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案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世界创新案例
于是,贝西默全身心地投入炼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去。他跑遍 了法国各大图书馆,企图寻找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结果令他失望而归, 只能从实践中寻找突破口。可是,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贝西默 也没找到一种炼钢的好方法。贝西默坚信如果炼钢问题解决,将对工 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他继续进行冶炼方法的研究。一天,贝西默在 做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铁片粘在坩锅的边上。凭着一种对铁的 变化的敏感,他命令助手取下这块铁片。经过仔细观察、辨认,认定 这块与众不同的铁片就是钢铁!
9.1 世界创新案例
1.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如何攻克这难题呢?王选运用了“轮廓描述和参数技术”相结合 的方法解决了汉字信息压缩问题,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 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 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 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 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 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 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 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 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贝西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对新式大炮的缺点进行了深入研 究。他发现炮膛破裂的原因是铸铁制成的炮膛无法承受火药的爆炸力。 显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用一种强度大的材料。在当时,最理想 的材料就是钢,可炼钢的方法很复杂,钢的价格极为昂贵,要用它制 造大炮,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炼钢方法,以有效地降低钢的生产成本。
9.1 世界创新案例
5.“瘟疫的克星”——罗伯特•科赫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 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05年,罗伯特•科赫(见图9.5) 以举世瞩目的开拓性成绩,摘走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图9.5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9.1 世界创新案例
2.亨利•贝西默首创转炉炼钢法 亨利•贝西默(HenryBessemer,1813-1898):1813年生于英国 的哈法德夏的查尔顿。他的父亲热衷于搞发明创造,曾语重心长地对 贝西默说:“你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要打好基础,学好各门功课。 我就是吃了基础不扎实的亏。”贝西默对此牢记在心。1831年,18岁 的贝西默经过一年的努力,发明了一台邮票印刷机。之后,又发明了 一种研磨金属的机器。
9.1 世界创新案例
1651-1654年,帕斯卡研究了液体静力学和空气的重力的各种效 应。帕斯卡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又用虚功原理加以证明,综 合成《论液体的平衡和空气的重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 (或称帕斯卡原理):即加在密闭液体任何一部分上的压强,必然按 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世界上为了纪念帕斯卡的贡 献,才把他的名字定做压强单位。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创新理论与技能》
第9章 Biblioteka Baidu新案例
前言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核心,也是综合素质 的集中体现。在诸多创新品质中,最重要的是自信力、 观察力、意志力和质疑力。本章将通过对古今中外典型 创新案例的分析,以期对同学们在创新理论的认识、创 新规律的把握、创新兴趣的培养、创新信心的增强和创 新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有所帮助。
9.1 世界创新案例
3.布莱士•帕斯卡发现帕斯卡原理(定律)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著名的 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主要贡献是在物理学上,发现 了帕斯卡定律,并以其名字命名压强单位(见图9.2)。
图9.2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9.1 世界创新案例
1648年帕斯卡设想并进行了对同一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压强测量的 实验,发现了随着高度降低,大气压强增大的规律。随后,帕斯卡在 实验中不断取得新发现,并且有多项重大发明,如发明了注射器、水 压机,改进了托里拆利的水银气压计等。
9.1 世界创新案例
帕斯卡23岁那年的一天,老仆人勒威耶提了满满一桶水进屋,由 于木桶破旧,桶的侧壁往外喷水,这个现象吸引了斯卡,他不让仆人 把水桶提走,眼看水流得遍地皆是。水流完后他让仆人再提水、再观 察。那几天忙得他少吃饭、不睡觉。他经研究发现:水桶侧壁小孔离 水面越深,压强就越大,水流出的速度也就越大。又过了些日子,帕 斯卡又设计制作了一个完好的木桶,盖子密封在桶上,在盖子的中心 开一个不大的小孔,桶里灌满水后,木桶没有任何异样。后来,他把 一根长长的细铁管插到木桶的小孔上,并使接口处不漏水,然后从管 子上方倒了几杯水,使管子里的水面提高了好几米,当管内水达到一 定高度时,木桶破裂了,您说怪不怪?
9.1 世界创新案例
1880年,科赫应邀赴柏林工作,在德国卫生署任职。在这里他拥 有了良好的实验室和助手。1881年,他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 种法;应用这种方法,主要的传染病病原菌被相继发现。此后,他转 向结核病病原菌研究。他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 结核杆菌。为了大量培养出纯种的结核菌,他又改用在凝固的血清上 接种培养,并将培养出的纯种结核菌制成悬液,通过注射豚鼠的腹腔 实验,4-6周后豚鼠即死於结核病。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 ﹑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1882年 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 原菌。并研究出纯培养其菌的方法。1882年出版了有关结核杆菌的经 典著作。
9.1 世界创新案例
1883年,科赫被任命为德国霍乱委员会主席,并被派往埃及和印 度去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 原菌是形如逗号的霍乱弧菌,并发现该菌可以经过水﹑食物﹑衣服等 途径传播。根据他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 科赫提出控制霍乱流行的法则,这些法则于1893年被各大国批准并形 成至今仍沿用的控制霍乱方法的基础。科赫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 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他的这项研究工作也对保护饮水规划有重大 影响。同时他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 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891-1899年,他还在埃及﹑印度等地 研究了鼠疫﹑疟疾﹑回归热﹑锥虫病和非洲海岸病等。
9.1 世界创新案例
1870年婚后的科赫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 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 科赫在没有科研设备,也无法与图书馆联系,更无法与其他科研人员 接触的情况下,开始研究炭疽病。1873年,罗伯特•科赫在他30岁生 日那天,他的夫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显微镜送给科赫作为生日礼物, 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显微镜上,潜心研究细菌与疾病的关系。 他的实验室就在他的家里,他的科研设备除了他妻子送给他的显微镜 外,其余都是他自己设法解决的。1876年他到布雷斯劳用3天时间以 公开表演实验的方式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因,并报告了炭疽病 菌的生活史是从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芽孢可以放置较长时间而 不死。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 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於疾病生源的研究。
9.1 世界创新案例
之后,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的 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 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 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 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一八六九年 二月十九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 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 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 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 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6.7、196.7,而门捷列夫坚 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 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实践证实了门捷 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9.1 世界创新案例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 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 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 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 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 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 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 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 上空轰响了!
9.1 世界创新案例
4.门捷列夫创建元素周期表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 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 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 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 明者——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Mendeleyev,1834-1907),19世纪俄国化 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见图9.4),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 份元素周期表。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 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 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元 素周期表的发明过程。
9.1 世界创新案例
贝西默在高兴之余,进一步探讨这块钢片的成因。原来,铁片贴 在坩锅的边上,得到了鼓风箱吹进的足够的氧气,使铁片内的碳被氧 化,降低了含碳量,由此变成了钢。根据这一原理,贝西默很快就设 计、制造了一种从炉底吹氧的新式炼钢炉。这种炼钢炉不同于以往炼 铁的高炉,它是一个罐形装置架在转体上。贝西默把这种可以回转的 炼钢炉命名为“转炉”。1855年7月,贝西默用一根陶土制成的管往 转炉铁水里吹氧。炉中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冶炼结果证实:取出的 样品就是钢铁!
本章内容
1 世界创新案例 2 山东大学创新案例
3 山东大学大学生创新案例
9.1 世界创新案例
1.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曾任中国科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见图9.1)。
图9.1 王选院士
9.1 世界创新案例
1.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当年5月,在激光照排技术研究中,北京大学成立了汉字精密照排研制 协作攻关组,王选任攻关组技术负责人。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 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 机、三代机。王选以超前的思维,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 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而当时的难题是汉字的储 存以及汉字字形信息的还原输出。
9.1 世界创新案例
1853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贝西默研制了一种新式步枪, 并据此发明了一种新式大炮。起初,新式大炮在战场上表现出强大的 威力。然而,使用一段后,炮膛很容易破裂,不但炸死了不少炮手, 而且在进攻中影响军队的推进速度。这时,各种风凉话也向贝西默袭 来:有人甚至说:“贝西默是个科学骗子”……。
9.1 世界创新案例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 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 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 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 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 收集资料。一八五九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 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 了。一八六二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 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