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区域划分依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各区域人文地理条件分析
• 都市功能核心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重庆建市以来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开发强度最高,基本上完全城市化的地区, 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行优惠提升,传承历史,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彰显山水城市风貌等。整个区域处于现代服务经济为 主的发展阶段。 • 都是功能拓展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设区域,未来几年重庆主城 建成区将达1188平方公里,几乎所有的待开发用地集中在此,是未 来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区,也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教育科研及 商贸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布局区。这里集聚了我市一批 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如两江新区、两个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 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
都市功能拓展区
• 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 ,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 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 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这片区域,将挑起未来重庆发展 的“大梁”。 • 任务: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实现GDP10700亿元, 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7.5%和44%。同时 ,还要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 400万人。
重庆五大功能区划分依据
• 第三组
母龙盼Baidu Nhomakorabea
五大功能区范围
都市功能核心区 里 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 面积294平方公
都市功能拓展区 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 面积5179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新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 盛、双桥经开区 面积2.32万平方公里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等11区县 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 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理论依据
• 1、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 (1)、重庆五大功能区域规划首先符合增长极理论。增长较快的主 导产业和创新产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 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 (2)、符合累积因果理论。因为初始优势较好的地区具备超前发展 条件,通过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结果会进一步强化该地区优势,最终 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 • (3)、符合极化—涓滴效应理论(极化—涓滴效应由世界著名发展经 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用于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 相互作用及影响)。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一定是生产要素从外围区 向中心区集中、中心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过程(极化—涓滴效应)。因 此,一个地区如果能够通过营造有利于极化和扩散的环境,扩大极化 —涓滴效应,就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地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 (4)、符合梯度推移理论。因为区域间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梯度 差异和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区 域分工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效率和国民福利。
城市发展新区
• 定位: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 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 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 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 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 区,外接‘两翼’,是大都市与生态区的‘粘连地带’。 •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 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 ,占全市的45%。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 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 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 开发并举。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 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 达到50%以上。
实践因素—划分五大区更有利于区域以及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协
调发展
都市功能核心区
• 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 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 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 的大都市中心区。 • 任务:今后的发展重点将面临四大主要任务——提升产业能级、 优化城市功能、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 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 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 任务:调整人口布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 ”转移,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 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各个区域人文地理条件分析
• 城市发展新区是按卫星城理念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布局建设的城镇集群 ,城市发展新区不是“城市开发新区”不是全域进行新城开发和工业 开发。主要特征:一是城市群建设的理念。成渝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 新增长极,成渝城市群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城市发展中心的12个区县 城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绕重庆主城的卫星城。二是 “四化”同步发展区域。12个区县富源广阔、地理和区位条件优越, 其区县城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发展基地,要在现有基础上同步推进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功能分区突出首要 、明确重点的必然要求。生态涵养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保护好三 峡库区的青山绿水。生态保护针对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 减少人为扰动。
• (5)、符合绝对优势假说和比较优势假说。绝对优势假说认为,区 域应该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区域间交换; 比较优势假说则强调,各区域应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 • (6)、符合要素禀赋假说。因为通过使用本地区相对密集、较为充 裕的生产要素生产优势产品,通过区际贸易,各自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从而有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 (7)、符合新增长理论。因为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外部性对于区域经 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与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的 存在是经济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 (8)、符合新经济地理学。因为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市场、技术及 其它因素是在区域经济的集聚过程中形成的。但相对于技术外部性而 言,资本的外部性、特别是市场规模效应更重要,区域产业集聚和企 业集群式发展,有助于技术扩散和市场信息交流,提高区域经济竞争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