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c
四、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p4~p6
表1–1 三种理论循环的比较
循环名 称 等容加 热循环 循环热效率 循环特点 加热过程在等容条件下很快完成, 热效率仅与压缩比有关
等压加 热循环
混合加 热循环
c 1 0 1 1 t 1 1 c ( 0 1)
二、循环热效率:p2~p4
理论循环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 力来评定。 1、循环热效率(简称热效率) t :p2
评定循环 经济性
W Q1 Q2 Q2 t 1 Q1 Q1 Q1
式中:W 工质所做循环功(J) 循环加热量(J) 工质在循环中放出的热(J)
Q1 Q2
2、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 1)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3、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1)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分析条件:循环总加热量不变。
(1) c t
(2)0 t
(3)p t
2)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1) c t
3)等压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1) c t (1) t
简化原则为: p1
1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
理解!!
2 不计吸气和排气过程(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假 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 压缩、膨胀过程简化为绝热等熵过程;
4 把燃烧过程看作是外界对工质的加热过程,简化为等 容加热过程或等压加热过程;
5 排气中的实际放热过程简化为等容放热过程;
•汽油机:点火后传播燃烧且无论负荷大小, 火焰传播距离不变。当负荷下降时,燃烧速 度降低,燃烧时间加长。这相当于λp下降而 0 上升,则ηt降低。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 际循环 1、进气过程 图a) 2、压缩过程 图b) 3、燃烧过程 图c) 4、膨胀过程 图c) 5、排气过程 图d)
(2)0 t
4) 等熵指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4、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对循环热效率提高 的约束和限制: p3~4 从理论循环的分析可知,提高压缩比εc和 压力升高比λp对提高循环热效率ηt起着有利 的作用,但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约束和限制 循环热效率提高。 1) 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的限制 2) 机械效率的限制 3) 燃烧方面的限制 发动机的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见p4。
p 0 1 t 1 k 1 ( p 1) k p ( 0 1) c
1
k
2)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t 1
1
c
k 1
0 1
k
3)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0 1 t 1 k 1 c k( 0 1)
1
p 1
6 忽略过程损失,把循环的每一过程都假定为可逆过程, 即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
3、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发动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形式:
a)混合加热循环
高速柴油机
b)等容加热循环
汽油机பைடு நூலகம்
c)等压加热循环
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
补充:
• 熵的定义:熵是一个状态参数,其定义 为:
其中:dq表示1千克工质在可逆过程中自外 界吸入的热量。
三、循环平均压力:p4 1、循环平均压力 pt : p4
W pt Vs
式中: W
评定循环 的动力性
(kPa)
循环所做的功(J) 气缸工作容积(L)
Vs
2、三种基本理论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1)混合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2)等容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pde pt [(P 1) kP ( 0 1)]t c 1 k 1
pde pt (P 1)t c 1 k 1
k c
k c
1)混合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3、等压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pde pt kP ( 0 1)t c 1 k 1
pde :进气终点的压力 (kPa)
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随进气终点压力、 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胀比、绝热指数和 循环热效率的增大而增大。p4
t 1
1
t 1
1
加热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缓慢完成, 负荷的增加使得热效率下降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c 1
p 0 1 ( p 1) p ( 0 1)
1、压缩比及加热量分别相同时比较 p5
T 4’
4
3 2 1 5
压缩比 c 相同
4’’ 5’’
加热量 Q1相同 初态1相同
5’’
Tp Tm Tv
tv tm tp
a b’’ b b’ s
对于高增压柴油机,为了得到较高的热效率, 宜按等压加热循环工作。
3、汽、柴油机负荷变化(不同加热量)时的对比:
• 柴油机:由于喷雾压燃后边喷油边燃烧,当 负荷下降时,喷油时间缩短,但初期相当 于等容燃烧的部分变化不大。这相当于λp基 本不变而 减小,则 ηt提高。 0
5’
a
b’
b b’’
s
tv tm tp
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而等压加热循环的 均最低。欲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应增加混 合加热循环的等容部分。
2、加热量及循环的最高压力分别相同时比较
T
加热量 Q1相同
4’’
2’’ 2 2’ 1 3 5’ 5 4 4’ Pmax
初态1相同
循环的最高压力相同
一、三种基本理论循环: p1~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 p1
p6
1)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 动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 改进潜力。 2)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 和动力性。 3) 确定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 和以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Engine Performance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第三节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四节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第五节 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第六节 热平衡 作业题及复习题
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 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次要影响因素, 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理、 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程等〕 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循环, 称发动机的理想循环。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