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数据计算原理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数据计算原理

详解

一、名称解释

1.当增加测站点时,以选项卡方式表示。

2.控制桩部分

1)控制桩名:该桩数据必须为指定,并已经测绘完毕。(在导入该数据前,控制桩已

经导入在了系统中。

2)累距:控制桩位置累距,计算参之一(即测站点位置的累距)

3)高程:控制桩位置地面高程,计算参数之一(即测站点位置的地面高程)

4)垂直角:两个选项“向上为0度”,常用即默认值,“向下为0度”,不常用,通过

用户选择指定。(配置参数)

3.测量方法

1)实测法:采用水平角、垂直角、斜距、棱镜高的方式测量,即上边的界面。(首先

实现)

2)相对法:采用已知桩、平距、偏距、高差的方式测量。暂时改选项设置成灰色,不

能选择,暂时不作。

4.测站部分

1)测站:测站点名称描述,无特殊含义。

2)仪器高:观察镜中点对地面距离,计算参数之一。

3)左转角度:不详,但对计算暂时无影响,不予考虑。

4)右转角度:不详,但对计算暂时无影响,不予考虑。

5.立尺部分

1)立尺处名称:测量点号

2)水平角:测量仪器相对线路方向,水平旋转角度,计算参数之一

3)垂直角:观测点与被观测点连线,以观测点为顶点,向上方向为0°所形成的角度,

计算参数之一。一般为度分秒格式。

4)斜距:观测点到被观测距离,计算参数之一。

5)棱镜高:被观测物的第一点参照物,计算参数之一

6)悬空点垂直角:观测点与被观测点连线,以观测点为顶点,向上方向为0°所形成

的角度,计算参数之一。一般为度分秒格式。

6.需要输出计算结果

1)点号:即立尺处名称

2)累距:L累距=L控制桩累距+ L斜距*cos(90-θ垂直角)*cos(180-α水平角)

3)偏距:L偏距=L平距*sin(180-α水平角)

4)高程:Z被测点地面高程=Z控制桩高程+ L斜距*sin(90-θ垂直角)+H仪器-H棱镜

5)高度:H被测点高度= L斜距*sin(90-θ悬空点垂直角)- L斜距*sin(90-θ垂直角)+H棱镜

7.需要输出计算过程

1)L偏距=L平距*sin(180-α水平角)

2)L投影平距=L平距*cos(180-α水平角)

3)L平距=L斜距*cos(90-θ垂直角)

4)L累距=L控制桩累距+L投影平距

5)ΔH1起算高差= L斜距*sin(90-θ垂直角)

6)Z被测点地面高程=Z控制桩高程+ΔH1起算高差+H仪器-H棱镜

6)ΔH2起算高差= L斜距*sin(90-θ悬空点垂直角)

7)H被测点高度=ΔH2起算高差-ΔH1起算高差+H棱镜

8)Z被测悬点高程= Z被测点地面高程+H被测点高度

(图一)俯视图(平面投影图)

(图二)正视图(侧面投影)-观测棱镜

(图三)正视图(侧面投影)-观测目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