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帝志国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能力: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用发展的观点“看”和“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和感悟用发展的观点看和做的益处
2、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成长
【教学重点】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
【教学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请看:“计算机的前世与今生”
1804年法国人雅卡尔发明了提花机,这种革命性的织布机利用预先打孔的卡片来控制织物的编织式样,速度比老式手工提花织机快了25倍。雅卡尔的打孔卡片不只为丝织业带来革命,也为人类从此打开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门。
1836年,计算机科学先驱,著名的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制造了一台木齿铁轮计算机,用来计算很多数学难题,并利用雅卡尔打孔卡片的原理为这台计算机编程。虽然他并没有使用语言编程(一个世纪以后才正式出现),但是这一理念启发了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家们。
19世纪末,美国数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借鉴雅卡尔的打孔卡片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机器──“制表机”,供户口调查员处理数据。制表机的原理与雅卡尔提花机很接近,它在卡片上打出一系列的小孔,代表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位公民,不同的孔包含不同的信息。只要运用得当,制表机每小时可以处理几万张卡片。大名鼎鼎的IBM公司就是1924年靠销售这种机器起家的。
在IBM公司创办的头30年,它靠着“制表机”获得了大量利润。20世纪40年代,IBM开始制造计算机,计算机的时代到来了。不过那时候的计算机没有放弃类似于雅卡尔提花机上的那种打孔卡片,还在利用它编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后期,打孔卡片最终被电子媒介──磁带和光盘所取代。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05期教师:看到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说,计算机不过是一台及其高级的织布机而已。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现在视为科技尖端的计算机,竟与织布机血脉相连,当你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本质上你也是以光速做着编程工作。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并不断发展出现了磁带盒光盘等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60年来,无论在技术、性质还是应用上,其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每五年体积缩小10倍,运算速度却提高了10倍,而成本降低了10倍。同时,它也飞速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大家都听过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荆人”的影子呢?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教师:我们学校地处德内大街,请问同学每天来学校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你一路上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不约而同说到交通拥堵问题。有时连自行车都寸步难行。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造成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同学们对德内大街交通状况的了解及认识,来进一步去理解应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事先安排四个小组对北京交通问题进行一番调查:
第一组:观察德内大街(北端德胜门桥,南端平安大街厂桥路口)早晨七点至七点半、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的交通状况
第二组:走访德内大街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德内大街的交通感受
第三组:调查近几年北京机动车变化情况
第四组:调查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地段交通状况及主要原因。
第一组、第二组学生总结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道路比较狭窄,二是车流量大。
教师:交通拥堵在近几年一直是让老百姓困扰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听过交通电台的一个节目的名称叫“一路畅通”,但播放的是一长串拥堵路况信息。在迅速发展的北京城,交通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很少有人能说清北京交通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这似乎已经成为多数北京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出现这样的矛盾场景有些滑稽:一边是迅速增长的汽车数量,一边是紧锣密鼓的交通疏堵工程。北京的交通疏堵工程正在与日益
增加的汽车赛跑,这种博弈过程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般来说,无非是拓宽马路以及限制汽车生产。路宽了,车少了,交通状况就会改善。但是道路的拓展空间是有限的,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文物保护、城市总体规划、拆迁中的经济补偿等等。那如果靠控制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老百姓买车的热情以此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呢?请你结合第三组同学提供的材料,谈谈应怎样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757辆,到1997年发展到100万辆,这个过程经历了整整48年;而从1997年的100万辆到2003年全市机动车总数突破200万辆,却仅仅用了6年多时间。
◎2005年以来,本市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41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65万辆。按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北京市机动车将突破第三个100万辆。
材料二:
◎按照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当轿车平均价格接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倍至3倍时,就是轿车批量走进家庭之日。2002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7746元,约合3355美元,由此看来,汽车进入家庭似乎已势不可挡。
◎去年,全国汽车产量为507万辆,预计今年将为600万辆,2010年达到960万-1000万辆,2020年达到1500万辆左右。15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生产国。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从今天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来看,确实与汽车生产量的增加有关,短期内限制汽车生产可能会缓解拥堵状况。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处于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将事物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考察。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地分析,中国汽车业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是刚刚产生?是正在发展壮大?还是行将灭亡?根据对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判断,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对昨天,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今天,要立足于现实,对明天,要有预见性。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教师: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换车了吗?”眼下越来越成为时髦问候语。
请听第四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消息。
材料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行业。据统计我国的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以上,并在持续增长。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必然加速汽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