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健康——爱与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报告

学生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专业

学号: **********

指导教师:***

2012 年 04 月 04 日

爱情与性的关系

内容摘要

这篇心得主要针对老师提出的课题,根据社会上的显著例子以及一些心理学家遇到过的案例,结合我自身的经历,阐述我认为的爱情与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论述爱情与性是可以分割的观点。可分割可以客观的解释为四种:先爱而性,先性而爱,当然也存在有爱无性,有性无爱。并且我认为,这四种态度中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它们都是暂时的,会随着人的阅历而改变,所以要看主体处于的特定性格、特定状态。

关键词:爱情;性;先爱后性;先性后爱

一、个人初始看法

大学以前,由于念的全封闭式的中学,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每天的娱乐就是看书和聊天。对于爱情是懵懂无知的,对于性更是无从了解,毕竟那时候认为高考比情爱重要得多。但多多少少在母亲,老师的保守教育之下也让我成为保守一派,赞成婚后性生活。对于那种未婚先孕熟识的人,有着很浓烈的鄙视感,就算是与之交谈,也怕自己被她们影响,话语间显着很生分,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大学后才改变。

当时,我认为最好的就是先有爱再有性,性行为该发生在婚后。这样做,对一直处于弱势的女性而言是较好的保护。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人们都认为贞洁是爱情、婚姻的保障之一,真正不介意自己的另一半不是处女的男性虽有但少。而且爱情是自私的,也

不乏这部分的男性会不希望她为自己忠贞守身。

二、受教后的看法

进入大学以来,接触的人事多了,了解的范围和尺度也增大了。各色各样的社会现象提醒着我,每个人的受教育情况、生活状态不一样,对于爱情有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是我不能批判的。毕淑敏曾经说过“爱情是人类非常美好的一种感情,而且它里面充满了最剧烈的那种撞击和情感丰富的跌宕起伏,这是爱情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因为是做内科医生出身,我也会觉得其实爱情也有很大的生理基础,就是年轻的时候你激情澎湃,荷尔蒙的分泌也非常旺盛,心理的、生理的加上社会的因素都交织在一起,所以爱情就是永远常说常新。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是当局者迷,沉浸在其中如果很久了,如果荷尔蒙已经平息了,那时候我们重新去看爱情也许有不一样的眼光了。”所以爱情与性的交织在生理上解释为荷尔蒙的爆发,这是纯科学的解释,但实际上事情比纯生物的解释更复杂。

性、爱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通过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情感的结合而发生的:1. 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2. 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 浓厚的好感或善意。[1]诚然,不具备这些情感的性与爱则是不自然的。就好比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里的沉重与沉痛在向我们探讨关于生命里的轻与重,灵与肉,性与爱的同时,又让我在这个开放与传统兼容并茂的社会里思索着当代人的情感:是先性而爱,还是先爱而性?

(一)先爱而性

这是常规的情形,也是像我这样的大多数人所肯定情形。当爱情来临,双方就甘愿付出,为了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这样的人就该多对自己性行为加以约束和控制,这才是该有责任与承担。因为他们注定要受到道德的束缚。这其实就比较注重‘自在的爱’,如果我们在爱中抱有某些目的,例如,力图使对方有所改变,我们就难以完全融入爱的体验。当然,当沉浸于浓浓的爱意之中时,

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爱人与其他人作外貌或精神上的比较。爱人便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不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与别处或者以前认识的其他人作参照和比较,就会限制和损伤我们的爱的体验,因此,其他人都与此无关。[2] 这种状态,是检验我们的爱情质量的一种标准,是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其中。

(二)、先性后爱

佛洛依德反复强调,决定着文明的持久的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

是抑制性本能的目标。爱及其要求的持久的、可靠的关系以性欲与

情感的联合为基础,而这种联合又是一个漫长的、残酷的驯化过程

的历史结果,性欲向爱情的升华就在文明之中发生。[3] 我们每个

人都在爱情的世界里寻找失去的那半自己,在我们不断查找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迷茫过,失落过,悔恨过,背叛过,似乎总有一只无

形的手让我们感到诱惑难挡,却又无比窒息。当受伤后就很容易有

先性后爱的想法。“认识一天可以牵手,认识两天可以接吻,认识

三天可以上床”。只要看对眼了,甚至于第一次见面就提出性要求

的不乏少数。是先性而爱还是先爱而性,只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情感

与欲望的选择而已,当时机到了,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爱。

(三)、有爱无性

这就是典型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了,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

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

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所

以只有情感交流,没有肉体的接触是美好的,道德的。持这些观点

的人认为如果两个人相爱,如果他们之间没有性,他们就有很多浪

漫的爱惜。但是性一旦进入。爱情就出去了。性是如此的粗鲁。在

它本身,它是如此的暴力。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靠的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思想的共鸣搭建的家园,这种平等的相濡以沫的爱情

也得到很多人的称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由于身体障碍或心理

障碍而失去性功能的人,正是如此,他们很恐惧,无法正常的生活。这就需要看医生或心理医生。[4]

(四)、有性无爱

这种情况较多的发生在各国红灯区,在日趋受法律保护的性服

务者看来,性只是交易,没有爱可言。有的是因为生理需要,对于

认识的不认识的,这种情况在压力颇大的都市甚是流行,但这些都

是短暂的,没有感情维系,会随着新的环境改变,新的人的插足而

结束。更有一些由隐秘的性爱群体组成的圈子,他们遵守着“有性

无爱”共识,和同事、朋友、朋友的朋友、陌生人放任自己的身体。他们很多人对爱情没有信心,但是需要性伴侣———就像口渴了的

两个人找水喝一样,喝完水就完了,就这么简单。而这种情感和理

性的冲突只是一种表像,其实质在于卑劣的情欲与猥琐退缩的理性

二者同流合污。因为高压的情感不至于让理性沮丧,而坚强的理性

也不至于让卑劣的情欲泛滥,其悲剧的结果是自己把自己困在烟火

熏燎的囚笼里煎烤。[5]所以,这种所谓的有性无爱的理性是很多精

神情感受挫的人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

别人的事我不知道,所以就剖析我自己吧我真的很保守,在

20岁才找了一个男朋友,三个月后就分手了。做得最出格的仅仅是

接吻。当初他也晦涩的提出类似要求,被我掐灭在萌芽里,绝不可能。基于传统性道德的约束,中国大多数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在实际生活中婚前性行为却大量存在。在我看来,以上四种

有它存在的道理,现在的我不会去批判,因为说不定哪天会发生在

我身上。虽然目前几率挺小,但生活充满变数。看过佛洛依德的心

理书,对他所说的‘本我’,‘自我’,‘超我’,我的认识很浅。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

及形成的禁忌。若以这个论断的话,‘本我’和‘自我’已经觉醒,

‘超我’,我自己还不敢说能做到。目前的设定是,要和了解自己的

男性谈很长时间恋爱,让双方磨合,产生默契。这个过程应该有两

年以上,在以前,我是坚决不同意婚前性行为,但现在的我认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