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支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在业务中需要注意安全,规避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要坚持“效益,安全,流动”的原则。

本文分析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绪论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的结构颇受关注,甚至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都特别重视。

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结论是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创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成本;而良好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给银行的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自有资本金不足
资本,即自有资金,这是银行业务在风险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法》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中国的国有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金融部门分配信贷资金、专项资金及利润返还。

由传统结构改革受吃“大锅饭”的影响,之前银行只是注重服务,商业意识少,利润枯竭,回报可想而知,这表明之前的自有资金只能依靠财政拨款。

(二) 资金自给能力不强,营运周转困难
在各级银行评估的主要是存款、贷款的指标和任务,收息收入的贷款,没有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只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减少风险的任务,这要考虑自身的运作效率,出现注重贷款、轻视存款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贷款增多,存款减少这一恶性循环。

陷入长期贷款的一些银行效益差,导致资金紧张,有时占用汇兑差额,经常靠借钱渡过难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经营性现金流的周转是比较困难的。

(三) 盲目追求揽存数量,忽视资金成本
前几年,各银行在执行从紧的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代理,运用组织存款拓展业务,以缓解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增加现金流量周期,
这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以赢得更多的钱,或公开或暗地里提高存款利率,违反利率政策,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血本地拉存款,使用贷款利率接近或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人为增加资金来源的成本,损害国家利益,这不仅影响了银行业务的会计核算,并反复养大了一些储户或企业财务人员的胃口。

有些银行为了完成每月、每年的存款任
务,并为了能给储户带来一系列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不惜采用压票压单等非正常手段,使得存款在年底看起来增长,但实际却大相径庭。

(四) 非生息资产占用不合理, 资金浪费现象多
1.固定资产投资的超比例,挤占了生息资产。

2.备用金、库存现金、应收利息占用大。

(1)有些银行不对资本成本精打细算,盲目操作。

(2)解决索赔规划不善,库存现金的过度侵占,损伤券积压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的足够的资金清算力度差,使得太多的资金遭到过度浪费。

(3)应收利息挂帐继续增加。

(五)信贷质量偏低,经营风险隐患
不良贷款反映在信贷资产质量低,不成比例地向上爬,有的银行甚至高达70%,相当一部分的成为“两呆”。

所谓“两呆”,一部分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因素的政策失误和经营管理不善,另外就是由于银行对预测项目的评估不足,信贷管理不善等问题所造成的结果。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淡薄
多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注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忽视操作风险管理,而且对其认识水平相对较低。

相当一部分的高级管理人员仍然没有把操作风险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来看待,不了解操作风险的内涵,也没有掌握操作风险边界。

只是对内部控制和审计水平,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可以量化的经济资本的计算和分配。

银行的内部缺乏严格的自律和约束机制,有章不循的现象时常出现,导致经营风险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和有效的责任追究。

{支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2.控制体系漏洞较多
绝大多数的银行都没有设立一个独立的专业部门承担的操作风险管理和分配资本职责,而是依靠非独立的专业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各专业线。

银行的范围内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往往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标准,存在
操作风险,而且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分散的、零散的状态。

总分支行系统下的线性系统的功能已经削弱了其内部控制,各级负责人的横向权利过大,为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空间。

(六)经济案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有时会出现个别银行由于管理不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在预防措施上出现缺陷,以及用人不当等行为,法律、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且资金无法收回,留下“收小失大”的笑话。

甚至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钱没有收回,银行却还要支付案件的费用,而且越是重要的经济损失,信誉就越是下降,形成银行业务的恶性循环。

(七)条块关系不顺畅,垂直领导难
国有商业银行总部在北京,但其分支机构设在不同的地方,使得管理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分支机构每天的日常业务上。

从理论上讲,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党的事务、行政事务或日常业务,都是垂直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分支机构的业务不得不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所以要充分体现垂直领导就更加困难。

此外,在分行的一些地方,包括子女上学、就业和生活条件等的改善,脱离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将是非常困难的,这更会使垂直领导的效率受损。

三、应对策略
(一)补充自有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资本充足是继续加强其经济发展、降低银行风险的基础。

目前,使依靠国家财政分配较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可以使用银行的利润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支付。

银行可以挖掘的潜力,一方面,可以采用按比例保留奖励基金经理的措施,另一方面可用更多的自有资金,加强银行的业务能力,这是一条谋求实现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道路。

(二) 努力增加存款, 优化负债结构, 实现效益兴行
大力组织存款,努力增加总量,积极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为此,银行必须不断地添加新的储蓄产品,引进了新的运作模式,以吸引顾客。

如廉江市农业银行的存款,前几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在1998年,“电子货币”,“万事顺卡”推出后,约增加8000多万元。

由此可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结算利率、
提高服务质量是提高存款市场份额、改善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关键。

(三) 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对金融体系监管,注重经济效益,努力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

积极申请中间业务,而在普通收入方面,有诸多方法和创收工作的把握。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克服了过于奢侈的不良现象,不应该花的钱坚决不花。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和建造,并积极清理压缩非生息资产的比重。

加紧努力,以赚取利息,并努力增加收入和储蓄,扭亏增盈。

(四) 加强风险防范, 确保安全增效益
加强风险防范,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要克服长期存在的对银行的风险消极防范意识的现象。

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利益性”的重大阻碍,有必要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运作,建立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要统一风险管理政策,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以使风险防范得到真正落实。

(五)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系
从近年来已暴露的问题来看,除了抢劫案例,几乎“十案十违章”。

因此,掌握主要银行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应注意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不能出现“管理为业务让路”的现象。

商业银行的每一项对风险的分析、评价、监测、转移和分解方法,风险总是伴随着市场的运作,要开拓新市场,就势必要承担风险。

风险防范和控制和业务发展不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情,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在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下,任何扩张都是盲目的,是一种赌博,可能会走上不归路。

以业务发展为代价的风险控制,业务发展或忽略风险控制的思路和做法是错误的,应面对现实,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复杂的战略规划和协调下作出的安排应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必须有条不紊地促进各种风险管理,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使银行各业务获得高质量的、可持续的扩张。

(六)理顺银企关系,协同国有银企改革,减轻国有商业银行包袱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打破对国有企业亏损的维系机制,以建立一个新型的国有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做到对国有企业同等待遇,这就必须建立国有黄金生产经验企业,这便减轻了管理公司的负担,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补偿制度,有效地弥补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损失。

除了每年分配给经
营公司的资产,应加快对呆账提取的注销,否则历史包袱的一直难以消除,进而改革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七)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电脑化和网络化的作用,不断满足成本控制庞大数据信息的需求。

成本控制需要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不是传统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的。

每个向量都是固定的且有特定的含义,每笔业务都有便于管理计算机代码,按类别区分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扩展业务的会计系统,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输出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不断满足大量数据的成本控制的需求,实施成本控制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

四、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经营及治理的结构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来解决国有银行财产权利的有效性问题,并逐步建立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检查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改善国有资产的有效性为目标;进而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建立将通过其对国有股份逐渐减持,建立外国战略投资人为的主要股东,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国有股不占绝对控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篇二:《浅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从它的名词意义来解释就是以吸引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等最常用的银行,也是金融体系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在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其余还有138家城市商业银行和约242家农村商业银行,外加邮政储蓄银行;另外,自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99家,其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三个基本经营方针,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也称为银行经营业务的“三性”方针和永恒的主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早产生的一种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它的发展分为三种观点,即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种银行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以增强其流动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理论兼顾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强调资产与负债两者之间的规模与期限搭配协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农”是国之根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推进“四化同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来分析
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

农业是弱势产业,收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强;我国农业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存在风险高、收益差的特点。

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三农”业务风险。

在商业化转型以后,大型商业银行乡镇网点少、服务半径大,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农”业务量多额小,“三农”业务办理成本、管理成本和“三农”服务成本明显偏高。

从大型商业银行来看,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农村金融现状和需求变化的因素。

大型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进程中,在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查审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城市业务的标准化流程,这套流程还难以完全适应“三农”金融需求。

我国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新时
期,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给新时期服务“三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新期待。

但大型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客户细分、产品研发、流程再造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国家层面来看,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市场和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

一是支持“三农”的税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优惠政策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优惠力度小、政策合力差、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等。

二是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很不尽如人意,局部还存在恶化问题。

三是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产权不完整,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瓶颈。

商业银行在“三农”问题上应该突出抓好外部环境培育。

重点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度扩大涉农贷款税收优惠覆盖面,以财政贴息等手段扩大支农贷款效果。

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效控制农村市场利率,在缓解农民利息负担过重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回流“三农”;进一步下调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扩大优惠准备金率适用范围,鼓励大型商业银行更好地筹措资金服务“三农”。

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现代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强化农村企业和农民信用观念。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和海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发证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三农”担保难、
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要深化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做实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资源和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坚持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变迁和“三农”客户需求变化,针对性、前瞻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并积极引导“三农”各类金融需求。

在服务“三农”中应特别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熟悉“三农”,把农民最真实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

牢记根本宗旨,牢固树立起“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服务“三农”的落脚点。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在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上也存在着难点,经济资本管理强化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使过去因具有国家信用而忽视资本充足的国有商业银行深刻地认识到,资本是稀缺的和有机会成本的。

但是,由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从基于职位权利到基于财产的权利”的激励变迁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步到位,同样地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营销不协调。

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导向,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低风险的产品和高回报的高端客户的营销力度,才能调整业务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
临产品同质化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相关产品收益区间收窄,客户拓展与维护比较艰难,但同等规模商业银行之间却仍然热衷于资产规模和账面利润等单个指标之间的互相攀比,而忽视总体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未能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始终。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所有业务部门,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业务工作中存在贯彻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

商业银行应以经济资本和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施全行性经济资本管理。

一是通过实施全员培训,使商业银行在信贷拓展、贷款定价、成本核算、改善资产质量
等方面自觉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知识和工具。

二是完善细化机制和措施,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涉及部门业务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量要求,指导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

另外商业银行应建立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本内部市场应用体系。

一是按行业进行细分,对优势行业、战略支持行业设置相对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二是按贷款抵押担保方式进行细分,对信用贷款设置较高系数,担保贷款次之,抵押贷款最低;三是按区域分类进行细分,对资源相对丰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银行,设置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四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同行业标准对贷款分类中不同的资产设置不同的调节系数。

最后还应建立对行业、业务和产品回报水平的分析。

一是要按照
篇三:《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支行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升服务水平成为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基础。

尽管各家银行对服务已经给予高度重视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服务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其服务水平的提升仅仅依靠硬件的完善远远不够的。

各银行在服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改善
一、背景
服务是商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高质量的服务能给银行带来高附加值。

客观地说,目前银行的服务与十几二十年前的状态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已经通过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等各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提升银行业的整体形象。

特别是在银行产品、功能同质化状况下,服务成为各家银行获得比较优势的关键。

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体制、发展战略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不多,而且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没什么竞争可言,所以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声誉。

最让我心寒的是近期在我家乡高州所发生的一件事老人叫邓某芳,高州市新垌镇新德村人,今年69岁,事发前中风,“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

”邓家为了给老人治病,打算将老人存折里的3万元钱取出来。

开始,邓某芳的儿子邓汉林带着邓某芳的户口本、两张身份证(一代证姓名为“邓某方”,二代证姓名为“邓某芳”)。

由于办理存折所用的是一代证,与二代证有一字之差,于是,信用社工作人员让邓汉林去村里开证明,证明二者为同一人。

然而,当邓汉林将村里开具的证明拿来时,信用社又以当地派出所没有盖章为由拒绝了邓的取款要求。

无奈,邓汉林又到当地派出所盖章。

从派出所回来后,信用社工作人员问邓要取多少钱,邓告知3万,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邓汉林,“邓某芳要亲自来信用社。

”最终,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

僵持之下,老人当场死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折射出来的却是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已经到了不能不改进的时间点了。

二、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
1、在服务文化方面。

(1)服务意识不够强,对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员工对客户服务的自觉性不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偏低。

(2)缺乏内部营销的意识。

在拓展业务和日常运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不能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能形成合力。

2、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

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三声服务”、“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形式,但总体看层次比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对优质客户、存款大户的服务特别优先,但对普通客户态度冷淡。

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服务手段创新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没体现自己的特色,力度还不够。

3、在服务质量方面。

(1)往往将服务质量改进作为一种规划,一项运动,一项权宜之计,过后又打回原形。

(2)过分强调技术质量而忽视功能质量。

服务质量是由顾客感知的质量。

它包括技术/结果质量和功能/过程质量。

前者是顾客在服务过程结束后的“所得”。

后者是顾客接受服务的方式及其在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体验。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取决于顾客所预期的质量和所体验到的质量之间的差距,而不仅仅是服务结果。

(3)服务流程烦琐、服务效率不高。

员工业务不熟练,执行制度不严,侵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业务办理烦琐;以规章制度为保护牌。

而不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4)对服务投诉的认识与处理不到位。

部分商业银行对由于机器故障、程序升级、规章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客户投诉,处理不及时,损害了银行形象。

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例子,正是这方面的活生生的写照。

4、在营业网点环境与柜面服务方面。

(1)营业场所环境缺乏统一规范,各银行在网点装修方面仅对基本功能进行统一要求,而对功能分区的细节却鲜有推敲,造成各营业网点在装修风格、功能分区等方面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尤其是新旧网点之间的差别巨大,造成客户摸不着边。

(2)服务效率低下在各银行营业网点,客户在焦虑中排队等待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太慢! ”几乎成了客户抱怨的口头禅。

柜员们个个在无休止的机械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只求每笔业务顺利无差错,根本无暇去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3)优质服务表象化严重大多数银行对优质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环境优雅、服
务用语规范这样的层面上,而对如何向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却很少进行深入探讨。

5、在人力资源结构与服务技巧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银行柜台业务人员多,理财和营销人员少。

(2)员工服务技能不熟练。

部分商业银行员工业务不熟悉,不能准确、完整、快捷回答客户的业务咨询;不能切实履行服务首问负责制,对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

有的网点柜员对新的金融产品不会办理或办理时出现差错,造成客户不能使用,客户意见较大。

(3)服务技巧不艺术。

对客户的服务停留在低水平和低层次上,在服务中流露出简单、生硬、呆板的现象。

如某行“缴费通”业务开展后。

网点为分流柜面业务量、完成分销比例,将“缴费通”的营销变为简单的强制行为,代理缴费业务大多数网点不收现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