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演变共25页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2b96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a.png)
成员国: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 始成员国之一
作用: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 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 进贸易自由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位: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具有 重要地位,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 重要力量
贡献: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提出了 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和方案,为亚 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 贡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当代中国外交 概述
中国与世界主 要大国的关系
中国在地区和 国际组织中的 外交活动
中国外交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PART ONE
PART TWO
古代中国:以朝贡体系为主, 强调“天下”观念
科技交流:中欧在科技领域开 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
新
人文交流:中欧在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
历史渊源: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交流
经济关系: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存在分歧
军事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存 在军事竞争,但也在反恐等领
域进行合作
政治关系:互相视为优先合作 伙伴
经济合作:能源、贸易、投资 等领域合作紧密
文化交流:教育、艺术、科技 等领域的交流频繁
安全合作:在反恐、维和等领 域有广泛的合作
经济联系:中欧贸易额持续增 长,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政治合作:中欧双方在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 持密切合作
论中国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
![论中国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https://img.taocdn.com/s3/m/58ee87ed81c758f5f61f6746.png)
论中国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折外交战略是指一国基于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的综合认识,对外交做出的总的谋划。
它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外交战略虽然具有较长的稳定性,但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局势的发展而调整和改变,但总离不开一条原则,即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寻求、坚持和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
60多年的风风雨雨,60多年的执著求变,中国外交与共和国一起度过了一个甲子的沧桑。
新的千年,正当中华民族崛起之际,中国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变”与“不变”中寻找真谛;必须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背景下,制订迎合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大国外交。
一:中国外交的发展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 个,到冷战结束前的1989 年增加到37 个。
中国参加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同期则由71 个增加到677 个。
到1997 年,两者分别增加到52 个和1163 个。
截止2003 年底,中国签署了273 项多边国际条约、公约、协定或议定书。
其中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 年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签署或宣布承认的有45 项,改革开放至冷战结束112 项,冷战结束以后到2003 年116 项。
这些条约和协定涉及领域内容丰富,地区广泛。
在众多的国际组织内,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多边机构,其活动和发挥作用的领域在后冷战时期涉及政治、经济、安全、人权及其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通过的众多决议或公约被看作是当今国际社会活动的规范。
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工作,支持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不仅参与了联合国及其下属的安理会、维和、裁军、人权、国际法院等国际安全与政治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机制;而且还积极参与了众多的区域性或跨区域性的多边机制,前者如亚太经合组织,10 + 3 机制,后者诸如亚欧会议,以及东亚—拉丁美洲论坛等。
近现代的中国外交PPT课件
![近现代的中国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64bdceff00bed5b8f31d96.png)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知识 延伸:
1、古代中日交往
史实 (1) 唐朝时期,日本先后13次派
出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 (2)唐朝时期,日本仿效中国隋
唐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 (3)唐朝时期,鉴真6次东渡日本,
6、阅读材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15年3月12日明确 表示,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 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 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 个伟大创举。
2015年3月26日,中国与印尼在北京发表的联合 声明进一步表示,“(万隆)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 至今仍对国际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巴
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 《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九一八事变后,奉行不抵抗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 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 社会,政治上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
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东北三省, (6)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
3、现代时期
材料一:中1日94复9交至前19,两72国年政,治中关日系总对体峙处于冰冷 状国材20态对料世1战二,9其纪7后:成29日2年0因0年本,1主3对代要中年华以在,日外于来中正交:日,两式的建国中建制交意日交约4识关1等,形周系。两态年“国的之一关根际波本几系三对乎正立折所常;有”美化, 计出划现的“庆祝政活冷动经全热部”取的消局,面各方面交流(特别是政
请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 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
王建娥新中国的外交1共25页
![王建娥新中国的外交1共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1df4a833c281e53a5802ffd1.png)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提 出 “ 求 同 存 异 ” 方针
弱国 外交
新中国(弱国)为什么“有”外交?
中国“的苏反联动革分命子成在功外后遭交十上几一国贯干是涉神,经而我衰国
弱革怕命帝胜国利主的义时的候,,帝清国朝主的义西并太未后干、涉我北们洋,政并
府不的是袁怕世我凯国、人国民,民主党要的是蒋有介苏石联,存哪在,一这个对不我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万隆会议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 是有权威的。 ——尼赫鲁
我是带着成见来的,现在成见消除了。只有伟 大的中国才能派出这样伟大的代表团。
——巴基斯坦总统
亚非会议刚开始的时候,是老资格的外交家尼
赫鲁把周恩来引见给亚非外交界的,在亚非会
议快结束的时候,周恩来是光芒四射的外交明
星了。
——西方记者
知识梳理
独
立
( 一 大 政 策 )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 三 大 方 针 )
政
策
“另起炉灶” (
“一边倒”
五 大
成
“打扫干净屋 就
子 再请客” )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与苏联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们鼓我励们很不大学,他当们时。若无我苏们联不存要在被,动美、国怯一定懦要,
而来要的认,清它帝不国仅主在台义湾的,本还质要,到争大取陆主来。动”,要
有独立精神,要有信心。
——毛泽东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进 PPT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进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256ccfb14e852459fb5717.png)
8. 2011年10月4日,中国对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决议草案行使否决权。
9. 2012年2月4日,在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上,中国再次行使否决权。 10.2012年7月19日,中国就中东局势(叙利亚)相关决议草案投反对票 ; 11.2014年5月22日,中国就法国等提交的将叙利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安 理会决议草案,投否决票。
二、中美关系解冻(1美两国的共同需求
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 ②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 ② 苏联威胁中国安全 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二、中美关系解冻(19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乒乓球外交”
“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4、1978年底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
材料一: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 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材料二:“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 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 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 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 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af49fc9050876323112124e.png)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浙江冯伟庆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外交战略,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PPT演示文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d7b2866f1aff00bfd51e27.png)
1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
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 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 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 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 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 避免。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由此,列 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12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
保证。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最好方式。 ▪ 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是正确对待各国之
间的差异。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同样适用于中国共
产党处理与外国政党的关系。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倡导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164ຫໍສະໝຸດ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
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 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5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际战略 新中国决定实施三大具体方针和政策措施,
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0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4.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发展模式多样化 5.树立新安全观 安全观的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1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1.中国坚持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的原则 ▪ 独立自主就是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是;独立自主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8f12c02e3f5727a4e96240.png)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第二节中国外交的历史演变ppt
![第二节中国外交的历史演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6208ef0c22590102029d8a.png)
▪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随着西欧经济的恢 复、发展和欧洲共同体的逐步形成,西欧国家独立自 主、联合自强的倾向日益发展。特别是法国在戴高乐 将军重新执政后,拒绝签署美苏共同炮制的部分禁止 核试验条约,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突出地反映了西欧不甘受美控制,积极谋求独立自主 的趋向。
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
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
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
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
作用。
▪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 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
– 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 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
– 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 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 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 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 步的行动。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 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
▪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 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 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
干涉,为恢复Biblioteka 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
▪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 护亚洲 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 彭真、郭沫若和中日青 年联欢。
中国特色外交战略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战略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89e3cbc2aa00b52acfc7ca37.png)
人文社科学院 郑显涛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一)、“一边倒战略” )、“一边倒战略”
Page 2
(二)、反帝、反修和世界革命战略
Page 3
(三)、“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Page 4
(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Page 5
(五)、邓小平和毛泽东外交思想比较
1、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2、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的实施 3、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4、强国之路: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祖国统一的思路 7、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Page 6
二、和平发展:中国当前和 未来的外交战略 (一)、中国的外交战略:从和平环境到 和平发展
变化
(二)、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思维的发展 (三)、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中国对
超级大国而非综合超级大国
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四)、和平发展战略的目标:经济规模
Page 7
(五)、中国崛起的非传统模式:“合作、和谐”
(六)、和平发展战略的特点:多变外
交和发展外交 (七)、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 战
Page 8
The end
谢谢 本次课程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52877c55270722192ef7c6.png)
论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走向自从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走向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应的制定外交政策,“摸着石头过河”,它每前进一步,都显示出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再到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
在新世纪,打开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纪元。
一、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一阶段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积极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好友合作关系,把中同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三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框架,基本奠定了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
在“一边倒”的格局下,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以大国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在时局动荡不安之中,面对敌人的挑衅,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继续支持亚非拉等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和维护独立的斗争,创造性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主题,广泛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一方面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积极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为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赢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
三、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70年代,毛泽东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格局,打破了外交的僵局,使外交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个阶段,我国注重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应付苏联的威胁。
1973 年2 月,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战略,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18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18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fbb1fc02768e9950e73883.png)
障国家独立和主权
毛泽东:要用自己脑袋思考、用自己腿走路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背景:
2. 过程:⑴ 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在会见
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⑵ 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双方确认…
“平等互利” ⑶ 1955年亚非会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必 修
现
一代
专中 题国 五的
对
外
关
系
外交 diplomacy
主权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 益,扩大国际影响,发展同它 国友好关系,以和平手段进行 的对外交往活动。
共和国外交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 独立自主开拓外交新局面
二、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 三、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四、改革开放以来
(2005年全国卷一文科综合)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 “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 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 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三、建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
(一)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四)参加亚非会议
(一)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第一个与中国建
社 罗马尼亚(10.5)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会 匈牙利(10.6)
——《共同纲领》
为什么?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际形势、 国家力量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a668a6f524ccbff12184ba.png)
(2006上海)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 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 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 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 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方针: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精彩
(1)背景: (2)内容: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3)特点: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重要的国际会议
(4)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二、外交活动与成就: (一)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出(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2、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 毛泽东的声明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 非国家中是存 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 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 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684f32d0b4c2e3f572763b3.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孙静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又融会贯通,其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体而言,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主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坚持有所为,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机制,逐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也要坚持有所不为,不走霸权路线,不干涉他国内政,坚持走和平崛起的路线,彰显大国风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外交战略;演变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国际政治格局地转变必然影响一国外交战略地演变,外交战略演变是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
无政府国际社会条件下,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行为体处于自助状态,所以国家以追求政治权力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社会条件下,国家也需要他助,建立规则制度,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才是最优之道。
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国际背景下,外交战略的制定,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强实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其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深化合作交流是其必要条件。
一、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战略新中国建立之初到5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是“一边倒”。
即中国与苏联结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中国之所以当时选择“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审慎分析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从中国利益出发作出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都不承认、孤立和打压中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最佳选择就是采取“一边倒”战略,联苏抗美,为新中国的生存争取有利的国际空间。
另外,中苏共同的意识形态,为中苏结盟提供了纽带,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帮助与支持。
但是,“一边倒”并不代表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权,只是一味地追随苏联。
中国制定“一边倒”战略正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这是决定因素。
正像后来中苏关系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恶化,也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所致。
新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评述(PPT31张)
![新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评述(PPT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5f9308df4693daef5ef73d63.png)
(二)“一条线”战略形成的原因:
1、苏联的威胁。 2、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3、消除文革的消极影响。
(三)“一条线”战略评述:
1、扩大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 2、为国内政治变革起了先导作用。
四、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转变
(一)战略内容: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战略指导思想的变化:
(四)新时期国际战略的评述:
1、中国已经告别了以往那种带着浓重 意识形态色彩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外 交”,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地朝 着全面融入现存国际体系的道路前进。
2、中国国际战略保持了很大的稳定性和 延续性。 3、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课后阅读材料: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005年12月。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2011 年9月6日。
(二)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原因:
需要。
(三)“一边倒”战略评述:
1、“一边倒” 的积极作用: 第一,“一 边倒”坚定了 斯大林等对中 国革命的看法 和对新中国经 济建设的支持。
第二、“一边倒”使中国免于孤立的地位。 苏联10月2日,保加利亚、罗马尼亚3日, 匈牙利、朝鲜4日,捷克、波兰5日,蒙古6 日,东德27日。
二、“反帝反修”的国际战略
(一)战略内容: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同时, 反对苏联的现代修正主义,以此来促进国际 形势的分化与改组,团结世界各国及革命的 人民结成反帝返修的国际统一战线。 别名:“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反两霸权” 战略
(二)“反帝反修”战略形成的原因:
1、中苏关系的恶化。
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 长波电台问题、潜艇舰队问题; 和平过渡问题。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
![现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d027ae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9.png)
现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外交战略是一个国家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对外行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外交战略一直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
第一阶段:光盘外交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外交战略主要采用了“光盘外交”为主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寻求各国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个时期,外交战略主要是依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
不过,新中国的饥荒和煤油等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外交战略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第二阶段: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被攻入境内,中国在国家安全利益和保护朝鲜联合体等方面考虑,援朝参战。
外交战略上,中国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并获取国际社会对中共的承认。
在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政策宣扬和发表了一系列反美主义、亲苏联、亲共的言论,并积极向美国等国家提出外交抗议。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开始向全球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并开拓与更多国家的交流,以扩大国际影响力。
具体措施包括:与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正常化关系,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开拓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市场,加入世贸组织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
第四阶段:新国际情势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政策,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都是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中国也正在应对这些挑战,不断推出新的外交战略。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同欧盟等地区的关系等。
今后,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市场中,中国也正在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外交战略的演变也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