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新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洋务运动
❖ “中体西用” ❖ 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0余种 ❖ 兴办学堂 ❖ 影响:冲击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和
思维习惯
❖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2.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 康有为的理想(大同) ❖ 梁启超的思想 ❖ 谭嗣同的仁学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 汉民族经历的几次民族危机。可是在 民族危机中并没有文化危机。
❖ 鸦片战争改变了这种状况。从广义的 视角来看,近代的民族危机实际上是一种 文化危机。
❖ 开眼看世界——经世派先驱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魏源
❖ 传统学术文化的变迁
传wenku.baidu.com经学的演变
林则徐
魏源
二、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破了的天体怎么处置呀? ——再去炼些五色彩石来补好他罢? ——那样五色的东西此后莫中用了! 我们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了!
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
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天球底界限已是莫中用了!
——新造的太阳不怕又要疲倦了吗? ——我们要时常创造新的光明、新的
温热去供给
她呀!
——哦,我们脚下到处都是男性 的残骸呀!
题 ❖ 疏导中国哲学:畅通中国哲学史演进发展的关节 ❖ 消纳西方哲学:译注三大批判融摄康德哲学 ❖ 会通中西哲学:疏导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
❖现代新儒家的局限性:
❖ (1)把多元的、多民族、不同时空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归结为儒家文化,这是 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事实的。
❖ (2)对传统儒家文化造成中国历史和 现实的巨大负面影响,不是低估就是 视而不见,即使有一点批判也往往是 轻描淡写的。
❖ 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历史的、文化的虚无 主义。
❖ 消极影响之二,以偏激代替理性。
❖ 消极影响之三,反道德主义。
三、新儒家
❖ 当代新儒家的分期
❖ 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 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 钱穆;
❖ 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 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
——这又怎么处置呢? ——把他们抬到壁龛之中做起神 像来吧! ——不错呀,教他们也奏起无声 的音乐来吧! ——新造的太阳,姐姐,怎么还 不出来? ——她太热烈了,怕她自行爆裂; 还在海水之中浴沐着在! ——哦,我们感受着新鲜的暖意 了! ——我们的心脏,好像些鲜红的 金鱼, 在水晶瓶里跳跃! ——我们什么都想拥抱呀! ——我们唱起歌来欢迎新造的太 阳吧!
❖《仁学》:偏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
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 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 不得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 於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 “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 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 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 “吸力”;咸是物也。法界由是生,虚空由是立, 众生由是出。夫人之至切近者莫如身,身之骨二 百有奇,其筋肉、血脉、脏腑又若干有奇,所以 成是而粘砌是不使散去者,曰惟以太。由一身而 有夫妇,有父子,有兄弟,有君臣朋友;由一身 而有家、有国、有天下,而相维系不散去者,曰 惟以太。身之分为眼耳鼻舌身。眼何以能视,耳 何以能闻,鼻何以能嗅,舌何以能尝,身何以能 触?曰惟以太。
❖ 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 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
❖ 当代新儒家的贡献
❖ 据台湾东海大学荣誉教授蔡仁厚在2005年6月1日 在香港《成报》发表的“当代新儒家的学术贡 献”,可分为以下五点:
❖ 表述心性义理:使三教智慧系统焕然复明于世 ❖ 发挥外王大义: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与事功的问
❖ (3)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没有 找出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可 行性途径,他们的理论大多带有一厢 情愿的、纯理论的色彩,尤其是他们 集中于阐发了儒家的“内圣”心性之 学.
❖ 3.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
❖ 积极的方面:批判精神
欣赏郭沫若的《女神·女神之再生》之一幕:
黑暗中女性之声
——雷霆住了声了! ——电火已经消灭了! ——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已经罢了! ——倦了的太阳呢? ——被胁迫到天外去了! ——天体终竟破了吗? ——那被驱逐在天外的黑暗不是都已 逃回了吗?
❖ “中体西用” ❖ 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0余种 ❖ 兴办学堂 ❖ 影响:冲击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和
思维习惯
❖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2.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 康有为的理想(大同) ❖ 梁启超的思想 ❖ 谭嗣同的仁学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 汉民族经历的几次民族危机。可是在 民族危机中并没有文化危机。
❖ 鸦片战争改变了这种状况。从广义的 视角来看,近代的民族危机实际上是一种 文化危机。
❖ 开眼看世界——经世派先驱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魏源
❖ 传统学术文化的变迁
传wenku.baidu.com经学的演变
林则徐
魏源
二、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破了的天体怎么处置呀? ——再去炼些五色彩石来补好他罢? ——那样五色的东西此后莫中用了! 我们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了!
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
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天球底界限已是莫中用了!
——新造的太阳不怕又要疲倦了吗? ——我们要时常创造新的光明、新的
温热去供给
她呀!
——哦,我们脚下到处都是男性 的残骸呀!
题 ❖ 疏导中国哲学:畅通中国哲学史演进发展的关节 ❖ 消纳西方哲学:译注三大批判融摄康德哲学 ❖ 会通中西哲学:疏导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
❖现代新儒家的局限性:
❖ (1)把多元的、多民族、不同时空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归结为儒家文化,这是 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事实的。
❖ (2)对传统儒家文化造成中国历史和 现实的巨大负面影响,不是低估就是 视而不见,即使有一点批判也往往是 轻描淡写的。
❖ 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历史的、文化的虚无 主义。
❖ 消极影响之二,以偏激代替理性。
❖ 消极影响之三,反道德主义。
三、新儒家
❖ 当代新儒家的分期
❖ 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 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 钱穆;
❖ 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 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
——这又怎么处置呢? ——把他们抬到壁龛之中做起神 像来吧! ——不错呀,教他们也奏起无声 的音乐来吧! ——新造的太阳,姐姐,怎么还 不出来? ——她太热烈了,怕她自行爆裂; 还在海水之中浴沐着在! ——哦,我们感受着新鲜的暖意 了! ——我们的心脏,好像些鲜红的 金鱼, 在水晶瓶里跳跃! ——我们什么都想拥抱呀! ——我们唱起歌来欢迎新造的太 阳吧!
❖《仁学》:偏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
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 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 不得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 於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 “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 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 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 “吸力”;咸是物也。法界由是生,虚空由是立, 众生由是出。夫人之至切近者莫如身,身之骨二 百有奇,其筋肉、血脉、脏腑又若干有奇,所以 成是而粘砌是不使散去者,曰惟以太。由一身而 有夫妇,有父子,有兄弟,有君臣朋友;由一身 而有家、有国、有天下,而相维系不散去者,曰 惟以太。身之分为眼耳鼻舌身。眼何以能视,耳 何以能闻,鼻何以能嗅,舌何以能尝,身何以能 触?曰惟以太。
❖ 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 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
❖ 当代新儒家的贡献
❖ 据台湾东海大学荣誉教授蔡仁厚在2005年6月1日 在香港《成报》发表的“当代新儒家的学术贡 献”,可分为以下五点:
❖ 表述心性义理:使三教智慧系统焕然复明于世 ❖ 发挥外王大义: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与事功的问
❖ (3)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没有 找出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可 行性途径,他们的理论大多带有一厢 情愿的、纯理论的色彩,尤其是他们 集中于阐发了儒家的“内圣”心性之 学.
❖ 3.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
❖ 积极的方面:批判精神
欣赏郭沫若的《女神·女神之再生》之一幕:
黑暗中女性之声
——雷霆住了声了! ——电火已经消灭了! ——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已经罢了! ——倦了的太阳呢? ——被胁迫到天外去了! ——天体终竟破了吗? ——那被驱逐在天外的黑暗不是都已 逃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