐药菌株增加如ESBL革兰氏阴性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以及MRSA e氟康嘎耐药的念珠菌感染(克柔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也在增加。
患者教育与相应政策FN胜利治疗的前提是对潜在感染快速识别和快速反应,因此对院外患者进行教育很重要,如监测体温,指导患者何时以及如何与医疗服务机构取得联系。
此外地方政策对可疑FN进行快速反应也很关键,一些患者可能因FN而在急诊就诊,此时若有明确的预案则可使患者得到正确处理。
初步评估具体追问病史,包括化疗、预防性抗菌素、是否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近期手术史以及是否有过敏史。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ppt完整课件
2、口腔溃疡护理 : 有真菌感染病人涂制霉菌素药(Yao)液(制霉菌素6片碾粉
溶于20 mL鱼肝油中)。随着病情发展,唇周感染处出现坏死,
予清除坏死组织,3%过氧化氢清洁局部后涂上碘甘油,经 33 d治疗后痊愈出院。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Bao)缺乏症的护理
➢ 三、 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限制探视:
避免烫、硬、粗及刺激性强辛辣食物。味口欠佳病人鼓励少量多餐进食。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 胞缺乏症的预防 (Xi)
➢ 1、避免各种可能引起粒细胞(Bao)减少的药物,如必 须使用,应定期观察血象,若有下降的趋势,应停 药并密切观察。
➢ 2、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等有害理化因素者,应加强
劳动保护,定期做预防性体格检查及血象检查。
➢ 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系生长因主要有rhGM-CSF和
rh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 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 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 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 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减量或 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
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压抑及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
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解答疑问,取得病人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
病人树立治疗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缺乏症(Zheng)的护理
➢ 七、饮食指导 :
病人持续高热消耗大,需(Xu)要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 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策略并非经治医(Yi)生的臆想,而应分析 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考虑到所在地区、社区和所在医(Yi)院的 病原微生物学分布规律和耐药性规律做出综合判断,并尽快 作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抗生素 。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
粒细胞可由边缘池迅速转入循环池,使粒 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如边缘池内粒细胞量 相对大量增加时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 此时粒细胞的生成和利用均正常。全身感 染及过敏反应时可引起反应性的获得性假 性粒细胞缺乏症。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 消耗加速粒细胞在血管内一般仅数小时 (半数逗
内科学疾病部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预防:
物、解热镇痛药,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使用,一定要服用须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 测血象,切忌自作主张,大剂量长期使用。 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需立即住院治疗,预防 感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配合医生护士做好、 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是关键,该病虽 来势凶险,应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当 今医疗护理水平下,层流
内科学疾病部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
留期为6h)即移游至血管外而进入组织, 执行其防御及清除“废物”的功能,约 1~2天死亡。在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 次体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下,受粒细胞 生成因子GM-CSF和G-CSF的调节,粒细胞 的生成率增加,从骨髓释放至外周血及进 入组织的粒细胞增多,且吞噬作用和杀菌 活性增强。然而严
[诊断]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 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 X
内科学疾病部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症状及病史:
10^9/L。儿童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 4.5X10^9/L,5~9岁低于5.0 X10^9/L, 小于5岁低于5.5 X 10^9/L。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 X 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 0.5X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03
目录
• 引言 • 中性粒细胞减少定义、分类及评估 • 肿瘤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机制与
危险因素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措施与建议 • 预防策略与干预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常见并发症
01
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中性粒细胞减少诊疗规范,明确诊 疗流程和标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 效的治疗。
02
03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 力。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成果回顾与总结
共识成果概述
本次专家共识对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达成 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特殊情况下治疗方案调整策略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对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化疗药物,并给予 广谱抗生素治疗和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预期中性粒细胞减少
对于预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以在化疗开始前预防性 使用升白细胞药物,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
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并发感染时,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05 治疗措施与建议
常规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化疗前评估
在开始化疗前,应对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评估,以 确定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常规治疗原则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调整化疗方案、使用升白细 胞药物等。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07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四 实验室检查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特殊检查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血象
1. 白细胞减少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3. 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 4. 红细胞和血小板数一般正常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1.遗传 2.感染 3. 药物 4. 化学
5.免疫性疾病 6.脾功能亢进 7.血液肿瘤 8.转移癌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六、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感染的防治 (三)粒细胞缺乏治疗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4. 粒细胞释放障碍
惰性白细胞综合征(lazy leukocyte syndrome)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分度(根据粒细胞减少程度划分) (二)重度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临床分度
1. 轻度 ≥1.0×109/L 2. 中度 0.5~1.0×109/L 3. 重度 <0.5×109/L,即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三)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根据病因分类 (二)根据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分类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根据病因分类
1. 先天性
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婴幼儿围生期发生:粒缺+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PPT幻灯片
皮肤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 危险)
每日沐浴或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干净柔软衣服及床上用品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缝清洁 虫咬或由伤口时及时处理 放疗后避免暴露于烈日下,避免冷热敷和刺激性用品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2qw)
其他危险因素评估
感染症状
T,合并发热时:血培养(如有血管通路,则分别留取血 管通路和外周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疼痛 皮肤黏膜:口腔、肛周等完整性,伤口情况 呼吸道:呼吸频率,呼吸型态,呼吸音(附加音),咳
嗽、咳痰(痰色、质、量),X摄片 胃肠道系统:解便主诉,大便色、质、量、次数,呕吐
多饮水 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口腔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进餐前后、睡前、晨起使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正确漱口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可增加漱口频
次,使用1%碳酸氢钠(SB)、洗必泰等碱性和抗感染漱口液交 替漱口 进食清淡、温软的饮食,多饮水
肛周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便后、睡前使用流动水清洗肛周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至少每天2次使
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口腔 黏膜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腹泻/排尿 障碍/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症:SIRS/有休克的危险)
2021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强烈推荐)
不同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发生率不同
急性白血病、CML、NHL及MDS患者粒缺伴发热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SAA 、HL、MM 患者(P<0.001),且粒缺期更长(14 d对8 d,P=0.003)
黄晓军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2.
2021/12/16
接收化疗患者粒发热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HSCT及接受ATG治疗(分别为91.0%、 83.6%和54.5%,P=0.006);接受HSCT的患者发热的累积发生率低于接受化疗的患者(83.6% 对91.0%),可能与肠道除菌剂的应用和入住层流病房有关
黄晓军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2.
2021/12/16
发热与感染的发生率
• 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的比例1:
• 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0.5×109/L时,感染发生率可能达到 95.3%~98.1% 2。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粒缺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 3。
1. Freifeld AG, Bow EJ,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1 Feb 15;52(4):e56-93 2. 胡龙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年第12 卷第3 期:191-192 3. de Naurois J, Novitzky-Basso I,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1(Supplement 5):v252–v256,2010
应
闫晨华,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 177
用
2021/12/16
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将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ppt课件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粒缺伴发热患者升阶梯/降阶梯治疗策略及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用药需联合耐药阳性菌药物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培养报革兰阳性菌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 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任何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既往有MRSA、VRE等定植 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或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时出现严重黏膜炎
至少3d复查一次血常规,建议联合PCT,CRP等炎症指标,肝肾功及电解质等
三、诊断
Text in here
四、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
Text in here
四、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
危险度分层
产ESBLs肠杆菌耐药非发酵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粒缺伴发热
发生率
时间(d)
发生率(%)
7
60.9
14
75.8
21
81.9
28
83.0
35
83.0
42
87.8
56
99.7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3
二、流行病学
实体肿瘤:10-50%血液系统恶性肿瘤:>80%
粒缺伴发热—危险因素
中国,多中心,前瞻性,血液疾病,粒细胞缺乏(n=1139),发热(n=784)
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2016版指南更新内容
2012版
2016版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口腔温度单次测定≥38.3℃(腋温≥38.0℃)口腔温度≥38.0℃(腋温≥37.7℃)持续超过1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6. 呼吸道护理 ➢ 病人出现体质虚弱、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 应协助叩背,并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 白酶雾化吸入,以消除炎症、化痰、湿化气 道。 ➢ 如需要机械排痰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动作轻柔、敏捷, 做到既能吸净痰液,又减少刺激,避免损伤 气管黏膜。 ➢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辅助检查
➢ 血象:白细胞数目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 。
➢ 骨髓象:粒系增生均受抑制。 ➢ 咽拭子培养及血培养:确定病原菌。 ➢ 药敏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针对病原菌进
行治疗。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 立即停用可疑引起粒缺药物 1. 严格保护性隔离 单人病房或层流病房。 2. 降温 物理降温或复方氨基比林等。 3. 升白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
护理措施
5. 口腔护理 ➢ 予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漱口,局部溃疡处可涂抹康复新
液促进创面愈合如溃疡疼痛影响进食者可选用含利多卡 因的漱口水以止痛。 ➢ 若并发口腔真菌感染时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 指导病人勿进食过热、坚硬、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
6. 呼吸道护理 ① 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 唇呼吸练习。 ② 发呼吸道感染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 呼吸频率、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 ③ 指导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技巧,将痰液咳出。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软件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版权声明,不影响您使用, 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用軟體爬取的文檔沒有動畫效果,並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時比較麻煩,PPT的背景圖層有時也被合 併了,你想要的PPT中無背景的PNG圖片都不存在,還需要你自己去除背 景。反對軟體爬取,請用原版。
护理措施
3. 病情观察 ➢ 每日持续监测患者T、P、R、BP及血氧饱和度。 ➢ 血常规测定:QD,监测白细胞计数,特别是中性粒细 胞的变化,根据监测指标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 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抽搐、皮疹、肌肉 酸痛等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4. 皮肤护理 ➢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 勤换内衣裤,内衣应宽松柔软。 ➢ 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皱褶部位的干净卫生。 ➢ 剪平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 床单应保持清洁、平整、干燥。 ➢ 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以预防肛周感染。 ➢ 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慎用止血带,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 避免不必要的皮下和肌肉注射。
护理措施
7. 饮食护理 ➢ 向病人耐心讲解营养的重要性,鼓励病人进食。 ➢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 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温度适中。 ➢ 少量多餐,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避 免进食辛辣、坚硬及易胀气食物。 ➢ 饮食应相对无菌,餐具应煮沸消毒。 ➢ 进食困难者及时予以静脉补充营养。
注射。 4. 抗感染治疗
✓ 头孢他啶或泰能静脉滴注。 ✓ 3d后高热不退或怀疑合并真菌感染者, 使用
氟康唑或依曲康唑。
2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1. 保护性隔离 ➢ 房间消毒: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房间内所有物品和
地板,每天2次;紫外线照射30min,每天2~4次。 ➢ 病人全身擦洗干净,换上干净消毒衣服后再进入隔离房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软件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版权声明,不影响您使用, 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用軟體爬取的文檔沒有動畫效果,並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時比較麻煩,PPT的背景圖層有時也被合 併了,你想要的PPT中無背景的PNG圖片都不存在,還需要你自己去除背 景。反對軟體爬取,請用原版。
中性粒细胞缺乏 伴发热学习
一 相关知识
目录
Content
二 护理原则 三 健康教育
1 相关知识
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Neutropenia)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 或预计48小时内ANC<0.5×109/L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指ANC<0.1×109/L
定义
发热(Neutropenia)
感染性症状
非特异性表现
呈持续性胀痛 多发于肺部、泌尿道、皮肤、 全身乏力, 肌肉酸
口腔黏膜和皮肤等部位
痛等症状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软件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版权声明,不影响您使用, 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用軟體爬取的文檔沒有動畫效果,並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時比較麻煩,PPT的背景圖層有時也被合 併了,你想要的PPT中無背景的PNG圖片都不存在,還需要你自己去除背 景。反對軟體爬取,請用原版。
护理措施
5. 口腔护理 ➢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 指导病人多饮水,每次进食后使用软毛牙刷刷牙,用淡盐 水漱口,白天每2H1次;夜间醒来时含漱,口腔内可含冰 块,使口腔黏膜血管收缩。 ➢ 密切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出现口腔溃疡应停止刷牙, 给予口腔护理,每天3次。动作应轻柔,防止溃疡加重及增 加病人痛苦。
单次口温测量>=38.3℃ 或口温测量>=38.0℃且持续>1小时
病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一.粒细胞生成减少或成熟停滞 二.放疗或化疗药物作用 三.粒细胞无效增生 四.粒细胞破坏增加 五.多种因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临床表现
发热 热昏、乏力、低热、咽喉 炎、纳差、体力减退等
头痛
间。 ➢ 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
六步洗手法洗手。 ➢ 病室内禁止摆放鲜花和植物,避免外源性感染。
护理措施
2. 对症护理 ➢ 升白治疗: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如: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 抗感染治疗: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及效果。 ➢ 降温:温水擦浴、冰敷或头置冰帽;遵医嘱予药物降 温。 ➢ 其他:出汗较多者嘱多饮水,遵医嘱静脉补充电解质 及补液治疗。
护理措施
8. 心理护理: ➢ 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同情心、满腔的爱心、高度 的责任心,赢得病人的信任。 ➢ 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调动病人积极情绪。 ➢ 鼓励病人和家属电话联系,必要时安排家属短时 探视,以消除孤独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促 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