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文章有哪些写作特点?
【提示】 ⑴全文高瞻远瞩、举重若轻,把尖端的科技项 目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便于交流,便于读者接受。 ⑵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明具体,便于读者对这一 尖端科技知识的了解。
⑶用准确的科技术语诠释科技成果,用词准确,解释全面。 ⑷文章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又体现了人文关怀,有很强 的可读性。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六个方面的导
向性意义,请指出来,并说说这六个方面的中心意思。
【提示】第一,是规模化。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
组的规模去认识、研究一个物种或多个物种(通过比较
基因组学)的全部基因。 第二,是序列化。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 第三,是信息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是借助 了生物信息学,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
依照这些关键信息,文 章的大致脉络是先交代人类 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 与目标,接着是这一计划的 意义,最后是谈这一计划对 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 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第二部分(第 3 — 10 段)从六个方面介绍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 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11—1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 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进行分析。
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 无米之炊:
事。今基本定型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耸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耸:使人吃惊。
阅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
键词并为文章划分结构。
文章每一段的一些关键词都有助于我们 把握相应的关键信息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重大工程‛、‚科学计划’’ ‚具体目标‛、‚基础‛ ‚意义‛ ‚第一是规模化’’ ‚第二是序列化‛ ‚以序列为基础‛‚特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第一课时
杨焕明,1952年10月6日生于
浙江温州。1982年在南京铁道医学
院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丹 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获
博士学位。后到法国马赛免疫中心
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曾 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矶大学 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1997年任中 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同
样也会‚造孽‛。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引导,向着有利
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作者写
作本文的主旨之一。
6.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提示】⑴做比较,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 (2)举例子,如‚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 别‘敌’ ‘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 几 个 例子 : 从人 种 来说 , 白种 人 中不 少 见的 对 艾滋病 (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 发现或极为少见‛等。( 3)列数字,如‚而中国至今没 有发现过的 CF(囊泡纤维化 ),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却为 1
图以前的计划和DNA序列图计划。DNA序列图以前的
计划包括物理图、转录图和遗传图。
1.注字音
核苷酸( hé ɡān suān ) 辜负( ɡū fù ) 和谐( hé xié ) 恐怖 ( kǒnɡ bù ) 艾滋病( ài zī bìnɡ )
2.释词语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症, 病症。 对症下药: 下药,用药。
开“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1%基因组测序工作”专家
讨论会,决定由“863”计划出资3 000万元,中科院出资1 000 万元。
1999年11月29日:科技部下达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南
方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拨款通知,中科院同时 下达专项经费。
2002年4月:我国科学家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
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400,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比例为1/30—1/20‛。
7.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个定
义。
【提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 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 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 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 大工程。
组计划中分配的1%的测序任务。 “不要小看这1% ,它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在这个划时代的里 程碑上,已经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 系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杨焕明教授说。
【提示】作者认识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担心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者人类公敌手里, 将导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
之时‛的结果。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
计划‛,会在语言上给生物恐怖主义者以暗示,造成
‚基因原子弹‛的爆炸。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
人文性上远远超过‚曼哈顿原子计划‛,防患于未然。 由此表明,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人文意识,
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国 际生物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2002年杨焕明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
科研领袖人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肿瘤基因组计划”的搁浅是分不开 的。美国从70年代起启动了“肿瘤基因组计划”,但是,不惜血本 的投入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人们渐渐认识到,包括癌症在
第四,是医学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把它的成 果医学化,已在医学方面为人类造福。 第五,是产业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带动21世纪 生物产业的发展。 第六,是人文化。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给社会带 来了很大的冲击,‚从人文角度来说,连同人性、人 权、平等、社会结构在自然界中的位臵都将重新讨 论‛。
3.文中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有“自然科学的‘双刃剑’ 性质”,这句话对于文本来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提示】这句话出现在第17段。所谓“双刃剑”是指它在 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结构上来 看,这句话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总结第3~16段人类 基因组计划的正面意义,又开启下文,总结人类基因组计 划的负面影响。
内的各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测出基因的碱基序列,
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这时,科学家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零敲碎 打”地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和研究出几个肿瘤基因,要么对人类基 因组进行全测序。1986年3月,杜伯克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 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
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做出的贡献
1994年:我国HGP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 启动,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 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
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
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在上海成立了南方 基因中心。 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
第7段:‚第三是信息化‛ 第8段:‚第四是医学化‛ 第9段:‚第五是产业化‛ 第10段:‚第六是人文化‛ 第11段:‚冲击‛ 第12段:‚共同的基因组‛、 ‚保护‛、 ‚平等‛
第13段:‚共同财富与遗产‛ 第14段:‚隐私‛ 第15段:‚自然进化的产物’’ 第16段:‚知情权‛ 第17段:‚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第18段:‚基因安全‛
例如:克隆人、制造非人非兽的怪物,利用
基因技术选择优良人种,利用基因技术制造 基因武器等。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 伦理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 那时人类灭亡的结果就不是耸人听闻的事。 所以要求人类在滥用发生之前研究好其伦理、 法律问题及对策,防患于未然。
5.作者在文中说“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 ‘曼哈顿原子计划’”,这是为什么?由此表明了对于 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意识?
(1)研究途径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个字)
(2)最终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 差异 (2)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1.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 2.请以“××的意义”为题,写一个说明性的文段,使 用总分结构。(200字左右)
杨焕明现任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 因组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中国
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 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了华
大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 序1%的任务,并提前完成。他们对袁隆平
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进行测序,并在2002
本文通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导向性意义,阐明
了该计划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反映了我国在
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体 现了作者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睿智; 并号召加强国际合作,走科学良性发展的路子。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条分缕析,眉
目清晰,纲举目张,并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等
4.文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这里讲的是 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是序 幕),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 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这一句话应怎样理解? 【提示】这是从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角度而言的。科学的使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被少数生物恐 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所利用,还可能被滥用或 错用。
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1—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 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 共同财富,人类在遗传上是平等的,应该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 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 要性。
第二课时
1.如何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 【提示】作者在文章的第2段利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具体目标。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 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这是基因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 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最终揭开人体奥秘。这个目标 ‚定时、定量、定质‛,要求高,难度大,但意义非同寻 常,可谓艰巨而光荣。
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杜伯克说:“正确的
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 的科学家携手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解读的四张图:物理图、 转录图、遗传图、序列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人的基因组上的所 有基因,共分析23个染色体DNA分子中的四种碱基 对。30亿个碱基对是一个很长的序列,为了更好地 搞清这个长序列,需要有其他辅助工作配合。在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分为两个阶段:DNA序列
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 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 基因组的1%,称之为“1%计划”。 1999年9月1日:国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接纳中国,杨焕明 教授领回任务。 1999年11月12日: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科院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局、“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召
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对于全文内容起到统摄 作用。文本的第3~16段,从规模化、序列化、信 息化、医学化、产业化和人文化六个方面阐述了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导向性 意义,即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文本的第17、18两 段,重点谈论基因组计划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安
全影响,即它可能会造成的恶果。
多种说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说明效果。
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
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 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 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 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 关注人类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 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 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 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 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