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对辽海地区经略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古称辽海,以地势依山傍海而得名。其北接蒙古,东临吉林、南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地势险要,沃野千里,自古便为东北游牧民族南进中原和中原政权经营东北的根据地。公元10世纪,游牧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民族崛起于我国北方,首先占有整个辽海地区,以此为中心,北灭渤海,统一东北;南侵河朔,吞并幽云,建立了与北宋鼎足而立的契丹王朝。

契丹统治者对辽海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视,采取移民开发、设州立县,发展经济等诸多措施,使辽海地区成为有辽一代的“谷仓”和“钱袋”,为契丹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一论述,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方家指正。

一、契丹民族进入辽海溯源

契丹民族是东北游牧民族东胡鲜卑族的后裔,《辽史》卷六十三《世表》载:“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契丹自北魏年间登上历史舞台后,一直活动在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这一带作为沟通蒙古、东北和中原的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战乱频起。高句丽、突厥、中原王朝都曾屡次侵伐契丹,如其“稍有滋蔓”即遭受打击,所以契丹民族经常辗转迁徙于大国强邻之间,依附、臣服各政权的同时,契丹各部被安置在辽海各地。史载:“(北魏)太和三年,高句丽与蠕蠕谋取地豆于以分之,契丹惧,莫弗贺勿于率其部落车三千乘、众万余口内附,止于白狼水东(辽西大凌河流域)”;“北齐天保四年……(契丹)复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处高丽境内”①。隋朝初年,契丹各部先后投附隋朝与高句丽,史载:“(契丹)为高丽所侵,部落万余口求内附,止于白狼水(今辽西大凌河),其后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予高丽。”②强朝弱附,部族离散,这样的环境显然不适合契丹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唐贞观二年(628)年,契丹联盟长大贺氏摩会首先率领契丹各部归附唐朝,“明年,摩会复入朝,赐鼓纛,由是有常贡”③。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调发契丹和奚族首领率军从征。“帝还,过营州,尽召其长窟哥及老人,差赐缯采,以窟哥为左武卫将军。”④这说明辽西已经成为唐朝安置契丹各部的主要地区。其后,契丹各部在以营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繁衍生息,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武周万岁统天元年(696),唐营州都督赵文翙与契丹首领产生尖锐矛盾,契丹首领李尽忠举兵

契丹对辽海地区经略探析

郑毅

[内容简介]辽宁古称辽海,以地势依山傍海而得名。公元10世纪,游牧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民族崛起于我国北方,首先占有整个辽海地区,以此为中心,北灭渤海,统一东北;南侵河朔,吞并幽云,其后契丹统治者对辽海地区采取移民开发、设州立县、发展经济等诸多措施,使辽海地区成为有辽一代的“谷仓”和“钱袋”,为契丹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辽海契丹渤海

[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41(2011)02-0079-04

[作者简介]郑毅辽宁社科院历史所东北古代史室主任辽宁沈阳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08CZS014)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

辽金西夏史研究

79

··

2011·2

叛唐。契丹部族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辽西地区,随后分兵两路,一路深入河北,另一路向唐安东都护府管辖的辽东地区大举进攻。据《新唐书·许绍传》载:“(契丹)方围安东,胁令(许钦寂)说属城未下者。钦寂呼安东都护裴玄珪曰:‘贼早夕当灭,幸谨守!贼怒,害之。”唐辽东形势危在旦夕,时任辽东都督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数百之兵当两万之寇,“破逆贼孙万斩十有余阵,并生获夷贼一千人”⑤。高德武挫败了契丹东据辽东、占有整个辽海地区的企图,从战略上切断了契丹东奔之路,使其腹背受敌,处于唐与突厥的夹击之中,扭转了唐对契丹作战最初的被动局面。同时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使国家无东顾之忧,是都督之力也。”⑥对于高德武的军功,唐朝褒奖“各赏金带裶袍,答诚效更自录奏拟加荣官”,唐军更准备“某月日百道齐驱,分五万藩汉精兵,令中郎将薛讷取海路东入”,⑦从辽东方向包抄契丹。

此后唐朝联合突厥,最终平定了契丹叛乱。其后,契丹部族游移在唐与突厥之间,屡降屡叛。契丹部族内部也一再爆发权力斗争,原有的大贺氏部族联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乙室部首领涅里以乙室部为核心,重组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遥辇氏部族联盟,随后率部投附突厥。

公元745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杀突厥白眉可汗,推翻了突厥汗国的统治。契丹此后处于回纥汗国的统治之下,回纥在契丹派驻使臣监督,征收赋税,契丹处于回纥的严密控制之下,丧失了军事行动自主权,直到唐朝末年。

二、契丹建国与进取辽海

公元840年,回纥汗国被辖嘎斯推翻,契丹获得机会摆脱回纥的统治,重新投附唐朝。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权衰弱,放弃了对辽海地区的实际控制,这就给了契丹重新进入辽海提供了条件。契丹民族重新进入辽海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有利因素。所谓天时是指契丹周边政权相继衰亡,为契丹崛起提供了宽松的外部条件。唐朝此时进入统治晚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回纥、渤海、吐蕃等地方政权也或亡或败,这样,契丹民族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乘势崛起。所谓地利是指契丹民族所居的潢水流域紧邻作为中原与东北交通桥梁的辽西“营州”地区。而控制了营州也就等于掌控了辽海的命脉。所谓人和是指公元10世纪初,与周边政权的颓势相反,契丹处于奴隶制国家的上升时期,史载:“唐咸通末,其王曰习尔之,疆土稍大,累来朝贡。光启中,其王钦德者,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⑧《辽史》卷二也载:“(阿保机)懿祖生匀德实,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是为玄祖。玄祖生撒剌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是为德祖,即太祖之父也。世为契丹遥辇氏之夷离堇,执其政柄。德祖之弟述澜,北征于厥、室韦,南略易、定、奚、霫,始兴板筑,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己有广土众民之志。”⑨以上史载,正是这一时期,契丹民族社会内部急剧变革的写照。

随着实力的增强,阿保机率部重新进入辽海地区。史载:“冬十月己亥朔,建明王楼。筑长城於镇东海口……三年(909)春正月,幸辽东”;“九年(915),冬十月戊申,钓鱼于鸭绿江”⑩。其后,辽神册四年(919)二月,阿保机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防御使的设置,标志契丹正式将辽东纳入版图。

另一些史料对契丹进入辽海的过程有不同的记载。如:《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阿保机)深著辟天之志,欲收兵大举,虑渤海踵其后,(同光三年),举其众,讨渤海之辽东。”《资治通鉴》卷二七三记载:“(同光二年)时,东北诸夷皆役属契丹,唯渤海不服,乃先举兵攻渤海之辽东。”《契丹国志》卷十记载:“东京乃渤海故地,自阿保机力战二十年乃得之,建为东京。”《辽东行部志》载:“唐季不能远略,辽东之地为渤海大氏所有,传国十余世,当五代时,契丹与渤海血战数十年,竟灭其国,于是辽东之地尽入于辽。”这些史料都明确无误的记载契丹经过血战从渤海手中夺取辽东。

对此,笔者认同金毓黼先生“契丹之取辽东南部,出于唐人之放弃,而非取于渤海”的观点。渤海在东北立国后,经过与唐朝十余年的对峙,最终迫使唐朝放弃对辽东的实际控制权。唐开元二年(714),唐朝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离辽东,迁往平州(河北卢龙)是为标志。辽东地区因此成为唐朝与渤海的战略缓冲地,其后,渤海处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面占领辽东輥輯訛。辽东大部地区实际沦为荒地。笔者认为,契丹很有可能在辽阳一带与渤海发生过长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