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建(第一课时)
离子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电子式的书写,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设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0多种元素。可是你知道吗?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上千万种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氢分子为什么是由2个H原子构成?而稀有气体为什么却都是单原子分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NaCl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过渡]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知道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是因为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
[板书] 第三节化学键
[过渡]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离子键的相关知识。[过渡]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下面我们就以NaCl 的形成为例来说明。我们先来看一看NaCl形成的实验视频。
[多媒体] 播放视频
[过渡]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Na与Cl 是如何结合成NaCl的呢?
[展示] PPT展示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讲述] 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成Na+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也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与Cl―相互结合就形成了NaCl。
[设疑] Na+与Cl―之间是靠什么作用使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呢?
[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设疑] Na+与Cl―之间只有静电吸引作用吗?
[讲述] Na+与Cl―它们的原子核都带正电荷而排斥,同时原子核外的电子与电子之间都带负电荷也相互排斥,所以Na+与Cl―之间既有静电吸引作用又有静电排斥作用。当
Na+与Cl―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就形
成了稳定的离子键,从而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
面,既对立又统一,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的对立统
一体。
[板书]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3)成键过程:电子得失
(4)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如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如VIA、VIIA)[板书]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设问] 究竟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呢?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即大部分盐。(如:NaNO3)
(3)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如:NH4Cl)
(4)金属阳离子与OH―(如NaOH),即强碱。
[课堂练习] 见PPT
[质疑] 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当化学反应中需要表示出最外层电子的变化,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板书] 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讲述] [练习] [点评]
2、离子的电子式:[讲述] [练习] [点评]
[提问] 讨论如何表示NaCl 、Na2O、CaCl2等化合物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讲述] [练习] [点评]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讲述] [练习] [点评]
[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1
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离子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