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全新的角度来分析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受到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的限制,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辩证地突出自己在目标诱导、过程诱导和评价指导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培养学生质疑,使其会问、善问,问得有水平,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启发引导,让学生爱问

要让学生肯问、爱问,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是两条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主线,师生之间有了情感共鸣,知识的交流也就水到渠成。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思考、踊跃质疑;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提问的热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在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因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因为问题没有意义而不屑一顾,也不能因为问题不着边际、不好回答而表现出不高兴,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

神情。要让学生知道,能提问、爱提问是动脑筋、想问题、爱学习的表现,是求知欲的体现;再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质疑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提问。在学生尚未形成质疑习惯时,教师课前要把质疑问难作为一项预习内容,让学生围绕课文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利用或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发学生迫不及待探究的兴趣。同时不断鼓励学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提出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出现“多而杂”的情况,但是没有这个阶段的“多而杂”,就不会有后来的“少而精”。课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继续提问,以扩散其思维,增长其知识。

二、典型分析,让学生会问

在学生肯问、爱问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缺陷,逐步培养他们在思考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本质所在,抓住事物内部联系和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认真筛选,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提问,汇集出示,让学生充分思考、比较,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提得有价值?有意义?通过讨论,学生自然地将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有的问题通过仔细读读课文便能找到答案;有的问题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也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有的问题与课文扯得太远,不是非得在语文课进行研究的;有的问题则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又不能马上得出答案;有的问题乍看与课文关系不大,但仔细体味却很值得探究……最后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虽然没有必须问什么、不能问什么的限制和规定,但作为学习的

主体应抓住有限的学习时间,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而不能独立解答的疑难,在集体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同学的启发帮助而得以解决,这是一种提高。至于一些答案比较简单、结果比较明了的问题应努力通过自学去解决。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却不易。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更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想什么问题,怎样想,培养质疑能力。一是从题眼处质疑。课题是“文眼”也是“窗口”,我们利用一些课文的题目作为诱发点设计课堂提问,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如《草船借箭》可这样启发学生质疑:围绕“借”字,我们可思考哪些问题呢?这样学生很容易提出“诸葛亮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怎样?”等关键性问题。二是从内容上质疑。又如《草船借箭》,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结尾部分,在这一部分质疑。“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谁说谁“神机妙算”?周瑜为什么要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学生的时间、精力都集中到这重点上,问题也就提到点子上了。三是从结构上质疑。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以“美丽”为线索,运用“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文式进行描写,共分三段。可引导学生质疑:第一、第三段分别告诉我们了小兴安岭的什么?小兴安岭究竟是怎样“美丽”的?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大花园”?如此质疑,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这种结构特征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学

生从对结构特点的理解过程中深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从标点处质疑。如《鸟的天堂》中“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有引号,后一个却没有?又如《落花生》,“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几个动词间为什么使用逗号,而不是顿号?五是在内容的矛盾处质疑。不少课文在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质疑,可以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如《嘱咐》,可引导学生针对“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这个矛盾处质疑:“母亲的眼睛是疲倦的,怎么又说闪着亮光呢?”

要让学生爱问、会问、善问,需要长时期的训练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日常教学中点滴的积累,循循善诱,逐步将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引向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少而精”的阶段,让课堂因质疑而精彩。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