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70±0.104 3.765±0.045 3.768±0.054 3.837±0.065 3.760±0.069 5 30 27 19 11
大 陆
地质学论证
魏格纳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褶 皱山系和地层。他相当满意地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
确实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搭配起来。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东西 向的褶皱山脉与南美洲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 里斯(Buenos Aires)低山相接,这是一条二叠 纪的褶皱山系 。
肺鱼,河马,海牛等
南美和非洲 都在石炭-二叠 纪找到过中龙 化石 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 南美、非洲晚古生代地层 中的古植物舌羊齿
水龙兽
犬颔兽
分布于南极洲、南非、印度的水龙兽、犬 颌兽和迷齿类动物群,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古生物学家对这些化石的解释是:
古地磁方面的论证
通过测定岩石和某些古物的天然剩余磁性,分析 它们的磁化历史,研究导致它们磁化的地磁场的 特征的一门学科。其中以古物(如古陶器和古砖 瓦)为对象研究史前期地磁场特征的称为考古地 磁学。 古地磁研究主要建立在下列两个假设基础上: (1)岩石的原生剩磁方向与形成岩石时的地磁场 方向一致,研究岩石的原生剩磁就能推测岩石形 成时的地磁场方向。 (2)古地磁场是轴向地心偶极场。
陆地上的高大褶皱山系的形成则与大陆块 体的移动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在大陆块 体漂移的过程中,在前缘受到冷却洋底的 阻力并遭受挤压而褶皱成山。 大陆系有较轻的刚性硅铝质岩石构成,漂 浮在由较重的粘性硅镁层质岩浆构成的大 洋海底之上。可能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 时离心力的影响,使大陆断裂成几大块体 而分离漂移。(理论的软肋)
地球物理学论证
在整个地球物理学中,我们再找不出比这 更为明显而正确的规律,这就是地球上存 在着两个交替并列的特殊高度平面;一个 代表大陆,一个代表洋底。 这个规律应当只受高斯的误差律所控制, 其过程大致如上图中虚线所示,距平衡面 越远,其频率必然越小。因此,只应该有 一个最大频率存在于平均高度(-2450米) 的范围内。
但我们看到的最大频率不是一个,而是两 个。 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地球外壳存在着两 个未经变化的原始平衡面,且必定是由不 同的层,即大陆和洋底所致。夸张些说, 他们就像水和水上的冰。(我们可以做出 剖面图) 地震波,地磁等可以为这个模型佐证。
大 洋 底
地震 加利福利亚 哥伦比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加利福利亚 菲律宾岛Ⅰ 菲律宾岛Ⅱ 布哈拉Ⅰ 布哈拉Ⅱ
年 月 日 1906.4.18 1906.1.31 1907.7.1 1907.12.30
1906.4.18 1907.4.18 1907.4.18 1907.10.21 1907.10.27
速度(千米每秒) 次数 9 3.847±0.045 18 3.806±0.046 20 3.941±0.022 22 3.916±0.029
魏格纳还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 之间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程度不等的对 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都限于较老的地层 构造。 比喻:好象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原样拼接起 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能阅读连贯。
西非和南美的结晶质地层出露区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的单祖论观点 :相同的生物种不 可能是在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 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某一地区,然后直 接地,或通过第三个地区传播到另一地区。 大西洋两岸许多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 园庭蜗牛:分布于德国、英国、北美洲 蚯蚓:分布于中国、日本、西欧美国东部
我们有理由相信巨大的能量消耗是由地球的旋转能供给的, 所以地球转速必然要暂时慢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潮汐的制动作用的效能也便直接的变得明显 起来了。 由于外力作用,升起部分降低下来,再加上一贯存在得更 为重要的内部原因,又将迫使地球以较高的速度旋转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导的两个小组,用极精密的仪器,测定了一批岩石的化
石磁性。将几千或几万年期间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出某
一时代岩石标源自文库所在地的古纬度以及相应的古地磁极位
置。
结果表明:测得的古纬度往往与目前所处的纬度有颇大
的差别。
各地质时代古地磁极的位置,前后连 成一条线,就绘出了古地磁极的迁移 轨迹。
朗科恩研究小组中曾一度认为,地球 自转轴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古纬度 的变化并不是大陆漂移的结果,而是 地球自转轴本身移动所引起的。
两处山地中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有化石
的页岩层以及冰川砾岩层都可以相互对比。
欧洲的石炭纪煤层可以延续到北美洲。
北大西洋两侧古生代期间形成的褶皱山脉, 在大陆拼合后连成一体。
北美洲与挪威南部、英国等地都广泛分布着 泥盆纪相同的陆相地层。
北美洲的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 )与 爱尔兰( Ireland)一致
LOGO
大陆漂移学说及其论证
左俊
www.themegallery.com
内容提要
大陆漂移主要观点
地球物理学论证 地质学论证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论证 古地磁方面的论证
大陆表面迁移之主因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
在古生代石炭纪之前,现在在地球上的各 个大陆块体曾经联结为一体,构成了一个 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泛大陆周 围被一个超级大洋所包围。 从中生代开始,这个超级大陆逐步解体 (断裂)成几大块,彼此在大洋海底上漂 移分离;随着大陆的分裂,大西洋和印度 洋开始形成,并一直演化形成今天这样的 海陆分布地理格局。
岩石形成时的古纬度:根据岩石标本的剩磁 倾角(它等于当时地磁场的磁倾角),可以 算出标本所在地当时的古地磁纬度(倾角越 大,纬度越高)。 依此方法,可以得出几千万年来的地磁极位 置。若取数千年的地磁极位置加以平均,其 位置与地理极几乎重合。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在英国可谓盛极一时。由著 名物理家布莱克特(Blackett)及朗科恩(Runcorn)领
不同大陆的磁极曲线不重合
印度德干高原岩石磁场方向及磁角
大陆漂移的其它证据
洋鹱迁移到大陆漂移
地球表面迁移之主因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角加速度,都不能否认,一幕全球规 模的地壳运动之前地球转速的加快。当转速增加时,海洋 和陆块便向低纬移动之势。陆地虽然多少具有弹性,最终 将破裂;山脉必不可免的要升起来。
大 陆
地质学论证
魏格纳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褶 皱山系和地层。他相当满意地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
确实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搭配起来。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东西 向的褶皱山脉与南美洲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 里斯(Buenos Aires)低山相接,这是一条二叠 纪的褶皱山系 。
肺鱼,河马,海牛等
南美和非洲 都在石炭-二叠 纪找到过中龙 化石 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 南美、非洲晚古生代地层 中的古植物舌羊齿
水龙兽
犬颔兽
分布于南极洲、南非、印度的水龙兽、犬 颌兽和迷齿类动物群,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古生物学家对这些化石的解释是:
古地磁方面的论证
通过测定岩石和某些古物的天然剩余磁性,分析 它们的磁化历史,研究导致它们磁化的地磁场的 特征的一门学科。其中以古物(如古陶器和古砖 瓦)为对象研究史前期地磁场特征的称为考古地 磁学。 古地磁研究主要建立在下列两个假设基础上: (1)岩石的原生剩磁方向与形成岩石时的地磁场 方向一致,研究岩石的原生剩磁就能推测岩石形 成时的地磁场方向。 (2)古地磁场是轴向地心偶极场。
陆地上的高大褶皱山系的形成则与大陆块 体的移动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在大陆块 体漂移的过程中,在前缘受到冷却洋底的 阻力并遭受挤压而褶皱成山。 大陆系有较轻的刚性硅铝质岩石构成,漂 浮在由较重的粘性硅镁层质岩浆构成的大 洋海底之上。可能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 时离心力的影响,使大陆断裂成几大块体 而分离漂移。(理论的软肋)
地球物理学论证
在整个地球物理学中,我们再找不出比这 更为明显而正确的规律,这就是地球上存 在着两个交替并列的特殊高度平面;一个 代表大陆,一个代表洋底。 这个规律应当只受高斯的误差律所控制, 其过程大致如上图中虚线所示,距平衡面 越远,其频率必然越小。因此,只应该有 一个最大频率存在于平均高度(-2450米) 的范围内。
但我们看到的最大频率不是一个,而是两 个。 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地球外壳存在着两 个未经变化的原始平衡面,且必定是由不 同的层,即大陆和洋底所致。夸张些说, 他们就像水和水上的冰。(我们可以做出 剖面图) 地震波,地磁等可以为这个模型佐证。
大 洋 底
地震 加利福利亚 哥伦比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加利福利亚 菲律宾岛Ⅰ 菲律宾岛Ⅱ 布哈拉Ⅰ 布哈拉Ⅱ
年 月 日 1906.4.18 1906.1.31 1907.7.1 1907.12.30
1906.4.18 1907.4.18 1907.4.18 1907.10.21 1907.10.27
速度(千米每秒) 次数 9 3.847±0.045 18 3.806±0.046 20 3.941±0.022 22 3.916±0.029
魏格纳还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 之间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程度不等的对 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都限于较老的地层 构造。 比喻:好象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原样拼接起 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能阅读连贯。
西非和南美的结晶质地层出露区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的单祖论观点 :相同的生物种不 可能是在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 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某一地区,然后直 接地,或通过第三个地区传播到另一地区。 大西洋两岸许多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 园庭蜗牛:分布于德国、英国、北美洲 蚯蚓:分布于中国、日本、西欧美国东部
我们有理由相信巨大的能量消耗是由地球的旋转能供给的, 所以地球转速必然要暂时慢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潮汐的制动作用的效能也便直接的变得明显 起来了。 由于外力作用,升起部分降低下来,再加上一贯存在得更 为重要的内部原因,又将迫使地球以较高的速度旋转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导的两个小组,用极精密的仪器,测定了一批岩石的化
石磁性。将几千或几万年期间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出某
一时代岩石标源自文库所在地的古纬度以及相应的古地磁极位
置。
结果表明:测得的古纬度往往与目前所处的纬度有颇大
的差别。
各地质时代古地磁极的位置,前后连 成一条线,就绘出了古地磁极的迁移 轨迹。
朗科恩研究小组中曾一度认为,地球 自转轴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古纬度 的变化并不是大陆漂移的结果,而是 地球自转轴本身移动所引起的。
两处山地中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有化石
的页岩层以及冰川砾岩层都可以相互对比。
欧洲的石炭纪煤层可以延续到北美洲。
北大西洋两侧古生代期间形成的褶皱山脉, 在大陆拼合后连成一体。
北美洲与挪威南部、英国等地都广泛分布着 泥盆纪相同的陆相地层。
北美洲的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 )与 爱尔兰( Ireland)一致
LOGO
大陆漂移学说及其论证
左俊
www.themegallery.com
内容提要
大陆漂移主要观点
地球物理学论证 地质学论证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论证 古地磁方面的论证
大陆表面迁移之主因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
在古生代石炭纪之前,现在在地球上的各 个大陆块体曾经联结为一体,构成了一个 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泛大陆周 围被一个超级大洋所包围。 从中生代开始,这个超级大陆逐步解体 (断裂)成几大块,彼此在大洋海底上漂 移分离;随着大陆的分裂,大西洋和印度 洋开始形成,并一直演化形成今天这样的 海陆分布地理格局。
岩石形成时的古纬度:根据岩石标本的剩磁 倾角(它等于当时地磁场的磁倾角),可以 算出标本所在地当时的古地磁纬度(倾角越 大,纬度越高)。 依此方法,可以得出几千万年来的地磁极位 置。若取数千年的地磁极位置加以平均,其 位置与地理极几乎重合。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在英国可谓盛极一时。由著 名物理家布莱克特(Blackett)及朗科恩(Runcorn)领
不同大陆的磁极曲线不重合
印度德干高原岩石磁场方向及磁角
大陆漂移的其它证据
洋鹱迁移到大陆漂移
地球表面迁移之主因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角加速度,都不能否认,一幕全球规 模的地壳运动之前地球转速的加快。当转速增加时,海洋 和陆块便向低纬移动之势。陆地虽然多少具有弹性,最终 将破裂;山脉必不可免的要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