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局部(画框者为答案)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单项选择题1.劳动是A.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一B.物质和意识的统一D.理论和实线的统一2.地理环境对社会开展的作用表现在A.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决定社会的性质的构造D.对社会开展不起作用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4. 人口因素对社会开展的作用表现在A.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B.它决定社会的性质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5.生产方式是指A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D.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统一6.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D.制造工具7.我国实行有方案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目的在于A.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要大力减少人口C.限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8.决定人口生产的开展方向和根本趋势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力 B.精神生产 C.国家的人口政策 D.政治制度9.整个社会面貌的决定因素是A.政治制度 B.精神文明 C10.理解全部社会开展史的钥匙是B、阶级斗争史 C.政治思想史 D、生产关系11.全部社会关系的根底是B.血缘关系C.民族关系D.政治思想关系多项选择题1.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包括2.以下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D.汽油E.焦炭3.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A.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活动是无规律的4.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5.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D.回到原始状态6.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D.社会形态E.上层建筑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D.它决定社会的性质E.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8.地理环境对社会开展的作用表现在*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开展的特点*些方面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开展的潜力和前景9.地理环境对社会开展不起决定作用,是因为E.它对社会不起作用10.人口生产的特点包括C E.只服从于自然规律11.人口因素对社会开展的作用是B.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C.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D.12.人口因素之所以不是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E.它对社会开展不起作用13.社会之所以必须有方案地对人口衽调节和控制,是因为D.适量的人口是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E.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革命能否胜利的根本原因14.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15.生产方式是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表现在社会根本构造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单项选择题1.生产力所表达的关系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4.整个生产关系的根底是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5.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人们为解决纠纷而制定契约的产物B. 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D.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6..国家的实质是A. 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 全体居民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D. 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独立力量7.国家政权的最主要成分是B.警察C.法庭D.监狱8.从上下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可分为B.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9.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B 社会意识具有客观性C. 社会意识具有抽象性D. 社会意识具有普遍性10.人类社会的开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的开展史和自然界的开展史是完全一样的B.社会的开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开展史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11.无数个人愿望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历史开展的"合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意志论 D.宿命论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C.包括人口因素在内的物质生活条件 E.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在生产关系构成中,所有制形式之所以起决定作用,是因为它决定着C. 生产关系的多样的形式 E. 生产力开展水平3.社会意识,*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E. 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改变4.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差异在于A. 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低水平的B. 社会心理是复杂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简单的, 社会意识具有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征D. 社会心理无阶级性,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习惯等,社会意识形式表现为理论体系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6.以下精神产品哪些属于无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形式D.社会契约论E.国有化铁路7.以下哪些说法是指人们的社会心理D.共产主义道德E.管理心理学8.社会形态的开展社会开展的动力系统单项选择题1.社会根本矛盾是A.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 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2.在社会生产中,工具的精细程度、机器的精细程度,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范围、程度等说明B.社会开展的过程C.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率的上下3.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 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根底建立后才能产生C. 上层建筑与经济根底的变化是同步的D. 一切经济成分都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4. 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根底,只能是A.C. 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6.上层建筑由两局部构成,即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 国家政权及其设施D.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7.在上层建筑各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B.法律C.道德D.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C.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D. 社会主义的法律观点9.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 D.德国古典哲学家10.阶级的实质是A.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B.由于社会地位和分工不同而产生的集团C.11.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A.政治范畴B. D.伦理范畴12.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它是A.C.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社会开展的直接动力13.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改革是量变 B.改革是质变,革命是量变C.它们都是质变D.它们都是量变14.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A. C.是不相适合的 D.绝对适合的15.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16.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A.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头脑中的传统17. 出色人物对历史开展的作用表现在B.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创造者C.他们是历史开展的决定者D.他们是历史条件的超越者18. 成认个人在历史开展中的作用,这是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19. 出色人物的产生是由于B.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统一C.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D.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统一20. 任何英雄人物都有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是A.机械决定论B.历史循环论D.历史唯心主义21.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这是坚信B.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群众意见总是正确的22.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根本原则是B.为实践效劳C.为现实效劳D.为政治和经济效劳23. 科学在本质上是A.各种知识的总汇B.具有阶级性的C.属于意识形态24、科学开展的最重要社会制约条件是B.生产关系的性质C.政治制度的性质D.军事和战争因素多项选择题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根本矛盾,是因为2.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开展所起的阻碍作用表现在B. 它会使生产力陷入完全停顿状态C. 它会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D. 它能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3.以下哪些现象属于我国的经济根底A.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森林法>>D.4.政治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思想C.社会法律思想5.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的开展特点是C. 在它们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经济不断高速开展D. 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E. 社会主义的矛盾会开展为对抗性的6.在上层建筑中,并通过政治来反作用于经济7.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制度、设施和意识形式有列宁选集>> C.婚姻法>>8.阶级斗争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在于B. 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和一切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C.9.既成认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又成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影响作用的观点是A.坚持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B.说明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是等同的D.把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调和起来说明对群众作用的肯定内在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10.党的群众路线是B.满足群众的一切利益和要求.一切依靠群众 D.根据群众利益所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指D.它是生产力构成的独立要素E.它是生产力构成实体性要素12.推动社会开展的动力包括13.旧的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看不到B.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出色人物的历史作用D.人们的社会活动背后的思想动机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开展单项选择题1. 社会进步是指A. 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C. 阶级的消灭D. 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2.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B. 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C. 社会财富积累的多少D. 社会成员能否团结一致3. 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B.物质文明的进步D.先进和落后思想的矛盾4.人的本质A. 是自私自利的B. 在于人有思想会劳动C. 在于人有同情心5.人的自我价值是指A.不断奉献B.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A.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B.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可以制造和消灭规律7.人类解放就是指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C.8.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自由是A.超阶级性的B.绝对的无条件的C.9.制约人的解放程度最主要的因素是B.生产关系的性质C.道德进步程度D. 国家政权的性质多项选择题1. 社会进步2.社会进步C总是曲折的或一帆风顺的D3.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包括D.信息化水准E.人的理性和正义感4..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A.主张具体的人性D.联系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考察人E.重视人权问题5.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天赋人权论" B.E.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的本质A.在于人有理性思维B.在于人能创造会劳动C.在于人有道德和理想7.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说明了D.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E.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人的本质8.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于C. 自我价值总是服从社会价值D. 二者总是一致的,不会有矛盾,也有矛盾的一面9.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是指B. 它是先进思想家所提出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遥远未来的设想D. 它是被压迫者符合理性和正义的热情追求E. 它是人们向往已久的大同世界10.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为C. 人的解放不受社会进步程度的约束D. 人的解放不影响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E. 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进步状况11.人的全面开展。
2014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4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动态性答案:A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B. 是否承认事物的外部矛盾C. 是否承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是否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答案:A3.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区别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问题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改造社会的精神性活动C. 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活动D. 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精神性活动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D. 英雄人物的领导作用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A.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 社会历史的参与者C. 社会历史的旁观者D. 社会历史的领导者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创造者D. 社会存在的领导者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是()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 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统一C. 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统一D.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统一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答案:C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人的自我意识B. 人的自我实现C. 人的自我解放D. 人的自我超越答案:C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A. 人的自我意识B. 人的自我实现C. 人的自我解放D. 人的自我超越答案:C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最终目的是()A. 人的自我意识B. 人的自我实现C. 人的自我解放D. 人的自我超越答案:B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人的自我意识B. 人的自我实现C. 人的自我解放D. 人的自我超越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属性包括()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多样性D. 运动性答案:A, B, C, D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属性包括()A. 主观性B. 能动性C. 社会性D. 历史性答案:A, B, C, D1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艺术创作答案:A, B, C, D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D. 英雄人物的领导作用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之多选题部分解析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之多选题部分解析在考研政治复习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充分利用历年真题的价值,仔细分析历年考试试题的题型和重点,合理利用历年真题能为考生节省时间,同时能够让考生保持清晰的复习思路,下面是对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题部分的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项选择题1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人类解放包括(ACD)A。
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B。
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C。
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D。
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考点:马克思主义及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8.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ABD)A。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B。
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考点:人民群众的内涵。
19.美国导演迈克尔。
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
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
这就是资本主义。
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ACD)A。
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B。
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C。
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D。
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考点:资本的本质。
20.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ABD)A. 职工终身雇佣制度B.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C. 职工选举管理着制度D. 职工持股制度考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变化。
21、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4马原绪论唯物论
A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 系 形而上学 全 面 孤 立 静 止 片 面
发 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998、2003年考过)
以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 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 义历史观的统一。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马哲各部分命题地位、特点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一般选择题
分值最高、考分析题 地位和分值有 提 高个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 物 论 框 架 一个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观、意识观 五大观点
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 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例题分析
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 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 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 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 (2012年第1题)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认识论 四大概念 两对关系 两次飞跃 两个绝对性 和相对性
唯物史观 社会的发展 人的发展
马哲多选题
一、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2014年10月马原真题(答案)
2014年10月马原真题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A)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C)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的是(B)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A)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B)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D)A、产品分配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B)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文化标准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A)A、制造和使用工具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C)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B)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销售阶段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A)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品不应包括(D)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D)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A)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D)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B)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C)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A、平均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多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CD)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BCD)A、普遍性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C)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4、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是指(BC)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5、下来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ABC)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C)A、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ACD)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BD)A、股票的票面价格B、股息C、平均利润D、银行利息率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CD)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票1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ACD)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简单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理论来源。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以下哪个时期?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来源是?A.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启蒙思想D. 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C. 理论性、科学性、革命性D. 实践性、理论性、革命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人民群众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 B 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 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A. 反映论B. 辩证法C. 实践论D. 唯物主义答案:A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解放的途径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建设C. 政治革命D. 科学发展答案:A 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考研马哲试题及答案
考研马哲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2.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自然辩证法B. 历史唯物主义C. 政治经济学D. 唯物辩证法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4. 辩证法的核心是()A. 矛盾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对立统一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 政治力量B. 经济力量C. 文化力量D. 宗教力量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对主观的认识D. 客观对客观的认识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属于()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D. 社会发展的非决定性因素9.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 私有制的消除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B4. A5. B6. A7. D8. B9. D10. C。
专题09 历史唯物主义(练习)(解析版)
专题09历史唯物主义(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的性质是直接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答案】C【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A: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说明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并服务于生产力。
但不是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说明社会的性质是直接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即由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的性质所决定的,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定决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
马哲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史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是如何看待(D )。
A .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C .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3.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D )。
A.社会存在B.物质生产资料C.社会意识D.生产劳动实践4.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11A )。
A.劳动发展史B.科学技术发展史C.政治斗争发展史D.阶级斗争发展史5.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意志的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B )。
A.人的意志是否坚强B.它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的程度C.人的动机是否善良D.人的思想是否超越了社会条件的限制6.生产方式是(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统一D.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D )。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先进与落后、开拓与守旧之间的矛盾B.人与人之间的矛盾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9.生产力是指(A )。
A.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实际能力B.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C.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在内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由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物质力量10.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C )。
A.人和人的关系B.物和物的关系C.人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11.生产力中主导性要素是指( A )。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
考研马哲 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练习题
考研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练习题考研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练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马克思2014.4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D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C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B.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B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C )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D )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 D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 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D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D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D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C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C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 C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D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B )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B )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 B C D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A C )A.质量互变规律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3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 B C 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 B C D )A.渔猎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 C D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三、简答题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2014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为⼤家整理的2014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供⼤家学习参考! 第⼀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唯⼼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不见森林";"⼀叶障⽬,不见泰⼭"。
这是⼀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上学的观点 9.对⽴统⼀规律提⽰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热 D、电闪雷鸣 11.⼈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马哲期末多选题
试题多选(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
认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认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认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C、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D、必须经过实践活动E、意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4、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
历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B、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规模和速度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客观性E、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始终在家庭范围内进行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
辩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下列各项属于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或辩证法观点的有()。
辩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B、承认条件的主观性C、承认条件的复杂性D、承认条件的可变性E、承认条件的随意性7、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
认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8、下列思想体系中,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一、以下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过程。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E。
二、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E.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正确答案:BCD。
三、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过程。
C.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B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家具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我国家具生产加工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开展家具生产加工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家具产业的整体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高品质的家具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具品牌。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史观测评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22题,共2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A] 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 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 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选择答案: A B C D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英雄造时势”意味着历史人物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进程,这是一种夸大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时势造英雄”则肯定了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所以正确答案是C。
2“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这句话表明[A] 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B] 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D] 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选择答案: A B C D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
这段话强调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产物。
AD选项否认了历史人物的出现的条件性,即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不符合题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选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
但杰出人物何时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以及由谁来担任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正确答案为B。
3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A] 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B] 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C] 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D] 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选择答案: A B C D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马原唯物史观部分的选择题
四、唯物史观部分的选择题1.社会进步的根源和动力是:A.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B.社会基本矛盾C.社会科学的发展D.阶级斗争2.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社会的感性经验B.全部社会意识形式C.全部社会意识D观念上层建筑3.个人意识是:A.关于个人的意识B.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C.存在于群体之外的个人实践的产物D.阶级社会的产物和表现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C.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5.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6.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A.政治范畴B.思想范畴C.经济范畴D.政治范畴与思想范畴的统一7.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自然和社会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8.上层建筑是指:A.国家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法律制度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9.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是依据:A.统治阶级利益B.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C.人们的主观意志D.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10.任何英雄人物的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允许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11.政治法律思想是对:A.生产力最直接的反映B.社会存在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最直接的反映D.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映12.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家B.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C.封建阶级思想家D.马克思和恩格斯13.在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动力B.能源C.生产工具D.信息1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生产力是普遍的、生产关系是特殊的C.生产力是现实的、生产关系是可能的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15.生产关系体现的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B.国家和集体的关系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关系16.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需要的矛盾C.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B.群体实践的产物C.个人意识的总汇D.群体共同意志的产物1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A.生产对需要的满足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D.产品如何分配19.一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与国家政权D.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阶级斗争的发展中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生产劳动的发展史21.经济基础指的是:A.社会现在的各种生产关系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C.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D.进步的生产关系2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种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自然主义2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然界固有的,社会规律是人创造的C.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D.自然规律人无法废弃和改变,社会规律则是人可以废弃和改变的24.国家是:A.人们制定社会契约的产物B.调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合的产物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A.是自私自利的B.在于其理性C.在于其行为受道德规范的制约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资产阶级法律的根本原则是:A.天赋人权B.人道主义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自由平等、博爱27.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阶级斗争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28.国家的实质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全体居民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机关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独立社会力量2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的高低C.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0.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是:A.培养高尚道德的思想武器B.一切阶级进行斗争的工具C.麻醉人民的鸦片D.动员和组织革命队伍的精神武器31.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属于无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3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程度33.承认权威的作用是:A.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3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A.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混为一谈B.否认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C.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是偶然的B.纯粹是必然的C.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3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A.同情无产阶级B.参加工人运动C.继承了前人的积极成果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37.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38.道德是:A.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的核心D.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式3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国家政治权力B.杰出人物的创造力C.社会生产力D.阶级斗争40.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4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的社会关系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精神属性4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社会规律是人创造的43.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4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4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46.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学说4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48.阶级产生的直接根源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49.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生活的反映50.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社会革命表现出来5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全部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5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工具D.劳动者53.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B.一切劳动产品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54.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其经济基础的产生,这一事实证明:A.这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般规律的特殊表现B.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决定其经济基础C.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相互决定的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5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道德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与反社会分子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57.在阶级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是:A.先进阶级的思想B.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思想C.劳动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58.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C.民主共和制D.统一战线制5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最终动力C.唯一动力D.直接动力60.人民群众的主体是: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工人和农民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6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信:A.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B.群众的觉悟都是很高的C.群众自己解放自己D.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62.诸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哲学D.宗教6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各阶级意识中的共性D.历史继承性6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65.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能够进行抽象思维B.开始直立行走C.手脚有了分工D.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66.历史唯物主义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作用在于:A.它可以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它可以代替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C.它是一切社会知识的总汇D.它可以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67.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作用68.人类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是:A.动物的本能活动B.劳动C.氏族公社制度D.欲望和意志6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是社会革命的原因C.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7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是:A.生产劳动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71.在全部社会关系中,首要和基本的是: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思想关系72.把社会规律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会:A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错误B.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C.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更客观D.更精确地把握社会规律7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衣生B.一切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D.社会中的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74.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经济基础中D.思想观念中7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A.最终动力B.基本动力C.唯一动力D.直接动力76.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A.是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B.是完全同一的概念C.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形态指的就是社会形态D.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用社会形态来指社会经济形态7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A.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C.人民群众的生活高于文艺作品D.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78.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社会性A.能动性C.阶级性D.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79.民族心理是:A.一种最稳固、最持久、最强烈的社会心理B.不稳定的社会心理C.同一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的社会心理表现D.与同一民族中的各个阶级都无关系的一种抽象的社会心理80.决定社会意识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是:A.社会生产方式B.上层建筑C.精神文明建设D.生产力81.“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是:A.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B.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C.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C.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82.物质文明的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的物质财富的多寡D.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83.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此时劳动:A.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事B.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C.已成为一种高度的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D.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84.促使封建社会崩溃的最终原因是:A.农民的不满和反抗B.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地理环境的变化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D.上层建筑的变革85.人的社会属性是指: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人总是受社会道德规范制约的D.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86.人的自然属性是:A.人的生物属性B.人的心理因素C.人的一切都具有物质性D.人不能脱离地理环境而存在的性质87.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A.个人决定集体的本质B.集体决定个人的一切C.个人对集体的影响和作用是基本的主要的D.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基本的、主要的88.英雄人物是某种外在于人的精神力量的体现者和受托者这迎观点是: A宿命论B.诡辩论C.唯意志论D.社会契约论89.人民群众是一个:A.阶级范畴B.历史范畴C.集体范畴D.非阶级范畴90.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民主共和国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91.决定国家性质的是:A.国体B.政体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领导体制92.国体是指: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B.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的经济体制D.国家的领导机关的结构93.政体是指:A.国家的政治体制B: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C.国家制度D.政治制度94.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95.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怎样生产与生产什么的统一C.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6.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97.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A.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B.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C.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的结果98.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A.形式B.内容C.社会基础D.自然前提99.生产力的构成是:A.人和自然条件的总和B.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总和C.参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技术要案的总和D.科学技术和人的总和100.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在社会中是否占统治地位C.促进还是束缚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是否不断变化10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是说:A.资本家和封建主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B.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C.生产工具是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D.蒸汽磨比手工磨先进102.唯物史观认为,人口生产:A.是按纯自然规律进行的B.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C.是人们不可控制和无规律可循的D.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水平决定的103.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该社会的政治制度B.该社会的精神文明C.该社会的道德水准人D.该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04.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精神条件C.人们的自觉活动D.盲目的自然力量105.科学地说明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C.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106.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手工工具的使用B.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关系C.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D.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107.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大机器生产B.资本家阶级C.自由竞争D.以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文生产关系108.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意识形态D.生产关系10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性在于:A.它无需人的活动参与照样进行B.它在人类之前就存在C.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与人的意志毫无关系110.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A.是不具有阶级性的共同意识B.是都具有阶级性的C.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D.是超脱于各阶级的物质利益之上的111.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特殊方式是:A.经济制裁B.暴力革命C.军事镇压D.通过思想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112.宗教是:A.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B.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欺骗c.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D.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顺倒的反映113.政治法律思想的贯彻是:A.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来实现B.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实现的C.靠统治阶级的精神力量来维持的D.靠政治暴力的强制来维持的114.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A.重视人的自由B.尊重人的权利C.主张发展人的个性D.主张抽象的人性115.和自由同等程度的概念是:A.平等B.必然C.解放D.随心所欲116.必然王国是指:A.客观规律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盲目的必然性支配这样一种社会状态C.处于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状态D.存在阶级压迫的社会状态117.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B.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C.它具有先进的思想D.它通晓历史发展规律11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A.政治活动B.生产活动C.宗教活动D.科学活动119.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意识有能动反作用B.人是社会劳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支配的120.“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这是:A.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B.对人的价值的具体分析C.对人的重要性的肯定D.资产阶级思想家宣扬的错误观点12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B.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观点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122.阶级的实质是:A.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C.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地位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财产123.国家是代表: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剥削阶级利益的D.全体公民的利益的124.国家的类型和形式的关系,实质就是: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国体与政体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25.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是:A.人与人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内部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矛盾C.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先进部分与落后部分的矛盾D.生产中主客观因素之间的矛盾12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A.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谁所有B.产品归谁所有C.谁占有别人的劳动D.在生产中有无剥削关系127.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等级制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一奴隶C.奴隶主占有劳动产品D.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128.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根据: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2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经济基础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130.生产力相对于其它社会因素而言的特点是:A.相对稳定性B.变幻不定C.它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社会历史性。
2014马原考研十年真题(原创可打印)
马原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第二章. 单选。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去理解现实世界。
(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竺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
(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的问题。
(1995年)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995年)7.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走出这个范围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009年)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001年)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
(2005年)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更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动力的主体。
(1996年) 13.电控。
由于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了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一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考研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练习题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2、2006年9月8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
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3、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
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
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4、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5、正如达尔文发现了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人民群众和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的过程6、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这些物质性具体表现在()A、社会生产力是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B、在社会的物质条件中形成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C、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物质性D、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8、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唯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
我们没有别的出路。
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
”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9、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10、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从所谓“人类天性”出发,来评判各种社会制度,认为凡是符合人类天性的社会制度便是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
他的这一观点()A、把所谓人类天性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B、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C、否认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肯定了人的历史主体性11、“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生产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1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社会形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社会形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只要社会形态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就不会灭亡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13、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A、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要和经济发展保持一致D、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在()A、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B、它深化了对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C、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D、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构的认识15、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16、邓小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早在1975—1979年期间,邓小平依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多次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大大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B、将导致生产力革命,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C、不断变革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D、将自动解决科技革命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
1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18、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一说法()A、肯定了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的作用B、肯定了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重视普通个人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D、说明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都要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1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A、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D、对群众负责的观点20、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规律原理D、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21、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2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B、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C、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D、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2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产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又要求杰出人物产生,毛泽东适应了历史的发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胜利。
可见,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D、他们是对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者25、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A、看到人们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6、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这意味着()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27、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
他的这一观点()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28、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D、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29、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30、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