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班级:xx班学号:xxxxxxxx
浅谈印象派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
摘要: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它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倡导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近现代绘画影响深远。
关键词:印象派后印象派近现代绘画
引言:
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
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
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
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正文:
说起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大家都耳熟能详,作者采用丰富大胆的色彩,将景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运用不同的笔触和技法加以绘制,制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我觉得这正是印象派被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心,而印象派则很好地抓住这个契机,将这种美自然饱满的表现出来了。
说到印象派的最重要成就,莫过于发现捕捉大自然的光影瞬间变化,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
最让我着迷的是印象派绘画上的洒脱与理性,他们往往在构图上是比较的随意,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的是一种灵感,一种偶然。
用画笔勾勒出心中的楚门世界。
他们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凸显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同情绪变化,来达到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一种氛围与气息。
然我们来谈谈印象派绘画鉴赏,当你欣赏一幅印象派作品时,首先得第一感觉是视觉上的一种冲击,一种震撼。
当你细细品味时,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作者的世界之中,不由得感慨一番。
但如果你靠的太近欣赏作品,会感觉色彩与色彩之间没有混合,没有规律的色彩组合,你甚至觉得这不是一幅画,更像是色彩的世界。
让我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就是印象派的意境之美,耐人回味。
印象派在绘画技巧上很值得大家探讨一番,早期的印象派他们不是用死板的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来表现画面,而后期的印象派绘画技巧则很大一部分加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意思,强调一种夸张,变形,追求个性的表现手法。
让人喜爱有加。
而后期的后印象派则更追求色彩的灵动性,他们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对自然观察和感受结果表现在画布上,流露出笔触在外观上的一种自然与坦率的美,面对自然,在对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将画面所形成的笔触形式保留下来,不加过多的装饰,保留笔触的过程和偶然笔触的使用,强调笔触组织中所体现出来
的视觉形式。
正是这种对绘画的极大热情,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
如梵高的《夜间咖啡馆》,高更得《手捧果物的女人》。
如果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那后印象派绘画则很好地推动了后世现代绘画的影响。
首先他们将艺术的触觉深入到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以表现瞬间真实为己任。
对事物有着恒定的看法,追求心中的所属。
这真是绘画的本质。
其次在运用以光和色彩为表现手法发面,印象派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抛弃了固有的观念,致力于表现光源色和条件色从而表现出大自然在一刻也不停的变化之中所呈现的美。
同事需要强调的是,印象派认为任何一个对象的色彩都不可能是独立的而必然以周围物体的反射光为条件,因此,也特别注意反映条件色,正是光源色与条件色,将印象派的画圈变成了一个统一与色彩中的整体。
注重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最后印象派突出绘画的视觉性。
印象派追求的“画其所见”,以描绘艺术家所看到的视觉表象为宗旨,而不强调表现事物背后的意义。
他们以色彩作为光的回声,建立色彩的和谐,谱写视觉的音乐,使绘画回到了视觉艺术的位置上,不过,对光线与色彩的敏感加深了印象派画家对大千世界运动的本质的感悟。
回归自然之美。
近现代的绘画风格很大一部分程度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如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
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
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
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直至今日,印象派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色彩的热爱,对绘画的执着,对自然的敬畏,这不是我们当代画家所需要的精神吗?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绘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属于自己的天空。
结论:
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都很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值得学习值得借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周敦颐《爱莲说》
《简谈美史》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