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群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单晟玮(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良好发展。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研究成果,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发展;第三部分概括了各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含义界定;理论研究;发展模式1 引言在全球化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它的兴起,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

1997 年,布莱尔首相组建了创意产业特别小组,着手推动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发展,使得创意产业概念深入人心。

1998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并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和建议。

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良好发展。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研究成果,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发展;第三部分概括了各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研究进展;最后对已有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柳江;侯雪【摘要】由文化产业企业与其相关机构通过竞争与合作在一个地理空间内聚合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集聚,可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论,发现文化产业集聚主要集中于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集群政策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

然而,现有文献对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的内容较为宽泛,以探索性的研究为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很少关注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集聚问题。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作为文化气息浓厚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并实现文化产业集聚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7页(P62-68)【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集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者】柳江;侯雪【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4自1947年由阿多诺(Thedor Ado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所著的《启蒙的辩证法》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家熊比特(1934)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劳动力与资本,而是创新。

创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头活水,而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母体,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与增强社会凝聚力意义重大。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成为政府、学术界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的热点。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国内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国内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国内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作者:贺媛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9期>摘要:以CNKI数据库为依据,以“文化产业集群”为关键词,对检索到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而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进行总体的论述和评介。

随着文化产业集群现象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而目前集群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园区空置率高、产业项目同质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在实践层面对文化产业集群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文化产业、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集群(一)文化产业由于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如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之“版权产业”,日本则称为“内容产业”,各个概念所指涉的对象也略有不同),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尚存争议。

一般来讲,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认知,大致遵循文化部及国家统计局的界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修改过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其涵盖的范围既包括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生产活动,也包含了辅助文化生产的工具和设备的生产活动。

(二)产业集群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在某特定产业领域中,一组在地理上邻近的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这一概念由美国商学院著名教授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正式提出。

我国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与产业集群概念经常发生混淆的另一个概念是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意在强调空间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产业集聚理论侧重研究产业的空间布局和转变过程,以及集聚的原因和优势。

(三)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研究认为,地理接近可能促进“学习型经济”,即在产业集群内部产生非贸易的依赖,例如交流知识和经验。

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V ol _3 3, NO. 5 Se pt .2 01 7
文 化 产 业 集 群研 究 综 述
柳 江, 侯 雪
( 兰州 财经大 学 经 济学 院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2 0 )
【 摘 要】 由文 化 产 业 企 业 与其 相 关 机 构 通 过 竞 争 与 合 作 在 一 个 地 理 空 间 内 聚合 所 形 成 的文 化 产 业 集 聚 ,
Abs t r a c t : Cul t ur e i n dus t r y c l us t e r i s t ha t c ul t u r e i ndus t r y e nt e r pr i s e s a nd i t s a s s oc i a t e d i ns t i t ut i on s f o r m a s pe c i a l o r g a ni z a — t i on t hr ou gh c onn e c t i on a nd c o m pe t i t i on i n a c e r t ai n ge og r a ph i c al s pa c e,whi c h c a n r e du c e t he c os t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pr o m ot e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f t r a n s a c t i on an d r e s ou r c e a l l oc a t i o n,a nd a c c e l e r a t e t he d e v e l o pm e nt of r e gi o na l e c o no m y. T h r oug h r e vi e — wi ng t h e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i t i s f o un d t ha t t he r e s e a r c he s on c ul t u r al i ndu s t r y c l us t e r ma i nl y f o c us on i t s f or mi n g me c ha — ni s m s, i nf l ue nc i n g f a c t o r s, r e l a t i o ns of t h e r e gi o na l e c o no m y,d e ve l op me nt m od e l s a nd c l us t e r p ol i c e s . Be s i de s,t he e xi s t — i ng l i t e r a t ur e s on c ul t u r e i nd us t r y c l us t e r pr ov e t o b e mo r e e x t e ns i v e wi t h e xpl or a t o r y r e s e a r c h r a t he r t ha n s ys t e ma t i c a nd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产业融合的思想源自国外的新兴行业[16]。

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行业即信息行业,而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信息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思想。

在1989年,产业融合的思想开始被运用于其他各行业,Rosenberg在对机械设备业的研究中创新的引入了该思想。

产业融合的出现有几个重要意义,一是各个产业间都存在着产业边界或者说产业壁垒,产业融合可以模糊边界、降低壁垒。

二是产业的正常发展升级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产业融合可以为经济发展、产业革新提供新路径。

三是产业融合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四是推动产业结构层次的发展升级。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业融合现象开始被众多学者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

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是由于科技的急剧发展,数字信息被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最先开始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在植草益看来,产业融合是指针对产业界限或行业间厚厚的壁垒,通过运用技术革新等各种方式手段打破界限、减弱壁垒,从而达到行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信息领域的各行业间由于数字技术在产业边界上的重合交叉,出现了新的产业技术,从而推动了产业新业态形成[2][2]。

在周振华看来,因产业融合的出现而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利于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3]。

在黄柏青、李勇君等学者看来,产业间的融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析哪些方面容易融合,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新业态;避开不易融合的地方。

其中文化产业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主要有四个,通过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的产品、服务进行延伸,得到新的产品业态和服务体系,最终建立以某个或多个产业为中心的价值链[4]。

2 国内外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Smith 认为文旅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两种视角来分析说明,从人类学上可以得出高度耦合性,从社会学上则可以看出其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学者方守林、于婧构建了SEM模型,对河北省文旅产业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据此得出推动产业融合的全新途径[6]。

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界定的综述

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界定的综述

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界定的综述:一、国外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一)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大多有一套正式制度-法律体系,哟工艺规范其文化传播活动。

例如,1776年世界上第一步新闻法瑞典《新闻自由法》就问世了,特别是1881年法国政府颁布的《新闻出版自由法》,以其完备性和深刻性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新闻传播发的参照和典范。

其重要特征之一是:以正式的法律体系监管文化传播活动,调节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射虎关系,保证给各领域中的公正、平等、民族、保护公民的新闻自由权利。

(二)在西方社会,形态意识管理的主要机器-大众媒介被赋予两项主要的政治任务:培植良好的市民价值观,转播促使民主政府恰当行使职能所必要的新闻、观点、辩论。

文化传播机构因此受到国家的政治监管与控制。

国外对文化的监管模式是很复杂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文化的监管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发达国家的监管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管,而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重点依然是纸介质出版物。

另外发达国家之间不尽相同,比如,美国对广播电视实行的是私有企业制度,英国和日本实行的是公营为主、私营为辅的制度,而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实行的是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意大利则是公私合营制度。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应以国家标准分类为基础,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

调整后的文化产业分类不再单纯地属于服务业范畴,而应横跨三大产业,这里主要看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和分类,以及在这些界定和分类背后所包含的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态度和政策。

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把人类无形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商品财富,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科技创意发展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

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市场以产业的虚报苏崛起。

发展创意产业的先驱是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把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实施。

在我国,还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 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以创造、生产、传播和管理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和经济发展的演进,文化产业管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旨在梳理和分析当前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热点、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发展2.1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文献中多数研究从文化经济学角度探讨文化价值、文化产品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出文化经济与创意产业、知识经济等概念。

同时,一些研究关注文化产业的经济周期特征和经济管理方法的应用。

2.2 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营销与创新管理等方面。

大量文献探讨和总结了文化产业企业战略决策、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关键问题。

此外,一些研究关注跨国文化产业管理和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3. 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案例3.1 文化机构管理文化机构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各种文化机构的管理。

相关文献从组织管理、观众服务、展览策划等方面,分析了文化机构的运营管理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

3.2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创作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领域。

文献中涵盖了设计行业、艺术品市场、广告媒介等不同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了其市场机制、产业链模式和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3.3 跨国文化产业管理跨国文化产业管理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与交流。

文献中分享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产业管理经验,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全球化战略、法国时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等。

4.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在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领域,尚存在着公共文化政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文化产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文化产业投融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文化产业投融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文化产业投融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制作和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文化创意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核心的产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了这一领域,文化产业投融资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了6.52万亿元,增速超过10%。

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表现突出,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文化产业投融资也越来越受到瞩目。

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

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出台政策、设立基金等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

而企业则通过投资项目、品牌推广等方式参与到文化产业投融资中。

社会资本也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投融资中,通过股权投资、文化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特点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投融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 长期回报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有较强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而且文化产品的市场表现和价值难以用传统的经济模型来衡量,需要对文化产业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2. 创意风险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往往与文化产品和创意项目相关,其具有独特的风险。

由于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和观赏性,其市场表现和接受度难以准确预测,投资方需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市场洞察力。

3. 版权保护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尤其需要重视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

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意性,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盗版和抄袭行为影响投资回报。

三、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学者主要围绕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政策支持、融资模式、风险管控等方面展开研究。

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作者:李思捷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资源丰富,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改革开放使它的文化建设踏上了繁荣发展的新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孕育了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主导地位,本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并立足当下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理论一、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对“文化产业”说明道:“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必须和大众文化严格区分开来。

文化产业把旧的面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的特质。

在其各个分支中,那些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那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特性的产品,或多或少地是按计划生产的。

”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认为文化产业制造出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丧失了文化本身的特点。

他们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并不是为了谋求产业本身及其发展,而是带有否定色彩的对文化工业的社会批判。

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英国1964年诞生的伯明翰学派关注到了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中的能动和解放力量,他们注重从制度话语、思想意识和权力等微观政治视角来考察和分析文化产业。

该学派坚持文化的平民立场,他们使用“通俗文化”而代替“大众文化”,强调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功能,主张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开创了学术界的文化研究思潮。

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争论逐渐弱化,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纷纷给予文化产业支持以快速实现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研究从理论争论走到了实践应用研究。

当代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理论学者投身到了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中,大量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的成果涌现出来。

以美国文化产业理论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文化产业应用理论,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理论研究,代表着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1.引言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和创意为核心,通过创新、设计、创作、生产和运营等环节,以商品和服务的形式满足社会需求,并以此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2.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由来已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

一种广泛认可的定义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以创新和人才为驱动,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以创造和输出独特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产业。

2.2 分类: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从产业链逻辑上看,可以分为创作与设计、生产与制造、推广与传播、销售与经营等环节;从产业类型上看,可以分为文化、艺术与创意设计、传媒与娱乐、旅游与休闲、数字与网络、广告与市场、教育与科研等。

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3.1 国内发展现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产业规模来看,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传统产业逐渐与现代科技产业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系统。

3.2 国际发展现状:全球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快速成长。

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4.1 创意与科技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更加注重科技与创意的融合,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

4.2 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综述【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分析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文旅融合文献的综述,分析目前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文旅融合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对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国内实践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建设、文旅融合产品创新、文旅融合空间布局、文旅融合品牌建设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国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1.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国际视野。

2.文旅融合实践案例研究国外实践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旅融合产业政策、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文旅融合实践项目等。

这些研究为我国文旅融合的实践提供了国际经验。

四、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的比较分析从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研究更注重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建设,而国外研究更注重文旅融合的政策和实践。

未来我国文旅融合研究需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我国文旅融合研究向纵深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文化旅游是融合了传统文化、历史、艺术与旅游产业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本文将就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故宫、长城等世界闻名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在国外,文化旅游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许多国家将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海外游客。

例如,欧洲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如巴黎的卢浮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一些国家还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也需注意到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景区资源开发过度、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和产业自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在国内外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文化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机制的文献综述产业聚集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关于产业聚集机制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同学科和流派从不同的视角比较、分析了产业聚集问题,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对产业聚集理论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古典学派、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产业聚集机制理论可以分为理论形成、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阶段。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产业集聚现象在各区域都较为明显。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产业集聚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国内外产业集聚机制的理论综述、产业聚集机制的影响因素、产业集聚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一、国外产业集聚机制的理论综述17世纪创立的古典生产区位理论,包括河流、交通、资源等自然因素,被认为是产业集聚力的来源,且在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中研究成果颇丰.Krugman等人从经验上证明了一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属性在城市区位的形成上具有先天比较优势(Fujita和Mori,1996;Krugman,1993;Matsuyama和Takahashi,1998)。

1977年,Dixit和Stigliz联合发表了《垄断竞争与产品的多样性》一文,开创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建模技术,学者们开始从不完全竞争范式中探寻解释传统经济地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集聚机制。

Marshall(1920)是最早从外部性中寻找企业集聚机制的经济学家,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认为规模经济应有内外之分,内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内部生产能力的扩展,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外部规模经济包涵范围广,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力市场、技术知识及基础设施的共享。

Harris最先提出企业应靠近大市场进行生产经济活动的市场潜力理论(Harris,1954)。

而Puga(1999)的研究表明当产品的运输成本与工人在地区间的流动成本较低时,会促使企业分散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

文化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理论

文化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理论

文化产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理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外研究述评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国际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首先是在文化领域开始的。

1947 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 (Max Horkheimer)在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Dialetieof enlightment》)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

他们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技术,只不过用于标准化和系列生产,而放弃了对作品的逻辑与社会体系的区别。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这一现象的揭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产业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文化被视为整个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开始获得了新的积极的含义,文化产业的经济角度研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二)国内研究述评有关文化产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的热点,但学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化理论力作还很少见。

已经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著作,往往重视文化的起源和性质、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分类、文化的动力等等,而轻视甚至忽视了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主体、文化秩序、文化市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等问题。

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不断落实,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各种新兴文化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型向新经济或者说向文化经济时代转型,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消费品,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践的发展决定文化理论的进步。

学术界开始关注文化产业问题的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经济文化丛书》和《世界经济文化年鉴》等著作,已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少学者指出,经济、文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产业理论相关综述(全文)

文化产业理论相关综述(全文)

文化产业理论相关综述(全文)摘要: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

学者们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力度,本文就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的特征进行了简要概述,以便于后来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定义特征一、文化产业的定义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学者们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共识。

”文化工业/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这一概念的明确的文字陈述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1944年的《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此文后来收入《启蒙辩证法》一书。

这一概念1990年代以前我国学界一直将之译为”文化工业”。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的概念更多指向”商品形式或商业模式的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简单的说,文化产业指的是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归纳,它至少包括以下行业: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咨询业、网络业、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

不同的国家对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界定。

欧盟将”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即指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

美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

美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大致相同。

英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指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其智慧和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芬兰在《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小编整理)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小编整理)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小编整理)第一篇: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

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

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

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

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

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

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

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于199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成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揭开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大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在各大学成立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社会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与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际合作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国际合作导言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文化和创意领域中创造、生产、传播和交流的一系列基于原创性和知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被认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旨在系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并以知识、技能和创新为基础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产业集群。

从微观层面看,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多个互相联系的行业,例如设计、艺术、娱乐、传媒、数字游戏等。

这些行业以创造原创性和具有知识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主要包括:首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强调原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其次,具有知识密集性,依赖于人力资源和人类智慧的发挥。

第三,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通过知识创造和价值提升实现经济增长。

第四,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能够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

第五,具有产业集群效应,不仅能刺激内需,还可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和创新为核心,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造和运营,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它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文化创意产业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依赖于人的智力和创造力。

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演变综述

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演变综述

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演变综述作者:孟鹰余来文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对文化产业研究的概况进行阐述,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研究,希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献综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当今世界文化的存在形态、结构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变化。

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

然而对文化产业的认知程度,中外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

文化产业研究概况自20世纪30年代,从阿多诺、霍克海默到本雅明,再到现在的著名学者詹姆逊、卡斯特,在西方虽然由于历史环境和知识语境的局限,有关文化产业概念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正是通过他们的论述充分展示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完善,文化产业的概念正逐渐取得共识性的意见。

从理论上来讲,西方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并形成了一个从创意、生产到再生产和交易的过程的巨大产业链,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出版、视觉艺术等文化产业,还包含如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

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内容,而高科技产业则成为这些文化产业的载体。

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被国际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的演变历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是西方主流的文化产业理论的源头,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有关的一群德国知识分子,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

该所将马克思主义者与精神分析学融为一体,被称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于1947年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集群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47年,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它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也受到学术界关注。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文化产业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相关学者重视。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聚集趋势,表现为文化产业集群形式,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文化产业集群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种类
1.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国外对文化产业集群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斯科特,他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由此也导致文化产业发展集聚趋势十分明显,他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在地理空间上是集聚的,并且在城市中心这种集聚趋势显得更加明显。

1998年美国学者波特教授提出产业集群这一概念,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将文化产业集群界定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空间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普拉特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界定,并认为集群不是分析文化产业的有力工具,同时他还提出创意产业生产体系的分析框架。

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界定,例如雷宏振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企业和支撑机构根据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专业化产业组织。

王辑慈、欧阳友权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独特的产业群落,并具有生产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能力。

孟来果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在地理空间集聚,通过分工协作构建起来的产业组织,并且应具备以下条件:文化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地理空间聚集;具有辅助机构服务组织支撑。

总之,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关于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关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是从产业集群的概念上演化而来,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概念界定比较模糊。

但他们在概念界定时有一个共同点,强调地理空间集聚和集群内部企业的相互关联度。

2.文化产业集群的种类。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政府作用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并形成不同文化产业集群类型。

相关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特征入手,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分类,蒋三庚根据成因不同,将其分为文化趋同型集群和区位因素型集群。

王慧敏根据集群发展阶段不同,将其分为起步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文化创意集聚区。

康小明、向勇根据文化及产业分类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相关支撑机构三个层面。

二、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
1.形成机制。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是市场自发形成机制,例如,德国巴赫特认为莱比锡文化集群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

胡惠林认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是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如果几个文化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形成产业关联,逐渐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

吕挺琳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应该走市场化运行方式,依靠市场力量形成。

第二种观点强调政府政策对文化集群形成的影响,顾江认为政府主导作用是文化集群发展的坚实基础,对文化产业增长也具有推动作用。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和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处于同等地位,刘奕认为政府引导和市场诱致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两种机制。

周政、仇向洋认为政府引导、市场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发形成,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三种形成机制。

2.影响因素。

文化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众多,古洛斯塔瓦和雪莉认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市场、外部供应商、公司网络、合作竞争、集体学习和创新等。

顾江认为文化历史因素、经济结构、人才队伍、外部环境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李学鑫认为知识、信息、社会结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雷振宏通过调研,认为组织间知识共享通过网络
的中介作用,对文化集群产生积极作用。

于鹏认为内部知识流动和溢出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升级。

总之,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外部经济、文化历史因素、人才队伍、市场、知识共享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3.发展模式。

孟来果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超强集聚特征,是衡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标志。

向勇认为理想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形象、空间、意象为一体的综合体,包括环境、人物、活动三种因素的复合文化空间。

花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园区创新网络模式,陈少峰提出全产业链模式,谭丹提出蚁窝式和丛林式集群模式。

文化产业属于年轻产业,尚无固定模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

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
1.发展政策概述。

产业集群政策的作用是保障促进集群健康发展,政策的制定要在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基础之上,根据产业集群现状和培育发展情况,制定扶持性政策或支持性政策。

因此,文化产业集群政策可以理解为:为推动文化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结合文化产业集群和培育基本情况,政府制定一系列人文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以强化文化生产网络出现,克服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集群综合效应最佳发挥。

2.相关研究成果。

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并建设文化产业园,从政策上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鼓励和支持。

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集群政策对文化产业集群的作用方面。

例如,向勇认为要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必须改善政府投入和管理,优化对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集群。

刘蔚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政策是产业集群政策的组成内容,是推动文化繁荣和城市经济的一种方式。

童泽望认为,文化产业集群离不开产业政策支持。

部分学者研究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彭安民以长沙为例,认为要形成完善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必须制定吸引投资、税收、价格、投资融资政策,为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环境。

尹利军分析福建文化产业集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福建文化产业集群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政策。

也有学者强调外部环境建设对政策设计的作用,例如,刘蔚指出网络体系建立、人文环境建设、社会资本网络建立、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产业集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