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全观_安全学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 人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 安全与人生价值 (4)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 生命的价值是人们对人的一生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物 质和精神财富的一种肯定;而安全最主要内涵就是“以人 为本”,就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顺利的延续,从而实现人的 生命价值。 安全即命。因此,安全是围绕着生命价值而运动的,即生 命价值是安全的核心,上升到观念范畴,也可以说,生命价值 观是安全观的核心。
(3) 社会变革或改革 纵轴表示矛盾的激化程度 OA段:新秩序建立过程 中矛盾逐渐缓和阶段 AB段:新秩序建立后矛 盾的稳定发展阶段 BC段:旧的管理体制阻 碍生产力发展后的矛盾 加剧阶段 C点:矛盾激化程度的突 变点。
(4)人的衰亡过程 纵轴表示人体的衰老程度 OA段:生命诞生到青春 期阶段 AB段:青春期到老年期 阶段 BC段:人体进入老年期 的加速衰老阶段 C点:生命衰亡的临界值
五、安全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就是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一定如 此的趋势。 偶然性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非本质的原因而产生的 事件,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 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 比如: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在富氧和蓄热的条件下必然自 燃,但条件的具备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且这种偶然性完 全服从于火灾系统内部隐藏的必然性。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中:
Vs:安全价值 F:安全功能 C:安全投资
提高安全价值的途径:
F↑C↓、F↑C不变、F大幅↑C↑稍微(主要途径) F不变C↓ 、F稍微↓C大幅↓(特殊情况下才使用 )
提高安全价值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安全寿命周期指:从安全措施的构思、设计、实施、使用、 到基本失效的过程。 安全寿命周期投资指: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投资的 总和。
(二)、安全科学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是唯物辩证法观点之一。 安全科学欲反映对安全与危险造成影响的因素的内在规律 性,必须全面地分析各要素,利用各个学科已取得的成果, 对开放的大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安全的客观规律和 实现途径。分析中要注意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 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又 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在安全领域中,各种安全和危险要素很多,叠加在一起整 体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所以为了实现系统总体功能向有利 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对各要素统筹兼顾,增加安全因子 的整体功能,削弱危险因子的整体功能。决不能头痛医头、 彼此隔离,那样会大大降低系统的安全功能。
大安全观的“大”包涵、“现代”和“全局观念” 大安全也称为人类安全,是以人为核心的安全; 大安全观是人们对不同时期安全问题的全新认识而产生的新 安全观念;
第2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的研究离不开正确哲学思想的指导,人们对安全科 学领域研究所依托的哲学思想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对安全科 学研究的准确性。
第4节 安全价值观
(2)安全的价值 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安全的社会价值: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 一次安全愉快的旅 行,一个和平、和谐、安定的世界……安全的社会效应是无法用 金钱来度量的。安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保障,安全生产、安全性 合格的产品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保障产品有市场 和竞争力。 安全经济价值:
第2章 安全观 Outlook on Safety
第1节 引言
安全观 指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 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即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的看法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职业、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安全观也不 同; 安全观受行为主体(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安全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安全观受世界观所主导 人生观、价值观与安全观等共同构成世界观的主要内涵; 怎么把握安全观与人生观、价值观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2)安全观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 从生命的角度审视; 人生目标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生存,安全、舒适与健康是基本 需求与要求;
降低伤亡事故 (人身安全)
生命安全 健康保障 家庭幸福 社会安定 国家进步 避免损失 减少浪费 维护技术 提高功效 促进生产 发展经济
安全功能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避免和减轻损 失(技术和财 产安全)
消除和减轻环 境危害(环境)
维护环境 维护资源 保障生存
安全功能体系
安全价值工程
(1)价值工程 政治中价值的概念? 价值=功能/成本 价值工程(VE):起源于美国
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1)早期的安全宿命观 早期:“听天由命”、“命运决定”等,对天灾人祸的无能 为力; “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与“以民为本”等突出以人为 本的安全观; (2)安全经验论和安全知命观 战国或秦汉时期《周易》为代表的安全活动预知观点; 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的生产活动形成的安全生产经验; (3)系统论与安全系统观: 可预知的科学安全观; 对事故的预测是按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提出预测模型和解析结 果; (4)大安全观: 包含生产、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
冒顶 OA段:刚掘出新巷道 变形速度递减段 AB段:稳定段 BD段: 围 岩 压 力 等 条件 变化,变形速度加快, 发生冒顶
煤与瓦斯突出 OA段:损伤减速增加 阶段 AB段:损伤稳定发展 阶段 BC段:损伤加速段 CD段:灾害发展阶段
(2)机械事故
OA段:初期零部件跑 合磨损段 AB段:恒速磨损老化段 BC段:与元器件寿命 相关的加速磨损老化段 C点:为机器临界磨损老 化量。
⑴ 从事故的危害中认识到 ⑵ 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 ⑶ 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 ⑷ 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三个层面 ⑸ 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
2、对安全现象的认识,不能解决安全本质问题。 3、生产安全的本质就是生产实践符合生产规律的运动。
二、安全的规律 狭义安全规律,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如生产安全规 律、交通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安全,即大安全的普遍 规律。 安全规律的表现形式: 1、生存规律 安全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社会 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构成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因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 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3、发展变化规律 安全从与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 符合预防、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2)安全价值工程的定义及内容 安全价值工程(SVE) 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VE,VA)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 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 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 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安全价值的数学表达式:
Vs=F/C
(三)、安全中的量变与质变 哲学中的量变与质变,在安全科学中表现为流变与突变。 统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流变与突变的相对性。 离开了流变,就无所谓突变; 离开了突变,流变也无从谈起。 2.流变与突变的层次性 在不同物质层次上,流变和突变有具体表现形式。 低层次的突变,高层次可能属于流变。 例如:人体某一器官的损伤,针对小区域来说,是一次突 变,对整个人体而言,是综合功能的流变。 3.流变与突变的相互转化
4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特征 “安全流变与突变”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安全与危险的 矛盾运动过程。这一矛盾运动决定了各个阶段的安全状态。 下面以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安全流变与突变”的基本特征。 (1)矿山灾害 (2)机械事故 (3)社会变革 (4)人的衰亡过程 (5)安全流变—突变论
(1)矿山灾害 自燃火灾 OA段:煤与氧气开始 接触氧化 AB段:氧化速度减慢, 氧化程度加深 BD段:氧化速度加快 D点:发生自燃火灾 C点:人为设置的报警点
四、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 (一) 简单性和复杂性 1.简单性: (1)复杂系统可分解成简单要素、单元 (2)复杂系统内外部的联系遵循简单的规律。 2.复杂性: 安全系统中包含无穷多层次的矛盾,形成极为复杂的结 构和机制,与外部世界又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存在多种相 互作用。 (二) 精确性和模糊性 安全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走向精确,模糊和精确 是辨证统一的。模糊性可以说明精确性,适当的模糊反而 精确。但是,模糊定性描述的边界太广,将会降低安全程 度。 在具体情况下,有必要处理好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
第2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二、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一)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安全的相对性 1.绝对安全状态不存在 2.安全标准是相对的 3.对安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危险的绝对性 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 安全与危险的矛盾统一性 1.对立性: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 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 2.统一性:互相依存,共处统一体中 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
第4节 安全价值观
(1)研究安全价值的必要性 价值观是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观确定的基础。 如果安全没有价值指标,它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品社会 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没有地位。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在发展生产时,颁布了各种劳 动保护法规,建立了各种专业机构和劳动保护科研机构,拨 出大量经费改善劳动条件,并在长期生产建设的实践中总结 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明确 指出: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 要求各级领导把它放在生产工作的首位。由于商品社会中价 值决定其社会地位,所以安全仍然无法脱离没有经济指标的 困境,只能成为一般化的宣传内容,“安全第一”也就成了 没有权威的口号。因此研究安全价值很有必要。
第2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既同又异,同中有异。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 又以哲学为指导。 ①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 展; ②哲学又指导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3节 安全本质及安全第一原理
一、安全的本质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的五种类型
(5)安全流变—突变论 综上所述,安全—危险这一矛盾运动贯穿于事物存在的始 终。并且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制约。 研究事物的流变—突变运动,必须从危险因素中找到内在 因素,通过研究内在因素的变化规律得到安全流变—突变 的基本规律,然后再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
事物“安全流变与突变”的全过程为: 当某一新事物诞生后的初期(OA阶段),其损伤量随时间呈减速递增,新 秩序在此期间逐渐形成和完善。 当新秩序发展到成熟阶段时(AB阶段),完善的新秩序使损伤量匀速缓慢 增加。 经过一个稳定增加的时期后,原秩序将再次向无序方向发展,进而使损伤 量值开始加速增大(BC段)。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固有的损伤量承受能力界限,超出此限后,事物将发生 安全突变。 当原秩序破坏后,事物又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安全状态(O点)。
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安全第一” 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它有关 部门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 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抓生产必须首先抓安全,真正树立人 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组织, 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 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工作 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 (1)在考虑生产时,应该把安全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去制定 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以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证 生产长期地、安全地进行。 (2)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领导者 应当把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广大职工 则必须严格地、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