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污染调研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关于XX县农业面源污染的
调研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土壤、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养殖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使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XX”发展,进一步治理我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打好自然禀赋牌,我们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县面源污染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我县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污染五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化肥使用现状
我县农业生产以小麦、棉花、果树为主,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万亩,水果面积突破110万亩,其中苹果70万亩,枣20万亩,杂果20万亩。近年来,化肥的大量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但随之带来的污染也逐年增加。
目前,我县农民施肥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在施肥方法上主要采用冲施、穴施、沟施、撒施。全县每年施用化肥总量在15万吨以上,按实有耕地面积150万亩推算,施用量达100kg/亩,折合1500kg/公顷,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公顷,而且复播指数越高,施用量越大,如蔬菜种植等高效作物,有的地块甚至达到了200kg/亩,而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有40%。
过量施用化肥之后,危害之一,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发生板结,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保存期限短,并且容易腐烂,其原因都是超标施用化肥;危害之二,随着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
会造成地下水及河流污染;危害之三,导致产收比增大,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几种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2、农药使用现状
全县每年的农药施用量大约为5000余吨,主要有吡虫啉、丁草胺、毒死蜱、其它磷类和菊酯类农药以及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戊唑醇等。
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虽然保住了一定的产量,但同时也致使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且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以及造成土壤、地下水、空气、农产品的污染。农药通过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后,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调查发现,由于施药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或飞散入空气,农药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废弃农药瓶、袋一般都被置于野外,残留药物会随雨水冲淋进入土壤、渗入地下水,因而在土壤中偶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3、农用薄膜及废弃物现状
我县2017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16万亩,年使用地膜920余吨(地膜、反光膜),棚膜覆盖面积5万亩,年使用棚膜2500余吨,每年产生农药及化肥废弃物350余吨(包装塑料瓶、桶、编织袋等),每年果树套袋面积70万亩,年使用量2000余吨。
在回收利用方面主要是回收棚膜,化肥使用后的编织袋农民大多二次利用,苹果膜袋大部分在销售苹果时随商品果发往外地,其余膜袋在落果收购点用机械分离出来,造成白色污染。农药废弃物、地膜及反光膜的回收农民参与度不高,农药瓶、袋弃置田间地头造成污染,地膜及反光膜的使用年限为一年,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这种大分子材料降解速度慢,残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植物根系生长受阻,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残留量越大,农作物减产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作物覆膜种植7-10年,会造成棉花减产10%-23%。
4、农作物秸秆现状
我县秸秆资源丰富,根据2017年农作物产量推算,小麦、玉米、各类果品废弃枝条年产60万吨。农作物秸秆基本做到了秸秆还田,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果树枝干50%被回收利用,40%被农民用于燃料使用,10%被弃置田头。
5、畜禽粪便污染现状
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养殖场达460余家,其中猪年存栏量28万头,年产粪便28万吨,鸡年存栏量193万只,年产粪便2万吨,羊年存栏量8万只,年产粪便
3万吨,牛年存栏量1000余头,年产粪便2000吨。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全县养殖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普遍存在周围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的现象,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
1、职能部门监管农业面源污染还未形成强大合力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牵涉的职能部门众多,既有各乡镇人民政府,又有农业、畜牧、果业、林业、水利、环保、卫生、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能交错,未形成监管农业面源污染的强大合力。
2、人民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意识还需加强
广大人民群众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前景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
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农民在农膜、秸秆回收利用方面参与度不高,不注重科学使用化肥及农药。
3、政府投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不足
政府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财政投入不足,无论是职能部门的监管经费,还是典型示范引导的补助都需加大监管投入。
4、土地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也造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难度增大
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地位,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给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了一定难度。
5、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污染治理目标,针对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及建议:
1、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