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省枣庄市峄城区曹庄中学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有两项要求,一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第一单元第3课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地球公转演示仪(自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教法学法:采用“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教学模式和结合地球公转演示仪、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
注释1:
我的反思(教学启示):
1、在课前准备(即体验)中可以就生活中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一方面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入新课。
2、动手实验和课件辅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思维想象,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演示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在演示、观察、思考、提问、争辩、归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补充一些照片、资料、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从而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
3、合作探究中的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合作交流来完成的,并不是教师预先预定好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的。那么,在前期自主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和疑惑就是学生们下一环节中所要合作探究解决的“疑难杂症”。
4、建构“脑图”是学生根据学习的成果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在这环节中使自己对本节课的内容得到提高和升华。
5、课后自主研修既是本节课很好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更进一步的体现课程标准即:“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