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管幕施工技术
漫谈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漫谈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一、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本段区间隧道下穿广深、京九等既有铁路线,下穿厂房、居民建筑及道路,隧道右线全长2419.82m,左线全长2441.163m。
该范围内设置DK45+176施工竖井DK45+805施工竖井。
本区间线路单一,为单线单洞隧道,轨面以上净空均采用8m,净空横断面面积为42.5m2。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800m,区间左右线间距为15.3~20.24m。
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30.0‰,最小纵坡为2.0‰,竖曲线半径10000m,隧道埋深7.6~51.1m。
设计时速160Km/h。
本段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及喷锚构筑法施工。
1.2、地质情况本段场地地质构造简单,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Pz1)混合片麻岩。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地下水位埋深0.0~6.5m,高程0.0~19.42m,其补给方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基岩的裂隙中,水量不大,一般略具承压性,埋深变化较大。
1.3、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方法简述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段,隧道主要穿越弱风化混合片麻岩。
根据隧道断面形式、埋深及所处地质条件,本段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断面形式为单线单洞马蹄形断面,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
在Ⅲ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并结合洞内注浆止水辅助措施;在Ⅴ、Ⅵ级围岩段采用CD工法开挖,洞内上半断面注浆,并打设超前大管棚。
二、主要技术措施2.1、总体技术措施1)穿越前,采用地质雷达对穿越地段地下做详尽地下勘探,彻底摸清地下障碍物情况,排除意外因素。
2)隧道开挖前进行洞内止水注浆,施工中应坚决杜绝水土的大量流失,遇有险情应马上停止开挖,及时补强结构、加固地层。
3)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前,采用吊轨及纵横工字钢梁加固法对既有铁路进行线路加固。
隧道下穿铁路工程技术探析
隧道下穿铁路工程技术探析在对隧道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对其进行下穿铁路建设是极为常见的。
此项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隧道投入使用后给予人们更多的出行便利,促进整个城市的良好发展。
1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方案1.1 超前支护在此项支护施工进行中,主要采用的是Φ159管棚,对钢管进行水泥浆的压注处理。
在施工作业中,将钢管放置于管棚的拱部120°范围处,钢管长度均为100m,壁厚值为6mm,环向的间距则为20cm。
1.2 初期支护在进行此项支护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是双层支护方式,在全断面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其厚度为0.35m。
在隧道拱墙上放置好Φ8的钢筋网,其各网格之间存在的间距为20cm×20cm。
在全断面上进行125a钢架的铺设,同时在边墙处设置好Φ22砂浆锚杆,长度为4m,其相会之间的距离为1m,铺设方式为梅花形。
1.3 二次支护本次支护所喷射的混凝土应为C25,其厚度值为0.25m。
同样的,在全断面处设置120a的型钢,其存在距离为0.6m/榀。
在钢架连接中运用Φ42钢管,确保其环向存在间距为1m。
并且放置好一个双层网片,型号为Φ8,间距为20cm×20cm。
1.4 临时支护在临时侧壁及横撑处进行锚喷支护,具体的喷射混凝土厚度约为25cm,假设125a型钢钢架,注意间距为2榀/m。
在临时侧壁上进行Φ22砂浆锚杆的放置,L为2.5m,存在间距为1m×1m,呈现梅花形放置。
1.5 二次衬砌此次施工中所运用到的混凝土厚度为0.5m,在其内外侧放置2根Φ25﹫200mm 的钢筋。
2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2.1 管幕工作室施工在隧道中选取一个长约8m的地段作为管幕工作室,此工作室比隧道本身要扩大0.8m。
在正式施工作业前,先对120m范围内的铁轨作加固处理。
对于此工作室的开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双侧壁导洞的方式。
但是由于可能会出现开挖高度超过工作室所需高度的情况,出于对施工安全及顺利性的考虑,需对管幕工作室进行作长处理,其长度为20m,再运用弧形导洞法进行工作时的开挖。
下穿铁路超浅埋暗挖隧道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工法
下穿铁路超浅埋暗挖隧道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工法下穿铁路超浅埋暗挖隧道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工法一、前言下穿铁路超浅埋暗挖隧道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工法是在铁路线下进行隧道施工的一种工法。
其独特的工艺原理和施工过程可以有效解决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1. 采用超浅埋施工方式:隧道铺设在铁路线下,施工深度较浅,减少了对铁路的影响。
2. 采用暗挖施工方式:通过暗挖技术,在地下施工隧道,避免了对地表的破坏。
3. 采用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先行施工预制支护管幕,再进行土方开挖。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沉降和地下水涌入。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铁路隧道工程,特别适用于位于城市中心或沿线沿海地带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隧道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超前预支护管幕施工方式,先行施工预制支护管幕,再进行土方开挖。
预制幕管采用钢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防水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先行将预制幕管安装到隧道开挖位置,形成初步的支撑结构。
然后,对支撑结构进行适当的后续加固和修复,再进行土方开挖。
这样,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又可以避免地表沉降和地下水涌入的问题。
五、施工工艺1. 检测和准备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和测量,确定施工地点,准备施工场地。
2. 预制支护管幕制作和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支护管幕,然后将其安装到隧道开挖位置。
3. 后续加固和修复:对已安装的支护管幕进行后续加固和修复,以提供更牢固的支撑结构。
4. 土方开挖:对加固和修复后的支撑结构进行土方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5. 支护施工:随着土方开挖的进行,对隧道结构进行支护,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 清理和收尾:完成土方开挖和支护施工后,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而后勤保障工作包括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管理等。
软土质下穿既有线隧道超大直径管幕施工技术
软 土质 下穿既有 线隧道超 大直径管幕施工技术
3 7
机会 匀速旋 转钻 进 ,此时 钻杆 轨迹 一般 是平 直 的 ,所 以楔 型钻 头是 上下 纠偏 的关键 。 导 向孔钻通 进 口侧掌 子 面后 ,取下 钻机 钻头 ,将 扩孔 器通 过连 接卡 安装 在钻 杆上 ,通过 钻机 的后 拖力将 钢管 拉人 导 向孔 中 ,在 拉 管的过 程 中利 用 钻杆 顶端 的扩孔器 将孔 扩大 到设计 孔径 ,从 而将 钢管 安装到 位 。扩孑 及拉 管施 工示 意见 图 4 L 。
向 :导 向板朝上 即为 l 2点 ,如 同钟面 ) 。打设 角度 如 偏下 ,可 以把 钻 头调 到 1 ,即导 向板 朝 2点
上 ,直接顶进 ,此时由于导 向板底板斜面面积大 ,受到一个 向上的力 ,钻头轨迹就会朝上运动 ;
同理 在 6点纠偏 可 以使 钻头轨 迹朝 下 ,9点 、3点分 别 是 为左 、右 纠偏 方 向。如果 角 度合 适 ,钻
图 I 暗挖段进洞平面 ( 单位 :c m)
工 程 科 技
21 0 0年第 1 期
2 管棚 技术 质量 要求 ( ) 钢 管 布 设 在 隧 道 开 挖 轮 廓 外 最 大 跨 以 上 部 分 , 管 幕 长 度 为 5 m,热 轧 无 缝 钢 管 1 0
+ 0r 3 0 m,壁厚 lmm。 a O
软土质下穿既有线隧道超大直径 管幕施 工技 术
3 5
软 土 质 下 穿 既 有 线 隧 道 超 大 直 径 管 幕 施 工 技 术
第一 工程有 限公 司 陈拥 军
【 摘 要】 哈大铁 路客运专 线鞍 山隧道下穿软土地 质既有铁路线 ,隧道最大跨 l_采用 5m Om 2z  ̄l 0妒 O m
浅谈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浅谈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作者:吴凡冯臻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更加高效的对城市空间加以利用,应当着重建设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隧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建设,能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更好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前言在隧道工程的施工当中,时常会遇到下穿铁路建设的情况。
通过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能够确保在隧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而优化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网络,使城市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一、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方案分析现阶段,隧道下穿既有的铁路施工方案主要包含五种:第一,超前支护,进行此种方案的施工时,所采用的管棚直径为159,处理钢管时,选择的方法为水泥浆压注,施工过程中,在管棚拱部120°位置处放置钢管,所有钢管的长度、壁厚等参数均相同;第二,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为双层支护,混凝土施工时的方法为喷射,在全断面进行,喷射厚度需保证为0.35m,钢筋网(直径为8)放置在隧道的拱墙上方,两个钢筋网之间的间距并控制在400cm2,铺设钢架时,同样在全断面上来进行,同时,将砂浆锚杆(直径为22,长度为4m)设置在边墙处,以梅花形的形式铺设;第三,二次支护,混凝土喷射时,此种支护方式下应保证C25,喷射厚度控制在0.25m,125a钢架铺设在全断面上,存在距离为每榀60cm,采用钢管(直径为42)连接钢架,连接时,环向之间应存在距离,通常为1m,同时,将双层网片放置其中,完成二次支护施工;第四,临时支护,锚喷支护设置的位置为临时侧壁、横撑处,混凝土施工时,喷射厚度为0.25m,125a钢架铺设过程中,要对钢架之间的间距进行格外的注意,铺设完成后,将砂浆锚杆放置在临时侧壁上,锚杆直径22,长度为2.5m,放置形状梅花形;第五,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喷射厚度保证为0.5m,钢筋分别放置在内测和外侧,钢筋直径为25[1]。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1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面对城市人口的不断上升,地面交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地铁作为新型交通方式被广泛利用,但是与此同时地铁建设过程中也逐渐出现路线重叠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地铁建设中修建穿越式路线。
铁隧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产生了线路交叉和换乘的难题。
因为地下空间资源有限,新建地铁经常会出现穿越既有地铁线路的现象。
本文就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引言当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线路时,新建隧道与既有结构的位置关系、对既有结构的影响程度、既有线路重要程度等因素是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可将新建线路施工对既有线路影响范围划分为无影响区、施工需注意区和需采取措施区三类。
邻近既有结构施工影响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新线工程的规模以及新建工程与既有结构的位置关系、设计施工方法、既有结构的力学健全度和工程采取对策难易程度。
1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的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下穿的施工过程中,利用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对于地铁隧道各方面进行加固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因为整个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大部分是由地铁铁轨的稳固性和质量来决定的,所以为了避免地铁的轨道因为质量和工序问题来产生安全隐患必须对于地铁轨道进行全面的加固处理,对于轨道而言,比较常见的轨道问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轨道变形,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护轨和规矩拉杆的方式来加固轨道,来保证钢轨的安全。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施工过程中地铁轨道由于出现缝隙而导致轨道不平整,这种缝隙一般是出现在钢轨和轨道上的床体之间的,所以在施工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填补缝隙,并且反复检查保证地铁钢轨轨道的平整性和安全性。
在地铁工程中下穿轨道的施工非常重要,下穿轨道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可能轨道下方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从而导致轨道变形,产生安全隐患,所以在这时也要对于轨道的底部进行加固处理,扣轨梁是一种非常好的轨道底板加固方式,所以通过扣轨梁能够对轨道进行有效加固从而保证轨道的平整性。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管幕施工技术
■
羹 :1m 长的管 幕下 穿铁 路施工 在 国内尚 1O
1 mm 的钢管_ 2 7 隧茆殳在土体里, 钢管之间采用锁 扣连接,并 在 2 9钢 管连 接 处打 入 6 9 O钢 花 管 ,通过 6 钢 花 管对 土体 进 行注 浆 加 固 O 并 使 2 9 管成 为一 个整体 。 9钢
工 程实例 , 该 问题进行 了深 入分 析探讨 , 中 对 其 精度 控制主要依 靠较 先进的导 向仪器 ; 降控制 沉 则主 要通过 出土量、 时对管 内管外进行 回填注 及 浆 以及现场 同步施工监 测等综合措 施来 实现 , 研 究 成果 对 国内外 同类工程 的施 工 具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维普资讯
隧道下 穿既有铁路 管幕施工技术
T eC n tu t nT c n l g f h u n l d r h al a u e C ran h o sr ci e h oo yo eT n e o t Un e eR i o dT b u t i t r
钻杆 在上部 中间位置打设 一个导 向孔 , 求 要
此 类 导 向孔 的导 向 精 度 控 制 在 2 c 以 内 。 0m
1 工 程 概 况
厦 门市高 崎互通连 接线 同 既有鹰厦 铁 路杏林 大桥成 小角度 斜交 , 互通连接 线采用
下 穿 隧 道 方 式 通 过 , 道 分 左 右 两 线 , 中 隧 其 左线 7 m, 线 1O 8 右 1 m。 ,结 构松散 、 厚 度 4 左右 ,其下为第 四系全新统长乐组海 m
相 沉 积 层 , 四 系更 新 统 龙 海 组 冲 、 积 层 第 洪 以及 燕 山期 花 岗 岩 。隧道 场 区 内地 表 水 主 要
阿家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措施
阿家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铁路交通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因此,铁路建设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更新。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与既有线路的交叉,如何保证既有线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成为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阿家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阿家岭隧道施工概述阿家岭隧道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其中一条隧道,全长3.4公里,是该线路的重点隧道之一。
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下穿一条既有的铁路线路,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的影响最小化。
施工技术措施传统的阻抗式轨道电路改造由于隧道下穿的是一条既有的铁路线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的影响最小化,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一些改造。
传统的阻抗式轨道电路是现代化信号设备之前采用的一种单位计算轨道电路的方式。
该电路一般用于大型信号设备和垂直线路的电路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既有线路的阻抗式轨道电路进行改造,以适应施工的需求。
隔离区域的设置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隔离区域,以尽可能地减少带来的影响。
隔离区域的设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采用挡板对进出隧道的铁路进行隔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是在上跨隧道的铁路上的架空电缆及信号电缆上拆除掉部分杆件,保证施工时的安全。
断电和弱电处理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路的施工过程中,断电是必要的,以避免正常的电力和信号供应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同时,对于必要的信号设备,需要进行弱电处理,以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可靠性。
临时转运铁路用电设备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转运铁路用电设备,以保证施工过程的畅通和安全。
转运铁路用电设备需要符合施工的要求,并且要在当地铁路管理机构的协调下进行施工。
阿家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措施的实施,是对既有线路施工的上佳范例。
通过对传统阻抗式轨道电路的改造、隔离区域的设置、断电和弱电处理、临时转运铁路用电设备等措施的实施,确保既有铁路线路运行的正常、安全和可靠,为今后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摘要:双侧壁导洞法和弧形导洞法是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本文就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探讨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隧道变形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
关键词: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铁路;施工技术前言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需充分考虑黄土的特性,对整个工程的整体情况、地质条件、水文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下穿隧道的施工进度和铁路的安全运行。
下文分析双侧壁导洞法、弧形导洞法,并探讨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的变形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
1.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分析1.1双侧壁导洞法分析采用双侧壁导洞法对隧道进行开挖,双侧壁导洞法是一种一边开挖一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支护措施的施工技术。
将隧道大断面分为4个板块左、右侧壁,上、下部台阶,在隧道开挖期间,先对左右两个侧壁进行导洞先行,中间区域紧随其后。
在隧道开挖初期支护闭环成型以后,就可以拆除左右两侧壁导洞前期所设置的临时支护,从而形成全断面支护。
在隧道开挖期间,两侧壁导坑尺寸会充分利用台阶的支撑作用形成断面,同时要结合机械设备及施工条件对该方法的使用进行详细确定,两侧导洞在开挖期间会形成倒鹅蛋的形状,使其能够承载围岩所存在的重力及侧压力。
两侧导洞与台阶的距离在实际施工期间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然而需要在施工期间保障导洞与台阶区域的施工相互不干扰,基于此,采用该方法进行短隧道开挖时可以采用先挖导洞,后挖台阶的方法,同时台阶开挖的距离要根据隧道围岩情况进行确定,并与左右两侧壁导洞错开距离,保障整个隧道内部的整体应力重分布一致[1]。
采用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作业顺序如下,其一,对整个隧道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确定采用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随后开挖左右双侧其中一侧的导洞,并及时做好初次支护。
其二,紧随其后的进行另一侧导洞开挖,在此期间要严格注意两侧距离的控制,并及时做好初次支护。
下穿铁路隧道长大管幕施工精度控制技术
福
建
建
筑
N o ・2 O 2 01
F j nArhtcue8 o srcin ui c i tr L ntut a e C o
Vo ・1 0 l 4
下 穿 铁 路 隧 道 长 大 管 幕 施 工 精 度 控 制技 术
颜振聪
( 中铁 二十 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 限公 司 摘
hd e i g n . Th r n o-t e l n e tse l u ec ra n i a h i h n o d h u c i n o t e u e c r an i t a s e rn i d n dg ig e e it h g s t e b u t i t e r tl e r a ,t e f n t fs e l b u t i s r n f r i g o t s t g i o t
t o l g t e ma hie h s l g i ie t d,i r v n n s e lt b u k e h o s r c i n o u n lu d r r i o d h d g te r l n h c n ,c iei n d r c e i n mp o i g o t e u e b c l ,t e c n tu t ft n e n e a l a a o t n o r
S cc U ess.
Ke wo d Tu n lu d rr i o d Ci u n l Lo ga d bg se ltb u ti Chs l g i i cin l S e l u eb c l y r s: n e n e al a t tn e r y n n i te u ec ran iei n dr t a te b u ke n e o t
铁路隧道浅埋段小角度下穿既有线施工技术
铁路隧道浅埋段小角度下穿既有线施工技术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总体方案 (2)3. 既有线边坡防护 (3)4. 既有线线路加固 (4)4.1支墩挖孔桩施工 (5)4.2 D型便梁架设 (8)4.2.1准备工作 (8)4.2.2 D型便梁架设 (9)4.3 隧道内施工大管棚 (13)4.4 下穿段隧道开挖 (15)4.5 便梁拆除、线路恢复 (17)4.5.1拆除施工 (18)4.6线路监控和变形量测 (19)4.6.1线路便梁支墩监测 (19)4.6.2隧道开挖变形量测 (20)4.6.3地表爆破震速监测 (24)4.6.4数据分析与反馈 (24)5、安全保证措施 (25)5.1成立线路安全防护作业组 (25)5.2线路封锁、慢行作业程序及措施 (25)5.3安全保证措施 (26)6. 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28)6.1安全施工措施 (28)6.2安全运营措施 (28)7. 结束语 (29)铁路隧道浅埋段小角度下穿既有线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新建渝*铁路货车外绕线**右线隧道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境内,起讫里程HLYDK25+815+995~HLYDK28+410,单线隧道,全长2595米。
地表埋深最大为156m,最小埋深为6m。
隧道围岩基本为砂岩、砂岩夹泥岩、泥岩。
地下水以裂隙水渗水为主。
该隧道在里程HLYDK26+194处下穿既有渝怀铁路,对应的既有渝怀铁路里程为K25+970,该段既有线在曲线上,曲线半径R=1200m,既有线外轨有超高。
隧道下穿段拱顶高程与既有线路肩高程差约7.5m),与既有渝怀铁路成24.5°该处隧道埋深为6.5m,以泥岩为主。
隧道采用双口掘进,隧道进口下穿既有线。
隧道下穿既有线段地质条件较差,为Ⅴ级围岩。
隧道下穿既有线段围岩软弱且浅埋,自承能力差隧道临时支护采用超前管棚、中空锚杆、砂浆锚杆、型钢钢架、格栅钢架、网喷等形式。
喷砼采用湿喷工艺,二衬采用耐腐蚀砼一次浇注。
深埋水工隧洞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法
深埋水工隧洞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法深埋水工隧洞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在城市中心地区,常常需要在既有的铁路线路上进行水工隧洞的施工,这就涉及到深埋水工隧洞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深埋水工隧洞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工法成熟:该工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多次工程实践的验证,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2. 施工周期短:采用该工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隧洞下穿施工,大大节约了工期成本。
3. 施工影响小:该工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铁路线路的干扰和影响,保证了铁路运营的正常进行。
4. 施工质量高: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深埋水工隧洞下穿铁路的工程,包括地铁、铁路、高铁等各类铁路线路。
适应范围广泛,能够满足各类隧洞下穿施工的需求。
四、工艺原理隧洞下穿施工需要将水工隧洞施工区域与既有铁路隧洞交叉。
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下穿位置和方案,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采取的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土壤力学分析方法,确定隧洞下穿的具体工艺方案和施工工法。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包括以下阶段的施工过程:1. 地质勘察和隧道预处理: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土壤力学分析和隧道预处理,为隧洞下穿施工做好准备。
2. 隧道开挖和支护:采用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
3. 隧洞下穿铁路施工:采用浮顶法或千斤顶法等工法,通过调整隧道上部结构,将隧洞下穿铁路。
4. 返填与修复:隧洞下穿施工完毕后,进行返填和修复工作,恢复原始地形。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艺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艺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新建成昆铁路三峨山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技术控制,通过对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隧道施工当中能够对既有铁路的防护以及避免引起有关的损失以及施工人员安全事故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新建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峨眉至米易段EMZQ-2标三峨山隧道位于沙湾南站至范店子车站区间,起迄里程为DK178+055-DK188+407,隧道全长10352米,双线隧道。
隧道正洞断面12.7m*11.1m,平导断面5m*6m。
正洞进入既有线施工范围正洞(DK178+345~DK178+375)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开挖,平导(JPDK178+354~JPDK178+384)采用两台阶机械开挖。
为确保既有成昆线运营安全,隧道施工前,需对正洞及平导下穿成昆线(沙湾至轸溪区间里程范围(K180+950~K181+150)分别采用D24型丁式(l=24.12m)便梁、D16型A式(l=16.08m)便梁加固。
D便梁基础采用8根2×1.5m方形挖孔桩,桩长29m。
经调查,该加固段既有线为圆曲线段,曲线半径为400m,加固前需对线路进行应力放散。
隧道在进入既有线施工范围(K180+950~K181+150)进行施工时,对既有成昆铁路正线与本线相交前后各150m段进行限速,行车速度不超过45km/h,并在既有成昆线路基上布点监测,确保行车和隧道施工安全。
2.施工内容、等级及施工条件2.1施工内容硬隔离安装及拆除,施工场地平整,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18、19#接触网加固,D便梁支墩人工挖孔施工,D便梁安装及拆除,成昆线路基沉降观测进行隧道洞内下穿段开挖支护及衬砌工程施工等。
2.2施工等级营业线施工Ⅲ级主要内容包括: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D便梁安装及拆除。
邻近营业线C类监管施工主要内容包括:硬隔离安装及拆除,D便梁支墩人工挖孔施工,18、19#接触网加固,成昆线路基沉降观测隧道洞内下穿段开挖支护及衬砌施工。
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 (2)
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在既有线列车运行的情况下挖掘新隧道的工法。
相比传统的挖掘工法,这种工法克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列车运行的干扰。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既有线列车运行的情况下安全施工,不会对列车运行造成干扰。
此外,该工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不会对现有建筑、地貌、自然风貌造成损害。
它还能够降低施工噪音和振动,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也大大减小。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既有线上新建小间距隧道的情况,特别是在城市中心或者酝酿开发的城市板块。
因为在这些区域,地上几乎没有空闲的土地可以用于新建隧道,只有在既有线下方开挖才能够满足需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了既有线小间距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在既有线下方挖掘一条新隧道,通过小间距技术,使新隧道中心线与既有线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控制在3-8米之间。
采用此工艺可以大大减小施工范围和影响,避免列车运行的干扰。
同时,在施工控制方面也更加稳定和安全。
施工工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1.洞口开挖阶段:确定洞口位置,进行导洞施工;2.洞身开挖阶段:采用岩土工程学理论,根据洞体的不同地层、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措施;3.隧洞加固阶段:将适合的加固设备和加固工艺应用到阶段1和阶段2中的巷道和洞身中;4.隧道内装修阶段:对新隧道进行装修和检查,确保隧道满足技术要求;5.接口结构搭建阶段:用于新建隧道和现有线路的结合点。
五、施工工艺1. 洞口开挖阶段首先,确定洞口位置,进行导洞施工。
洞口位置的确定和导洞施工对于隧道施工的成功至关重要。
洞口开挖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开挖计划,确定好洞口开挖的合适时间和具体细节,以确保施工成功。
同时,要注意洞口的完美度和光洁度,以便于后续施工。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施工工法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施工工法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隧道施工工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中。
然而,在城际铁路等既有交通设施存在的情况下,盾构隧道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和技术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的施工工法,包括其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的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实现了既有城际铁路的不间断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 充分利用现有地质环境和既有结构的力学条件,降低了施工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3. 采用了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有效预防和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
4. 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能够快速完成工程。
三、适应范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的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既有城际铁路的运行不能中断,施工对交通影响要求较高的情况。
2. 控制地面沉降和对周围土体保持稳定的要求较高的情况。
3. 要求施工周期短、效率高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解释,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城际铁路的施工。
1. 确定施工范围:通过对现有城际铁路的结构和地质条件进行勘测和分析,确定施工范围和缓冲区域。
2. 设计并施工临时支护结构:根据现有城际铁路的特点和施工需求,设计并施工临时支护结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 选择合适的盾构机: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盾构机,考虑其掘进能力、短期支护能力和安全性能等因素。
4. 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根据盾构隧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如双拱洞法、替换法等。
5. 实施盾构隧道的掘进和支护: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盾构隧道的掘进和支护。
某新建公路隧道下穿高铁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某新建公路隧道下穿高铁隧道施工技术措施某新建公路隧道与沪蓉铁路既有隧道下穿相交。
为保证安全,特采取以下施工技术措施。
1.风险控制总体安全技术方案本隧道下穿段采用机械法开挖,影响段落采用控制爆破施工。
爆破施工前必须进行试爆,试爆时要与设备管理单位提前联系,利用天窗点进行,试爆期间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以便掌握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安全防护员。
试爆时通过监测振速,查看既有沪蓉铁路既有隧道洞内结构变化和设备运作情况优化爆破参数,在保证既有沪蓉铁路安全的情况下,确定爆破参数。
试爆前由第三方在既有沪蓉铁路隧道内布设振速监测点,试爆期间由第三方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爆破振速监测,并邀请设备管理单位参加,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优化爆破参数。
隧道控制爆破段落在实际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微振爆破和光爆参数来指导钻爆施工,控制每段别雷管最大起爆药量爆破产生的振动速度。
2.爆破震动监测隧道施工对沪蓉铁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不均匀沉降和爆破震动,当这两者的作用超过沪蓉铁路隧道的承受能力,会造成铁路隧道无碴道轨的下沉、开裂,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必须进行爆破震动监测,严格将爆破震动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监测对象安全评价,为后续施工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和指导后续施工爆破方案设计等是爆破震动监测的主要目的。
监测内容为对爆破影响范围内需保护的既有铁路隧道进行实时震动监测,确保振速控制在规范规定和结构物安全范围内,配备先进监测设备、按有关规范对爆破影响区进行爆破震动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震动技术参数即频率、振幅、周期、震动时间、震动相位等的监测;对震动量即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监测。
3.主要施工措施(1)进场后主动与沪蓉铁路运营部门联系,了解相关手续程序及允许施工时间段的情况,并组织专业人员完善相关手续。
(2)隧道在下穿经过沪蓉铁路段是按照衬砌支护形式,采用超前小导管,I18工字钢,间距80cm,根据支护类型并减少开挖施工震动,每次进尺长度控制在1榀拱架即80cm。
管幕法施工技术2024
引言概述:管幕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常用于隧道建设的技术方法,通过使用管片来加固和支撑隧道壁面,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管幕法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施工原理、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及应用范围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施工原理1.管幕法施工技术的原理基于隧道壁面的加固和支撑。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隧道壁面钻孔,然后将钢管插入孔洞内,最后再灌入混凝土或灌浆材料,形成完整的管片结构。
2.由于管片具有高强度和刚性,能够有效抵抗地层的变形和压力,因此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材料选择1.钢管是管幕法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压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
2.混凝土或灌浆材料用于填充钢管,以形成管片结构。
在选择材料时需考虑其流动性、粘度、耐久性等因素,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三、施工过程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壁面开设一定数量和间距的孔洞,以方便插入钢管。
2.钢管安装: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管逐个插入孔洞中,并保证其垂直度和间距的一致性。
3.灌注混凝土或灌浆材料:通过灌注的方式将混凝土或灌浆材料注入钢管内,填充孔洞,形成坚固的管片结构。
4.固化以及后处理:等待混凝土或灌浆材料充分固化后,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抛光、喷涂等,以提升外观和功能性。
5.质量检验:对管片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四、应用范围1.隧道工程:管幕法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隧道工程,如城市地铁、高速公路、铁路等,能够满足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求。
2.地下工程:管幕法施工技术也适用于其他地下工程,如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能够提供必要的加固和支撑,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管幕法施工技术作为隧道建设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通过使用钢管和混凝土或灌浆材料,能够实现对隧道壁面的加固和支撑。
本文从施工原理、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
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通行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相应建设起来的一种工法。
其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和设施的破坏,同时也能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二、工法特点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是当下最为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之一,它的工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极限穿越既有线铁路,施工风险低。
(2)小间距纵向和横向与既有线排列,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
(3)工法适合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
(4)全断面顺铲孔径变化小,顶板支护结构简单。
(5)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效施工流程,大大缩短了工期。
三、适应范围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长隧道、大隧道、压实地层隧道、湿粘性土层隧道、半水平洞隧道、弱劣地质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工法理论上是采用顺天线倾斜钻孔机进行地下连续钻进作业,该作业定位准确、定位灵活,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背景,施工难度不大。
在施工过程中钻孔机的移动较为困难,因而采取上开式矿井式巷道来实现钻孔机的移动,即开挖工程与钻孔机直接串联,由于其包围性好,能有效挡住水和泥土,保证了施工安全。
五、施工工艺1、前期准备:包括临时性用地选取、施工物质准备、安全前置检查等工作。
2、开槽成隧:先在地面上开出一条小槽,再向下进行挖掘,逐渐扩大隧道面积。
3、桦木支护:对上部较薄弱处采用桦木支护。
4、前进式顺铲:采用模块化顺铲机,以及各类辅助设备对隧道进行顺铲作业,从隧道一端逐步顺铲到另一端。
5、注浆:在顺铲作业过程中,需要将注浆设备放置于隧道的后部,期间要及时注浆,保护隧道。
6、喷浆:完成注浆作业后,尽快进行喷浆,让喷浆深入岩石裂缝中,增加支撑作用。
6、倒表处理:采用空气锤等设备,对隧道壁进行倒表处理。
七、劳动组织下穿既有线小间距暗挖隧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配备一支高效率施工的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管幕施工技术
、工程概况
厦门市高崎互通连接线同既有鹰厦铁路杏林大桥成小角度斜交,互通连接线采用下穿隧道方式通过,隧道分左右两线,其中左线78m,右线110m。
隧道通过地段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结构松散、厚度4m左右,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海相沉积层,第四系更新统龙海组冲、洪积层以及燕山期花岗岩。
隧道场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海水,临近厦门西海域有大片养殖池,其水位受潮汐影响:地下水不发育,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性控制明显。
隧道拱顶距地表的最小深度仅为 2.5m,因此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地层以及上部立交桥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隧道施工安全并确保隧道开挖过程中上部的铁路安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采用管幕支护,其长度达110m。
2、管幕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1管幕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管幕法施工即在隧道的开挖线外侧,按400mm间距,沿隧道轴线方向将29912mm的钢钢管水平铺设在土体里,钢管之间采用锁扣连接,并在299钢管连接处打入60钢花管,通过60钢花管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使299钢管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地质情况及工程特点,采用前拉后夯施工方法进行夯管施工,即首先利用水平导向钻机打设127的水平孔。
根据水平孔的精度,分析是否进行扩孔作业,然后采用前拉后夯的方法:在前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