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以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为例
1、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
1.1国外有关“社区”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其标志为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社区和社会》一书。“社区”概念是滕尼斯首先提出的。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存在着社会转型和由此造成的两种社会组织的分野。一种组织是传统的,以农村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等特性;另一种组织是现代的,以城市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等属性。他把前一种传统组织称之为“社区”,后一种现代组织称之为“社会”。并且他看到,在社会转型中,前者正在为后者所取代; 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社会是以目的、利益为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其制约因素通常是依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其行为控制通常是依据习惯、传统或乡规民约、良风民俗。
(2)“区域”论时代
以麦基文1917年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麦基文把社区看作是人类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它可大可小,在这里,社区不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的界限不再是刚性的。
(3)“综合”论时代
以1958年桑德斯的《社区论》的发表为标志,对社区的研究进入了“综合”论时代,既把社区既看作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又看作是“一个行动的场所”。“综合社区”论把冲突论和行动论引了进来,打破了“组织社区”和“区域社区”的均质、平衡状态,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的属性,科学地揭示了社区发展,同时为社区发展提供了过程、运动、方案和方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1.2城市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主要包括:
1)社区福利性服务。其对象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儿童寄托服务等此外,还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咨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性服务,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辅导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性服务。指一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比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
2、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建设的背景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不断上升,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一系列变化的趋势正是社区建设的大背景。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以单位为其社会空间的组织基础,单位是控制和调整整个社会结构的中枢系统。在单位体制之下,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关系网,单位成为居民一切生活的中心。“单位体制”下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形态,一是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二是具有身份的先赋性,三是自身价值的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分化。单位及其成员的利益日益与市场挂钩,单位的各种社会职能日益剥离出来,复归于社会,单位已不再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惟一中心,社区逐渐取代单位的角色,成为居民重要的社会空间。我国城市正在出现“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单位化向社区化的转变。
2.1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社区化,社会管理的“单位体制”正在转化,要求社区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单位体制”在计划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城市居民的管理,但它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状况,是以经济的低效率、社会的迟滞性发展为代价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体制”正在瓦解,企业办社会格局正在被打破,城市居民正在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单位对城市居民的社会整合作用正在弱化,城市居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与其所在社区产生紧密的联系,社区开始成为对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
2.2城市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客观上要求社区发挥全方位管理功能。目前城市人口结构正出现四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显著上升。二是体制外人员增多,主要是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他们从原来的阶层分离出来,迅速增长。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时期,下岗、失业现象成为重要的衍生物,而且在短时期内很难完全消除。四是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外来流动人口多为从农村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往来频繁、变动不定,在为城市经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卫生环境、治安秩序、人口管理、就业安置等带来新的压力。上述四方面社会群体,在从其原有的社会归属体分化出来以后,正在寻找一种有效的被社会接纳的方式。社区对本区域内的综合管理,整合了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体现了越来越突出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2.3城市居民居住空间的变化,城市家庭结构功能的变迁,对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通过成片开发建设的居民小区。居民小区打破了城市居民原有的世代居住的胡同、小巷、弄堂的格局,代之以新型的现代化的生活空间。而且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在住房的供暖、修缮、维护等由完全的对单位依赖,变为在社区系统管理基础上的自我解决。在城市居民居住空间变化的同时,城市家庭的结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单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随着居住小区化和家庭小型化,社区接受由单位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