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

The Mode and Strategy Stud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rses Building and Sharing

【摘要】课程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规划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之间在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越大,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特色就丰富。据此,我们需要加大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盟力度,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本文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经典模式和现状,并提出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策略。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izing i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howed a great difference. The larger this difference, it means that schoo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rich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ly, we need to increase Alliance efforts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ing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system, realize resource building and sharing.Starting with the sens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ourses Building and Sharing,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lassic mode and status of resource building and sharing, and proposed a quality curriculum vocational colleges building and sharing strategy.

【关键词】资源共建共享;高职院校;联盟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推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国家于2003年开始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1]。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实现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的三级模式已经建立起来,这对专业课程的规划与构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一、当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建共享意识淡薄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理解精品课程的共建共享内涵,主观地认为共享就是其他院校与教师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长期以往,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没有建设精品课程项目的动力,以致本校的专业竞争力大幅度降低。这种关起门来搞教学的

高职院校没有考虑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带来的好处,所以,他们的共享理念还很淡薄。

(二)精品课程资源网络规划不一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网络平台的。然而,现阶段的网络平台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每一个平台的技术及构建标准都不一致,这直接导致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散落在不同的网络平台而不能集中起来形成体系。并且,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有名无实,其所储存的资源很少,基本上都是通过链接具体的高职院校来获取课程资源。另外,网络平台没有提供快速、高效的上传、下载技术,以致精品课程很难从数量和质量上打开局面。

(三)课程资源建设单一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其他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估指标一致,并没有突出课程的特殊性。精品课程还停留在静态的教学展示,并且这些资源大多是以静态、封闭的形式呈现,对知识间的有机整合、活动的有效设计及课程本身的建设顾及较少。通过这种形式构建的精品课程不仅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帮助不大,而且还不能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以致于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可行模式

(一)组织协作模式

组织协作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其他机构基于某一种协议达成共建共享的共识而构建的精品课程[3]。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三种小类。

第一类,基于学术组织或机构的共建共享。这种模式是以某高职院校为主建方,在权威性的学术组织或机构引导下,积极联合其他高职院校,仅仅围绕专业精品课程展开共建共享活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挥主建方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有利于整合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资源,这大大加快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

第二类,基于网络化校际协作的共建共享。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可能一致,但不同学校的学生差异却是千差万别的。这种模式旨在打破校际之间的时空藩篱,以互联网开展校际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差异带动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起到互相学习、互相认识的目的。这种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各教师无偿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展示出来,从而推动教师与教师协作、教师与学生协作、

学生与学生协作。

第三类,基于会员制的共建共享。地域间、院校间、教师间以专门的主办机构为基地,促使会员制精品课程联盟建设,实现会员间高效快速地共享课程信息交流。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高职院校有100多所,基本上,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一个或多个专业[4]。会员制的共建共享模式就是要让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并合理利用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优秀教育资源,实现互惠共享。

(二)地域协作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为缓解一区多校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而提出的。具体说来,这种模式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高职院校之间联合办学,促使专业、学历互通,即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其他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并获得该院校的学历学位证书;第二,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学习,促进校际沟通与交流;第三,组织与引导优秀的教师在各高职院校任教,并参与精品课程培训,使其了解精品课程资源的正确使用。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结合,即高职院校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产业发展与科研机构,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生产-教学-研究一体的系统[5]。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我们有必要将产业发展、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推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教育部高教司为响应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精神,号召相关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规划与建设,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直接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好企业设施与设备,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定教材,制定会计、市场营销等课程目标,引进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完善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推动校企合作条件下的精品课程共建共享。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策略

(一)树立共建共享观念

目前,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大于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封闭式的办学思维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逐渐被取代。所以,在共建共享精品课程之前,高职院校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共建共享观念[6]。各高职院校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