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共19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全册共19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全册共19页)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19页
刘璇 段然 刀黎云 陈香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发展
一、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 特点:以政治关系为主,曲折、复杂、多变、 不平衡
• 分期:1.1949年--1955年 2.1955年--化--1978年越南对 柬埔寨出兵 5.1979--80年代末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领域开张双边、多边的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1、政治关系领域:中国政府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 策,建设中国与东盟之间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 (1)中国与东盟方面,在2019年双方由“睦邻互信的伙 伴关系”发展为“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四)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 出兵柬埔寨
• 可分为三个层面:与印支国家逐渐由热转冷 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得到发展 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越关系从友好走向敌对,到越南出兵柬埔寨前关系破 裂;中柬关系受“红色高棉”极左政策影响
中国抓住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时机与马来西亚、 泰国和菲律宾在1974年和1975年先后建交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五、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前景
• 经济上前景广阔乐观,提高合作水平,巩固合作 基础。 • 政治上互信增强,双方高层进一步互访,制度化、 机制化进一步完善。 • 文化上加强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 安全上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合作、协作。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80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调和平共处的交往方式,把党际关系与国家间关系区别开来;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 这些政策主张有利于妥善处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敏感 问题, 2.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中国开始改变把东盟视为服务于美 国利益的同盟组织的看法,而东盟国家在对待越南地区扩张 以及抵制苏联影响扩大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了共识,建立了 合作关系。 3.东盟一些国家内部的武装动乱得到了较妥善的解决,国内 政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2、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3)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贸易博览 会 (4)2002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 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 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与 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正式开始建成运作。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相互影响
一、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
(一)远古的传说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悠久关系,首先反映在中 国和有关国家的古代传说之中。 中国历来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因此,在 中国的古籍记载中,有许多反映这种联系的传说。 在东南亚地区各国中,中国与越南山水相依,两国 间的交往尤为久远和密切,因而在中国古籍中记载 了许多关于两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已建立联系,三皇 五帝中的神农、尧、舜等曾经南抚交趾的传说,交 趾,古指五岭以南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在内的广 大地区。
一、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
元朝的航海技术比宋代更加发达,加之元朝统治时 期,多次对东南亚的缅甸、越南、占婆、爪哇用兵, 想真腊(今柬埔寨)、(今泰国)派遣使者,使元 朝与东南亚各国的接触和交往进一步扩大。
一、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
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空前发展。由于当时中国经 济繁荣,交通发达,明廷多次派遣使者与周边以及许多遥远 的国家建立联系。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郑和七下“西洋“的 壮举。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 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大型船队七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郑和远航,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去 的船队到过占城、爪哇、真腊、旧港(今印尼巨港)、(今 泰国)、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渤泥、苏门答腊、 阿鲁(今印尼北苏门答腊鲁姆河口),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 着以郑和小子三宝命名的“三宝井”“三宝垄”“三宝庙” 等遗迹。 此外,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官方交往进一步扩大, 互相频繁派遣使者,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联 系,也为彼此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一、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
民间交流主要是通商贸易。既包括东南亚国家或经 由这些国家来华的商旅,也有扬帆远航或长途跋涉 前往东南亚经商的中国商人。 此外,民间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中国人主 动或被动地向东南亚地区迁移,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的重要媒介。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三:狭隘民族主义的盛行和非政府组织的深度介入 除了上述的资源与领海问题外,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受到来自宗教、民族主义和国际犯罪组织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加入 WTO 以来,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冲击,但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低收入国家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也空前加强。作为中国近邻的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次区域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 中国因加入WTO而获得的更多的市场准入,在极大削减进出口中间品的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削减了东南亚国家此前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优势。 为此,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潜在排华情绪开始蔓延在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与国民之间, 而东南亚各国国内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又加速了这一不正常情绪的扩散。事实上,不论是此前的中越、中菲之间的海上船只冲突,抑或是近期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持续对峙,其事件核心就在于东南亚国家民众内心潜在的排华情绪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蔓延。 不可否认,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 也在能源、资源与就业上对东南亚国家造成了轻微的负面影响,但这些都不足以形成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政客是别有用心、试图为转移国内社会矛盾而寻找借口。 当然,民族主义盛行并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80 年代在东南亚国家涌现的非政府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涉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有数据表明, 随着东南亚各国的日益开放和外国势力的不断渗透, 国内各种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甚至于在各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外政治外交上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本国主义思想, 而这些信奉西方价值观的政治势力的深度介入,也就必然会制约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外交活动。他们不断负面宣传中国的政治外交政策, 甚至使用 “新 殖民主义”“中国威胁”等极富有舆论导向性的词汇,试图达到恶化双边关系的目的。同时,动荡的国家政权也为这些西化组织提供了极好的生存土壤,他们借助所控制的舆论资源,与多方政治势力相互勾结形成利益网络,打着“人权” 、领土等旗号公然挑衅中国, 这点在近几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中国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虽然受到当时地理和交通手段的限制,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关系就已开始。
19世纪以后,由于中国移民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加,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关系越来越密切。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都遭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主要受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左右,1967年东盟成立,双方相互疑,有时甚至视对方为自身安全的威胁,相互敌对。
因此,双方的经济关系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随之得到改善。
用了将近1O年的时间,中国与东盟才开始进行官方往来。
1974年,马来西亚率先与中国建交,次年,菲律宾和泰国也与中国建交。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90年代初达到高潮。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恢复了外交关系,并分别与新加坡和文莱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外,中国与越南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相互对抗后,也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至此,自从东盟成立以来,中国首次与所有的东盟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双方关系进入最佳时期。
1997年,东盟成立30周年,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为双方关系全面和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构筑了框架。
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双方关系走向成熟。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
第一,冷战后,在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形势发展过程中,要求国际间的相互依存,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
东盟的成立目的就是谋求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合作。
90年代后,东盟加快了组织内部的合作步伐,并积极参与亚大地区更大范的经济合作。
而中国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日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
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东盟在地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经济关系不断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长时段的历史考察
横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长时段的历史考察吴小安※摘要:本文从历史与当代的长时段视角考察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8关注的层面不仅包括从上而下的制度化的政治经济,而且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文化。
考察的框架与进程涵盖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各个重要时期。
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在历史上一直很重要a朝贡贸易体系曾经盛极一时;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时期,华人移民浪潮扮演着重要角色;冷战时期,双方曾经一度中;近,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将来也会更加密切。
塑造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动力包括历史、地缘、人□、意识形态、种族、移民、经济、政治和领土等重要文中国与东南亚的历史互动当代的21上一个的历史进程与脉络框架。
关键词&中国与东南亚;朝贡体制;海上贸易;华人移民;“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20)04-015-19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Long-term Historical ReviewWU Xiao'anAbstract:The paper provides a long-term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of 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 and their dynamics,involving not only the top-d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ut also the down-top socio-cultural elements.It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during different important periods.The interaction has been essential when the tribute system was in full flourish;Chinese immigra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western colonialism period;during the Cold War,the two sides once broke off contact and kept apar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and will become $ncreas$ngly$mportant$n the future.To shape dynam$cs of b$lateral or mult$lateral relat$ons enta$ls h$stor$cal, geographical,demographical,ideological,ethnical,economic,political and territorial,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and so on.The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contexts,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grand framework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 in general,and of the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 particular.Key Words:China-Southeast Asia;Tribute System;Maritime Trade;Chinese Migration;The Belt and Road从长时段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本文将探讨中国一东南亚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动力。
高三历史课件古代对外关系.pptx
九.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华侨下南洋) 2、戚继光抗倭 3、葡占澳 4、郑成功收复台湾
5、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6.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
第15页/共33页
明清对外关系的特点
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 夺。 3.明清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 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 斗争。
影 响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 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
促进资本主义迅 猛发展,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 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 西方为资本 因 ”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 原始积累所
力
驱动,远洋
航海事业蒸 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 蒸日上
第29页/共33页
畅想天地
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 秋冬出发,夏季返回。你认 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第7页/共33页
开辟:张骞凿空
绸陆 之上
路线: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疏勒—葱岭—中亚—欧洲
路 丝 经文交流: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井渠法造纸术;
传入佛教
意义:沟通了中西交通第8的页陆/共3上3页要道,是划时代的大事
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沿海——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
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
两汉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请你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条件,并谈谈你对两汉对世
思治以影 为界路、从响东分经促影:亚析济进一文响:、经方明的一 文 济面的理般 化 文,中解说 、 化经心。来对交济,,外流文其影交、化对响通丰发外对、富展交外及世交政界居往往策人于促的五民世进因方生界 了素 面活先中主 分、进外要 析扩行经可 ;大列济以 影中,文从 响国成化政 可影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联通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历史表明,和平、合作和互相尊重是实现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关 键。
对现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启示与展望
深化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在经贸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双方可以加强投资、贸易和产业合作,实现互利 共赢。
推动多边合作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中国与东南亚可以加强沟 通协调,推动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 的重要通道,以瓷器、丝绸、茶 叶等商品交易为主。
古代海路交通
01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 的重要通道,连接了南海、印度 洋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02
海上瓷器之路
03
海上香料之路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 的重要通道,以瓷器为主要交易 商品。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为地区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不断深化,双方可以在 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双方应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原 则,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道教传播
道教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广泛传播,对 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交流产 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艺术、科技等文化交流
1 2 3
文学交流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交流主要通过文学 作品和文学理论进行,双方互相借鉴和吸收彼此 的文学元素。
艺术交流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艺术交流主要通过绘画 、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进行,双方互相学习和 借鉴彼此的艺术风格。
科技交流
中国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
中国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摘要: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东南亚大地上一个璀璨的明珠,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古代柬埔寨人就在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繁衍生息。
中国和柬埔寨地理位置相距不远,从柬埔寨第一个国家扶南王国至今,两国交往已逾两千年,虽然期间有时会因某些因素中断交往,但大体上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的关系。
摘要:中国、柬埔寨、政府交往、经贸往来一、柬埔寨简况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位于中南半岛的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以平原为主,自古以来农业就十分发达。
其周边与多国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越南相交,东北与老挝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相邻,边境线长,与周边各国贸易简便。
西南濒临暹罗湾,与南海相通,海上交通便捷。
从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扶南到真腊再到柬埔寨,其疆域领土有变化,但大致上以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或大或小的变迁,主体上仍以高棉族为主体,在历史发展中融合泰族、缅族、占族、越族、马来族、华族等民族形成的多民族的国家。
扶南王国于公元1世纪建国,是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建立的一个古代王国,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发达,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经历了三个王朝之后,公元7世纪中叶,扶南的属国真腊强大起来并征服了扶南,因为扶南人和真腊人同属吉蔑人,不存在外族的入侵,而是民族内部的王权更替,真腊也就成了继扶南之后的第二个柬埔寨历史上的国家。
从7世纪中叶征服扶南开始,真腊开始了其在柬埔寨长达9个世纪的统治,此后内忧外患,真腊也逐渐衰落,于16世纪末改国号为柬埔寨。
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柬埔寨相继沦为暹罗、安南的属国,此后,又沦为法国、日本的殖民地,在次期间,柬埔寨人民一直为了独立自由而斗争。
1953年11月9日,法国和柬埔寨进行了权力交接仪式,法国宣布停止在柬埔寨的殖民活动,柬埔寨获得了独立,但法国仍不死心想继续控制柬埔寨,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完全撤出驻柬法军,柬埔寨才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材料进行逻辑推断,这种情况在阅读中国外交档案时出现的频率尤其高。
另外,由于在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时存在着双轨制的对外联络交往方式,也就是说除了外交系统,还有党的对外联络系统,有时甚至还要加上军事情报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采取的相关具体措施,对于最终决策的影响有时比较难以判断,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外交事务的细节问题时常常遇到类似情况:面对同样一个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提出了一个分析建议,外交部也提出了一个分析建议,但最终中央作出的决定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面貌。
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情况就显得比较棘手,因为缺少任何一个部门的关键环节,就无法真正客观地还原外交活动的历史细节。
而在目前的环境和状况下,要想做到尽可能地聚拢所需材料,无疑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述因素都在无形中提升了研究难度,是制约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可能还存在的一个影响就是党史研究本身的特殊性同外交史研究的敏感性之叠加所带来的现实张力。
按照党史研究的相关要求,既要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属性,又要高度遵循政治要求。
要真正把握好这个尺度,对于很多历史研究者来说存在着实际困难,而这一点在外交史研究中又被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当相关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之际,常常会遇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境况,目前真正能够充分接受并顺利刊发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成果的学术阵地依然较为狭窄,而在各类学术考评机制盛行的文化环境下,显然不利于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这同样是需要整个历史学界今后加以认真考量的一个复杂问题。
尽管存在如上困难,笔者仍然相信每一位从事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学者都期望看到,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视野能够愈加开阔,环境氛围能够更加宽松。
从现实角度观之,无论是当下还是将来,当代中国外交史与中共党史并行研究的架构必须得到维持和发展,这不仅因为整个新中国的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中共领导下的外交史,而且党史研究领域形成的一些方法以及发掘和思考问题的很多理论意识,都对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具有非常显著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从黄岩岛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从黄岩岛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回顾中国与东南亚60多年来的关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总而言之,有几个特点:曲折、多变、复杂、不平衡。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与越南、印尼、缅甸相继建立外交关系,奠定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的基础。
此后,中国与印尼互访频繁,中越友好关系加深,中缅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发展,与柬埔寨、老挝建交。
1965年10月,70年代初,呈现出一股低潮时期,与缅甸关系不和,双方撤回大使,终止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1972年,中国与印支国家逐渐由热转冷,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得到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1979年,80年达末,中国与东盟中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关系稳步发展,并与1988年提出发展同东盟关系的四项原则。
1990年到1997年,在冷战结束后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全面恢复并发展,相继复交或建交。
1997年金融危机后到2010年,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南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菲律宾就曾多次觊觎南海诸岛。
众所周知,南沙群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后,新中国先后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
根据国际公约,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多次声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近日,黄岩岛事件打得火热朝天。
在2012年4月11日,据菲律宾方面声称,菲军舰在黄岩岛海域与两艘中国巡逻船发生对峙。
据媒体报道,双方对峙的原因是菲律宾方面试图逮捕2名中国渔民。
菲律宾政府称,当时有8艘中国渔船停靠在“菲律宾领域内的”黄岩岛,距离菲律宾吕宋岛有124 海里。
另据菲律宾外交部的消息,菲律宾海军最大型的一艘军舰4月8日在黄岩岛海域发现8艘中国渔船。
菲律宾外交部还发表声明称,该海域属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海军负责在该海域的执法活动。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我眼中的中国——东盟关系季思杭摘要: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关键词:互利共赢战略平衡地区稳定和平与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前身是马来亚,菲律宾,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间,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截止2012年底,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总面积越4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91亿。
中国与东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双方都不得不关注着对方,中国与中东的海上石油命脉要穿过东盟控制的马六甲海峡,东盟的第一大河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东盟5国,在流域内是当地的主要的农业区域,故若在上游的中国便从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下游的农业,所以双边若不开展交流,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另外,东盟是美国岛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图上看,东盟位于美国太平洋锁链战略“第一岛链”的南部组成。
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开始于1991年,当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
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中国与东盟间的高官磋商、商务理事会、联合合作委员会、经贸联委会以及科技联委会共同构建了中国-东盟五大平行对话合作机制。
而真正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长足进步的,应该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关系
山东大学----------------------------------中国概况:中国-东盟关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学号:************(2016-06-22)学年:2015-2016教授:何振科东盟简介: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 Nations), 简称东盟(ASEAN)。
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个国家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除了这5个创始成员国家以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 越南(1995), 老挝和缅甸(1997), 和柬埔寨(1999)五国先后加入了东盟。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历史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中国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1955年--1965年印尼9-30事件之前
• 继续发展期 亚非会议后,由于美国的影响,泰国与菲律宾仍未能与中
国建交,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在印尼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尽管 如此,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总体上在继续发展:
中国与印尼互访频繁;中越友好关系加深;中缅友好关系 得到巩固和发展,并成为最早与新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 家;与柬埔寨(1958.7.19)、老挝(1961.4.25)建交
整体、东盟各国、大湄公河次区域。1991年7月,钱其琛外 长首次应邀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 与东盟正式接触。
2、中国分别与东南亚国家复交或建交。(1990年8月印 尼复交,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
3、1992年开始参加GMS合作。
二、2019年金融危机后到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进 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在区域、次区域的三个层面和各个
。 双方还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双方关系 (2)中国与东盟的10+1机制。
2、经济关系领域: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3)从2019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贸易博览
会 (4)2019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 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 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与 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在2019年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正式开始建成运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刘璇 段然 刀黎云 陈香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发展
一、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 特点:以政治关系为主,曲折、复杂、多变、 不平衡
• 分期:1.1949年--1955年 2.1955年--1965年 3.1965年10月--70年代初 4.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对 柬埔寨出兵 5.1979--80年代末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一)1949年--1955年
• 奠基期 构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奠定了新中国与东南亚
国家外交的基础
先后同越南(1950.1.8)、印尼(1950.4.13)、缅甸 (1950.6.8)建立外交关系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明确了中国与东南亚国 家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增进了东南亚国家对新中国的了解, 为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2. 调和平共处的交往方式,把党际关系与国家间关系区别开 来;
3.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
4. 这些政策主张有利于妥善处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敏 感
(三)1965年10月--70年代初
• 低谷期
出现印尼局势巨变、早期东盟与中国的对立以及中国“文 革”初期极左思潮
与缅甸关系出现不和,双方撤回大使,于1969年终止了中 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中国与印支国家的关系在抗美斗争中深化,但在这一时期 对东南亚国家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支持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历 史合理性,却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正常关系的发展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3、安全方面 (1)2019年11月,第六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 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 言》,同时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通过谈判以 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2)2019年中国与东盟共同就防止“非典型性肺炎”和 “禽流感”展开合作。 (3)2019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谅解备忘录》提出反恐、禁毒、打击国际经济犯罪是双方合 作的重点领域。双方将进行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合做 和共同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
5. 问题,
6. 2.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中国开始改变把东盟视为服务于 美
7. 国利益的同盟组织的看法,而东盟国家在对待越南地区扩 张
8. 以及抵制苏联影响扩大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了共识,建立 了
二、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发展
•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是以 2019年亚洲金融危机为界。 一、1990年到2019年:冷战的结束和亚州金融危机的爆发 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恢复和发展阶段。 1、中国开始分三层次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东盟
1971年奈温访华后,中缅两国间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增多Βιβλιοθήκη (五)1979年--80年代末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与东盟中的泰国、马来西亚 、 菲律宾等国的关系稳步发展,并于1988年提出了发展同东盟 关系的四项原则。
与越南的关系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1979年初还发生了对 越自卫反击战。由于越南出兵而造成的柬埔寨问题,以及边 界、领海、南沙、华侨等问题上的分岐和对立,中越关系一 直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深受越南的影响,中老关系也转冷。
(四)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 出兵柬埔寨
• 可分为三个层面:与印支国家逐渐由热转冷 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得到发展 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越关系从友好走向敌对,到越南出兵柬埔寨前关系破 裂;中柬关系受“红色高棉”极左政策影响
中国抓住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时机与马来西亚、 泰国和菲律宾在1974年和1975年先后建交
领域开张双边、多边的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1、政治关系领域:中国政府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 策,建设中国与东盟之间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 (1)中国与东盟方面,在2019年双方由“睦邻互信的伙 伴关系”发展为“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