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民居的多民族元素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别具一格:冲天楼
冲天楼是指建于两进建筑之间天井上部 的小屋顶,像阁楼一样升出屋面,四面不设 墙壁门窗,这样既能保持采光通风、阻挡雨 水,还为两进建筑营造了一个共享空间。夸 张的造型使之获得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艺术效 果。一般商贾富豪人家才采用这种做法,不 同的是湘西地区的冲天楼比其他地方的升起 得更高,所以它的开敞性和采光性能都是不 能比拟的。凤凰古城的黄永玉故居——夺翠 楼(图2),矗立于沱江岸边,飞檐迭起, 尚保有冲天楼的神韵。
多元文化应当是兼容的、世俗的、创新 的。路易斯·康就曾说过:“好的东西应该 来自于融化的过去”。凤凰古城的民居文化 正是如此,既饱含楚地的浪漫情怀,又不乏 百花齐放的多民族元素。
1 多元汇流,源远流长
凤凰古城古称“镇竿”,其历史可追 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为“五溪苗蛮之 地”,凤凰自古以来都是湘西苗疆的政治、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凤凰古城吸收
融合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各民族的文化,这
其中包括三苗文化、百越文化、巴文化、楚
文化、汉文化等。苗、土、汉等民族聚居在
此,尽管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经过
长时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以苗族、土家族
为主体的多元融合共生的文化。这是一种反
映历史文脉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地域文化的
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苗族是凤凰古城最古老的民族,形成大
集中、小分散的分布局面。远古苗族生活在 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与炎黄部落作战,失 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了三 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族迁徙到“五 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一带。土家族的 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关 于其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代从贵州迁 入湘西的乌蛮一支;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 (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 的后裔。这两大族系虽历经无数的变迁,但 皆维持着居住干栏建筑的习俗。
墙、马鞍墙、拉弓山墙、人字形墙等。凤凰 的山墙比之汉文化地区的有着细节上的变 化。其一,山墙端部起翘夸张,常做成卷 草或凤凰状的脊吻;其二,檐部彩画丰富, 常绘以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在众多形 式的山墙中,又以“拉弓山墙”(图3)的 造型最为独特。如陈家祠的戏台、正殿两 端的拉弓山墙,其优雅的弧度与起翘的屋 脊相得益彰。马头墙本起源于徽州,为何 在湘西地区会有如此兴盛的发展?《中国 移民史》中指出“湖南人来自天下,江、 浙、皖、闽、赣东方之人居其十九”。毋 庸置疑,湘西地区的建筑形态吸收了各地 移民带来的建筑元素,并加以发展,从而形 成了自成一体的风格。
2 民族元素,异彩纷呈
在这个民族语汇大放异彩的山城里,湘 西人民对传统的楚文化、巴文化、汉文化进 行了有选择性的吸收,各种文化的交融演化 出了多种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造型,如吊脚
174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7/2012
1
3
图1 逥龙阁吊脚楼群 图2 夺翠楼 图3 拉弓山墙 图4 几何形图案窗花
相比浪漫的建筑造型,凤凰民居的建筑 装饰则要简洁许多,一般都集中在入口、退 堂、门窗、吊瓜柱以及屋脊等处进行装饰。 位于吊脚楼悬出部分的栏凳,供人们休闲小 憩、纳凉观景之用,形似优雅的鹅颈曲线, 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美人靠”。位于悬挑 楼板下部的吊瓜柱,常被雕成球形、金瓜 形、兽头形等多种形状。吊瓜柱与美人靠相 结合,成为了凤凰民居最具韵律感的装饰。 凤凰民居的装饰十分质朴,门窗上雕刻的纹 样亦多为几何形图案(图4)。智慧的湘西 人民将装饰与功能性构件相结合,赋予其适 用与美观的双重作用。
3 柳肃.千年家园湘西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教授,硕导 硕士研究生
凤凰古城是凤凰县城所在地,位于湖南 省西部,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这个主要由土家族、苗族、汉族聚居的 小山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赞誉 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在历经了2000多 年的发展后,由最初0.2km2,扩大到如今的 1.83km2。目前,古城内保存了200多年的历 史古建筑200余栋,另有古城门、城楼、文 庙、祠堂等各种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2.4 土家瑰宝:伞把柱
土家族吊脚楼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独 特构件——伞把柱。它支撑着房屋多个方向 的梁,形似雨伞的骨架,因此被称为伞把 柱。又称“将军柱”、“冲天炮”。伞把柱 如若落入古城的精灵,散落于土家民居中, 述说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它不仅是位于正屋 和厢房相交处的重要建筑构件,更是土家族 民居文化中的一枚瑰宝。
楼、印子房、冲天楼、弓形山墙、伞把柱、 美人靠等。 2.1 山地民居:吊脚干栏
凤凰古城中一种重要的民居形式就是沱 江沿岸的干栏式吊脚楼,“干栏”又称“麻 栏” 、“栏房” 、“棚”等,皆指下部悬 空楼上居住的楼居。位于城东南的逥龙阁吊 脚楼群(图1)是古城中最具苗族建筑特色 的古建筑群之一,属于清末民初的建筑。一 面濒水,一面着陆,既具粗狂野趣,又不 乏秀美娴静之态。整个楼群约240m,主要 采用五柱六挂、五柱八挂(苗族称瓜柱为 “挂”,土家族称之为“棋”)的穿长斗式 木构形式。此中的吊脚楼多为二层,局部三 层;多为歇山式屋顶,且屋角高高向上翘 起;上层较下层面积大,多作为客房或居室
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凤凰古城民居的多民族元素特征初探
Discuss on the Multi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in Fenghuang City
王炎松 易宇
Wang Yansong
Yi
Yu
中图分类号 TU-0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2)07-0174-03
3 地域文化,继往开来
凤凰位于湘西自治州的西南边,与吉首 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 相毗邻,同时也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 地之间的必经之路。这里自然就成为了各种 文化的聚集地。我将凤凰民居的地域文化的 特点总结成三点。其一,博采众家之长。这 里地处中国东南西北的交汇点,各种文化聚 集于此,是一个由多民族文化组成的复合 体。湘西文化还综合包容了湘西地区各民族 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显示出浓郁的民族 风情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其二,神秘浪漫之 风。巫文化中的神怪巫术,祥瑞征兆构成了 这里独特的审美情趣。如凤凰状的脊吻和金 瓜形的吊瓜柱,无不显现着巫楚文化的浪漫 主义因素;其三,山地特征之险。湘西素有 “八山一水五分山”的说法,山多水急、耕 地少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吊脚 楼这种依山就势、灵活多变的风土建筑。沱 江两岸的居民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 的居住空间,使房屋临架于江面“占天不占 地”。这样看似险要的存在,却让城中的人 们居住在如诗般美丽的画卷之中。地形在一 方面限制了建筑,另一方面却给建筑带来了 生机。正如苗歌中所唱:“云筑路,雾当 墙,苗家住在高山上……”
摘 要 该文从实地考察、资料调研和图像分析入手,探究凤凰古城的多民族元素特征和古城民居的艺术构建,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指出凤凰古城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融会互通的人文山城。 关键词 凤凰古城 吊脚楼 装饰艺术 多元文化
Abstract From field survey,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 conduct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in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through an inquiry of multi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in Fenghuang City and the art construction of folk houses .We point out that Miao and Tujia nationality's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of Fenghuang City. It is an old cultural city which can represent the digestion of multinational cultures. Key words Fenghuang old city, Pillar-supported house, Decorative art, Multicultural
推陈出新。通过这种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
了解湘西民族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发掘传统
文化中的建筑语言,对现代的城镇发展具有
重要的实践意义。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魏挹澧. 湘西风土建筑.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10.
2 湖南省建设厅. 湘西历史城镇村寨与建筑.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凤凰厅志》中记载“殷周之际,号称 荒服”,由此可推,这个“武山苗蛮”之 地,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势力完全控制,但 从县境内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考证,当时汉 文化已影响到这里。至清朝年间,沱江镇作 为镇苗重地,军事地位日显重要。朝廷为了
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措 施,如广设碉楼、屯卡、讯堡、哨台、炮 台、关门、关厢等。自雍正年间开始,清政 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裁革土司,设置 府县,以流官治理。也就是“改土归流”。 当时这些统治苗疆的高官有江西籍、贵州籍 等地的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化随着 大量汉族人民移居到凤凰。“改土归流”在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湘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 族文化的大融合。所以近两百年间,汉文化 对湘西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从沱江镇民 居中融入的赣、黔等地的建筑风格中也可窥 见一二。
2.5 千汇万状:装饰艺术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带着神秘色彩和 浪漫气息的楚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建筑 艺术方面,湘西地区的传统建筑在造型和 装饰上充满着神秘而浪漫的气氛。形式丰富 而奇异的封火山墙就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 质,古城民居封火山墙造型多样并融入了 赣、川、黔等多地风格,主要形式有马头
07/2012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175
2
4
使用,廊道布置成走马楼(三面环廊)或转 角楼(两面环廊);吊脚楼底层占地小,一 般不作为正式房间使用。位于吊脚楼下部的 杉木支撑,参差错落,无不体现出一种断壁 残垣的原始美态。放眼望去,西岸吊脚楼的 大出檐、斜撑弓,鳞次栉比,如若一个个舞 动的音符,为凤凰古镇演奏了一曲流光溢彩 的乐章。毫无疑问,动感空灵的吊脚楼是凤 凰古城中最为动人的音符。 2.2 地域特色:印子房
凤凰古城中另一种传统民居形式就是庭 院式民居,有三合院也有四合院,一般采用 两层楼,四周围以高过屋脊的封火山墙, 封闭的形状如同一颗官印,因此被称为印子 房。从对称式的布局上来看,不难看出其深 受汉文化的礼教影响。但由于受街道和基地
的限制,印子房的平面布局要更为灵活和紧 凑。较汉族民居的天井而言,印子房的天井 狭小,且由屋檐向院内排水;窗户多为槛窗 和支摘窗,设单扇或是双扇木板门,少数门 外还设有矮栅门,土家族将这种设在厢房外 的矮栅门称之为“幺门”,既可防止家禽入 屋,又利于通风采光,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 了空间的私密性。一些讲究的人家会在幺门 的边缘雕刻上吉祥的图案。城中的大户人家 多为群体建筑,外部造型封闭,内部空间却 十分灵活,常用大小不一的天井相连,组成 有机的院落。城中的名人故居就是这种民 居形式的典型代表。沈从文故居是一栋有 着百年历史的晚清建筑,五柱六挂穿斗式 木结构。分前后两进式院落,前栋临街, 后栋为正屋;院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天井 相连,飞檐矗立的屋架,高低错落的马头 墙,做工精致的镂花门窗,散发着浓郁十 足的明清建筑风情。熊希龄故居则属于典 型的苗族古代建筑风格,它位于凤凰古城 北文星街,是一座由堂屋、卧室、厢房组 成的四合院。院中有一天井坪,天井的北 侧为正室,宅中的门、窗、墙上皆雕有精 美的图案,造型典雅。此宅虽不大,但结构 精巧,充满浪漫素雅的格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