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岭南建筑文化
浅析岭南建筑文化
![浅析岭南建筑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51889ab284ac850ad0242ec.png)
面高, 墙脚 多 数采 用青 砖 、 块或 具 有 防水功 能 的材料 石 建造 , 以防洪水 , 房屋 的布局 也 比较 密集 , 屋顶层 采用砖 或 其它材 料 压 紧加 固 , 防止 台风 的侵袭 , 造成 建筑 物 的 损 坏和 人 员伤亡 , 于 富裕 的家庭 使用 青 砖楼 房 , 对 或者
建筑设计与装饰
广东 建材 计学 院)
摘 要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 内涵。岭南建筑体现 了岭南人 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 岭南建筑的特点, 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 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 内涵进行分析。
括 闽南 、 东、 广 海南和 广西桂 林 以东大部分 地区 。 南的 岭
绝大 部分 地 区位于 亚 热带 和沿 海 区域 , 暖夏 热 , 季 冬 夏 人类 没有 任 何一 种 重要 的 思想 不被 建筑 艺术 写在 石 头 日照 时 间长 , 阳辐 射 强度 大 、 候 炎热 、 太 气 空气 潮湿 、 雨 上。” 建筑通 过其形态 、 风格 、 价值 以及 与周 围的空 间形 水充足 、 台风频 繁 、 每年 的 台风 、 水等 自然灾 害多数 发 洪 象表征 文化 的内涵 ,这 种文化 既是 一种物 质环境 文化 , 生在岭南 地区 。 因此岭 南建筑 的 内部 地面普遍 比外部地
做 好 园林监 理还要 在强化 廉 洁 自律方 面下 功夫 , 由
无刺 的树种 等 。 夹竹 桃花期较 长 , 形花色优 美 , 其汁 于 园林 规范 尚未完善 ,可 以钻 的空子特 别 多。守法 、 花 但 诚
公 科学 , 一理 论提 出 了监 理 行业 的行 为准 则 , 这 液 有毒 , 如果 误食 无特 效 药 可解 , 种在 小区 中对 淘气 的 信 、 正 、 孩子 来说就 是一个潜在 的危 险; 特 别是 园林专业 的监理 。不仅 要提 高人 员业 务素质 , 还 () 了满 足“ 3 除 适地 适树 ” 的要求 外 , 看设 计的深 度 要 提 高其 政治 素质 , 要 强化廉 洁 自律管 理 , 能真 正做 到 才 独立 地开展 监理工 作 。 总之 , 园林 工程监 理 已经成 是否符 合施工 要求 。常常见到 这样 的 图纸 , 画上 一个 范 公正、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bb6d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2.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片,这里的古建筑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岭南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特点是风格独特、结构精巧、雕刻精美,被誉为“世界建筑之精髓”,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
如今,在现代社会,岭南古建筑文化不仅在传承中得到了保护,同时也在创新设计中得到了发展,为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来谈谈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一、古建筑文化传承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包括了寺庙、庙宇、宫殿、园林等多种类型,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方面,一方面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另一方面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在保护和修缮方面,岭南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对于一些著名的古建筑如岭南古建筑群、岭南古村落等,通过拨款、立法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其进行保护。
针对一些重要的古建筑,也进行了修缮工作,保证其保存完好,延续传统文化。
在传承和普及方面,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在推动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工作。
举办展览、讲座、文化节等活动,向公众传播岭南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开办相关课程、培训班,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保证古建筑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些措施,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工作得到了有力推动和保障。
二、古建筑文化创新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和修缮,更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是在古建筑的功能利用上进行创新设计。
由于古建筑多为文化遗产,其传统功能往往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需要对古建筑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将古建筑改造为文化展览馆、艺术工作室、民宿等,赋予古建筑新的功能和内涵。
是在古建筑的建筑设计上进行创新。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古建筑的元素和特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设计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311c1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f.png)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b210ef9b89680203d82536.png)
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
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
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
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
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
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
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
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
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
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
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
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特征,让我们探讨一下吧。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b650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6.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新-岭南古建筑文化探讨 精品
![最新-岭南古建筑文化探讨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7f7f4dff61fb7360b4c655e.png)
岭南古建筑文化探讨摘要岭南古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寄托。
其建筑技术及工艺是人类的知识魁宝,同时对后人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文章先从岭南古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并从园林艺术、装饰艺术、建筑风水、文化交融四个方面来阐述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研究岭南古建筑的现状与其遭受的文化冲击,为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寻道路。
关键词岭南古建筑;传统建筑;文化价值1文化背景11自然环境特征。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了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省部分地区,北依南岭,南靠南海。
而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区的居民对岭南地区的情况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加上南岭重岩叠嶂的地理环境,岭南人难以跨越南岭进入中原地区,使岭南地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域。
正是这种独特地理条件,使得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但却有利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及民族文化的沉淀,从而孕育出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是形成岭南古建筑种类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岭南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雨水充沛、原始森林茂密且常受台风吹袭。
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建筑需具备通风、隔热、防潮、防腐、防虫等多方面的功能。
因此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都非常注重建筑材料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
这体现了富有智慧的岭南人为了守护家园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的精神。
12人文环境特征。
岭南先人属于百越民族,自秦代统一以后,岭南地区开始大规模地融入了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岭北汉文化。
直至明代,由于朝廷的政治波动和地区的自然灾害,大量官员和厌倦动荡的中原人迁徙到岭南地区,因此带来多种外来建筑文化。
而当时的岭南建筑文化较为落后,对于外来文化几乎是全盘接受,也间接的把不同的建筑文化融合在一起。
从明清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开始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这段时期里建造的建筑,开始融入北方特色文化,逐渐形成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0308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f.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和文化概念。
在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岭南古建筑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本文将从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和文化传承入手,探讨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希望能够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岭南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湿热,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古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岭南古建筑多采用木材、青砖和花岗石等,这些材料在岭南地区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有着较好的耐久性。
木材因其质地坚硬、寿命长,在岭南古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岭南典型的“岩砍”结构,即大檩横梁与柱子之间搭接沟槽式的榫卯结构,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青砖则是岭南古建筑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保温、隔热和防水方面的特性,使得青砖成为了岭南古建筑中的主要材料之一。
花岗石也是岭南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硬度高、质地致密,耐风化、耐磨损,使得岭南古建筑更加具有坚固的特点。
在岭南古建筑中,这些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为岭南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建筑风格和结构上,岭南古建筑以其精巧的雕刻、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屋檐风格而闻名。
岭南古建筑尤其注重屋檐的设计和装饰,这一点在岭南传统的民居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多采用歇山屋顶,屋檐斗拱飞檐,层层叠加,上下起伏有致;闽南建筑则多采用悬山屋顶,屋檐雕刻工艺细腻繁缛,屋檐斗拱多采用砖、石雕刻,精致而古朴。
这些屋檐的设计和雕刻不仅是岭南古建筑的风格独特之处,更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表现和传承。
岭南古建筑在结构上也有着严谨的规划和设计,梁柱相承,构件相接,力求整体坚固稳定,这些都为岭南古建筑增添了诸多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风格和结构的独特性上。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b0f1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f.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摘要】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本文从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其特点及风格,以及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同时还分析了现代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互动关系。
最后展望了岭南古建筑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古建筑保护与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重视,推动其传承与创新的进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岭南古建筑、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设计、历史背景、特点、风格、困境、挑战、现代设计、保护、互动、发展、和谐、重要性、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岭南地区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独特风貌。
岭南地区自古就是华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秦汉时期起,各个朝代相继在此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岭南地区开始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逐渐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建于山水之间,在山水之间别有一番风味,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屋面上翘,檐口高翘,四角翘角,屋檐的全部部分都褶翘,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岭南古建筑不断演变,融合了各个朝代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中的体现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岭南古建筑中,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之中。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72f1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e.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等地,有着丰富的岭南古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独特、风格多样,深受人们喜欢和赞赏。
岭南古建筑文化不仅在传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代社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为当代建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岭南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的寺庙、宫殿、园林,到近代的民居、商业建筑等,岭南古建筑文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建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岭南古建筑注重环境融合。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以取得最佳的生活舒适度。
这就是为什么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往往可以看到山、水、园林等自然元素与建筑相辅相成。
第二,岭南古建筑注重装饰艺术。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装饰艺术传统,这在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岭南古建筑中的雕花、彩绘、木雕等装饰艺术都极具特色,经久不衰。
岭南古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布局。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为庭院式,室内外空间分割清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建筑显得更为气派。
岭南古建筑文化具有环境融合、装饰艺术和室内外空间布局三大特点。
这种建筑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并在创新设计中继续发扬光大。
就传承来说,岭南古建筑文化一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从古代的手工技艺到现代的建筑设计,这种文化一直在岭南地区传承下来。
特别是在一些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岭南古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这些地方独特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在当代社会,岭南古建筑文化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之更适应现代生活。
在近年来的广东省,就有一些由传统古建筑改造而成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有了现代建筑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这种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建筑创新设计。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体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上。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f23d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a.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渊源。
其艺术文化以古建筑为代表,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有的建筑材料,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前设计领域的重要话题。
岭南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岭南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
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众多岭南古建筑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与损失。
为了保护岭南古建筑,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铸就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并对部分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修缮。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但严禁对岭南古建筑进行破坏和改造,同时也积极进行古建筑的复原和修缮工作,以便更好地使人们了解和学习古代建筑文化。
创新设计内涵随着当代设计领域的发展,许多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融为一体,在岭南古建筑的基础上设计新型建筑,以使文化传承更加立体和全面。
这种方法不仅注重保护古文化遗产,同时也通过设计对其进行再创造。
正是这种创意的设计,给传统建筑带来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新意。
多功能空间设计在对岭南古建筑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设计时,注重多功能空间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许多古建筑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后,难免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进行改造,有些建筑也只是局限于单一的功能。
对于那些难以继续原有功能的古建筑,可以在设计上考虑其多元化的功能,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保护建筑原貌设计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与魅力有赖于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建筑材料,保护建筑的原貌设计成为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承需要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期望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建筑。
绿色环保设计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古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也需要得到更加重视。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7e04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2.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形式,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独特性源于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受到热带气候、水银偏高以及丰富的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岭南古建筑在建筑材料、结构和气候适应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承是保护古建筑文化的关键。
传承意味着保护这些建筑遗产并将它们传递给我们的后代。
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古建筑遗产保护机制,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其次,需要专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对古建筑进行科学的研究和保护。
再次,需要公众的参与和理解,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参与到古建筑保护的工作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文化遗产。
创新是岭南古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古代建筑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古建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在实际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
一方面,可以采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对古建筑进行改造,提高古建筑的使用性能,提高寿命。
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元素运用到新建筑中,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创新设计是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很少有太多的技术和科技元素,建筑的设计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和人工的技艺,这使得古建筑具有很多的神秘色彩与想象的空间。
在现代设计中,需要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比如3D打印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通过技术手段让设计更加科学和精准。
同时,还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并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调整设计风格。
这样,便可以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建筑。
总之,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古建筑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专业人才的保障,公众的参与和理解。
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设计手段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建筑,让古建筑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9b99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6.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承和创新岭南古建筑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就是要弘扬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使其得以延续与发扬。
岭南古建筑的特点是建筑形制精巧,装饰华丽细腻,材料丰富多样。
例如广府建筑,其建筑结构精巧复杂,采用许多木构件和雕刻,加上陶瓷瓦和彩料的装饰,使得建筑富于变化。
此外,岭南古建筑还融合了艺术、文化、哲学、风水等多方面的元素,如“飞檐翘角、燕尾斗拱、梁上吊脚、窗棂六显”等。
这些元素不仅体现出建筑的美学价值,还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为了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保护和修缮古建筑。
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等渠道,加强对岭南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保持其原有风貌并使其得到重视。
2.挖掘和记录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将其深入的内在文化价值展示出来,使古建筑得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公众对古建筑的文化意识,提高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和能力。
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岭南古建筑文化真正地发扬光大。
创新岭南古建筑设计,应该基于传承的基础上开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坚持本土文化特色。
岭南古建筑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坚持文化特色,体现出家乡人民的文化和历史特点。
同时,也要考虑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法的运用,使设计更具实用性和现代感。
2. 讲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古建筑时,也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采用绿色材料和科技手段,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古建筑能够长久地保持其文化和价值。
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设计古建筑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当地人口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增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88ea5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2.png)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岭南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和谐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岭南民居多采用坡屋顶、白墙黛瓦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此外,岭南建筑还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池塘、花木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实用岭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实用的设计细节,如宽敞的厅堂、明亮的采光、通畅的通风等。
此外,岭南建筑还注重空间利用,善于利用空间进行分隔和组织,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例如,岭南民居中常见的“走马廊”设计,既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三、装饰精美岭南建筑注重装饰,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些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例如,岭南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亭台等景观元素,往往采用精美的雕刻工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也经常采用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四、中西合璧随着时代的变迁,岭南建筑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岭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岭南建筑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如注重空间利用、强调立面效果等。
例如,岭南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元素,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总之,岭南建筑风格独特,独具魅力。
它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建筑文化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建筑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1865e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a.png)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建筑文化岭南建筑文化是指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区所共有的传统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乡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注重居住环境的和谐与舒适。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则温暖而湿润。
因此,岭南传统建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应气候特点的建筑规划和设计理念。
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利用半开放的庭院和天井来通风降温,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使室内空间通风凉爽。
屋顶常采用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水的檐水系统,避免积水和热辐射。
岭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岭南地区丘陵众多,山水相间,建筑往往依山傍水,利用山势和背山面水的特点来辟入口。
在建筑布局上,常常通过合理的分隔和错落有致的排列,来突显自然景观的美感。
建筑外墙常采用砖木结构,色彩通常以红、白、黑为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和谐、亲切的感觉。
岭南建筑文化还体现在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
传统岭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主要使用柚木、楠木等耐水耐潮的木材,这些木材不仅具有很高的抗震性能,还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能。
在施工工艺方面,岭南建筑注重精细和匠心独运。
建筑师、工匠们常常手工制作建筑构件,雕琢精细的图案和装饰,力求给建筑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
岭南建筑中常见的陶瓷装饰、木雕、石雕和铜铁制品等工艺品,也成为岭南建筑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岭南建筑文化代表着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岭南作为一个丰富多样的文化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岭南人民对于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智慧总结。
岭南传统建筑的存在,不仅以其美丽的姿态展现了岭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是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和传承。
总之,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浅谈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
![浅谈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28c1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b.png)
浅谈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第一篇:浅谈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浅谈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我自己在专题研究作业中通过对陈家祠搜集、阅读资料等过程对于岭南建筑和岭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岭南文化和岭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谈到岭南的建筑,不得不提起陈家祠。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
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是现今广东保存最完好、规划最宏大、工艺最精湛的传统建筑,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
当中更有各种岭南艺术珍品,让人叹为观止。
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
被广州市民评选为广州市文化名片。
陈家祠具有如此之高的艺术价值,那么它与岭南文化又有什么关联呢?透过陈家祠我们又能了解到岭南文化对建筑的何种影响?陈家祠中的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
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
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文化艺术之精华。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
岭南建筑的特点
![岭南建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d25c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e.png)
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以其精致的工艺、浓郁的南方特色和多样的造型而广受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岭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1. 优美的建筑造型岭南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优美的建筑造型。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曲线的线条,融入了南方园林的风景。
建筑多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辅以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使整个建筑充满艺术气息。
而且建筑物常常会采用仿古的手法,使之看起来更加古朴典雅。
例如,岭南建筑中的传统宅院常常有庭院和花园,建筑物的过道和厅堂朝向庭院开放,使整个空间更加开阔。
而且,建筑物的设计通常注重通风和采光,使人在其中感到舒适宜人。
2. 精湛的木构技艺在岭南建筑中,木构技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岭南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技艺而闻名于世。
木结构在岭南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元素中,如梁柱、屋架等。
这些木制元素经过精细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感。
岭南建筑的木造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合,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件。
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木质材料的美感。
榫卯结合的力学原理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同时也为岭南建筑增添了一份特殊的工艺魅力。
3. 装饰华丽的彩绘岭南建筑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装饰华丽的彩绘。
岭南建筑的墙壁、梁柱常常涂饰着精美的彩绘,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价值。
这些彩绘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使建筑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岭南建筑的彩绘通常细腻精致,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特点。
无论是绘制梁柱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山水图案,都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些彩绘不仅为建筑物增色,也为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4.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岭南建筑以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岭南地区常年气候湿热,常有强降雨。
因此,岭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水的利用和排水。
例如,在建筑宅院中设计有水井和水池,以应对降雨带来的水涝问题。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f51c112770bf78a6429545b.png)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一、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
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
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
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 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枪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
这些碉楼在广东三水也不少,但由于人为拆迁,现在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余的荡然无存了。
二、岭南建筑文化1.近代岭南建筑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的。
近代岭南文化精神贯注于近代岭南建筑之中,并孕育了近代岭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表现出高度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面对先进性兼侵略性的西方建筑文化,在经过自我心理调适之后,不仅表现出理性自觉,而且实现了文化转型,显露出开放创新的品格。
自我调适、理性选择和融汇创新是近代岭南建筑发展的三个逻辑阶段。
近代岭南建筑融汇西方建筑思潮和外国建筑文化是广泛而生动的,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他城市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221f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e.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价值岭南古建筑文化作为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岭南地区自古就是文化繁盛的地方,古建筑是这片土地上文明的见证者。
岭南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技艺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客前来探寻其魅力。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是岭南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
岭南古建筑的建造技艺和工艺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岭南人民丰富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岭南古建筑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当地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象征。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的源泉。
保护和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珍贵性和独特性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以实现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1.2 创新设计对古建筑的挑战创新设计对古建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更新和创新。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价值,因此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需要综合考虑保护文化遗产和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关系。
第一挑战是如何在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保持建筑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功能性和美观性的提升是设计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古建筑在材料和施工工艺方面也存在挑战,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可能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建筑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应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古建筑的文化解读和传承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将古建筑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传承给后代,让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生命力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正文2.1 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的现状岭南地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建材2010年第2期则。
“适地适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这个地方是否适合这种植物生长。
南方地区有的设计方案盲目引进北方树种,造成水土不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长期达不到景观效果甚至死亡;②这种植物是否应该种在这里。
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应该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在渠道附近应该选用耐水湿的树中,儿童集中的地方则要选择无毛无毒无刺的树种等。
夹竹桃花期较长,花形花色优美,但其汁液有毒,如果误食无特效药可解,种在小区中对淘气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⑶除了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外,要看设计的深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常常见到这样的图纸,画上一个范围标上数量就算完事了,施工单位则按照统一的株行距种植,就象植树造林一样,达不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植物材料的规格也应该标示清楚。
植物材料不象建筑材料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三年生究竟是多大,胸径8cm的乔木分枝点是多高等等,这些都是应该明确的问题。
而在在招标文件中应该明确植物材料的验收标准、尽可能详细的施工步骤,这样做既可以规范施工作为,又可以为监理提供依据,避免在施工阶段出现纠纷。
因为园林不象建筑一样有详尽的强制性施工验收规范,到目前为至只有建设部出了一个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个人认为此规范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做好园林监理还要在强化廉洁自律方面下功夫,由于园林规范尚未完善,可以钻的空子特别多。
守法、诚信、公正、科学,这一理论提出了监理行业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园林专业的监理。
不仅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强化廉洁自律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
总之,园林工程监理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专业监理之一,继续深化对园林工程监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园林监理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摆脱园林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使建设园林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我们园林监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建筑,是人类运用一定工具、技术、工艺和自然界的物质材料,经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所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使经济发展特猛进。
自古以来的建筑文化都具有岭南人的开放、通融、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建筑中的独特风格。
1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
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
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浅析岭南建筑文化梁耀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碉楼;骑楼;圆形布局------------------------------------------------建筑设计与装饰102--广东建材2010年第2期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
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枪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
这些碉楼在广东三水也不少,但由于人为拆迁,现在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余的荡然无存了。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自始至终融合于自然环境中。
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交通便利,国际商业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商品频繁,自古经济就比较发达。
所有这一切都给西方建筑文化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即”洋楼”“骑楼”等。
这些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商店,往往两排”骑楼”对面而建,形成街道,形成长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商业长廊,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优良条件,为顾客和行人营造了舒适的通道和购物环境。
如广州市据调查,广州市区内骑楼街路段总计有36条,长度超过20公里,集中分布在旧城区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
骑楼建筑在商业街道较为集中,多为2~4层:底部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也就是骑楼街。
每栋骑楼是按照广州引进骑楼的基本章法(柱距4m,进深4m,净高5.6m),由屋主自行设计建筑的,具有明显看到不同装饰风格。
长堤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近代的高层建筑,如八、九层高的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都是广州市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广州市骑楼的最大特点是把门廊扩大,毗联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空是骑楼,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
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
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
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
有的楼顶矗立的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
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
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申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
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
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2岭南建筑的景观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对各种植物的种植和生长都十分有利。
因此,岭南地区家家户户的周围都有园林、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
许多人相信风水,认为好的住宅应背山,面水,位于缓坡(背玄武,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之地)。
因此,屋的前方常建有池塘,池塘边种植树竹,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与房屋不可分割的自然景观。
池塘既是风水组合的一部分,又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气候调节,这都给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
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水面,穿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
南方的村落很少修建围墙,而是利用竹林,尤其是带刺的竹林,围成的天然屏障作为防御实体,同时还可遮档台风,防止台风对房屋的侵袭。
村落进出口或公共地方,往往都种有参天古树,有些古树旁边修有土地庙,逢年过节,人们便来供奉。
村民住宅的旁边,通常设有大小晒场,这些晒场不但是村民晒谷的场地,还是村民的活动场所。
每逢炎夏傍晚,男女老少,一起来到晒场,聊天乘凉,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岭南有些客家村落门前都设有一个数平米的空地,用来立桅杆,每当家中有人获得功名,就在桅杆区立一根长15m左右的桅杆,上掛功名旗,这也构成了客家村落的一独特景观。
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很少荒山秃地。
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绿色环境,每个自然村就象一座园林,有果树,竹子,芭蕉……翠绿的海洋中,点缀着灰白的房屋,十分雅致。
即使是烈日炎炎,室内也很清凉。
祠堂是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祠堂有几个基本特点,如”步步高”:祠堂的后进地面总是要比前进的高一点,最里面供奉祖宗牌位的地面最高,从入口望去,略有仰视,即满足敬祖的要求,也利于排水,采光,还可以与地形相适应;尺度大:祠堂的墙体和木料规格都很大,往往凸立于群舍之中;”更新慢”:祠堂是祖上留下的公产,且用料大、好,所以在重新修建时能用则用,所以祠堂内不同时期风格的构件组合在一起是常见的。
村建筑设计与装饰103--广东建材2010年第2期庄的外围是稻田,农作物随着季节变化,与村庄相互衬托,呈现出一片迷人的景象,即使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出现,村落间出现了高楼大厦,但是那种还是十分浓厚传统的生态景观文化。
3岭南建筑的风格岭南建筑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其坐向一般都坐北朝南,这样既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采光,又有利于冬季的保暖。
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用户行走。
为防止潮湿和雨水浸没,多采用石柱础、高柱础及石梁。
岭南地区雨水多,地处有山、有水、河流小溪交错复杂的位置,加上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居高而下,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条自然村。
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以泻雨水。
在建材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泥砖、青瓦或青砖。
有些富裕家庭,为防止偷盗,采用加厚墙,其厚度甚至达到1m以上,用砂、泥、灰捣固,非常坚硬。
在山区,为不占良田,房屋多建在山腰。
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
由中原南迁的客家民居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多采用围垅式组合。
围垅的平面中心是堂屋,两侧称横屋(横屋数量视家族人口而定),后部加围屋。
有的民居四角设角楼称四角楼,客家民居平面封闭、聚居性强。
广州传统民居以三间两廊式和平面布局进深大、面宽窄的”竹筒屋”为代表,这些以天井(院落)组合的民居以外封闭内开敞的布局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湿热地区通风、采光、排水问题,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空气阴凉。
沿海侨乡,由于大家庭逐渐解体,居民转而注重单体住宅的兴建,形成中西合璧的多层住宅。
这种圆形布局建筑以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
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
据2009年4月15日《羊城晚报》报导,仅梅州市现有客家围龙屋总数2万余座。
客家的”土围子”和”小城堡”式建筑是典型的方型建筑,这些建筑墙厚1m以上,屋高10m多,具有十分强的防御功能,墙体采用”三合土”技术,以筑土形式营造,再用砂灰批档墙壁,以防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