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2284(2014)08-0085-

02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卿海波1,刘 健2

(1.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00;2.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410007

) 摘 要:

新建某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万m3

/d,二级处理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采用D型滤池工艺。详细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工艺参数及技术特点。该工程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的一级A标准。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改良氧化沟;D型滤池;设计参数 中图分类号:TV68;TV697.1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4-05-

09作者简介:卿海波(1982-)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室外给水、排水设计。E-mail:qing

haibo246@163.com。 广东省某镇老城区近期雨污分流难度较大,

老城区污水量为1.1万m3

/d,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截流倍数n=2;新城区污水量为0.9万m3

/d,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万m3

/d

,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的一级A标准。1 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

经综合考虑,本工程预处理工艺为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污水生化处理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采用D型滤池,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机械脱水后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Fig

.1 Flow chart of WWTP1.1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采用合建方式,土建及设备安装一次完

成,按雨季最大合流水量(4.2万m3/d,1 750m3

/h)设计,以旱季最高日最大时流量[1,2](Kz=1.5,1 250m3

/h)

校核,进水经d1 000mm主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前设置d800mm溢流管。

粗格栅:并列设置2条宽1.1m的粗格栅渠,每条渠配设1台宽1.0m的钢丝绳牵引式格栅除污机,栅间隙为20mm,过栅流速0.75m/s

,每条渠在粗格栅前后设置检修闸门。提升泵房:提升泵按旱季最高日最大时流量(1 250m3

/h)和雨季最大合流水量(1 750m3

/h)组合配置,共设置5台潜水排污泵(3台大泵,Q=500m3

/h,H=18.0m,P=45kW;2台小泵,Q=375m3

/h,H=18.0m,P=37kW)

。旱季最高日最大时运行3台(1台大泵和2台小泵),雨季时运行4台泵(2台大泵和2台小泵),1台大泵备用。

1.2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采用合建方式,土建及设备安装一次完成,按雨季最大合

流水量(1 750m3

/h

)设计,分两组。细格栅:并列设置2条宽为1.3m的细格栅渠,每条渠内设置1台 1.2m转鼓式格栅除污机,栅间隙5mm,过栅流速为0.9m/s

,每条渠在细格栅前后设置检修闸门。旋流沉砂池:2座沉砂池对称布置,单池直径为2.7m,总深为3.45m,砂斗直径为1.0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50s。每座沉砂池配1套砂水分离器。

1.3 改良型氧化沟

经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改良型氧化沟[3]

,氧化沟是本工程

污水生化处理的核心构筑物。

改良型氧化沟按旱季污水量(Q=833m3

/h)设计,设2组,每组设计水量417m3

/h。两组氧化沟合建,

池内有效水深5.20m。氧化沟污水停留时间为12h,反应池分三个区,第一段厌氧区(含生物选择段)污水停留时间(HRT)为1.5h(其中选择段0.5h,厌氧段1.0h);第二段缺氧区,HRT为2.5h;第三段好氧区,HRT为8.0h。氧化沟池污泥负荷为0.08kgBOD5/kg

MLSS.d,池内平均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浓度为5

8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第8期

3 500mg/L,污泥龄为15d。采用管式微孔曝气器充氧,高峰时供气量为5 000m3/h,气水比为6∶1。污泥外回流比按50%~150%设计,分别回流至生物选择段和缺氧区。改良型氧化沟无需污水内回流提升设备,通过回流门控制污水内回流比。污水多点进水和污泥外回流等流量分配通过调节阀门控制。

各区均采用廊道式平面布置,每组氧化沟中各功能分区均设置相应的搅拌器或推流器,使池内水循环流动,增加泥水接触,防止活性污泥沉积。

1.4 二沉池及污泥泵房

二沉池按旱季污水量(Q=833m3/h)设计,设2座,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二沉池,单池直径28m,设计平均表面负荷为0.68m3/(m2·h),最大表面负荷为1.02m3/(m2·h)。平均时间为4.5h,池周边有效水深为4.0m。

污泥外回流比为50%~150%,污泥回流泵2用1备,单泵流量为420m3/h,扬程为8m,功率为15kW。污泥泵房另外设置1套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泵1用1备,单泵流量为45m3/h,扬程为11m,功率为3.0kW。

1.5 D型滤池

D型滤池中纤维填料具有过滤精度高、滤速快、自适应等特点。该处理单元包括D型滤池、管廊、水封池及气水反冲洗四部分。反冲洗泵房与滤池合建。D型滤池的工作过程分为初滤、过滤和反冲洗过程,每格滤池设置6个电动蝶阀(原水进水阀、出水阀、反冲洗进气阀、反冲洗进水阀、反冲洗排污阀及初滤阀)。

D型滤池设计规模为2万m3/d,分4格,单格过滤面积为18m2,设计滤速为17.5m/h,强制滤速23.3m/h。可利用过滤水头1.40m,总水头损失:1.80m。采用气水联合冲洗,反冲洗分3个阶段:①先气冲洗3~4min,冲洗强度28~32L/(s·m2);②气水联合冲洗8~10min,气冲强度:28~32L/(s·m2),水冲强度:6L/(s·m2);③单独水冲3~4min,水冲强度:6L/(s·m2);反冲洗全过程伴表面扫洗,表洗强度:2.8L/(s·m2)。

1.6 紫外线消毒渠

按旱季最高日最大时流量(1 250m3/h)设计,消毒渠内设置1个紫外线模块组,共6个排架(8支灯管/排架),设置自动清洗系统。

1.7 鼓风机房

采用三叶罗茨鼓风机,共设置3台,2用1备,均可变频调速。单台鼓风机设计供气量为41.7m3/min,出口风压为58.8kPa,功率为75kW,供气量调节范围为50%~100%。鼓风机进风口采用过滤器,以去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微孔曝气管堵塞。

1.8 污泥脱水机房

污泥脱水机房(含污泥堆棚)平面尺寸为33.3m×12.0m,选用2台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带宽1.5m,并根据工艺需要,在脱水机房内设置污泥加药系统、脱水机房冲洗中水系统、除磷加药系统等。

1.9 二氧化氯加氯间

制取、投加ClO2,防止D型滤池滋生藻类和补充污水处理

厂回用中水余氯。ClO2投加量为2mg/L。

在加氯间设置ClO2发生器1台,用于D型滤池加氯,有效氯产量3kg/h,N=3.0kW;设置ClO2发生器1台,用于回用中水加氯,有效氯产量0.5kg/h,N=1.0kW。D型滤池加氯根据出水流量,比例投加,回用中水加氯根据余氯反馈控制投加。

2 工艺设计特点

(1)将传统氧化沟曝气设备改为微孔曝气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污泥膨胀且使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大量能耗。

(2)在氧化沟中依次设置生物选择区、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污水采用多点进水,即可直接进入生物选择区、缺氧区;好氧区曝气混合液可免提升回流至缺氧区中;污泥分为两点外回流,即一部分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区,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生物选择区将回流污泥中的残留NO3-N在缺氧和10%~30%碳源条件下完成反硝化,为后续厌氧池创造绝氧条件提高除磷效率;部分污水自缺氧区进入氧化沟,反硝化菌在缺氧和充足碳源的环境下将NO3-N还原成N2,实现脱氮。污水在氧化沟各功能分区实现了硝化、反硝化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达到微生物降解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3)采用纤维填料的D型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该滤池过滤速度快,一般在15~25m/h;滤池面积小,可节约用地,且反冲洗耗水率低,反洗耗水量与过滤水量之比小于2%,运行费用省;过滤精度高,5μm的悬浮物颗粒去除率大于95%;过滤及反冲洗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3 运行效果

本工程于2010年9月开始试运行,2011年2月开始正常运行,运行前期收集污水量较少,且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经管网改造并采取相应措施,2012年5-8月处理效果较好,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进、出水水质监测数据详见表2。

表2 实测进、出水水mg/LTab.2 Measured influent an effluent quality

项目BOD5CODCrSS NH+4-N TN TP

进水65~158 147~266 114~223 18.6~28.525.4~38.2 2.7~4.3出水7.1~9.2 42.1~47.6 7.2~8.8 3.8~4.8 13.6~14.7 0.3~0.5

4 结 语

广东省某镇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万m3/d,雨季合流水量为4.2万m3/d。二级处理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内设置多种功能分区,运行灵活,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深度处理采用D型滤池工艺,具有滤速快、占地省、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参考文献:

[1]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张建新,黄克毅.改良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7,33(3):29-31.

8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卿海波 刘 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