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与缺陷实验观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位 错
一、单晶体的剪切强度 二、位错与伯格斯矢量 三、位错应力场 四、小角晶界 五、位错密度 六、位错增殖和滑移 七、螺位错与晶体生长
对于完整晶体弹性极限作出的理论估计,得到的数值比最低的观测 值约高出103-104倍,和比较常见的观测值相比也要高出102倍,例如, 纯Al 晶体仅在应变不大于10-5的范围内是弹性的,这一巨大差异是通过 发现了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而得到解释的。
位错的性质:
1. 位错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一种线性缺陷,但不是几何意 义上的线,而是直径有一定宽度的通道。 2. 位错线必须在晶体内部形成闭合环,或者终止在晶体表 面(晶粒表面),绝不会终止在晶体内部。
3. 位错环是把晶体中已形变部分和未形变部分区别开来的 分界线。
4. 位错线附近是一个应力场,容易聚集杂质原子。
使位错具有可动性的机制示意图——滑移 一个位错通过晶体相当于晶体一个部分的滑移位移。
一个位错在剪应力下的运动,使样品上部向右移动
计算表明,只要晶体中的键力不具有高度方向性,使一个位错运 动所需的外加应力就很小,大约低于105 dyn/cm2。因此,位错就 会使晶体具有很高的范性。
(a)
(b)
(e)
而螺位错则在晶体表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生 长台阶,而且,随着原子沿台阶的集合生长,并 不会消灭台阶,而只是使台阶向前移动。
如果生长速率与表面上台阶边缘的方向无关, 则生长图样是一个阿基米德螺旋线:r = aθ,此处a 是一个常量。
螺旋位错和晶体生长
位错的攀移
攀移总是伴随着空位(或间隙原子)的产生和消灭。
空位凝结和位错环
位错环通过空 位进一步的沉 淀而长大。
六、位错增殖和滑移
范性形变引起位错密度的大大增加。 典型的位错密度测量结果表明,在范性形变过程中位错密 度由108 cm-2增至约1011 cm-2,既增加1000倍。
如果一个位错运动,完全扫过其滑移面,那么它会使上下 两面错开仅为一个原子间距,但实际观测到的错开达到 100~1000个原子间距。
一、单晶体的剪切强度
Frenkel 估计完整晶体理论剪切强度的模型
剪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 G d
d—原子面间距 G—剪切模量 x—原子面相对位移
(a)均匀应变晶体中两个原子平面的相对应变(截面图);(b)剪 应力随平面偏离平衡位置的相对位移而变化。在曲线开始处画 出的粗短线决定剪切模量G。
作为一级近似,可用下式表示应 力与位移关系:
(5)位错可定义为伯格斯矢量不为零的晶体缺陷,它具有连续性, 不能中断于晶体内部。其存在形态可形成一个闭合的位错环,或连 接于其他位错,或终止在晶界,或露头于晶体表面; (6)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大,此增量称为位错 的应变能,包括位错核心能与弹性应变能,其中弹性应变能约占总 能量的90%。位错的弹性应变能与伯格斯矢量的平方成正比,故伯 格斯矢量越小,位错能量越低。位错1分解为位错2和3的反应一般 写作 b1 → b2 + b3, (1) 它可以实现的条件是 b1 = b2 + b3, b12 > b22 + b32, (2) 即分解后的位错的伯格斯矢量之和应等于原来位错的伯格斯矢量之 和,分解后的位错的总能量应该不大于原来位错的总能量。
r
Gb sin 2 (1 ) r
Gb cos 2 (1 ) r
σ rr和σ θ θ 分别表示径向和周向的 张应力,σ rθ 表示剪应力。ν 是泊 松比,对大多数晶体ν ≈0.3。 刃型位错单位长度的应变能为:
Gb 2 R Ee ln 4 (1 ) r0
刃型位错
这就意味着位错在形变过程中是增殖的。
所有位错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位错弯曲效应。一条两端 被钉扎(固定)的位错线段称为一个弗兰克-里德位错源 (Frank-Read source)。这个位错源可以导致在同一 滑移面上产生大量的同心位错环。
位错增殖的弗兰克-里德机制
七、螺位错与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理论表明,为了要在完整晶面上凝 结新的一层,关键在于首先要靠着涨落现象在晶 面上形成一个小核心,然后原子才能沿它的边缘 继续集结生长。
使位错向右运动并迫使D成为无配对的(图(d))。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位错线上 的所有原子,那么整个位错结构就从 A到D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位错的这种运 动继续进行,使位错进一步向右移,直至达到如图 (e)所示,位错完全通过晶体。
位错线连续地在晶体内运动,一直到达表面为止, 这个运动的效果就好像晶体的上半部分相对于下半部分 刚性地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但实际上,由于滑移时, 只有位于位错线附近的原子面上的那些原子参加了滑移, 而远离位错线原子面上的原子都占据着正常的格点位置, 并不参与滑移运动,所以只要有较小的切应力,位错就 会开始移动,这个切应力远小于刚性滑移模型所需的力。 几乎所有晶体中都存在位错,而正是这些位错的运 动导致金属在很低的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就出现滑移。 因此,晶体中位错的存在是造成金属强度大大低于理论 值的最主要原因。且现已证明,不含位错的金属晶须的 确具有相当接近于理论值的强度。
三、位错应力场
剪应变
e = b/2πr 剪应力
σ= Ge = Gb/2πr
介质壳层每单位长度 的弹性能量是
1 2 Gb 2 dr dEs Ge dV 2 4 r
螺型位错单位长度的总弹 性能量可以通过积分求得
Gb 2 R Es ln 4 r0
螺型位错
对于刃型位错
rr
位错的实验观察
化学腐蚀法:选用适当的腐蚀液,晶体表面位错露 头处最容易被腐蚀,形成锥形的腐蚀坑。 缀饰法:如将Na在高温下扩散到NaCl晶体中,Na 原子就会沿位错线聚集而 显出颜色。 X射线形貌照相可直接照出晶体薄片中的位错线。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可照出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情况。 其他方法
杂质原子沿位错线的聚集可以看作是化 学腐蚀法和缀蚀法的应用原理。
Ga 2x sin 2d a
其中a表示剪切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临界剪应力σc就是使晶格变为不稳定 的剪应力,它由σ 的极大值给出:
Ga c 2d
若a≈d, σc ≈G/2π,理想临界剪应力 的量级约为剪切模量的1/6。
通过考虑原子间力的更实际形式,以及在剪应变中其他可能的力学稳定组 态,Mackenzie改进上述理论估计,使理论剪切强度降低至约为G/30。
目前位错理论是解释晶态固体范性形变和金属强度理论的基础。对 于我们理解固体的其他物理性质,特别是单晶生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位错线沿一定晶面的相继运动,引起晶体的范性形变叫滑 移。位错线运动扫过的晶面叫滑移面。
滑移不是晶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刚性移动,而是位错线沿 滑移面的相继运动。
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 体不能恢复原状,称为范性形变。→弹性形变
Zn单晶的滑移
二、位错与伯格斯矢量
1905年,Vito Volterra —— 研究了晶体中位错的理 论 1928-29年,Prandtl和Dehlinger —— 引入了位错 的概念 1934年,Taylor, Orowan和Polanyi —— 分别独立 利用位错运动来阐释滑移现象 1939年,Johannes M. Burgers —— 用伯格斯矢量 来描述位错 1940-50年代,位错的实验证实与观测。
伯格斯矢量
J.M. Burgers引入了一种特殊矢量描述位错,称为伯格斯矢量,一般 以b表示。位错为Burgers矢量不为零(b0)的线缺陷。伯格斯矢量 的特征如下:
(1)用伯格斯矢量可判断位错的类型。伯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者为刃位错,平行者为螺位错,既不垂直又不平行者为混合位错; (2)伯格斯矢量反映位错区域点阵畸变总累积的大小。伯格斯矢 量越大,位错周围晶体畸变越严重; (3)用伯格斯矢量可以表示晶体滑移的方向和大小。位错运动导 致晶体滑移时,滑移量大小即伯格斯矢量大小,滑移方向即伯格斯 矢量的方向; (4)一条位错线具有唯一的伯格斯矢量。它与伯格斯回路的大小 和回路在位错线上的位置无关,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改变方向时, 其伯格斯矢量不变;
通过伯格斯回路确定伯格斯矢量b的示意图,(a)刃位错和(b)螺位错。
刃型位错的伯格斯 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并处于滑面之内。
螺型位错的伯格斯 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晶体中线型位错的最普遍形式
在介质中形成一位错环的普 遍方法。沿着粗实线环所限 定的、用网络标志的曲面作 一切割。令切割一方的材料 相对于另一方的材料作位移, 位移矢量为b,b相对于曲面 可有任意取向。完成此位移 需要作用力。要将材料填入 或切去,以期在位移之后介 质保持连续。然后使介质在 此经过位移的状态下结合起 来,撤去外力。这里矢量b 就是位错的伯格斯矢量。 (引自Seitz)
单位体积中位错线的长度
实际上,要测量晶体中位错线的总长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常假 设晶体中所有的位错线均为彼此平行的直线,从垂直于晶体的一 表面一直延伸到相对的另一面。
因此,位错密度就等于单位晶体表面上的位错露头数。
N S
位错密度的范围:
102 位错/cm2 —— 1011 ~ 1012 位错/cm2
位移多沿低米勒指数的晶面发生, 如fcc中的{111}面,bcc中的 {111},{112},{123}面。 滑移方向一般沿着原子最密排的 线,即fcc中的<110>方向,bcc 的<111>方向。
施米德(Schmid)临界剪应力定律:当 相应于某一给定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上的剪 应力分量达到临界值时,滑移开始平行于 此面、沿此方向发生。
O
N
O
N
(a)
Q P M
Q P b M
一个刃位错的伯格斯回路
完整晶体中的同样回路
先确定位错的方向(一般规定位错线垂直纸面时,由 纸面向外为正),按右手法则作伯格斯回路,右手大拇 指指位错线正方向,回路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从 实际晶体中任一原子M出发,避开位错附近的严重畸变区 (b) 作一闭合回路MNOPQ,回路每一步连结相邻原子。按同 样方法在完整晶体中做同样回路,步数、方向与上述回 路一致,这时终点Q 和起点 M不重合,由终点 Q 到起点M 引一矢量 QM即为伯格斯矢量 b 。伯格斯矢量与起点的选 一个螺位错的伯格斯回路 完整晶体中的同样回路 择无关,也与路径无关。
从上表看出,弹性极限的实验值远小于理论模型的估 计值,改进模型也得不出好结果,只有引入缺陷,才能很 好地解释剪切强度实测值很低的原因。缺陷可作为实际晶 体力学柔弱性的源。 现已证明:差不多所有晶体中都存在一种特殊的晶 体缺陷,称为位错。这些位错的运动导致在极低外加应力 之下的滑移。
滑移:晶体的一个部分作为 一个单元相对于其相邻的部 分滑动。它是晶体范性形变 的一种主要形式。
临界剪应力低的观测值可以用位错这种线缺 陷通过晶格的运动来解释。滑移是借助于位错运 动而传播的。
刃型位错示意图
螺旋位错示意图
伯格斯回路和伯格斯矢量(Burgers)
若晶格的三个初基平移为a、b、c,从晶格的某一点出发, 以初基矢量为一步,沿着初基矢量的方向逐步走去,最后回到 原来的出发点,形成的这个闭合迴路就叫伯格斯回路。若伯格 斯迴路所围绕的区域都是好区域,则:ma+nb+lc=0, 若所围绕 的区域内包含有位错线,则 ma+nb+lc=b≠0。矢量b就称为伯 格斯矢量。
滑移方向
B
A
D C
滑移面
A
D C
(c)
刃位错的运动
(d)
根据位错的运 动可解释滑移 过程。位错中 心的原子A(图 (c) ) 在 下 半 平 面无配对时, 它将或多或少 地受原子 B 和 C 的同等吸引。 因此,只需要 作用很小的应 力就可以使它 向右移动一个 小距离,从而C 的影响占优势, 于是它可以和C 组成配对,
四、小角晶界
如果两部分倾角为θ ,原子间距为b,则每隔D=b/θ ,就可以 在两部分间再插入一片原子。也就是说,小角晶界上位错相 隔的距离应当是D=b/θ 。
1953年,Vogel等用定量X射线方法和光学方法研究了锗晶体 中的小角晶界,给出伯格斯模型的直接验证。
五、位错密度
定义:位错密度
L V
一、单晶体的剪切强度 二、位错与伯格斯矢量 三、位错应力场 四、小角晶界 五、位错密度 六、位错增殖和滑移 七、螺位错与晶体生长
对于完整晶体弹性极限作出的理论估计,得到的数值比最低的观测 值约高出103-104倍,和比较常见的观测值相比也要高出102倍,例如, 纯Al 晶体仅在应变不大于10-5的范围内是弹性的,这一巨大差异是通过 发现了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而得到解释的。
位错的性质:
1. 位错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一种线性缺陷,但不是几何意 义上的线,而是直径有一定宽度的通道。 2. 位错线必须在晶体内部形成闭合环,或者终止在晶体表 面(晶粒表面),绝不会终止在晶体内部。
3. 位错环是把晶体中已形变部分和未形变部分区别开来的 分界线。
4. 位错线附近是一个应力场,容易聚集杂质原子。
使位错具有可动性的机制示意图——滑移 一个位错通过晶体相当于晶体一个部分的滑移位移。
一个位错在剪应力下的运动,使样品上部向右移动
计算表明,只要晶体中的键力不具有高度方向性,使一个位错运 动所需的外加应力就很小,大约低于105 dyn/cm2。因此,位错就 会使晶体具有很高的范性。
(a)
(b)
(e)
而螺位错则在晶体表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生 长台阶,而且,随着原子沿台阶的集合生长,并 不会消灭台阶,而只是使台阶向前移动。
如果生长速率与表面上台阶边缘的方向无关, 则生长图样是一个阿基米德螺旋线:r = aθ,此处a 是一个常量。
螺旋位错和晶体生长
位错的攀移
攀移总是伴随着空位(或间隙原子)的产生和消灭。
空位凝结和位错环
位错环通过空 位进一步的沉 淀而长大。
六、位错增殖和滑移
范性形变引起位错密度的大大增加。 典型的位错密度测量结果表明,在范性形变过程中位错密 度由108 cm-2增至约1011 cm-2,既增加1000倍。
如果一个位错运动,完全扫过其滑移面,那么它会使上下 两面错开仅为一个原子间距,但实际观测到的错开达到 100~1000个原子间距。
一、单晶体的剪切强度
Frenkel 估计完整晶体理论剪切强度的模型
剪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 G d
d—原子面间距 G—剪切模量 x—原子面相对位移
(a)均匀应变晶体中两个原子平面的相对应变(截面图);(b)剪 应力随平面偏离平衡位置的相对位移而变化。在曲线开始处画 出的粗短线决定剪切模量G。
作为一级近似,可用下式表示应 力与位移关系:
(5)位错可定义为伯格斯矢量不为零的晶体缺陷,它具有连续性, 不能中断于晶体内部。其存在形态可形成一个闭合的位错环,或连 接于其他位错,或终止在晶界,或露头于晶体表面; (6)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大,此增量称为位错 的应变能,包括位错核心能与弹性应变能,其中弹性应变能约占总 能量的90%。位错的弹性应变能与伯格斯矢量的平方成正比,故伯 格斯矢量越小,位错能量越低。位错1分解为位错2和3的反应一般 写作 b1 → b2 + b3, (1) 它可以实现的条件是 b1 = b2 + b3, b12 > b22 + b32, (2) 即分解后的位错的伯格斯矢量之和应等于原来位错的伯格斯矢量之 和,分解后的位错的总能量应该不大于原来位错的总能量。
r
Gb sin 2 (1 ) r
Gb cos 2 (1 ) r
σ rr和σ θ θ 分别表示径向和周向的 张应力,σ rθ 表示剪应力。ν 是泊 松比,对大多数晶体ν ≈0.3。 刃型位错单位长度的应变能为:
Gb 2 R Ee ln 4 (1 ) r0
刃型位错
这就意味着位错在形变过程中是增殖的。
所有位错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位错弯曲效应。一条两端 被钉扎(固定)的位错线段称为一个弗兰克-里德位错源 (Frank-Read source)。这个位错源可以导致在同一 滑移面上产生大量的同心位错环。
位错增殖的弗兰克-里德机制
七、螺位错与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理论表明,为了要在完整晶面上凝 结新的一层,关键在于首先要靠着涨落现象在晶 面上形成一个小核心,然后原子才能沿它的边缘 继续集结生长。
使位错向右运动并迫使D成为无配对的(图(d))。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位错线上 的所有原子,那么整个位错结构就从 A到D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位错的这种运 动继续进行,使位错进一步向右移,直至达到如图 (e)所示,位错完全通过晶体。
位错线连续地在晶体内运动,一直到达表面为止, 这个运动的效果就好像晶体的上半部分相对于下半部分 刚性地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但实际上,由于滑移时, 只有位于位错线附近的原子面上的那些原子参加了滑移, 而远离位错线原子面上的原子都占据着正常的格点位置, 并不参与滑移运动,所以只要有较小的切应力,位错就 会开始移动,这个切应力远小于刚性滑移模型所需的力。 几乎所有晶体中都存在位错,而正是这些位错的运 动导致金属在很低的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就出现滑移。 因此,晶体中位错的存在是造成金属强度大大低于理论 值的最主要原因。且现已证明,不含位错的金属晶须的 确具有相当接近于理论值的强度。
三、位错应力场
剪应变
e = b/2πr 剪应力
σ= Ge = Gb/2πr
介质壳层每单位长度 的弹性能量是
1 2 Gb 2 dr dEs Ge dV 2 4 r
螺型位错单位长度的总弹 性能量可以通过积分求得
Gb 2 R Es ln 4 r0
螺型位错
对于刃型位错
rr
位错的实验观察
化学腐蚀法:选用适当的腐蚀液,晶体表面位错露 头处最容易被腐蚀,形成锥形的腐蚀坑。 缀饰法:如将Na在高温下扩散到NaCl晶体中,Na 原子就会沿位错线聚集而 显出颜色。 X射线形貌照相可直接照出晶体薄片中的位错线。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可照出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情况。 其他方法
杂质原子沿位错线的聚集可以看作是化 学腐蚀法和缀蚀法的应用原理。
Ga 2x sin 2d a
其中a表示剪切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临界剪应力σc就是使晶格变为不稳定 的剪应力,它由σ 的极大值给出:
Ga c 2d
若a≈d, σc ≈G/2π,理想临界剪应力 的量级约为剪切模量的1/6。
通过考虑原子间力的更实际形式,以及在剪应变中其他可能的力学稳定组 态,Mackenzie改进上述理论估计,使理论剪切强度降低至约为G/30。
目前位错理论是解释晶态固体范性形变和金属强度理论的基础。对 于我们理解固体的其他物理性质,特别是单晶生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位错线沿一定晶面的相继运动,引起晶体的范性形变叫滑 移。位错线运动扫过的晶面叫滑移面。
滑移不是晶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刚性移动,而是位错线沿 滑移面的相继运动。
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 体不能恢复原状,称为范性形变。→弹性形变
Zn单晶的滑移
二、位错与伯格斯矢量
1905年,Vito Volterra —— 研究了晶体中位错的理 论 1928-29年,Prandtl和Dehlinger —— 引入了位错 的概念 1934年,Taylor, Orowan和Polanyi —— 分别独立 利用位错运动来阐释滑移现象 1939年,Johannes M. Burgers —— 用伯格斯矢量 来描述位错 1940-50年代,位错的实验证实与观测。
伯格斯矢量
J.M. Burgers引入了一种特殊矢量描述位错,称为伯格斯矢量,一般 以b表示。位错为Burgers矢量不为零(b0)的线缺陷。伯格斯矢量 的特征如下:
(1)用伯格斯矢量可判断位错的类型。伯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者为刃位错,平行者为螺位错,既不垂直又不平行者为混合位错; (2)伯格斯矢量反映位错区域点阵畸变总累积的大小。伯格斯矢 量越大,位错周围晶体畸变越严重; (3)用伯格斯矢量可以表示晶体滑移的方向和大小。位错运动导 致晶体滑移时,滑移量大小即伯格斯矢量大小,滑移方向即伯格斯 矢量的方向; (4)一条位错线具有唯一的伯格斯矢量。它与伯格斯回路的大小 和回路在位错线上的位置无关,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改变方向时, 其伯格斯矢量不变;
通过伯格斯回路确定伯格斯矢量b的示意图,(a)刃位错和(b)螺位错。
刃型位错的伯格斯 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并处于滑面之内。
螺型位错的伯格斯 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晶体中线型位错的最普遍形式
在介质中形成一位错环的普 遍方法。沿着粗实线环所限 定的、用网络标志的曲面作 一切割。令切割一方的材料 相对于另一方的材料作位移, 位移矢量为b,b相对于曲面 可有任意取向。完成此位移 需要作用力。要将材料填入 或切去,以期在位移之后介 质保持连续。然后使介质在 此经过位移的状态下结合起 来,撤去外力。这里矢量b 就是位错的伯格斯矢量。 (引自Seitz)
单位体积中位错线的长度
实际上,要测量晶体中位错线的总长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常假 设晶体中所有的位错线均为彼此平行的直线,从垂直于晶体的一 表面一直延伸到相对的另一面。
因此,位错密度就等于单位晶体表面上的位错露头数。
N S
位错密度的范围:
102 位错/cm2 —— 1011 ~ 1012 位错/cm2
位移多沿低米勒指数的晶面发生, 如fcc中的{111}面,bcc中的 {111},{112},{123}面。 滑移方向一般沿着原子最密排的 线,即fcc中的<110>方向,bcc 的<111>方向。
施米德(Schmid)临界剪应力定律:当 相应于某一给定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上的剪 应力分量达到临界值时,滑移开始平行于 此面、沿此方向发生。
O
N
O
N
(a)
Q P M
Q P b M
一个刃位错的伯格斯回路
完整晶体中的同样回路
先确定位错的方向(一般规定位错线垂直纸面时,由 纸面向外为正),按右手法则作伯格斯回路,右手大拇 指指位错线正方向,回路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从 实际晶体中任一原子M出发,避开位错附近的严重畸变区 (b) 作一闭合回路MNOPQ,回路每一步连结相邻原子。按同 样方法在完整晶体中做同样回路,步数、方向与上述回 路一致,这时终点Q 和起点 M不重合,由终点 Q 到起点M 引一矢量 QM即为伯格斯矢量 b 。伯格斯矢量与起点的选 一个螺位错的伯格斯回路 完整晶体中的同样回路 择无关,也与路径无关。
从上表看出,弹性极限的实验值远小于理论模型的估 计值,改进模型也得不出好结果,只有引入缺陷,才能很 好地解释剪切强度实测值很低的原因。缺陷可作为实际晶 体力学柔弱性的源。 现已证明:差不多所有晶体中都存在一种特殊的晶 体缺陷,称为位错。这些位错的运动导致在极低外加应力 之下的滑移。
滑移:晶体的一个部分作为 一个单元相对于其相邻的部 分滑动。它是晶体范性形变 的一种主要形式。
临界剪应力低的观测值可以用位错这种线缺 陷通过晶格的运动来解释。滑移是借助于位错运 动而传播的。
刃型位错示意图
螺旋位错示意图
伯格斯回路和伯格斯矢量(Burgers)
若晶格的三个初基平移为a、b、c,从晶格的某一点出发, 以初基矢量为一步,沿着初基矢量的方向逐步走去,最后回到 原来的出发点,形成的这个闭合迴路就叫伯格斯回路。若伯格 斯迴路所围绕的区域都是好区域,则:ma+nb+lc=0, 若所围绕 的区域内包含有位错线,则 ma+nb+lc=b≠0。矢量b就称为伯 格斯矢量。
滑移方向
B
A
D C
滑移面
A
D C
(c)
刃位错的运动
(d)
根据位错的运 动可解释滑移 过程。位错中 心的原子A(图 (c) ) 在 下 半 平 面无配对时, 它将或多或少 地受原子 B 和 C 的同等吸引。 因此,只需要 作用很小的应 力就可以使它 向右移动一个 小距离,从而C 的影响占优势, 于是它可以和C 组成配对,
四、小角晶界
如果两部分倾角为θ ,原子间距为b,则每隔D=b/θ ,就可以 在两部分间再插入一片原子。也就是说,小角晶界上位错相 隔的距离应当是D=b/θ 。
1953年,Vogel等用定量X射线方法和光学方法研究了锗晶体 中的小角晶界,给出伯格斯模型的直接验证。
五、位错密度
定义:位错密度
L V