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学

光的反射教学
光的反射教学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能够发生反射。

2.理解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5.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升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探究让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2.竞赛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激发兴趣。

3.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引导、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

平面镜、实验报告一生一份、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光的反射实验器、激光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与学生交流)

做游戏: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使同学们看到了礼物。

师问: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平面镜能反射光)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他。

二、新课教学

师: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标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把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解决:

(一)学生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方法:把激光器打开,让光斜射到镜面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试着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师: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介绍与光的反射相关的几个术语:

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2.做出猜想

A.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_____(等于/不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C.入射光线和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

D.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将________。

师:有了这些猜想,我们就要用到验证猜想的最有力的武器—实验。

3.设计实验和表格:

4.实行实验

(1)让光源射出的平行光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2)将右半面绕法线缓慢旋转,观察反射光线。

5.分析实验

①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_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②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位置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_____(等于/不等于)入射角。

(说明:如果存有多个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实行深入的归纳与讨论。因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实行充足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实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结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述:

1.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哪些发现?(引出光路是可逆的)

“找眼睛”: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1个同学通过手中的小镜子看另一位同学的眼睛,另一位同学看小镜子,能否看到拿镜子同学的眼睛呢?做完后,同学之间下位交流。(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你的同学也一定会从这块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活动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课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镜后,卡通片消失),结合刚才你的作图,请你自学课本加以解释。引出两种反射

学生作图:

生:学生利用手中器材观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对于每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镜子和白纸,你发现了什么?解释原因

让学生举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事例同时介绍光污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能够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课后作业

(1)以“假如光线不能被反射”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地了解光的反射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一、光路图

二、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强调:1.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入射角为00时,反射角也为00

《光的反射》教学案例

《光的反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光的反射现象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到物理学中的美。 2、通过学习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乐于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激光手电、平面镜、泡沫塑料板、竹针、双面胶、硬纸板、铁架台、棉线、量角器、小刀。【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演示:将激光手电对着大屏幕照射,在大屏幕上出现一个光点。 教师提出问题: 1、如果激光手电笔不直接对着大屏幕照射,能否将光照到大屏幕,你们能利用桌上的工具做到吗?比比哪个小组先做到。 2、大屏幕上出现了很多晃动的光点。请各小组交流思考: (1)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怎样到达大屏幕的呢?你能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2)哪个是反射面,哪是入射光?什么叫光的反射?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见过的光的反射的例子。 (3)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光点,你能分清大屏幕上的哪个光点是你们小组照的吗? 在学生交流、展示后,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 课题:光的反射 投影: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1、建立模型,提出猜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制作一个模型,泡沫塑料的上表面表示反射面,两根竹针(用双面胶粘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先把表示入射光线的竹针插在泡沫塑料上,请根据你的猜想,在模型中把反射光线表示出来。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光的反射》观课总结

《光的反射》观课总结 优点: 教学中重难点明确。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教师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质疑、创新精神,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光的反射》这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师先用一块小镜子将激光笔反射到天花板上,这样可以复习镜子反射激光,并不是光源,同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然后以在宇宙中安放镜子的设想,若要让太阳光正好照在我国的领土上,镜子该如何安放才会恰到好处呢?它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么这规律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索光的反射定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建议): 1、教学内容过多,在课前考虑不够,显得上课时间很紧,很多内容强调不够,特别是后面讲到“镜面反射”、“漫反射”,有点填鸭式,探究引导不够。 2、在设计时考虑用实验暗室,但农村初中根本达不到条件,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特别是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3、对光的反射现象应用举例很少,基本上没让学生大胆发言,背离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 4、学生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时,测量不准确、不规范;学生常常忘记标明光线的箭头。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认为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三:部分同学误认为垂直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为90度(这是一种知识的负迁移,认为垂直就应该是90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强调。 一点体会: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究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2m 1m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知识点1: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应 用: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 ,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m 。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立竿见影 B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C .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 .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射击瞄准时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直线传播 C .电灯一定是发光体 D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路线会弯曲 知识点2:在光的反射中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反射类 型分为 反射和 反射,他们都遵守 。能从各个方向 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的表面发生了 。 应 用: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 在纸上,熄灭室内灯光,用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 所示。从侧面看去:( )选择并说明理由。 A .白纸比镜面亮 B .镜面比白纸亮 C .白纸与镜面一样亮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 理:根据 成像。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应 用:1、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坚直放置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大小不变 D .无法确定 2.利用平面镜可以: ( ) A .成缩小的像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成倒立的虚像 D .成正立的实像 3、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下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 A .3m B .4m C .5m D .6m 4、杨刚和程力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桌面上 竖一块玻璃板,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 一只没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根据实验 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看到玻璃板里面一支点燃的蜡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看到没点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案例 洋青中学凌华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探究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它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可以用激光笔获得)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5)将纸沿ON对折,观察现象。 4.讨论 (1)分析讨论: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 须明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r与入射角i应该相等。 (2)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3)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了,通过外筒上带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得到“一束光”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此情况属教学实录)(4)怎样画出光的迹径?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描点A和B,用直尺连接OA与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备注: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5)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的实例很多,如潜望镜、大楼里利用平面镜采光、测距离、自行车的尾灯等等。 5.光路的可逆性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对方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 学生实验后,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如图。

光的传播典型例题

某同学在看到闪电后4.6s 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某同学的距离. 典型例题2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 D .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电发生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典型例题3 某同学身高1.60m ,在路灯下向前步行4m ,发现此时影子长为2m ,则此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典型例题4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到达月球返回地球共需2.56s ,则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 A .51084.3?km B .81084.3?km C .51068.7?km D .8 1068.7?km 典型例题5 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m 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收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km .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典型例题6 在图中画出眼睛通过小孔所能看到的外界景物的范围,并画出最边缘光线的传播方向.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同,实际上两人谁跑得快? 典型例题8 如何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 典型例题9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A.“△”形B.“▽”形C.“□”形D.“○”形 典型例题10 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5秒钟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鸣处离你多远? 典型例题11 运动会上100m跑比赛时,记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记时,比看到冒烟记时早些还是迟些?早或迟多长时间?哪个更准确? 典型例题12 如图所示,AB是窗口,CD为窗外一景物,用作图法画出室内可看到CD整个景物的位置和范围. 典型例题示例 例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帕提古丽·乃木吐力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 教具:手电筒、、平面镜、白纸、两块纸板组成的光屏、多媒体课件 、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八年级 光现象经典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

题型一、光源的识别 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
题型二、三种光现象的识别,描述 2、下列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3.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丙中,钢笔“错位”了是因为光的反射 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4、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 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 象相似的是( )
5、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 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题型三、小孔成像
1.如下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 AB 在屏上所成的像 A′B′(要求标出 A′、B′) 。 ⑶该同学将一根高 3cm 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 6cm 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 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 后,像的高度 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 , 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 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 “放大” 、 “缩小”或“等大” )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____(选填: “倒 立的” 、 “放大的” 、 “等大的” 、 “缩小的” ) 。
题型四、光反射定律的应用
1.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 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与

初中光学经典例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答案】A 【解析】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本选项正确.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本选项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 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D 【解析】解:图示的像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虚像,根据虚像的形成过程可知,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综上分析,故选D 3.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光的反射》设计思路及经验

《光的反射》设计思路及经验 《光的反射》一师点拨,对于“法线”的认识及其教学一下子明朗了,有拨开迷雾之感。 光的反射定律中三句话:“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每句话中都有“法线”可见法线在光的反射中的地位。 以往的教学,法线的意义一直没有明朗,所以,教学中法线直接引出的,至于为什么引出法线思考不够。 结合秋菊的展示课以及黄老师的评课,梳理《光的反射》教学思路如下: 一、反射 用几幅图片引出反射。如高大建筑的玻璃帷幕上刺眼的光芒、晶莹的露珠、皎洁的月光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大连的美景(考虑反射的类型,为镜面反射、漫反射教学提供素材基础,即一物两用)。 显示书中的图片——小姑娘看到书的图片,结合前面显示的图片,提出光的反射,并提出“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 二、光的反射定律 1、游戏:比赛光靶游戏。一只激光笔、一块平面镜、教师在黑板上画圈写好小组的序号,提出小组成员中一位同学手执激光笔开启给发光,照到另一位同学的手中的小平面镜上,通过平面镜将光点射中小组的标识上。 意图: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组为单位,提高参与合作度。一位同学控制平面镜意味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平面镜的位置有关(隐含着法线) 2、演示:师生共同演示照反射光线。老师用一根毛衣针(贴上箭头代表方向)代表入射光线,“照”到一个较大的平面上,让一位同学用另一根贴有箭头的毛衣针做反射光线,老师移动入射光线的位置学生对应的显示反射光线的位置,先是平面镜不动,只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找反射光线(较易)。然后入射光线不动,转动平面镜,找反射光线位置。 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反射光线的位置与两个因素有关——平面镜的位置、入射光线的位置。其中入射光线的位置好描述,如何描述平面镜的位置呢?唯有与平面垂直的直线能够描述清楚平面镜的位置。法线的引入就有了恰当的时机。 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高考复习——《几何光学》典型例题复习汇总

十七、几何光学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 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光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 光从一种介质 光的折射 棱镜(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进入另一种介质 色散(白光色散后七种单色光) 定义及条件(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 临界角(C =arcsin n 1) 全反射棱镜(光线可以改变900 、1800 ) 1、光的直线传播 ⑴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光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如电能、化学能、原子核能等)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⑵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时,用来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直线称光线。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而是对实际存在的一束很窄光束的几何抽象。 光束:是一束光,具有能量。有三种光束,即会聚光束,平行光束和发散光束。 ⑶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日食、月食等都是直线传播的例证。 ⑷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 /s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⑸影: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后面所形成的暗区称为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内只能看到部分光源发出的光。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能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本影;若不是点光源,则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同时形成本影和半影。 影的大小决定于点光源、物体和光屏的相对位置。 如图A 所示,在光屏AB 上,BC 部分所有光线都照射不到叫做本影,在AB 、CD 区域部分光线照射不到叫做半影。 A B 如图B 所示,地球表面上月球的本影区域可以看到日全食,在地球上月球的半影区域,可以看到日偏食。如图C 所示,如地球与月亮距离足够远,在A 区可看到日环食. C 例题: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vt ,竖直位移是h =2 1gt 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题: 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 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0 角下射.而在 A 城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 ,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如图所示.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的半径.试写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 = . 解析:太阳光平行射向地球,在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所以,由题意可知过AB 两地的地球半径间的夹角是 7.50 ,即AB 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就是7.50 。如图所示,A 、B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 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 2、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3、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 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 ~ 45 o 45 o 第二次60 o 60 o (4)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 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 字母。如上图中:入

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 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 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光的反射)课堂评价

《光的反射》课堂听课评价 这节课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原本抽象的物理定理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和体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学生不仅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特色 1、教学目标明确 依据新课标,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节课始终围绕一个知识点来展开讲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生动的解析光的反射。充分让学生动手体验和验证什么是光的反射和反射的特点和规律。老师亲切辅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中得到发展。 2、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程序和结构清晰 老师利用情景引入法提出光的反射,再利用实验讲解光的反射的概念和光的反射特点和规律。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合理,老师讲解时间和学生动手实验时间安排合理。整个教学的程序十分流畅,同时结构具有清晰的层次。 3、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因材施教”。不同学科的教学

方法是不同样的。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演示 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教学手段有利用多媒体教学、 物理教学的实验器材等等。由于这节课是解析物理学中光的反 射,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老师让学生动手实验提出疑惑和猜 想,然后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利用多媒体讲解来解决同学们的 疑惑和猜想,最后总结实验规律和结果。 4、教师教学基本功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板画 美观、娴熟。 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 热爱学生,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 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 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操作: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示范动作、操作仪器设备的 规范和熟练程度。 5、教学效果 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光的反射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通过 动手实验和理论讲解相结合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都能提出合理的猜想。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

初二光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某同学身高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米处,他的像高是____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米.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 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米,他的像高为_________米. 2. 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 3. 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光射入水中,光速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 __是入射光线,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___ 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图1 图2 7.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2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 ____. 8.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9.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0.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 11.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倒立. 图3 图4 1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 8时20分. B. 4时20分. C. 3时40分. D. 8时40分, 1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 A.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B. 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 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1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全国教学比赛获奖作品)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第十中学周玉同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本章知识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既是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又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光的折射规律的基础,在光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对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理解光的反射规律,进而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来建立光反射的物理概念,虽然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第一节的学习中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能会应用光的反射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是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课,这节课应“探究并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在教学设计中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上,科学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在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反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同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他们的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具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知道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了解物理的探究方法,从实验中概括物理规律。

《光现象》典型例题

《光现象》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精析】光的直线传播 【例题1】图1所示各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变式练习1】图2所示各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变式练习2】唐诗《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分析诗句描述中的光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3);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变式练习】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闪烁不定? 【例题3】汉朝时,勤奋好学的匡衡家里很穷,他白天必须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安心读书。由于他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照得通亮。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匡衡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请你在图4中画出匡衡通过小洞A 从邻居家所借来的烛光能够照亮的范围。 【变式练习】“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请你在图5中画出井底之蛙所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图 3 图 5 图 4 A 台灯 B 水母 C 太阳 D 火柴 图 2 A 星空闪烁 B 萤火虫飞舞 C 明月皎洁 D 灯笼鱼游弋 图1

光的反射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案例 高邑县北营中学立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 激光手电、平面镜、泡沫塑料板、竹针、双面胶、硬纸板、铁架台、棉线、量角器、小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1、建立模型,提出猜想 师:首先请同学们制作一个模型,泡沫塑料的上表面表示反射面,两根竹针(用双面胶粘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先把表示入射光线的竹针插在泡沫塑料上,请根据你的猜想,在模型中把反射光线表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