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模拟猜题专项汇编 (7)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模拟猜题专项汇编(7)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
1、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位于不同主族。
Y 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盐甲,Z、W、Q的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反应均可生成盐和水,Z的某种氧化物(Z
2O
2
)与X的某种
氧化物(X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正盐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甲的水溶液呈酸性,乙的水溶液呈中性
C.X、Q组成的分子可能为直线型非极性分子
D.简单离子半径:Q>Z>W
2、R、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Y 同主族,R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W 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R 与W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X 与Z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
C.X 与Z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
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
3、前20号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X、Z、R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X与Z、R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W同主族,Y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Z>Y
B.X分别与Y、Z、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都属于电解质
C.Y分别与Z、R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有离子键
D.Y分别与X、Z、W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且漂白原理相同
4、X、Y、Z、Q、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01mol·L-1)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和Z的简单离子半径:Y<Z
B.R、Q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Q
C.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RO
3
D.上述五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是金属元素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
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
气体。
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5mol/L丙溶液的pH为l,上
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Y>X
C.化合物
XZ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
D. X、 Z的单质分别直接与Y的单质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甲
Z常温常压下的结构如图所示:且W与X、Y、Z均可形成电子数相等的分子,W
2
为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W
分子中的键角为120°
3
B.W
2Z的稳定性大于YW
3
C.物质甲分子中存在6个σ键
D.Y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7、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X的水溶液呈中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Y>Z>Q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元强酸
D.该化合物中与Y单键相连的Q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8、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 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Y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X、Z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 Y、Z组成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 W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9、Al-PMOF其结构如图分子式:49
C H XYZ,可快速将芥子气降解为无毒物质。
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Z>X
B. 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Y
C. 含氧酸酸性:Z>Y
D. 2YXZ 中Y 的化合价为+4
10、X 、Y 、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 、B 、C 、D 、F 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E 是由Z 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 •L -1
D 溶液的pH 为13(25℃)。
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X 、Y 、Z 、W 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溶液pH 小于7
B .化合物F 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 .0.1molB 与足量C 完全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2N A
D .Z 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11、已知A 、B 、C 、D 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D 为强电解质(其他相关物质可能省略)。
222O O H O
A B C D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 是共价化合物,则A 和D 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其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处于第二周期第ⅣA 族
C. 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它与Mg 反应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为2:3
D.若A 是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则常温下0.1mol/L 的D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可能
为10−13 mol/L
12、(多选)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
部分,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B、C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且它们的质子数之和为32。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A>C
B.常温常压下,B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B>C
D.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N,Z为Na,W为Al,Q为S或Cl元素。
A. Na位于ⅠA族,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Na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故A正确;
B. 硝酸铵溶液呈酸性,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 Q为S时,C与S形成的二硫化碳中含有两个C=S键,为直线型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 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Q>Z>W,故D正确;
故选:B。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上分析:R为C,W为O,X为Al,Y为S,Z为Cl。
A.离子的电子层
越多离子半径越大,W<Z,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Z<Y,则简单离子半径:W<ZR,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前20号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而Y、W同主族,则W为S,X、Z、R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三者处于同主族,只能处于ⅠA族或ⅡA族,且X与Z、R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几何原子序数可知X 为H、Z为Na、R为K。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Z(Na)>W(S)>Y(O),故A错误;
B.X分别与Y、Z、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依次为H
2
O、NaH、HCl,它们都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C.Y与Z形成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C错误;D.Y分别与X、Z、W均可
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H
2O
2
、Na
2
O
2
、SO
2
,前两者利用其强氧化性,而二氧化硫
利用与有机色质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漂白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选项,C、H组成化合物为烃,当是固态烃的时候,沸点可能比H、O组成化合物的沸点高,故A错误;
B选项,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碳酸,它为弱酸,故B正确;
C 选项,Y 、Z 组成的分子二氧化碳为非极性分子,故C 正确;
D 选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因此Cl 是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D 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H ,Y 为C ,Z 为O ,W 为Na ,
A. X 、Y 、Z 、W 四种元素组成的盐为碳酸氢钠,溶液水解显碱性,则pH 大于7,故A 错误;
B. F 为Na 2CO 3,含离子键、共价键,故B 正确;
C. B 为Na 2O 2,C 为CO 2,二者反应时过氧化钠为氧化剂、还原剂,0.1molB 与足量C 完全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1N A ,故C 错误;
D. Z 为O 元素,不存在正价,故D 错误; 故选B.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且D 为强电解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O 2BO 2CH 2OD ,中学常见物质中N 、S 元素单质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Na 元素单质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
A. 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A 为N 2(或S ),B 为NO (或SO 2),C 为NO 2(或SO 3),D 为HNO 3(或H 2SO 4),其中N 2与镁反应生成的Mg 3N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故A 正确;
B. 若A 为非金属单质,则A 为N 2(或S ),氮元素处于第二周期ⅤA 族,硫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ⅥA 族,故B 错误;
C. 若A 是共价化合物,A 可能为NH 3或H 2S ,D 为HNO 3或H 2SO 4,H 2S 与H 2SO 4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 正确;
D. 若A 是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则A 为Na 或N 2或S ,D 为NaOH 、HNO 3或H 2SO 4,0.1mol/LNaOH 溶液或HNO 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都是10−13mol/L ,故D 正确。
故选:B。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A为N,B为S,C为F元素,D为C元素,
A.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D>A>C,故A正确;
B. 常温常压下S单质为固态,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S<F,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C,故C错误;
D. F非金属性最强,不存在最高价含氧酸,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