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张凤敏
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张凤敏;田丰伟;陈卫;赵建新;张根义【期刊名称】《中国乳品工业》【年(卷),期】2007(035)002【摘要】以体外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从发酵食品中筛选出2株能够耐受1 mmol/L浓度过氧化氢的乳酸菌,两株细菌的耐过氧化氢能力与L.rhamnosus GG 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相当.研究了两株乳酸菌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菌体浓度为109mL-1的L1001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2%和37.9%,同样浓度的F12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4.4%和27.0%;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细胞浓度为109mL-1的细胞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同体积的浓度为1 mmol/L抗坏血酸相当,L1001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F12.利用API鉴定系统L1001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001.【总页数】4页(P4-7)【作者】张凤敏;田丰伟;陈卫;赵建新;张根义【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1株具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J], 张香美;赵玉星;闫晓晶;崔娜2.酸奶中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J], 孙志华3.具抑菌活性乳酸菌筛选及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J], 路则宝;王靓贤;姬志林;刀娅;潘梦丽;罗义勇4.自然发酵泡菜中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J], 王帅; 贺羽; 贺斌5.鱼肠道中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J], 丁丽丽;吕欣然;高永悦;崔晓玲;王小咪;白凤翎;仪淑敏;郭晓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食品科学与工程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氧化反应是许多生物产生能量的必要反应。
然而,过多的氧化反应也会破坏生物大分子。
尽管人类和其它生物具有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保护他们免于氧化损伤,但这些系统对于防止氧化损伤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近年来证实,抗氧化剂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体减少氧化损伤,但是,合成抗氧化剂对健康和长期效应等存在安全的问题。
寻找天然的安全的抗氧化剂将成为研究热点。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增加食品贮藏期,而且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可以调节机体肠胃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产物的产生,保持微生态平衡,促进免疫能力,还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抗肿瘤、防癌等功能,从而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免疫反应、肿瘤发生和衰老过程等产生全面的营养保健作用。
因此,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我国的发酵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我国保藏的发酵剂菌种大部分从国外的发酵剂中分离,对其在遗传中的稳定性并不了解,这方面的研究也甚少。
要想真正发展我国的发酵乳制品行业,这个问题是需要被重视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20种实验室保藏菌种为来源,从中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通过电泳的方法,分析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全菌体蛋白在传代遗传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来判断其在遗传过程中的稳定性。
1.利用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试验,从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
2.通过传代培养,提取全菌体蛋白,利用SDS-PAGE电泳的方法,找出全菌体蛋白在遗传过程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研究乳酸菌的遗传稳定性。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乳酸菌培养采用液体MARS 培养基,37℃摇床培养箱中培养24h 。
糟醉鱼中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糟醉鱼中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谷贵章;张帅;诸夔妞;胡奇杰;曾坤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22(48)22
【摘要】该文从自然糟醉鱼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自然发酵糟醉鱼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L1、L5和L6。
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均为耐久肠球菌,其中L1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L1菌株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抗脂质过氧化率为77.05%,维生素E当量为0.69 g/L。
在NaCl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L1菌株的OD_(600)值超过0.6;在24 h内,L1菌株可使MRS肉汤培养基pH值从7.4下降至4.7。
实验表明,相比自然发酵的糟醉鱼,L1菌株接种发酵的糟醉鱼色泽更鲜亮,香气更纯正。
L1菌株能有效地抑制脂质的过度氧化,对糟醉鱼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6页(P89-94)
【作者】谷贵章;张帅;诸夔妞;胡奇杰;曾坤
【作者单位】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1株具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2.酸奶中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3.自然发酵泡菜中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
4.鱼肠道中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5.人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研究
背景:抗氧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人开始了解到抗氧化物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方面。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重要成员,它们能够通过
制造酸质环境阻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肠道免疫力。
同时,乳酸菌还具有一
定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并进一步探究其抗氧化机
制和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
1. 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包括常见的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Streptococcus等菌属;
2. 通过不同的体外抗氧化实验(如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等)评价菌株的抗氧化活性;
3. 探究抗氧化机制,包括氧自由基清除、铁离子还原能力等方面;
4. 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估抗氧化菌株的保健和预防作用。
意义:本研究可以为乳酸菌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特别是在抗氧化领域。
同时,研究
结果也可能有助于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的开发和生产。
皖北地区腌制菜中具高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筛选
收稿日期:2019-07-14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 (KYLXYBXM19-09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1910379048)。 作者简介:黄 煜 (1997— ),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 通讯作者:姚沛琳 (1990— ),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亚铁离子能力两者相差不大,无细胞提取物的还原能力相对于菌体的还原能力更强。总体上,菌株 7-1 的抗氧化能
力较好。其中,菌株 7-1,3-3,A-1 的菌体细胞抗氧化能力强,菌株 3-1,3-5,10-1 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能力
强。研究为后续乳酸菌抗氧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关键词:乳酸菌;菌体细胞;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筛选
氧化是肌肤衰老的最大威胁,还可引发心血管、
关节炎、癌症等疾病[3]。饮食不健康、日晒、环境污 染、压力等都可以让机体内自由基泛滥,从而使肌 肤产生各种氧化现象。抗氧化物质就是以低浓度存 在就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其可以 直接作用在自由基上,也可以间接消耗掉容易生成 自由基的物质,防止发生进一步反应[4]。人体中的抗 氧化物质一部分由自身合成,另外一部分由食物供 给。乳酸菌作为一种研究较多的益生菌,能够降低 自由基的生成[5],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大的 研究价值。
摘要:以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 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的测定、螯合亚铁离子能力的测定为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
指标,从皖北地区不同腌制菜中分离出 20 株乳酸菌,比较其菌体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
同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菌体细胞 DPPH 自由基清除率比无细胞提取物的强,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螯合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范文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篇一一、引言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因其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健康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研究发现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在保持益生菌的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乳酸菌EPS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乳酸菌EPS并研究其纯化及免疫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1. 菌种来源本研究所用菌种来源于多种乳酸菌菌株,通过初步筛选,选择具有高产EPS特性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2. EPS提取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如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等,从筛选出的乳酸菌中提取EPS。
提取过程中需注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EPS产量的影响。
3. EPS纯化将提取得到的EPS进行纯化处理,包括脱盐、浓缩、透析等步骤。
在纯化过程中,可采用色谱法、超滤法等方法进一步纯化EPS。
三、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纯化1. 纯化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滤法对EPS进行纯化的方法。
HPLC法可有效分离不同分子量的EPS组分,超滤法则可去除EPS中的杂质和低分子量组分。
2. 纯化效果评价通过对比纯化前后EPS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量分布、结构特点等,评价纯化效果。
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纯化后的EPS进行结构分析。
四、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1. 动物实验采用动物实验研究EPS的免疫活性。
将EPS以适当剂量喂食实验动物,观察其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如对免疫器官发育、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等。
2. 细胞实验通过细胞实验研究EPS对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及信号传导机制。
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EPS对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因子分泌等的影响。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EPS的免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其他乳酸菌EPS的免疫活性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抗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在酸奶防腐中的应用》范文
《抗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在酸奶防腐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和品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乳酸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具有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在酸奶等乳制品的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旨在对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进行筛选和鉴定,并研究其在酸奶防腐中的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样品来源: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乳制品中采集乳酸菌样品。
(2)培养基:MRS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
(3)实验仪器:显微镜、PCR仪、发酵罐等。
2. 方法(1)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采用梯度稀释法从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进行纯化。
(2)抗真菌特性检测:将纯化后的乳酸菌与常见真菌共同培养,观察其抗真菌效果。
(3)乳酸菌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16S rRNA基因测序)对乳酸菌进行鉴定。
(4)酸奶制作及防腐实验:将鉴定后的具有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加入酸奶中,观察其防腐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1.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经过梯度稀释法,我们从不同乳制品中成功分离出多种乳酸菌。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乳酸菌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纯度。
2. 抗真菌特性检测将纯化后的乳酸菌与常见真菌共同培养,发现部分乳酸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效果,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具有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在乳制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3. 乳酸菌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等技术,我们成功鉴定了具有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的种类和亚种。
这些乳酸菌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4. 酸奶制作及防腐实验将鉴定后的具有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加入酸奶中,发现这些乳酸菌能够有效地抑制酸奶中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酸奶的保质期。
同时,这些乳酸菌还能改善酸奶的口感和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在酸奶防腐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乳酸菌种类。
四、讨论抗真菌特性的乳酸菌在酸奶等乳制品的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乳酸菌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乳酸菌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吴祖芳洪松虎沈锡权王岩陆华英(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乳酸菌的抗氧化性已得到体内体外试验的证实。
从4种食物样品中初步筛选得到20株乳酸菌菌株。
以VC 作阳性对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抗脂质过氧化率为指标复筛,得到2株优良菌株H15和H17;经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及鼠李糖发酵试验,得出H15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 ),H1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通过乳酸菌菌悬液及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比较研究,推测出乳酸菌的抗氧化性能是因其不同且相对独立的抗氧化机制所致;乳酸菌菌体表面的某些成分同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然而这些物质的抗氧化性能随菌体及自由基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筛选;鉴定文章编号1009-7848(2010)01-0073-06氧化作用对绝大多数生命有机体来说是必需的,然而其同样破坏生物大分子,对生命体带来很大的危害[1]。
水产品等的化学变质发生在水产品的脂类部分[2],以自动氧化为主。
水产品变质是指引起水产品组织变褐、变黄的过氧化物形成,它们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醛和酮,进而产生强烈的油哈喇味。
目前预防食品氧化主要通过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如BHA 、BHT 、PG 、TBHQ 和V E 等,但存在使用成本高,抗氧化性能弱以及近年来在毒理研究中确认的安全性问题等[3]。
此外,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加热等处理方法可导致抗氧化剂分解或挥发等损耗,故只能在加工后加入抗氧化剂。
然而许多产品的脂肪氧化在加工过程中就已经开始[4]。
因此,开发安全无毒、价格低廉并且可贯穿整个加工过程的优质天然抗氧化物成为研究热点。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经得到体内及体外试验的证实[5]。
乳酸菌具有天然无毒、保健的特性,在相关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势必成为人们首选的新型抗氧化剂。
新疆传统乳品中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
新疆传统乳品中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蒋琰洁;李宝坤;李开雄;卢士玲;王庆玲;蒋彩虹;樊哲新;朱敏【摘要】实验用菌为从新疆传统乳制品酸奶和干酪中分离出的7株乳酸菌,分别是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1株、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和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nis)1株.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还原能力以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株乳酸菌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乳酸片球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高,魏斯氏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面包乳杆菌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强.%In this study,7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as Pediococcusacidilactici,Lactobacillus plantarum,Enterococcus durans,Enterococcus durans and Lactobacillus panis were purified from yogurt and cheese in Xinjiang.Their scavenging activities against DPPH and superoxide anion and their capacities of reducing and chelating Fe2+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lactic acid bacteria had different antioxidant ctobacillus plantarum had the highest Fe2+ chelatingability,while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had higher superoxide anion scavenging activity.In addition,Weissella cibaria had higher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Moreover,Lactobacillus panis had the highest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reducing power.【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5(041)001【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无细胞提取物;筛选【作者】蒋琰洁;李宝坤;李开雄;卢士玲;王庆玲;蒋彩虹;樊哲新;朱敏【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乳酸菌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治疗慢性尿道感染以及延缓衰老等功效[1],这主要是由乳酸菌的抗氧化这一特性发挥作用。
藏灵菇乳中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藏灵菇乳中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罗章;陈历水;陈历俊;刘继超;姜铁民【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5(036)003【摘要】为了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法对11株来源于西藏藏灵菇乳的乳酸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包括它们的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发现HN05菌株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根据菌株的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型的特性,初步将HN05菌株鉴定为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sakei).【总页数】5页(P109-113)【作者】罗章;陈历水;陈历俊;刘继超;姜铁民【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品牌食品研发中心,北京 102209;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北京100086;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北京 100086;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北京 10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1【相关文献】1."藏灵菇"酸乳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J], 柯晓静;于宏伟;郭润芳2.青藏高原牦牛酸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体内外益生特性 [J], 陈明;柯文灿;张娟;唐京;王丽娜;丁武蓉3.藏灵菇发酵乳中醋酸菌的多样性分析 [J], 张靖晞;赵欣;索化夷4.南山牧场牛乳中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J], 吴诗敏;雷文平;周辉;游善兵;吴霓;宋艳菲;刘成国5.牦牛酸奶中一株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J], 李潇;谢亮;杨运南;高彦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人源乳杆菌菌株筛选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人源乳杆菌菌株筛选李颖;刘玉珍;张雨晴;李新玲;牟光庆;妥彦峰【摘要】从2份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得到7株植物乳杆菌,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耐受过氧化氢及还原能力为指标,研究7株植物乳杆菌抗氧化活性;筛选获得清除自由基能力及耐受过氧化氢能力较强的2号、3号菌株;进一步研究发现,2号菌株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3号菌株,但2号、3号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无显著差异.2号、3号菌株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还需经过细胞抗氧化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验证.【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7页(P199-205)【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耐受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作者】李颖;刘玉珍;张雨晴;李新玲;牟光庆;妥彦峰【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1956年Harman 提出了自由基致衰理论,此后的大量研究证明自由基损伤可促使生命系统发生衰退性变化。
自由基作用于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使细胞中毒凋亡,与衰老疾病密切相关。
大部分的抗氧化剂来自于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的提取物。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危害,而天然物质的提取又因为分离鉴定、复配、改性等问题的限制,阻碍了其发展。
微生物资源丰富,生产周期短,原料低廉。
微生物发酵法在将来很可能成为大规模获得食用抗氧化剂的一条有效途径[1]。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得到了体内及体外实验的证实[2-3],早在1900年人们就已发现常食含有乳酸菌的乳制品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4],乳酸菌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应激反应等发生作用[5],有专家指出氧化应激与慢性疾病和机体衰老密切相关,如何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预防疾病与衰老,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6]。
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L 1 5(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a l i v a r i u s ) , s u g g e s t i n g ha t t he t t w o s t r i a n s h a v e c e r t i a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lu a e i n ll a e v i a t i n g o x i d a t i v e
任 大勇 ” 孟 思宇 翁璐超 宁长春
RE N Da - y o n g
杨嫦娥
1 3 0 1 1 8 )
李 豪
( 吉林农业大学食 品科学与工程学 院, 吉林长春
Me n g S i — y u WENG L u - c h a o NI NG Ch a n g - c h u n YANG C h a n g - e L I Ha o
(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nt a a r u m) i n t h e t h r e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h o w e d he t s t r o n g e s t nt a i o x i d nt a c a p a c i t y , f o l l o w e d b y s t r in a
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的筛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氧化反应是生命体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之一,过量的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种会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如细胞膜的损伤、DNA的异常改变、蛋白质的失活等。
干预抗氧化过程已被证明对预防和治疗氧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益生菌,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功能等。
抗氧化也是乳酸菌作为益生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功能之一。
因此,动用乳酸菌来筛选抗氧化益生菌已经成为了一种前沿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通过筛选抗氧化性能强、菌株活跃的乳酸菌,并初步探究其抗氧化机制,有助于开发出具有益生作用及抗氧化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
二、研究内容1.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乳酸菌的分类、特性、生理功能以及抗氧化机制等相关知识。
2. 筛选抗氧化益生乳酸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乳酸菌菌种的培养与预处理:选择常见的乳酸菌菌株,通过预处理方式进行启动,适当增加菌的活性。
(2)抗氧化性能的评估:利用方法测定不同乳酸菌菌株的抗氧化性能,如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等。
(3)筛选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综合考虑菌株的抗氧化性能和活性等因素,筛选出表现最优异的菌株。
3. 探究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的抗氧化机制,包括:(1)通过测定SOD、CAT等相关酶的活性,评估菌株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测定菌株对人体相关指标的影响,如血清总胆固醇、血糖、免疫指标等。
四、研究进展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了多种具有抗氧化益生作用的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fermentum等等。
这些研究不仅充分证明了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生理功能,而且还拓展了其在氧化应激方面的应用,为研发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支持。
然而,受限于筛选方法、受试者不同以及测定指标等因素,各项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并且对乳酸菌的机理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研究抗氧化益生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和机制,在食品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自制泡菜中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抗肥胖功能的评价
自制泡菜中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抗肥胖功能的评价近年来,关于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有益功能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
那么, 如何筛选出具有特定益生功能的乳酸菌菌株是优良活性乳酸菌开发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因此,本研究从自制泡菜入手,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抗肥胖功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首先进行泡菜腌制,自腌制泡菜中利用MR朴养基,通过过氧化氢酶、革兰氏染色实验和16SrDN心验,筛选、鉴定并获得65株乳酸菌菌株,其中3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8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1 株短乳酸杆菌(Labtobacillusrevis) 、2 株片球菌(Pediococcus ethhanolidurans) 以及1株十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ei) 。
通过测定分离菌株对二苯基苦朋1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 和羟基自由基的活除率活性,筛选得到了2株同时具有高DPP用由基活除能力(大于40%利羟基自由基活除能力(大于70%)的菌株:粪肠球菌F11和短乳杆菌B03,它们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功能性评价研究。
应用上述2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对高脂饮食大鼠模型进行十预,重点研究菌株与肥胖大鼠体重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关联度。
研究发现,摄入乳酸菌并未降低由高脂饮食诱导导致的体重增加,也未明显改善体脂指标,但粪肠球菌F11具有一定的降脂功效。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短乳杆菌B03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更高。
短乳杆菌B03组的肝脏MD沽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但肝脏大体观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2株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进行体内活性实验的研究结果,为更好地阐述摄入益生菌对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和乳酸菌资源开发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豆豉和腐乳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豆豉和腐乳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南晓芳;包秋华;双全;张凤梅【期刊名称】《中国乳品工业》【年(卷),期】2016(044)004【摘要】以市售不同厂家的豆豉和腐乳为原料,采用溶钙圈法,从中分离得到31株菌株;经NaCl耐受性试验,筛选得到5株耐盐性较强的菌株,即BD2、DB15、FW1-2、GH1-2B和WZH1-3B,耐盐性可达到12%,耐盐性菌株的筛选对提高豆豉腐乳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然后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BD2、DB15、GH1-2B和WZH1-3B为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FW1-2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总页数】4页(P10-12,16)【作者】南晓芳;包秋华;双全;张凤梅【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相关文献】1.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耐酸耐胆盐性能研究 [J], 陈仪婷;张红星;谢远红;金君华;刘顺2.藏灵菇乳中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J], 罗章;陈历水;陈历俊;刘继超;姜铁民3.新疆地区自然发酵辣椒酱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J], 武亚婷; 尹小庆; 武运; 杜木英; 丁承焱; 阚建全; 程方方; 殷娜; 刘维兵; 韩亚楠; 何欢欢4.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耐酸和耐盐研究 [J], FAHAD Shah;徐鸿洋;智超;宫海萌;张和平;赵国芬5.驼乳中产转糖基活性β-半乳糖苷酶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特性分析 [J], 韩明明;褚宇欣;关波;胡有贞;李谞;倪永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1- 2230( 2007) 02- 0004- 04
Screening of antioxida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ZHANG Feng- min, TIAN Feng- wei, CHEN Wei, ZHAO Jian- xin, ZHANG Gen- yi
2.1 具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乳酸菌的筛选 当酵母菌细胞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或甲萘醌处
理时, 能诱导酵母细胞产生适应能力, 以保护自身免 受更高浓度的氧化剂的危害, 这种对氧化剂耐受能力 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氧化剂能够激发机体氧化防御系 统各种酶的活性的结果[13]。因此, 本研究以耐受过氧化 氢能力作为衡量菌体抗氧化活性的一个指标, 通过在 培养有菌体的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过氧化 氢的方法从众多菌株中筛选出耐过氧化氢能力强的 菌, 如图1所示。
待测液, 与待测液相同体积浓度为1 mmol/ L的抗坏血
酸做阳性对照, 用双蒸水补齐至刻度, 在37 ℃±0.1 ℃
的恒温水中反应15 min后 , 6 000 r/ min 离 心10 min ,
然后以双蒸水作参比, 在510 nm下测定吸光度。清除
率为
清除率=
Ai- Ax Ao
×100%
式 中 : Ao为 对 照 液 的 吸 光 度 ; Ax为 加 入 待 测 溶 液
将 离 心 所 得 的 活 细 胞 加 入 到 浓 度 为 1.0 mmol/ L 的过氧化氢溶液后37 ℃温育, 每隔半小时取样用浇注 法 于MR S固 体 培 养 基 中 培 养 , 37 ℃, 48 h培 养 后 计 算 活菌数[8]。并以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L. hamnosus GG[4] 和 无 抗 氧 化 活 性 菌F8作 为 对 照 。
UV2100紫外可见分光 光 度 计 , 高 速 冷 冻 离 心 机 , 旋涡混合仪, pH 计 , 生 化 培 养 箱 , 超 声 波 破 碎 仪 , 全 自 动灭菌锅等。 1.3 实验方法 1.3.1 乳酸菌的分离
从 自 然 发 酵 牛 乳 、豆 酱 、泡 菜 、生 牛 乳 等 多 种 样 品 中 取 样 , 用 无 菌PBS缓 冲 液 稀 释 后 , 涂 布 于 MR S和 SL 溴甲酚绿培养基平板上, 37 ℃厌氧培养48 h后, 挑选 典型单菌落, 划线分离纯化, 对分离所得的菌株作革 兰氏染色, 镜检, 将G+、过氧化氢酶阴性的菌株穿刺接 种于CaCO 3半固体MR S培养基, 4 ℃保藏备用。 1.3.2 复筛具过氧化氢耐受能力的乳酸菌
收稿日期: 2006- 10- 17 基 金 项 目 : 科 技 部 农 转 资 金 项 目05EFN217100431, 霍 英 东 青 年 研 究 基
金91072。 作者简介: 张凤敏( 1981- ) ,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乳酸菌抗氧化研究。 通讯作者: 田丰伟
4 2007 年第 35 卷第 2 期( 总第 195 期)
www.chinadairy.net rpgy@chinajournal.net.cn
中国乳品工业
dairyINDUSTRY
CHINA
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张凤敏, 田丰伟, 陈卫, 赵建新, 张根义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036)
摘 要: 以体外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 从发酵食品中筛选出2株能够耐受1 mmol/ L浓度过氧化氢的乳酸菌, 两株细菌的耐过氧化氢
0引言
生物氧化是生命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 通 过 生 命 氧 化 可 以 为 生 命 提 供 能 量 。但 是 在 生 命 氧 化 过 程中会产生自由基等活性分子, 作用于体内的酶、蛋 白质等生理活性物质, 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并导致衰 老 。研 究 表 明 人 类 的 一 些 疾 病 如 癌 症 、肺 气 肿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肝 硬 化 、关 节 炎 、心 血 管 疾 病 等 都 和 体 内 氧 化 和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尽管人的机体有抗氧化防御系 统, 但是这些系统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抵御或修复氧化
将 乳 酸 菌 活 化 培 养 后 接 种 于 MR S液 体 培 养 基 中 , 37 ℃培 养24 h, 培 养 液 经4 000 r/ min, 4 ℃离 心 10 min , 分 离 得 到 培 养 上 清 液 备 用 , 收 集 的 菌 体 经 去 离子水两次洗涤后, 再将菌体细胞重悬, 调整细胞浓 度为1.0×109 mL- 1, 所 得 菌 悬 液 分 为 两 组 , 一 组 作 为 活 细胞组(IC), 另一组用于细胞破碎物的制备。将乳酸菌 菌体悬液冰浴超声破碎显微镜下检查没有完整菌体 后, 以 4 ℃, 8 000 r/ min 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 即 为无细胞提取物( CFE) , 备用。 1.3.4 乳酸菌对过氧化氢的耐受实验
在100 mL灭 过 菌 的 三 角 瓶 中 加 入60 mL的 MR S 培养基, 分别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使培养基中的起始 过 氧 化 氢 浓 度 分 别 为0.4, 0.7, 1.0 mmol/ L, 并 按 体 积 分 数 为1%的 接 种 量 接 入 分 离 所 得 的 菌 株 培 养 液 , 置 于37 ℃恒 温 培 养 箱 中 培 养 , 每2 h 取1次 菌 液 , 用 可 见 分光光度计测其OD值, 观察每株菌在不同起始过氧 化氢浓度下的生长趋势, 筛选具有高过氧化氢耐受性 的乳酸菌。 1.3.3 乳酸菌的培养及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
牛乳。 (2) 主 要 试 剂 : API 50 CH 试 剂 盒 , API CHL培 养
基 ( 进口) , 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 (DPPH·)( 进口) , 过 氧 化 氢 , FeSO 4, 水 杨 酸 等 及 其 他 试 剂 均 为 国 产 分 析纯。
(3) 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 改良的MR S培养基[6], SL 溴甲酚绿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 MR S培养基。 1.2 主要仪器
同体积的浓度为1 mmol/ L抗坏血酸相当, L1001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F12。利用API鉴定系统L1001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
bacillus plantarum L1001。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筛选; DPPH 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 Q93- 331
文献标识码: A
R esearch Papers 研究报告
1.3.5 乳酸菌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参 照 文 献 [7]中 的 方 法 ( 略 有 改 进 ) , 取 不 同 样 品
1 mL, 加入浓度为0.2 mmol/ L的 DPPH·无水乙醇溶
液2mL, 混 匀 后 在 室 温 下 避 光 反 应30 min, 并 在 6 000
后的吸光度, 每一吸光值平行测3次, 取其平均值。
1.3.7 乳酸菌的鉴定
纯化菌株经革兰氏染色, 镜检观察细胞形态, 过
氧化氢酶反应, 采用API 50 CH 试剂盒和API CHL培
养 基 进 行49种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发 酵 试 验 对 分 离 乳 酸 菌
株 进 行 鉴 定[10]。
2 结果与讨论
1.3.6 乳酸菌清除羟自由基(HO·)能力的测定
参照文献[9]中的方法, 在10 mL的具塞试管中依次
加入浓度为5 mmol/ L的硫酸亚铁溶液1 mL, 5 mmol/ L
水 杨 酸- 乙 醇 溶 液1 mL, 3 mmol/ L 双 氧 水 溶 液1 mL
混 合 均 匀 后 加 入 不 同 体 积 ( 0.5, 1.0, 1.5, 2.0, 2.5mL) 的
能力与L. rhamnosus GG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相当。研究了两株乳酸菌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 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
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109 mL- 1的L1001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 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2%和37.9%, 同样浓度的F12完整细胞和
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4.4%和27.0%; 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 细胞浓度为109 mL- 1的细胞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
作 用 带 来 的 损 伤 [1]。 因 此 开 发 不 同 来 源 的 抗 氧 化 剂 对 清 除 氧 自 由 基 、保 护 细 胞 和 组 织 免 受 损 伤 是 一 个 非 常 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许多体内外实验表明: 一些乳酸菌具有显著的抗 氧化活性[2- 5]。目前为止对乳酸菌的抗氧化机理还没有 统一的认识。据文献报道, 在乳酸菌体内有一些抗氧 化酶类物质使得其具有抗氧化活性, 如超氧化物歧化 酶、谷胱甘 肽 过 氧 化 物 酶 、 过 氧 化 氢 酶 、N ADH 氧 化 酶、金属硫蛋白等。此外, 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 如阿 魏 酸 ( FA) 、半 胱 氨 酸 、谷 胱 甘 肽 等 也 使 乳 酸 菌 产 生 抗 氧化活性。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 Safe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036, China)
Abstract: Two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fermented foods based on the in vitro resistance to hydrogen peroxide. The H2O2- resistant capac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of two isola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α, α- diphenyl- β- 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io by intact cells and cell- free extracts of a L1001 109 mL- 1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36.2% and 37.9%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109 mL- 1 F12 cell suspension were 24.4% and 27.0%, respective- ly; The hydroxyl radicals- eliminating ability of 109 mL- 1 cells were equivalent to that of 1mmol/ L ascorbic acid of the same volume. The strain of L1001 was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001 by the API method. Key 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antioxidation; screening ; DPPH free radicals; hydroxyl rad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