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的悖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的悖论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
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在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到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总量分析,没有具体分析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他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
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
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
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
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
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这意味着,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
应该指出,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的现代社会,是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
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随后又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总之,在学习凯恩斯“节约悖论”时,必须明确凯恩斯观点的前提,弄清凯恩斯使用的分析方法,搞清凯恩斯观点的实质内涵。
绝不能不问前提不问条件,随处套用。
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刚刚进入小康阶段,整个国家经济实力还相当薄弱,更不能依据凯恩斯观点,大肆鼓吹刺激消费。
让我们跳出凯恩斯短期、静态、总量分析思维的框框,着眼现实经济生活,换用长期、动态、结构分析的思路,为明天的经济发展着想,继续保持和发扬节约的美德吧。
只要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用于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兴产品,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