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任务。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

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音乐教学德育教育优良传统爱国主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即是育人的教育。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课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同时它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熏陶活动。

尤其是中学音乐的唱歌、欣赏教学应通过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如果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备课中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有些是属于隐性的,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我在每堂课的备课中都能做到有德育的侧重点。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新课标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在教学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利用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内容,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如在教授《国歌》这一课时,我着重从国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国歌的立意入手,设计了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国歌》表现的是处于20世纪30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并让学生观看电影《聂耳》的片段,使其深入了解国歌创作前后的感人故事,然后欣赏《红旗飘飘》《祖国颂》等歌曲,让同学们感触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带领学生返回到《国歌》的学习环节中,由于前面的铺垫性学习,使得全体学生都能精神抖擞、严肃认真地投入到《国歌》的学习中,引发出了学生为祖国而自豪的真挚情感。

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我在教学
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欣赏《祖国颂》这首合唱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和奥运会开幕式的壮观场面,让学生了解祖国60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作品。

在教学中,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

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自终充满了激励人心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我利用多媒体屏幕上出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
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

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合唱队是学校参与人数较多的课外活动团体,组织训练周期长、难度大,再加上学生的文化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家长对待合唱队活动的不同态度,致使一些学生因怕影响学习,而出现了终止训练的情况,面对出现的问题,作为合唱队的组织者,必须要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的作用,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他们做事一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二要挑战自我、不畏困难;三要为大我、舍小我,热爱集体;四要热爱艺术、敢争第一,从四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经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克服自身的困难,认真地投入到合唱训练中。

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随时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培养高尚师德。

如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时间观念,加强训练的实效性,在训练前我会认真备课,让高质量的合唱教学以极高的魅力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每次训练时我还会提前10分钟来到合唱教室,等待学生的到来。

无论学生是否到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