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班数学教案大全
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
![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b088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d.png)
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活动过程: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范本(7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范本(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dacb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5.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范本【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游戏,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幼儿的动手、分辨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挂件一人一个,数字卡片,演示教具,魔术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
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够得到。
第一份礼物需根据自己挂着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二、复习单数和双数。
1、通过观察,继续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
(演示教具)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他们排队有什么不同。
(____条鱼,____只乌龟)幼儿回答,教师归纳。
2、思考:你们挂着的图形上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3、游戏:抱一抱(1)规则:教师任一出示1—10中的一个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单数—自己抱一抱,双数两个人抱一起)(2)游戏反复进行,教师不断变化数字,期间问幼儿为何要自己抱住自己或两个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三、变魔术: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识宫的问题都难不到你们。
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吗?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范本(二)【活动目标】1.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民币。
2.在仔细观察、比较中发现人民币里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3.在讨论交流中,感受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准备】课件、字卡、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人民币(一)谈话活动,引出话题人民币师:“昨天我去超市买东西,看见一个人拿了罐饮料,刚想打开喝的时候,售货员阿姨急忙上前阻止了他,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付钱)师:你知道钱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二)认识人民币1.师:“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看来钱真的很有用,看看我的钱包里有哪些钱?”出示人民币(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2.根据一定的规律给钱排排队,请个别幼儿操作师:这么多钱,让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4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90bf5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活动目标: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一、分队推选小队长“分成四队,每队____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二、黑白棋对抗赛1、规则:每队选____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
(幼儿摆“6”)2、相互检查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
(总结比赛情况)3、“6子通”抢答赛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1、规则:我给你____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二)活动目标: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5的分成ppt。
2.数字、点子、实物卡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328db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e.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幼儿初步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准备:1、之前幼儿已制作了工资表。
2、幼儿已有用木珠进行两数相加的初步体验。
3、材料准备:木珠,雪花片,点卡,夹子,各种图片,纸,笔等。
贴有各组标记的黑板四块。
活动过程: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工资表。
“现在你们手里都拿着自己的工资表,那么谁愿意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资表呢?”“说说你做了什么事,得到了多少钱?”(提示介绍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个人统计):1、“今天我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请幼儿算出自己所得工资的总数。
“你们可以请放在旁边的工具们帮帮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钱?”(简单介绍一下周围的辅助材料。
)2、幼儿自由取材,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算好的小朋友尝试其他的方法。
3、小结:请先算好的幼儿(按小组)把答案贴在黑板上,并互相简单的检查得数。
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简单小结。
三、检查答案。
1、幼儿自由检查贴在黑板上的别人的答案。
2、小结:说说检查的结果。
四、发工资。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尝试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
2、在感知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规律进行排序。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珠子、绳子、笔、夹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请小朋友动脑筋来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二、自主操作。
三、经验梳理。
展示幼儿穿的项链,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和符号记录的方式,帮助梳理几种典型的排序方式,形成初步的排序概念。
四、经验拓展1、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规律并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2、幼儿再次操作:鼓励没有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继续穿出一串有排序规律的项链;已经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设计新的排序规律,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3、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互动,共同验证项链的排序规律。
4、幼儿戴上项链,体验成功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e641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e.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1、果园(果树上贴有若干背面有1—7的圆点的不同水果)。
2、贴有1—7数字的立体汽车。
3、花片若干篮。
活动过程:一、复习1—7:1、(出示小猴指偶)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
小猴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2、对号入座: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一个数字,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门票,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你的门票上是数字几。
果园里的每个座位上也有数字,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进果园,找到和你身上一亲数字的位置坐下来。
3、看,果园里还有好几辆小货车呢,我们来帮它数数。
这七辆小货车的颜色都不一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颜色的车?车上还有个数字宝宝,你认识吗?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
二、摘水果:1、秋天到了,小猴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2、呀,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得把它们收下来,可树上这么多水果,小猴可忙不过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猴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请小朋友摘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
3、小猴可细心啦,它在每个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记号,你发现了吗?数一数你摘的水果是几个圆点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三、送水果。
1、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把它们送到车上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的水果是几个圆点,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2、送水果: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和圆点一样多的数字的汽车上。
(老师巡查,辅导)四、: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1、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2、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圆点?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应该到哪辆车上去呢?3、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圆点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0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17bf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5.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100篇第一课:数字认知•学习数字1-10的名称•数字1-10的数量对应•数字1-10的顺序排列第二课:形状认知•认识常见的形状:圆、方、三角形等•分辨不同形状的特征•拼装形状图案第三课:大小比较•学习基础的大小比较概念•比较物体的大小,辨别大小关系•排序物体的大小顺序第四课:数量关系•学习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通过实物比较数量大小•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第五课:一一对应•学习建立一一对应的概念•用实物进行一一对应练习•用数字进行一一对应练习第六课:加法概念•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用实物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加法运算第七课:加法练习•多种形式的加法练习题目•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加法运算•培养孩子的加法计算能力第八课:减法概念•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用实物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减法运算第九课:减法练习•多种形式的减法练习题目•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减法运算•培养孩子的减法计算能力第十课:数轴认知•认识数轴的特点和作用•数轴上的整数和小数•数轴的正负方向第十一课:数的比较•大小数的基本比较方法•比较符号的使用•比较不同位数的数的大小第十二课:数字的顺序•数字的自然顺序•数字的倒序•数字序列的填充第十三课:数学符号•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符号•符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模拟数学运算过程第十四课:奇数和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奇数和偶数的特点•分辨奇数和偶数第十五课:组数和分组•学习组数和分组的概念•利用实物进行组数和分组练习•用数字表示组数和分组第十六课:图形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图形•分辨不同类别的图形•用图形进行分类练习第十七课:平面图形的属性•认识平面图形的属性:边、角等•比较不同图形的属性差异•分辨同类图形的相同属性第十八课:三维图形的认知•认识常见的三维图形:立方体、球体等•分辨不同三维图形的特征•探索三维图形的表面和体积第十九课:时钟和时间•认识时钟和时间的概念•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利用时钟进行时间练习第二十课:日历和日期•认识日历和日期的概念•在日历上找到指定的日期•掌握一年的四季和月份…(继续编写剩下的80篇教案,每篇教案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和能力层级来进行编写)。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e981c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0.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6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篇1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
(1个1个数)(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
(2个2个数)(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
(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
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
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7的形成,数数,认识数字7。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环境创设】小兔子一只,不同的萝卜7个。
【重点难点】幼儿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不同之处,能说出7的不同形成。
大班数学教案40篇
![大班数学教案4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e001dee2bd960590c677fa.png)
大班数学教案40篇这是大班数学教案40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活动目标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重点难点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号码.活动准备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活动过程一、导人局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号码的游戏.〔一〕看式题破译号码.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活动中: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吗?幼:幼儿园.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号码是几?〔二〕心算破译号码.1.老师出示第二个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2.老师出示第三个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密码破译出来.二、学习局部:为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号码又快又准确.2.各组交换检查.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号码设置密码, 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 1 10、119、120)o 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号码贴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开展的空间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工程,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宽窄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假设干.2.幼儿挂书第16页.活动过程: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教学反思: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单双数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一次音乐律动表演活动中,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我让幼儿排成一排,从一开始报数,然后我请单数的小朋友上前一步,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所措,最后他们问我:老师,什么事单数啊?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没有单数这个概念.『刚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事物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的教学,幼儿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的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响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理解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幼儿自己根据规律,归纳出20以内的单双数.活动准备1.黑猫警长头饰,歌曲『黑猫警长』.2.纸盒做的房子,房里装有假设干鸡蛋3.110的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120的数字卡片.骰子假设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被黑猫警长调查出来了.请小朋友来当黑猫警长,去小老鼠的家把蛋宝宝救出来.二,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 老师把小朋友救出的蛋宝宝一排排粘贴在黑板上,在后面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请小朋友给鸡蛋宝宝找朋友,两个两个的圈起来.3.请幼儿观察思考,是不是每个鸡蛋宝宝都有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是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两个两个的叫双数.4.师小结:A,10以内有五个单数,五个双数.B,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是好朋友.三,在游戏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扔骰子,幼儿说出自己扔的是单数还是双数.3.集体游戏:找朋友.单数抱抱自己,双数找一个朋友抱抱.四,拓展练习.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120的数字卡片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五,延伸活动.集体游戏:钻山洞.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到达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根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开展和提高.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开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2、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活动过程: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1、导入: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师: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①猜想及讨论.师:刚刚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适宜?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适宜的工具,互相帮助,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方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三、结束语: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延伸活动: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方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活动反思: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泼多了.幼儿通过屡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开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第一环节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缺乏之处: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问题: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对策: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第二个环节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缺乏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问题: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对策: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稳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开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开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假设干、大小不同的球假设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适宜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助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三、游戏分球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顺数与倒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开展.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开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活动难点:学习倒数、倒接数活动准备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2、青蛙10个,荷叶假设干个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5、『开火车』音乐活动过程一、开始局部:(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二、根本局部:(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cb16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1.png)
【导语】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于现实。
数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帮助幼⼉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幼⼉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活、游戏之中。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班数学活动教案:连加和连减 活动⽬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理解与运算能⼒。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培养幼⼉⽐较和判断的能⼒。
5、发展幼⼉逻辑思维能⼒。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民币,超市⽤品若⼲,捐款箱,⼈物胸牌,统计格,题卡,⼩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线。
师:⼩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来了好多的客⼈⽼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师了,转过来和陈⽼师做好朋友吧,陈⽼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个很好玩的地⽅。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赢家"的游戏⽐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起先排好队,顺时针⽅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巴",被我摸过头的⼩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 师:⼩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 师:⼩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 ⼆、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朋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相同颜⾊的胸牌,组成⼀个幸福的三⼝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40篇幼儿园
![大班数学教案40篇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ebfc01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4.png)
大班数学教案40篇幼儿园目录1.教案1:认识数字2.教案2:数数小动物3.教案3:认识形状4.教案4:认识颜色5.教案5:比大小6.教案6:认识加法7.教案7:认识减法8.教案8:认识时钟9.教案9:认识钱币10.教案10:比较长度11.教案11:认识体积12.教案12:认识重量13.教案13:认识时间14.教案14:认识图形15.教案15:认识几何体16.教案16:认识单位17.教案17:认识概率18.教案18:认识图表19.教案19:认识分数20.教案20:认识比例21.教案21:认识角度22.教案22:认识倍数23.教案23:认识质数24.教案24:认识除法25.教案25:认识分数加减法26.教案26:认识分数乘法27.教案27:认识分数除法28.教案28:认识平方29.教案29:认识立方30.教案30:认识根号31.教案31:认识代数式32.教案32:认识方程33.教案33:认识不等式34.教案34:认识函数35.教案35:认识图形变换36.教案36:认识统计37.教案37:认识数列38.教案38:认识概率39.教案39:认识逻辑40.教案40:期末回顾教案1:认识数字目标•学生能认识并说出数字1-10。
•学生能根据数字对物品进行计数。
活动1.数字认知:将数字1-10贴在教室的墙上,教师指着数字并重复说出数字名称,让学生跟读。
2.数字配对:教师准备一组卡片,上面有数字和相应数量的图案。
学生需要将数字和图案进行配对。
3.数字拼图:教师将1-10的图案分成几个碎片,学生需要根据数字拼出完整的图案。
4.数字计数: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学生需要根据数字快速计数出物品的数量。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数字1-10,并能根据数字对物品进行计数。
教案2:数数小动物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数字1-5。
•学生能够根据数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活动1.数字认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卡片,上面有数字和相应数量的图案。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6045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a.png)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大班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知道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3.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活动准备:1.教具:自备红、绿篮子各1只,南瓜16个,数字1~4若干。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胡萝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西红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一)游戏“碰球”。
1.教师出示数字5。
教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
2.教师介绍游戏“碰球”的玩法:老师先报一个数,小朋友再报一个数,这两个数合在一起是5。
老师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小朋友则边拍手边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师有意识地按从1~4或从4~1的顺序报数,和幼儿玩碰球游戏。
4.此游戏可采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反复进行。
(二)游戏“分南瓜”。
1.教师出示贴绒南瓜和红、绿篮子。
教师:老师要将4个南瓜被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教师:你是怎样分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分法。
幼儿和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红篮子放1个,绿篮子放3个;红篮子放2个,绿篮子放2个;红篮子放3个,绿篮子放1个。
3.请个别幼儿演示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到红、绿篮子里的具体分法。
教师: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且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要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谁来试一试?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该名幼儿分南瓜的`操作结果,集体检查和讨论:是否每次把4分成了两份?每一次分成两份的数目是否都不相同?分成的两份数目合起来是否依然是4?记的和分的结果是否一致?还有没有其他分法?全体幼儿对照上述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如果有幼儿发现问题或错误,则请他说出和指出,同时进行修正。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d56b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f.png)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3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
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另一方面,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
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
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1、三个数字排牌照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
(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d077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2.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3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难点:学习8的组成。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复习7的组成———碰球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1、复习8的'组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
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
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
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a40e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a.png)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大班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数学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活动难点: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扑克牌若干副,PPT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一、认识扑克牌,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和形状等。
1、看PPT图片,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叫刘谦,曾经在春晚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扑克牌)(2)扑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数字)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呢?(图案)它们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2、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
师:扑克牌上都是些数字几呢?又有些什么图案呢?(梅花、方块、红桃、黑桃)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除J、Q、K,都是按数字1-10来排列,每副扑克牌都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
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那个教师: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变魔术,和大家一起玩个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5张牌(1-5)和(6-10),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分类游戏教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样色。
那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来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想不想玩?(想)1、按颜色分:老师给你们每桌准备了一些牌,请你们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个盘子里。
想一想怎样分?2、幼儿进行操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2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54ac2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2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背景: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小鬼当家“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活动目的: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活动过程: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二、游戏“摘水果”: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庆丰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
数学大班教案大全10篇
![数学大班教案大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3713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7.png)
数学大班教案大全10篇数学大班教案第一节:数学概念介绍•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数学术语。
•内容:1.什么是数学?2.数学中的符号和运算3.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数字、加减乘除、等于、大于小于等4.数学中的量和单位•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数学运算•目标: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运算规则,培养他们进行简单运算的能力。
•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3.运算的优先级4.使用括号和计算器进行运算•活动:利用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进行数学运算。
第三节:数学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1.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2.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4.检查和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活动:提供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节:应用数学•目标: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内容:1.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数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3.创新思维和数学4.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活动:让学生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第五节:数学游戏•目标: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内容:1.数学游戏的种类和方式2.数学游戏的规则和玩法3.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创新4.数学游戏的意义和效果•活动:设计数学游戏,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游戏。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大班教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节:几何形状与空间•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不同的几何形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
•内容:1.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常见的几何形状:圆、三角形、四边形等3.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分类4.空间关系与投影•活动:让学生利用模型或实物,进行几何形状的观察和探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6318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6.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7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
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
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
![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f923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d.png)
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大班数学教案1设计意图:利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当然,如果该活动仅仅让幼儿学会用橡皮筋来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单纯的智力游戏。
因此,该活动还有一个要求,即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学概念。
目的:1.能用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几何图形或表现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比较确切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及其数量。
准备:1.每个幼儿一块钉板,颜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
2.在数学角里放置钉板、彩色橡皮筋,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直线、斜线和各种形状的造型练习,并让幼儿相互观摩、讨论。
3.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过程:一、复习巩固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二、用橡皮筋造型1.鼓励每个幼儿自由造型,或几个幼儿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体的图形。
2.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回忆、分析物体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运用点、线、面互相重叠的表现方法来进行造型。
3.提醒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造型物体中蕴含的形状及其数量,各种颜色橡皮筋的使用数量,从而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准备。
三、描述作品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几种颜色的橡皮筋,数数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如:“我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橡皮筋在钉板上拉出了热带鱼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
”对描述得好的幼儿,教师予以表扬,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兴趣。
3.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数学角展览,激发幼儿继续创造的欲望。
2.在数学角活动中,教师可用命题方式鼓励幼儿进行造型活动,例如要求幼儿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或用1~2种颜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体,看谁拉得好,并用竞赛形式让幼儿讲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状及其数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e22b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5.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全(5篇)【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组成、分解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认识分合符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2、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重点分析: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
难点分析: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两个苹果,两个果盘,雪花,小木棒,小积木等小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讲解演示,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合成号、11-部分数。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分合式:2 1 1∧∨1 1 2读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让孩子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小木棒等。
开展作文练习,老师会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字的构成。
4、用"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拍手对教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4.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5.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个孩子有四张萝卜的照片,一张记录卡,四个兔子胸针,一些写着数字的叶子,两个光秃秃的树背景(3号和4号)。
活动过程:1、表演《合拢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大全优秀大班数学教案大全【篇一: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课件教案《智力闯关》】让数学学习快乐而有意义(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成才幼儿园的刘莹莹。
今天我执教的课题是大班数学活动主题四、教学活动三——《智力闯关》。
一、设计意图:本着“活用教材”,我把9以内的加减与集合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套圈、摆圈、站圈等智力闯关,引导幼儿运用9以内的加减去总结发现集合的有关规律,解决闯关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去学习、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认识圈里圈外的标记图,学习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计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运用9以内的加减,在圈里圈外正确地摆放物体数量,初步学习逆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其中,目标的1、2是活动的重点。
在两圈相交处正确摆放物体的数量是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整个活动流程由认识标记图——套圈——摆圈——站圈四部分组成。
1、认识标记图:出示圈里圈外标记图,上面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里面,下面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外面。
2、套圈:套圈并用数字计数。
引入两圈相交即交集的概念及标记方法。
3、摆圈:按照标记图的要求,自主动手操作。
4、站圈:5名幼儿一组,按照标记图的要求,小组合作,站到相应的圈里。
活动延伸:1、丰富操作材料层次性,放入区角,鼓励孩子继续探索。
2、正确书写数字9四、活动特点:设计活动时,我重点思考一个“活”字。
1、“活”在自主。
认识标记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套圈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计数,有的数一数,有的是算一算,摆圈时,按照标记图去摆雪花片,面对红圈摆8个,黄圈摆1个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操作和加减算式,发现规律:两圈雪花片的总数与实际数量的差正是两圈相交处雪花片的数量。
站圈,孩子们迁移摆圈的经验,协商合作,共同闯关。
整个活动,孩子们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去学习、建构数学知识。
2、“活”在运用。
9的加减在这里不是机械的重复“数字的形成、组成,而是用来解决问题。
“谁不用数就知道圈外有几个雪花片?”启发孩子用9的减法快速解决问题,摆圈时,教师及时出示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从中去发现规律;站圈则运用规律,解决难点——两圈相交处站几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如此以来,使数学知识与问题发生联系,激发孩子动脑,使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让孩子们越学越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越学越聪明,这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期待着孩子们在“活”起来的数学活动中,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篇二: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课件教案《有用的统计》】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
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篇三: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圈里有几个】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活动目标: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 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活动准备: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1. 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 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 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1. 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1. 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2. 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五、合作游戏:站圈乐1. 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
(课件演示不同结果)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 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
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
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
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
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
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
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执教者:张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